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儒林传十五

儒林传

元 【一】

○元一

(臣)等谨案元史旧传统名儒学虽云文以载道异流同源然词章之士究与儒行殊科今析其传正学通经义者为儒林此外则仍入

文苑云

赵复

张■〈頿,立代此〉

金履祥

许谦【朱震亨】

陈栎

胡一桂【胡炳文】

黄泽

萧■〈奭斗〉【韩择  侯均】

同恕【第五居仁】

安熙

赵复

张■〈頿,立代此〉

金履祥

许谦 【朱震亨】

陈栎

胡一桂 【胡炳文】

黄泽

萧■〈奭斗〉 【韩择  侯均】

同恕 【第五居仁】

安熙

△赵复

赵复字仁甫德安人太宗乙未岁命太子库春伐宋德安尝拒战其民数十万皆俘戮无遗时杨惟中行省军前姚枢奉诏即军中求儒道

释医卜士凡儒生挂俘籍者辄脱之归复在其中枢与之言奇之以九族俱残不欲生因与枢诀枢恐其自裁留帐中共宿既觉失复所在遽驰

马周号积尸闲行及水陆见复被发徒跣欲自沈力劝以徒死无益身存则宗祀可延复乃止先是南北道梗载籍不相通复至燕以所记程朱

诸经传注尽录付枢学徒从游者常百余人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我欲取宋卿可导之乎对曰宋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父母者世祖悦

因不强之仕惟中闻复论议始嗜学乃与枢谋建太极书院立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君子配食购遗书八千余卷请复讲授其中复以周

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原羲农尧舜所以继天立极孔子颜孟所以垂世立教周程张朱氏所以发明绍续者作传道图而以书目

条列于后别着伊洛发挥标其宗旨又以朱子门人见诸传记与得诸传闻者共五十三人作师友图以寓私淑意又取伊尹颜渊言行作希贤

录由是许衡郝经刘因辈皆得其书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学自复始复为人乐易而耿介虽居燕不忘故土与人交尤笃分谊元好问文名擅

一时其南归也复赠之言以博溺心未丧本为戒以自修读易求文王孔子之用心为勉后家江汉上学者称江汉先生

△张■〈頿,立代此〉

张■〈頿,立代此〉字达善其先蜀之导江人蜀亡侨寓江左 【按吴澄作墓碣云父瀛为彭泽主簿蜀有兵难瀛从其外舅寓浙■

〈頿,立代此〉生始四岁瀛携见真德秀目为奇童年十六而孤奉母居海滨所载较详谨识】 金华王柏得朱熹三传之学讲道于台之上

蔡书院■〈頿,立代此〉从而受业焉自六经语孟传注以及周程张氏之微言朱子所尝论定者靡不潜心玩索究极根柢久而不懈所学

益弘深微密南北士鲜能及之世祖至元中行台中丞吴曼庆闻其名延致江宁学宫中州士大夫皆遣子弟从游或辟私塾迎之其在真州来

学者甚众远近翕然尊之称曰导江先生大臣荐诸朝特命为孔颜孟三氏教授 【碣云为制边豆更定礼仪请正颜孟配位南向之失升曾

子子思配飨以周程张邵司马朱张吕氏从祀秩满鄄城士大夫具书币迎致以淑其郡人留四年学徒日富以荐授东平路教授引疾不赴归

仪真】 ■〈頿,立代此〉气宇端重音吐洪亮讲说特精详子弟从之者诜诜如也其弟子知名者甚多瓜尔佳之奇杨刚中尤显卒无子有

经说及文集行世 【按墓碣有四继归极孝经口义引彀训蒙经史入门阙里通载淮扬课稿等书】 吴澄序其书以为议论正援据博贯穿

纵横俨然新安朱氏之尸祝云

△金履祥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其先本刘氏后避吴越钱武肃王嫌名更金氏履祥幼敏睿比长益自策励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

何基之门自是造诣益邃当宋末绝意进取会襄樊师急宋人坐视不敢救履祥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围自

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厯厯如指宋终莫能用德佑初起为史馆编校辞弗就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

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廸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闻问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赎之其子后

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何基王柏之丧履祥牵同门士以义制服观者始知师弟之系于伦常也尝谓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

丞刘恕为外纪以纪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传信乃用邵氏皇极经世历胡氏皇王大纪例损益折衷一以尚书为

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书二十卷名曰通鉴前编既成授门人许谦曰二帝三王之盛

其微言懿行宜后王所当法战国申商之术其苛法乱政亦后王所当戒则是编不可以不着也他所著书曰大学章句疏二卷论语孟子集注

考证十七卷书表注四卷谦为校定皆传于学者履祥居仁山下学者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后谥文安

△许谦 【朱震亨】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后由平江徙婺之金华父觥宋淳佑进士 【名贤录云觥无子以仲兄宣之子为嗣即谦也】 谦生数岁而孤

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自课既乃受业金履祥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酰酱既

加则酸醎顿异子来见我己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耶谦问之惕然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

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顾其辞约意广读者安可以

易心求之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乃存其逸义旁采远引而以巳意终之读书集传有丛说六卷

【名贤录云春秋有温故管窥】 其观史有治忽几微仿史家年经国纬之法起太皞氏迄宋元佑元年秋九月司马光卒备其世数总其年

岁原其兴亡着其善恶葢以为光卒则宋室不可复兴诚理乱之几也故附于续经而书孔子卒之义以致其意焉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

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尝句读九经仪礼于其宏纲要领错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

校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三条而巳延佑初隐居东阳人华山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四方人士皆不惮百舍来受业焉其教人也至诚

谆悉内外殚尽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独不以科举之文授人曰此义利所由分也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

胶于古不流于俗不出里闾者四十年缙绅先生过者必即其家存问焉或访以典礼政事谦观其会通而为之折衷闻者无不厌服廉访使刘

庭直副使赵宏伟荐于朝郡复以遗逸应诏皆莫能致后至元三年卒世称白云先生赐谥文懿先是何基王柏及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

谦道益着故学者推原统绪以为朱熹之世适同郡朱震亨字彦修谦之高第弟子也其清修苦节绝类古笃行之士所至人多化之

△陈栎

陈栎字寿翁徽州休宁人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辄成诵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七岁通举子业十五乡人皆师之宋亡科举废

栎慨然发愤致力于圣贤之学尝谓有功圣门者莫若朱熹氏熹殁未久而诸家之说往往乱其本真乃着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义等书

亡虑数十万言凡诸说之有畔于朱氏者刊去之其微辞隐义则引而伸之有未备者复为说以补其阙由是朱熹之说大明于世延佑设科有

司强之试乡闱中选遂不复赴礼部教授于家不出门户者数十年临川吴澄尝称栎有功于朱氏凡江东人士就学于澄者尽遣归栎栎所居

堂曰定宇学者因称定宇先生元统二年卒

△胡一桂 【胡炳文】

胡一桂字庭芳徽州婺源人父方平素精于易董梦程受朱熹之易于黄干饶州德兴沈贵宝受之方平皆从之学着易学启蒙通释一柱

之学出于父得朱氏源委之正宋景定五年年十八领卿荐试礼部不第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仁宗皇庆中着周易本义附录纂疏

本义启蒙翼传朱子诗傅附录纂疏十七史纂并行于世 【按一统志云入元隐居著书以闽为文公讲学地过其卿访求绪论复从建安熊

禾游与之上下讲议者十余年归则裒集诸家之说以疏朱子之言与史传互有详略谨附识】 其同郡胡炳文字仲虎亦以易名家作易本义

通释而于朱熹所注四书用力尤深余干饶鲁之学本出于朱熹而其为说多与熹抵牾炳文深正其非作四书通 【按一统志载一桂所著

尚有人伦事鉴厯代编年二书传未载谨识】 往往发其未尽之蕴学者称云峰先生尝以荐署明经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

△黄泽

黄泽字楚望其先资州内江人父仪可累举不第随兄骥子官九江蜀乱不能归因家焉泽生有异质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好苦思屡致

成疾疾止复思久之如有所见作颜渊仰高钻坚论蜀人治经必先古注疏泽于名物度数考核精审而义理一宗程朱作易春秋二经解三礼

祭祀述略大德中江西省城闻其名授江州景星书院山长巳移洪州东湖书院秩满即归闭门授徒以养亲不复仕尝谓去圣久远经籍残阙

传注家率多传会近世儒者又各以才识求之故讲论虽多而经旨愈晦必积诚研精有所悟入然后可窥见圣人之本乃揭六经中疑义千有

余条以示学者既乃尽悟失传之旨自言每于幽闲寂寞疾病无聊之际得之及其久也豁然无不贯通于是易春秋传注之失诗书未决之疑

周礼非圣人书之谤凡数十年苦思而未通者皆涣然冰释各就修理谓易主明象因孔子之言以上求文王周公之意而其机尽在十翼作十

翼举要忘象辨象略辩同论春秋主明书法大要在考核三传以求圣志之精而脉络尽在左传作三传义例考笔削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

辩诸侯娶女立子通考鲁隐公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邱甲辩尝言学者必悟经旨废失之由然后圣人本意

可见若易象与春秋书法废朱大略相似苟通其一则可迎机而悟矣又惧学者得于创闻不复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发乃作易学滥觞春秋

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其于礼谓郑氏深而未完王肃明而实浅作礼经复古正言如王肃混郊邱废五天帝并昆仑神州为一赵伯循言

王者禘其始祖之所自出以始祖配之而不及羣庙之主胡宏家学不信周礼以社为祭地之类皆引经以证其非其辩释诸经要旨有六经补

注诋排百家异义则取杜牧不当言而言之义作翼经罪言近代覃思之学推为第一吴澄尝观其书以为平生所见明经士未有能及之者然

泽雅自慎重未尝轻与人言学士李泂奉使过九江愿执弟子礼受一经泽谢曰以君之才何经不可明若余则于艰苦之余乃能有见吾非邵

子不敢以二十年林下期君也泂叹息而去后家贫且老不复能教授岁大祲家人采木实草根以疗饥泽晏然曾不动其意惟以圣人之心不

明而经学失传若己有罪为大戚至正六年卒其书存者仅十二三门人惟新安赵汸为高第得其春秋之为学为多 【理学宗传云新安赵

汸尝见泽问治经之要泽曰在致思问致思之要泽曰当以一事为例而思徐久自有得即少得益完养而慎思无轻发可也】

△萧■〈奭斗〉 【韩择  侯均】

萧■〈奭斗〉字惟斗陕西奉元人自为儿时性至孝初出为府吏上官语不合即引退 【辍耕录元■〈奭斗〉蚤岁吏于府一日呈

牍尹前尹偶坠笔目■〈奭斗〉拾之■〈奭斗〉阳为不解而止白所议公事如此者三■〈奭斗〉曰某所言者王事也拾笔非吏所任即

辞退】 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倚榻玩诵不少置于是博极羣书侯均谓元有天下百年惟萧惟斗为识字人学者

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尝出遇一妇失金钗道旁疑■〈奭斗〉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奭斗〉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

所遗钗愧谢还之乡人有暮行遇寇者诡曰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去世祖分藩在秦辟■〈奭斗〉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奭斗〉以疾

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不赴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入觐东宫书酒诰为

献以朝廷时尚酒也寻解去或问其故曰礼东宫东面师傅西面此礼今可行平俄除集贤学士国子祭酒疾作固辞归卒赐谥贞敏■〈奭斗

〉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一以洙泗为本濂洛考亭为宗所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岛志

及勤斋文集行世同邑韩择字从善天资超异信道不惑其教人虽中岁后亦必使自小学始尤邃礼学有质问者口讲指画无倦容士大夫游

宦过秦中必往见择莫不虚往而实归焉世祖尝召之赴京疾不果行其卒也门人服缌麻者百余人侯均字伯仁少孤独与继母居卖薪以给

奉养积学四十年羣经百氏无不淹贯每读书必熟诵乃已尝言人读书不至千徧终于已无益故其答诸生所问穷索极探如取诸箧笥由是

名震关中用荐起太常博士后以上疏忤时相意不待报归均貌魁梧而气刚正人多严惮之及应接之际和易款洽虽方言古语世所未晓者

莫不随问而答世咸服其博闻

△同恕 【第五居仁】

同恕字宽甫陕西奉元人祖升父继先博学能文廉希宪宣抚陕右辟掌库钥家世业儒同居二百口无问言恕年十三以书经魁乡校至

元闲朝廷始分六部选名士为吏属关陕以恕贡礼曹辞不行仁宗践阼即其家拜国子司业使三召不起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即奉元

置鲁斋书院以恕领教事先后来学者殆千数延佑设科再主乡试人服其公六年召为左赞善入见东宫献书陈古谊明年移疾归致和元年

拜集贤侍读学士以老辞恕之学由程朱上遡孔孟务贯浃事理以利于行教人委曲开导使得趋向之正性整洁平居虽大暑不去冠带母张

卒事继母如所生父丧哀毁致目疾时祀斋肃详至尝曰养生有不备事犹可复追远有不诚是诬神也可逭罪乎与人交虽外无适莫而中有

绳尺时萧■〈奭斗〉居南山下道高当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论称之曰萧同至顺二年卒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所著榘庵集二十卷恕弟子

第五居仁字士安幼师萧■〈奭斗〉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躬率子弟力农学徒满门尝行田闲遇有窃其桑者居仁辄避之乡里高其行

谊率多化服游其门者皆学明行修卒之日门人私谥静安先生

△安熙

安熙字敬仲真定藁城人祖滔父松皆以举行淑其乡熙既承家训及闻保定刘因之学心益向慕因亦深许与熙熙将造其门而因巳殁

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绪说葢自因得宋儒朱熹之书即尊信力行之因之为人高明坚勇其进莫遏熙前简靓和易务为下学之功其告先

圣文有曰追忆旧闻卒究前业洒扫应对谨行信言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以存诸心以行诸巳以及于物以化于乡其用功

切实可谓善学朱子者生平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所成就云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本纪第十七 敬宗 文宗·刘昫
  ●卷第十四·胡三省
  法喜志卷二·夏树芳
  读礼通考卷二十四·徐乾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世宗文襄帝纪·李延寿
  第十六章施侯租·佚名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八·王世贞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蒋廷黻
  216.张世杰死守厓山·林汉达
  王一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选前编·王闿运

    ○李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选声配色,恰是词语。○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高妙超脱,一往情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

  • 御定曲谱卷五·王奕清

    【南仙吕宫羽调】仙吕宫引子卜算子病染身着地【韵】气咽魂离体【韵】拆散鸳鸯两处飞【韵】多少衔寃意【韵 拜月亭】【体字少字上声两处二字上去声相连俱妙病字气字拆字可用平声多字可用仄声首句用仄仄仄平平不押韵亦

  • 卷十七 漢紀九·司马光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七年。   孝武皇帝建元元年(辛丑、前一四O年)   冬,十月,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上親策問以古今治道,對者百餘人。廣川董仲舒對曰:「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也

  • ●卷四十二·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七。   起靖康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壬戌,尽三月三日已巳。   吴。若。又以书贻中丞许翰。   《书》曰:若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爱人以姑息必进偷安之言爱人以德必进药石之论近世公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万历二年七月癸酉朔上享 太庙○升山西佥事随府为山东副使○户部覆南京户部尚书傅颐题南京二总运军行粮改于水次兑给诚为两便但数多寡该部无从稽考至耗米席驴脚等项俱系正额正米既兑给军旗前项俱无下落亏损甚多合行漕

  • 卷之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七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准郭祚炽在额外校对上効力行走折·佚名

    二七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准郭祚炽在额外校对上効力行走折乾隆四十年七月初三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奏明请旨事。乾隆四十年六月二十九日,据四库全书处分校 原任太常寺典簿郭祚炽呈称:窃炽于乾隆三十八年闰三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高帝灭楚秦二世二年 初楚懐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疆常乗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懐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甞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

  • 三国志补注卷六·杭世骏

    编修杭世骏撰吴书孙破虏讨逆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吴书曰坚世仕吴家于富春葬于城东幽明録曰孙钟吴郡富春人坚之祖也与母居至孝笃明种为业忽有三年少诣之乞钟为设食临去曰我司命也感君之知何以相报此山下善可作冢复

  • 卷四十六·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六宋 陈经 撰冏命【周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文武周公之遗风余泽尚存而穆王所以命伯冏之意端有所自来也周公作立政之书言常伯常任凖人不及于缀衣虎贲者亲近人主之臣常情多谨择其大而忽略其

  • 第十四章 11·辜鸿铭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辜讲孔子说:“虽然穷困却毫无怨言,实属不易;但是虽然富裕却不傲慢就很容易。”

  • 卷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五曲礼上第一之五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绥耳崔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兵车尚威武不崇敬武车亦兵车绥旌尽饰也绥谓垂舒之也德车乘车结旌不尽饰也结谓收敛之 孔氏颖逹曰此明德车兵车旌旗之

  • 卷十七·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七    宋 王与之 撰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郑锷曰或谓周之教典建于大宰大司徒则施其教法小司徒地官之贰于教法亦掌建之何也盖设教而无法则教不行有法而不建则法不立教官之长推其法教官

  • 卷十三·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三小旻之什二之五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卭赋也敷布也犹与猷同回邪遹辟沮止卭病也言旻天之疾威遍布于下土故下土之人

  •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茨威格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

  • 骈志·陈禹谟

    二十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万历中由举人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曾采掇诸书琐事隽语,著 《广滑稽》三十六卷。并有 《经籍异同》行世。本书摘取古事之中相类者对比辑录而

  • 都是幻·潇湘迷津渡者

    清代白话中篇小说集,全称《批评绣像奇闻都是幻》, 四卷,收《梅魂幻》与《写真幻》各二卷,每卷三回,合六回演一事,共十二回。题“潇湘迷津渡者辑”,首有“潇湘耽奇子”序,无绣像, 《梅魂幻》偶有旁批,《写真幻》回末有

  • 深沙大将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深沙大将菩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深沙大将,据传,玄奘于远涉流沙遭遇危难时,感见此神之守护,或以此大将为北方多闻天王之化身,本仪轨则以之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若诵其真言,恶业悉能消灭,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