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游传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岁就能做诗、写文章,荫补登上仕郎之位。参加锁厅试被推举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正好位居其次,秦桧大怒,以致治罪主考官。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的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面,秦桧扬言要废黜他,因为这个原因陆游被秦桧嫉妒。秦桧死后,开始赴任福州宁德主簿,因为有人推荐,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

当时杨存中掌握禁军很久了,陆游极力陈说不合适,皇上认为他的意见很好,于是罢免杨存中。朝中贵人有买北方的珍奇玩物进贡的,陆游上奏说:“陛下以‘损’作为斋名,除经典书籍笔墨外,都摒除不用,小臣不体会圣上的心意,于是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求严加禁止。”

陆游应皇上的诏令而说“:不是宗室外戚,即使实在有功劳,不得加上王爵称号。近来有以师傅之职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又有以太尉之职兼任..门事,渎乱了名份、礼制,乞求加以订正。”陆游被升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陆游被升为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推荐陆游善于做词、写文章,熟悉典故,皇上召见陆游,皇上说:“陆游努力学习早已有所闻,发表的言论也切合事理。”于是赐予他进士出身。陆游入朝对话,说“:陛下刚即位,正是明申诏令以示臣下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应取其特别颓丧、出格的事,当众抛弃。”

宋金和议将签成,陆游又写信报告二府说“:江左从吴国以来,没有舍弃建康到他地建都。皇上驻扎临安是出于权宜之策,形势不稳定,运送粮饷不方便,又濒临海上通道,担心受到意外的袭击。一旦结盟、定下誓约以后,行动就有所拘束。今天应当与金协约,建康、临安都是皇上驻扎的地方,北使来朝拜,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为此,我们得以有空余时间建都立国,他们也不会怀疑我们。”

当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集权植私党,迷惑圣上明察,你到今天不说,他日将不能去除他们了。”张焘立即转告皇上,皇上责问这些话的来历,张焘回答来自陆游。皇上大怒,让陆游离朝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改为隆兴府通判。有人说陆游勾结台谏,鼓吹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发兵,不得回朝。过了很久,陆游任夔州通判。

王炎宣抚川、陕,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为王炎陈述进取策略,认为经略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夺取长安必须从陇右开始。应当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吴王..子吴挺代父掌兵,非常骄傲放纵,把所有的财物用以交结士人,屡次因为小过而误杀人,王炎不敢把他怎么样。陆游请求以吴..之子吴拱代替吴挺。王炎说“:吴拱胆怯而缺少智慧,遇到敌人必败。”陆游说“:如果吴挺遇敌,怎能保证他不失败。如果他立有战功,更加难以驾驭了。”等到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开始得到验证。

范成大统帅蜀,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字结交,不拘泥于礼节,人们讥笑他们颓放,因此自号放翁。后来陆游历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水灾,陆游上奏说“:拨义仓粮赈济,令诸郡发粮给百姓。”皇上召他回朝,给事中赵汝愚驳斥他,于是陆游被派去管理祠观。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路过皇宫,与陛下告辞,皇上告诉他说:“严陵山水美处,公事之余,可以亲自前往游览赋咏。”皇上再次召见他,说:“你的文笔善于无穷回旋,不是他人可以比的。”任命为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1190),陆游升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因为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完成,皇上诏令陆游暂代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之职,免去上朝请安,不久陆游兼秘书监。绍熙三年,书完成;于是提升他为宝章阁待制,以此职退休。

陆游才气超人,尤其擅长于诗。晚年再次出山,替韩..胄撰写《南园阅古泉记》,被人们议论、讥讽。朱熹曾说:“他的才能太高,经历太浅,恐怕被有权力的人所牵连,不能保全他的晚节。”这是有先见之明啊。嘉定二年(1209),陆游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范晔
  第八十七回 复河陇边民入觐 立郓夔内竖争权·蔡东藩
  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纪昀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胡适
  王僧虔传·李延寿
  唐明宗淑妃王氏传·欧阳修
  白华传·脱脱
  徒单合喜传·脱脱
  朱鸿谟传·张廷玉
  第十章义渡租·佚名
  ●岁华纪丽卷第四·韩鄂
  卷一百五十四·杨士奇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褒·唐圭璋

      褒字伯宠,一字春卿,武夷(今福建省崇安县)人。登淳熙五年(1178)进士。除司门郎中,历官朝请郎,知西全州。嘉定六年(1213)时,监尚书六部门,放罢。有集,不传。   水龙吟   桂林元元夕呈帅座   东风初縠池波,轻阴未放游丝堕。

  •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

  • 卷四百九十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壬午朔,御文德殿視朝。   知鄜州、崇儀使、成州刺史王舜臣權發遣熙河蘭岷路鈐轄。(元符元年二月二十七日,當考。「鄜」當作「麟」,六月末可考。)   癸未,降授左衛將軍、駙馬都尉

  • 卷四百十六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一月癸卯盡是月甲辰   十一月癸卯朔。   甲辰,三省、樞密院言:「檢會都水使者王孝先狀:『伏思大河決塞不常,為國之患屢矣。比自小吴之決,遂失隄防,貽患為甚。欲乞於西岸上自北京內黃第三埽,先起截河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二·焦竑

      河南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布政使   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公禎墓碑(錢習禮)   河南右布政使蕭省身傳(實錄)   河南右布政使豐慶傳(實錄)   河南左布政程公泰墓碑(程敏政)   河南右

  • 读礼通考卷四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十一反哭仪礼旣夕乃反哭入升自西阶东面众主人堂下东面北上【注西阶东面反诸其所作也反哭者于其祖庙不于阼阶西面西方神位】【敖继公曰反哭于祖庙者为其棺柩从此而出也升自西阶未变其向者升堂之路也升堂而不见故

  • 郭象传·房玄龄

    郭象字子玄,年少时有才理,爱好《老》、《庄》学说,能够清谈玄理。太尉王衍常常说:“听郭象讲话,如同悬挂的河水倾泻而出,流注不竭。”州郡征召,都不就任。时常闲居,用文论自我取乐。后来征为司徒掾,渐渐做到黄门侍郎。东海王司

  • 皇朝礼器图式序·允禄

    皇朝礼器图式序五礼五器之文始着虞书若玑衡若作绘絺绣若笙镛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攷工记乃详载广围尺度与夫方色钧锊圜匡缜疏侈弇之差说者谓器之有图实权舆是汉儒言礼图者首推郑康成自阮谌梁正夏侯伏明辈均莫之逮宋聂崇

  • 孟子纂笺卷三·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公孙丑上凡九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去声】桓公霸诸侯许犹期也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孟子曰子诚齐人

  • 第十五章 36·辜鸿铭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辜讲孔子说:“高尚而聪明的人忠诚可信,而不仅仅是坚持不懈。”

  • 卷三十六·赜藏主

      ○投子(大同)和尚语录师示众云:“你诸人。来者里觅言觅语。新鲜句簇花。四六徒口里。有可道。我老儿气力稍劣。口觜迟钝。亦无闲言语与你。你若问我。我便随你问答。也无玄歼可及你。亦不教你垛根。终不向上向下。布

  •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下·灯来

    嗣法门人性统编祝延增补朔望祝延(赞)宝鼎爇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皇王祝圣寿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三称)。药师如来药师如来皇帝万岁药师如来。大圆满觉应迹西乾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之圣德难尽赞扬(入乡

  • 第十一 云相应·佚名

    [一]第一 说示一~二[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三“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云天,谛听。四诸比丘!如何为云天耶?诸比丘!有寒云天、热云天、闇云天、风云天、雨云天。五诸比丘!此名为云天。”[二]第

  • 乾隆福建通志·郝玉麟

    福建地方志。清郝玉麟、卢焯等修,谢德承、刘敬与纂。七十八卷,首一卷。玉麟,汉军镶白旗人。官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御史。德承字又绍,号古梅,福建闽县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福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之

  • 德宗请脉记·杜钟骏

    清杜钟骏撰。一卷。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清德宗载湉病重,全国征医,身为浙江任候补知县的钟骏经中丞冯星举荐应征。此书即为德宗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书中始自缘由、启程、航海至津,进见初诊、复诊、六医家会诊及轮班进诊

  • 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为明钱谦益编撰。系杂史类史书,记述了元末明初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轩、陈友谅、张士诚等事略。是据元末所存《元史》等各种史书、事录、文集、杂记、碑刻等裁辑而成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人物分类,卷一记韩山童、韩林儿

  • 黄书白话文·王夫之

    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政论著作。一卷。作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分“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正”、“离合”七篇,另附后序。认为君位“可禅、可继、可革”,反对“孤秦陋宋”。反对“私神器

  • 菩萨本行经·佚名

    附东晋录,一说往昔精进之行以策懈怠,一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事,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说夙因,一佛说往昔剜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