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

列传

五代 【八】

○五代八

苏逢吉

  史宏肇

  杨邠

王章

刘铢

李业

聂文进

  后赞

郭允明

苏逢吉

史宏肇

杨邠

王章

刘铢

李业

聂文进

后赞

郭允明

△苏逢吉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从事逢吉常代父作奏记高祖召见逢吉以为节度判官 【按五代史补高祖在河东幕府

阙书记朝廷除前进士邱廷敏为之廷敏以高祖有异志恐为所累辞疾不赴遂改苏逢吉廷敏不见于史附注以表其志节】 高祖性素严宾

佐稀得见逢吉独终日侍立两使文簿以时进高祖多以为可然为人贪诈无行喜杀戮高祖尝以生日遣逢吉疏理狱囚以祈福谓之静狱逢

吉入狱阅囚无轻重曲直悉杀之报曰狱静矣高祖建号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朝廷大事皆出逢吉逢吉素不学间出其意见故

汉世尤无法度高祖既定京师逢吉与苏禹珪同在中书除吏多违旧制逢吉尤纳货赂然高祖方倚信二人故莫敢有告者凤翔李永吉朝京

师逢吉使人许以一州求其先王玉带永吉以无为解逢吉乃使人市一玉带直数千缗责永吉偿之前客省使王筠使楚还逢吉意其获重赂

亦许以一州筠以橐装之半献之而皆不得州又以取田宅故族李崧时天下多盗逢吉自草诏下州县凡盗所居本家及邻保皆族诛或谓逢

吉曰为盗族诛已非法况邻保乎逢吉不得巳但去族诛而巳于是郓州捕贼使者张令柔尽杀平阴县十七村民数百人卫州剌史叶仁鲁闻

部有盗自帅兵捕之村民十数先逐盗入山中盗散走仁鲁从后至见民捕盗者以为贼悉擒杀之逢吉颇以仁鲁为能由是天下因盗杀人滋

滥逢吉巳贵益豪侈郄中书堂食日命家厨进珍羞继母死不服丧妻武氏卒讽百官及州镇皆输绫绢为丧服武兵未期除其诸子为官有庶

兄自外来未白逢吉而见其诸子逢吉怒托以佗事告于高祖杖杀之尝从高祖征邺数使酒辱周太祖太祖恨之隐帝立逢吉素善李涛讽涛

请罢太祖与杨邠枢密李太后怒涛离间大臣以杨邠代涛相事悉决焉逢吉禹珪备位而已干佑二年加拜司空以周太祖镇邺不落枢密使

事与史宏肇有隙争谋出镇以避之既而中辍人问其故逢吉曰苟舍此而去史公一处分吾虀粉矣是时隐帝少小人在侧宏肇等威制人主

帝与左右李业郭允明等皆患之逢吉每见业等以言激之业等卒杀宏肇 【薛史李业等谋杀宏肇诸人逢吉初不预其谋闻变惊骇与此

互异】 即以逢吉权知枢密院方命草麻闻周太祖起兵乃止逢吉夜宿金祥殿东阁未瞑巳见李崧在侧周兵至北郊官军败逢吉与隐帝走

赵村自杀于民舍周太祖定京师枭其首适当李崧被刑之所

△史宏肇

史宏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蹻勇走及奔马梁末选为禁兵汉高祖典禁兵宏肇为军校后从高祖于太原使将武节左右指挥高祖建号

代州王晖拒命宏肇攻破之以功拜忠武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契丹北归留耿崇美攻王守恩于潞州高祖南向京师遣宏肇前行击

走崇美守恩以城归汉河阳武行德泽州霍令奇等 【案通鉴薛史俱作翟令奇】 皆迎宏肇自归高祖安行入京师宏肇严毅寡言麾下稍

忤意立挝杀之以故士畏法所至秋毫无犯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疾大渐与杨邠苏逢吉

等同受顾命隐帝初河中凤翔永兴相继反关西用兵京师民流言相惊恐宏肇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小皆死时太白昼见民仰观者辄

腰斩于市凡民抵罪吏以白宏肇宏肇但以三指示之吏即腰斩之又为断舌决口斮筋折足之刑李崧坐奴告变族诛宏肇取其幼女为婢于

是前资故将失职之家姑息僮奴而厮养辈往往胁制其主燕人何福进 【薛史作何福殷此作进避宋讳也】 有玉枕直钱十四万遣僮卖

之淮南僮隐其钱福进笞僮乃诬告福进得赵延寿玉枕以遗吴人宏肇捕治福进弃市帐下分取其妻子而籍其家财其领归德时副使等月

率私钱千缗为献颍州曲扬官曲温与军将陈拯争官务讼之三司三司直温拯诉之宏肇宏肇以为颍已属州而温不先白追温杀之连坐者

数十人周太祖平李守贞推功羣臣宏肇拜中书令隐帝渐近小人嬉游无度太后亲族颇干托宏肇与杨邠稍裁抑之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

职宏肇辄斩之帝赐教坊使等玉带锦袍往谢宏肇宏肇怒曰健儿为国征行未有偏赐尔曹何功敢当此悉取所赐还官周太祖出镇魏州宏

肇议带枢密以行苏逢吉杨邠不可宏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宏肇厉声举爵属太祖曰昨廷论何为异同今日与公饮此逢吉与邠亦举

大爵曰此国家事何必介意遂俱饮釂宏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毛锥子安足用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毛锥子盖

言笔也宏肇默然他日会饮章第酒酣为手势令宏肇不能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宏肇屡教之苏逢吉戏曰座有姓阎人何忧罚爵宏肇妻阎氏

酒家娼以为讥已大怒欲殴之逢吉先出索剑欲追之杨邠泣曰苏公汉宰相公若杀之致天子何地乃驰马去由是将相如水火隐帝遣王峻

置酒公子亭和解之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宰相令仆会饮沈湎巳乖政体而使气讙呶武臣矜枪剑微长文士诩毛锥薄技甚至丑语

诟詈锋刃几加仪检荡然矣隐帝不能诘治复令释和于杯酒之间纪纲陵替若此安得不亡】 是时李业郭允明后赞聂文进等用事不喜执

政而隐帝春秋渐长为大臣所制数有忿言业等乘间谮之密谋禁中干佑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宏肇与杨邠王章等入朝甲士自内出擒宏肇

邠章斩之并族其家周太祖即位追封郑王

△杨邠

杨邠魏州冠氏人少为州掌籍吏事汉高祖为右都押衙即位拜枢密使邠出于小吏不喜文士与苏逢吉等内相排忌逢吉讽李涛上疏

罢邠与周太祖枢密使邠泣诉李太后前太后怒罢涛相加邠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时逢吉禹珪颇以贿除吏邠为相深革逢吉所

为然不知大体以谓为国家者帑廪实甲兵完而巳礼乐文物皆虚器也以故务为苛细凡前资官不得居外而天下行旅皆给过所然后得行

旬日间人情大扰邠度不可行而止尝与王章论事帝前帝曰事行之后勿使有言也邠遽曰陛下但禁声有臣在闻者战栗太后弟业求为宣

徽使邠以为不可帝欲立所爱耿夫人为后邠又以为不可夫人死将以后礼葬之邠又以为不可由是隐帝大怒左右乘间构之与史宏肇等

同日见杀邠为人颇俭静四方之赂虽不郄然往往以献于帝周太祖即位追封宏农王

△王章

王章魏州南乐人为州孔目官汉高祖典禁兵补章都孔目官从之太原高祖即位拜三司使隐帝立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汉方

新造承契丹后京师空乏而关西三叛作周太祖用兵西方章供馈军旅未尝乏绝然征利剥下民甚苦之往时民租率石输二升为雀鼠耗章

增至二斗为省耗缗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章减其出者陌三州县民诉田者必令州县覆之以括其隐田天下由此重困百官俸廪皆取供军

之余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价估定又增谓之抬估意犹不满复增之民犯盐矾酒曲者无多少皆抵死吏缘为奸民不堪命巳而与史宏肇等

同日见杀

△刘铢

刘铢陕州人少为梁邵王牙将与汉高祖有旧从镇太原以为左都押衙惨酷好杀戮高祖以为勇断类已特信用之即位拜永兴军节度

使徙镇平卢加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时江淮不通吴越钱镠使者常泛海至中国而滨海诸州皆置博易务与民贸易民负失期者务

吏擅自摄治置刑狱不关州县民颇为苦铢悉禁之然用法亦自为刻深民有过者问其年几何对曰若干即随其数杖之谓之随年杖每杖必

以两杖俱下谓之合欢杖又请增民租亩出钱三十以为公用民不堪之隐帝患铢刚暴召之惧不至沂州郭淮攻南唐还兵驻青州隐帝乃遣

符彦卿往代铢铢顾禁兵在乃受代权知开封府周太祖兵犯京师铢悉诛太祖与王峻等家属太祖入京师责铢曰与公共事先帝独无故人

情乎吾家屠灭虽有君命加之酷毒一何忍也铢曰为汉诛叛臣尔岂知其佗太祖方欲归人心乃贷其家属止杀铢与李业等枭首于市

△李业

李业高祖皇后之幼弟也高祖时为武德使隐帝即位业以皇太后故益用事时天下旱蝗河决京师大风拔木坏城门宫中数见怪物投

瓦石撼门扉而帝方与业及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狎昵太后数以灾异戒帝不听会宣徽使阙业欲得之大臣杨邠史宏肇等皆以为不可业

由此怨望谋杀邠等邠等巳死又遣供奉官孟业以诏书杀郭威于魏州威举兵反遣兵拒威业请出府库以赉军苏禹珪不可业拜禹珪于帝

前曰相公且为官家勿惜府库乃诏赐京师兵及魏兵从威南者钱人十千督其子弟作书以告北兵之来者汉兵败业取内库金宝怀之以奔

其兄保义军节度使洪信洪信拒不纳业走至绛州为人所杀

△聂文进

聂文进并州人少为军卒善书算给事汉高祖帐中以为押司官即位厯拜枢密院承旨周太祖为枢密使颇亲信之文进稍横恣迁右领

军大将军周太祖镇邺文进等用事居中及谋杀杨邠等文进夜作诏书制置中外典阅兵籍以指挥杀戮为己任周太祖初闻邠等遇害以为

文进不与及发诏书皆其手迹乃大诟周兵至京师隐帝败于北郊太后使谓文进善卫帝对曰臣在此百郭威何害与其徒饮酒歌呼自若隐

帝遇弒文进亦见杀

△后赞

后赞兖州瑕邱人其母娼也赞幼善讴事汉高祖为牙将即位拜飞龙使隐帝尤爱幸之杨邠等执政赞久不得迁乃共谋杀邠等邠等死

隐帝悔之赞与允明等番休侍帝不欲左右言己短隐帝兵败北郊赞奔兖州慕容彦超执送京师枭首于市

△郭允明

郭允明河东人 【据薛史增】 少为汉高祖厮养高祖以为翰林茶酒使隐帝狎爱之允明益横使荆南高保融车服导从如节度使阴

使人步测城池高下若为攻取计者荆人皆恐保融厚赂以遣之迁飞龙使与李业谋杀杨邠等是日无云而昏雾雨如泣日中载邠等十余尸

暴之市允明手杀邠等诸子于朝堂西庑王章壻张贻肃血流逆注隐帝败于北郊还至封邱门不得入走赵村允明从后追之弒帝于民舍乃

自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猜你喜欢
  孝灵帝纪第八·范晔
  卷三十三 前秦録一·崔鸿
  第五十五回 失军心河上弃师 逐盗魁徐州告捷·蔡东藩
  ●卷五·陶宗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佚名
  汉奸叛国丑史·佚名
  补遗·江休复
  五九五 谕内阁现充文渊阁检阅人员于朕御临时应行站班·佚名
  卷一百八·张守节
  十国春秋卷一百十四·吴任臣
  谢良佐传·脱脱
  宣宗本纪·张廷玉
  食货六一·徐松
  卷三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卷11·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生·唐圭璋

      李生,廪延(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人。   渔家傲   赠萧娘   庭院黄昏人悄悄。两情暗约谁知道。咫尺蓬山难一到。明月照。潜身只得听言笑。   特地嗟吁传密耗。芳衷要使郎心表。此际归来愁不少。萦怀抱。卿卿销

  • 序·陈岩

    九华池阳胜境也山有九峯若兄弟班列古以九子名之唐李太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峯天河挂緑水秀出九芙蓉之句及来是邦与髙霁軰聨句云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由是九华之名彰彰于世得非地以山川重山川以人重与范至能云余生东

  • 卷一百三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幻云居诗稿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皇祐五年进士第一神宗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卒有郧溪集采鳬茨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

  • 卷六·陈镒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午溪集> 钦定四库全书 午溪集卷六 元 陈镒 撰 七言律诗 石门纪游 山藏仙窟好溪湄满径秋云冷湿衣万古石门青不合半天瀑布雪长飞猿攀松子岩前落鹤趂琴童洞口归谢李 何年留杰句至今山水有清晖 紫

  • 列传第三十六 高允·魏收

    斑允,字伯恭,勃海人也。祖泰,在叔父湖《传》。父韬,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敬慕。为慕容垂太尉从事中郎。太祖平中山,以韬为丞相参军。早卒。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 卷一百四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八月丁未朔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戊申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赈浙江之仁和嘉兴二县饥民三万三千七百八十余口给米稻六千七百三十石○庚戌以北京行太仆寺丞杨智子信为本寺少卿 上念智积劳厥职欲升之未及而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弘治四年三月丁丑朔授进士唐贵甯举丛兰周序吴世忠王钦李应和为给事中贵举兰户科序礼科世忠兵科钦刑科应和工科○戊寅赐徽王庶第五子名曰祐椀滋阳王庶长子曰健樀博野王第二子曰俊橼乐平王庶子曰偕渳秦府辅国将军公锴庶

  • 一一九 林蔡斗争文件二·周作人

    林琴南致蔡孑民书云:“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与公别十余年,壬子一把晤,匆匆八年,未通音问,至为歉仄。辱赐书以遗民刘应秋先生遗著属为题辞,书未梓行,无从拜读,能否乞赵君作一短简事略见示,谨撰跋尾归之。呜呼,明室敦气节,故亡国时殉烈

  • 乾符·周绍良

    №乾符001【盖】唐故夫人王氏墓志铭【志文】故太原郡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  中散大夫守处州长史兼侍御史上柱国王陟撰将仕郎守内侍省内府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王廷赞书皇唐凤翔监军使特进守左领军卫上

  • 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十二【起僖公六年尽十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六年春王正月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秋楚人围许注楚子不亲围以

  • 物不迁论第一·僧肇

    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余则谓之不然。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然则动静未始异

  •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佛者梵语。佛陀。此云为觉。盖觉悟之义也。觉有三义。一者自觉胜凡夫。凡夫汨没生死无暂觉者故。二者佛能觉他。胜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他故。三者觉行圆满。胜诸菩萨。为菩萨虽行二利行未满。故至佛果位。三觉

  •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安乐行品第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诵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佛

  • 卷八十·佚名

    释无尽品第六十七(经作不可尽品品)【经】尔时,须菩提作是念:&ldquo;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我当问佛。&rdquo;作是念已,白佛言:&ldquo;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尽?&rdquo;佛言:&ldquo;虚空不可尽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

  • 翠微南征录·华岳

    宋代诗文别集。11卷。华岳著。该书为作者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流放建宁时所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第一卷开禧元年上皇帝书,请诛韩侂胄,语最抗直。余诗十卷,率粗豪使气”。华岳的诗歌创作以直率坦白为特色,不受江西派和江

  • 陈先生内丹诀·陈朴

    陈先生内丹诀,北宋道士陈朴撰。《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作者自称于元丰戊午年(1078)游南都,遇淮南野叟授以内丹诀,因记录成书。其丹诀分炼丹工夫为九转,每转以七绝诗歌一首、《望江南》词一阙为

  • 归莲梦·佚名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12回。无名氏撰;题“苏庵主人新编”,“白香居士校正”。有今藏大连图书馆的得月楼刊本。无序跋。小说以白莲教农民起义为背景。山东泰安乡民白双山有一女,被泰山真如法师收为徒弟,名白莲岸,18岁别师下

  • 贤劫经·佚名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