首页 / 正文

苏易简传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其父苏协考中后蜀进士,归降宋朝,历任州县官吏,因为易简官居翰林,任开封县兵曹参军,不久升任光禄寺丞,去世,特地追赠秘书丞。

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纪刚过二十,考中进士。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易简所作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善,选拔为甲科之首。授职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升为左赞善大夫。太平兴国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雍熙初年(984),以郊祀受恩升为祠部员外郎。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诏令规定,凡主考官有亲属应试者,要登记名册另行考试。易简的内弟崔范,隐瞒父丧充任考生,被录取在上第;又有个王千里,是水部员外郎王孚的儿子,苏协是王孚的学生,千里也参加了考试。太宗听说后,处理崔范及王千里的罪行。易简因此被罢去知制诰,以本官奉朝请。不久,重新任知制诰。雍熙三年,充任翰林学士。当初,易简充任贡生,宋白掌管贡部,到此时才七年。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易简连续主持贡举,陈尧叟、孙何都录为廷试第一。

淳化元年(990),遭父丧。二年,任同知京朝官考课,升为中书舍人,充任承旨。从前,皇帝宴请将相,翰林学士都参加,梁迥建议太祖取消了;又皇帝到丹凤楼,翰林承旨侍从到楼上西南角,此礼也废除。到当时,易简请求,都恢复旧制。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皇帝曾经用轻绡书写飞白体“玉堂之署”四个大字,令易简悬在厅额。易简会同韩亻丕、毕士安、李至等前去观看。皇上听说,派中使赐给丰盛的宴席,李至等人都赋诗记述这件事,宰相李日方等也作诗赞美。后来,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试验奇器。皇上暗地听说,趁晚朝时问他:“你玩的是不是奇器?”易简说:“是的,江南徐邈所作。”皇帝命令取来试玩。易简奏说“:我听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希望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加固宏基,则天下非常幸运。”

遇上郊祀典礼,易简充任礼仪使。从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上听从了。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诏令同意。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当时赵昌言也任参知政事,与易简不和,甚至在皇上面前忿争,皇上宽容了他们。不久,昌言出使剑南,中途命令改任知凤翔府。第二年,易简也以礼部侍郎身份出任知邓州,改任知陈州。至道二年(996)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表虽然坦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在翰林任职八年,受到无比的恩宠。李沆比他后进翰林,位在易简之下,先任参知政事,所以让易简任承旨,赏赐相均。太宗遵照旧制,打算让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进用,于是极言时政得失,于是参预大政。

蜀人何光逢是易简的挚友,曾经任过县令,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正遇易简主管贡部,光逢代人考试以收费,易简在人群中把他赶出来。光逢于是制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易简。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易简因杀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父亲挚友严责他,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入宫,赐给凤冠霞帔,赐座,问道“:怎么样把儿子教育成大器?”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易简嗜酒成性,初入翰林时,入谢那天已经微醉,其他的日子常常沉醉。皇上曾经对他诫约深切,并且草书《劝酒》二章赐给他,让他面对母亲读出来。从此每次入宫值班,不敢饮酒。去世后,皇上说:“易简果然因酒致死,可惜啊。”易简平日擅长笔札,尤其善于谈笑,旁通佛经,所著《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藏在秘阁。三个儿子分别名叫宿、寿、耆,大中祥符年间,都被录用为官。

猜你喜欢
  附録·浦起龙
  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雍正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公府新式结婚记·李定夷
  ●卷九·夏仁虎
  一三二九 军机大臣奏查《月令广义》列入四库馆存目并办理应行译改字句片·佚名
  卷七十四·张守节
  蒲察通传·脱脱
  滑寿传·张廷玉
  汤和传·张廷玉
  宋纪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年(癸巳、453)·司马光
  魏纪九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司马光
  卷六十二·纪昀
  252.郑成功收复台湾·林汉达
  燕蓟·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折 闺训·李玉

    【番卜算】[旦上]儒素守家传,不步豪华径。萧萧四壁伴清风,剩有凄凉媵。妾身吴氏,自适周门,身厌绮罗,口茹淡泊。织伴藜辉,堪云克相夫子。蘩寄中馈,怡然乐守齑盐。我相公宦途耿直,放逐家居。半世穷官,一生清吏。囊橐萧条,门庭冷落

  • 第二折·马致远

    (旦儿上,云)妾身翠娥,是高太尉的女儿。自从父亲招了吕岩为婿,又早十八年光景。他跟前得了一双儿女。如今吕岩收捕吴元济去了,我和魏尚书的儿子魏舍,有些不伶俐的勾当。约定今日相会,怎生不见来?(净扮魏舍上,云)湛湛青天不可欺

  • 卷六十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一 高帝【姓萧氏讳道成字绍伯仕宋累封齐王废宋自立○诗品曰齐高帝诗词藻意深无所云少】塞客吟【此诗见苏侃传外编逸轨皆作侃诗非也】

  • 卷二·蔡正孙

    杜子美朱文公云:&ldquo;作诗须先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然。本既立,方可及苏、黄以次诸家诗。&rdquo;又曰:&ldquo;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旷逸不可当。&rdquo;又《跋集注杜诗》云:&ldquo;杜诗佳处,有在用事造语之外者。惟虚心讽

  • 卷九十五·毕沅

      ◎宋纪九十五 ∷起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宣和五年辽保大三年,金天辅七年,九月后为天会元年   夏,四月,丁亥,金主遣宗望、鄂啰袭辽主于阴

  • 三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陈盐课积欠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曹寅世蒙豢养,生殁殊荣,今复邀皇上格外加恩命兼管两淮盐课,臣捐糜莫报,惟有督销额引,清查积弊,充实国帑,抚恤商民,勤慎臣职守而已。 臣于前月十三日到任视事,访

  • 第二○一红禀批光绪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到县)一一四○七—五·佚名

    台北知府雷,对新竹知县方禀(第一九七号)之批示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新竹县知县方祖荫禀送用款清折由 印 新竹县印特授台北府正堂、加一级、军功加二级、纪录五次雷批:查台北厅县各缺,繁简不同

  • 第五六红禀光绪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一二○七-一六·佚名

    九八行倪连溪,以彼非自爨店,不克派拨挑夫,请新竹知县免责具禀人本城西门街商民泉成号即倪连溪,为签恳归责,免致误公,乞恩统归责成,以恤业商事。缘溪开张商贾,倚售货物店铺,原是生理为业。从前以来,所倚系是

  • 南唐书卷二十·马令

    宋 马令 撰党与传上第十六呜呼汉以党锢衰唐以朋党防汉唐之乱虽愚者与知焉迨乎利害相攻则为之而不知其非盖亦蔽于好恶之情而已南唐之士亦各有党智者观之君子小人见矣或曰宋齐邱陈觉李徴古冯延己延鲁魏岑查文徽为一党

  •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史有为 译注【说明】本篇记叙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并附带言及大师们的传承弟子数十人,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局面。它是合写众多儒学之士的专题性类传,因以“儒林”标题。文章最精

  • 汉纪五十八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司马光

    汉纪五十八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209年) [1]春,三月,曹操军至谯。 [1]春季,三月,曹操大军到达谯县。 [2]孙权围合肥,久不下。权率轻骑欲身往突敌,长史张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

  • 卷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田赋考水利田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一月诏浙西监司募饥民修水利初孝宗乾道二年六月知秀州孙大雅代还言州有柘湖淀山湖当湖陈湖支港相贯西北可入於江东

  • 奚萼衔·佚名

    奚萼衔先生小传奚先生名光华萼衔其号也世居江阴南鄕之●潴里昔有奚将军讳成者其祖也始由淞江迁居于此有子三长出守贵州平越值苗乱父子战殁次者赴难统兵平之袭职留守平越遂家焉其居江邑故里者则为三房于是奚氏有黔吴两

  • 榕村语录卷四·李光地

    下论徳行一节纒绕不及门从患难穷愁聚散离合上説是陋之至者夫子説皆不及门亦是偶然不在眼前作悲凉太甚语便不相干然是由此説起毕竟还该照应须説诸人以这般学行尽可各自竒燿名却依栖一终日皇皇的孔子濒于死而不去无他

  • 卷八·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八宋 朱子 撰论语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或问八佾旧説有谓上下通以八人为佾者何如曰是不可考矣然以理意求之舞位必方岂其佾少而人多如此哉曰或以忍为容忍之忍圣人辞气岂其若是之廹哉曰未必

  • 第24章·老子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自视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3)。物或恶之(4),故有道者不处(5)。【题解】本章大意与二十二章大致相同,宣扬以退为进、所谓“曲全”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五·澄观

    疏。戒定慧下。四随文正释。于中有七。一指例略释。二智论下。引论总释。三然即转前下。立五所由。四释通妨难。五者出体。六会释总名。七会通权实。前二可知。三中二。先正释。即智论及仁王意疏。故仁王下。引证如次

  • 六韬译注·吕尚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