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殷本纪第三

殷契,

【索隐】:契始封商,其後裔盘庚迁殷,殷在鄴南,遂为天下号。契是殷家始祖,故言殷契。【正义】:括地志云:“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城百四十六里。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鄴四十里’,是旧鄴城西南三十里有洹水,南岸三里有安阳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谓北蒙者也。”今按:洹水在相州北四里,安阳城即相州外城也。

母曰简狄,

【索隐】:旧本作“易”,易狄音同。又作“逷”,吐历反。

有娀氏之女,

【集解】:淮南子曰:“有娀在不周之北。”【正义】:按:记云“桀败於有娀之墟”,有娀当在蒲州也。

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索隐】:谯周云:“契生尧代,舜始举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其母娀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玄鸟遗卵,简狄吞之,则简狄非帝喾次妃明也。”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

【集解】:郑玄曰:“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曰:“今上洛商是也。”【索隐】:尧封契於商,即诗商颂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卨(“卨”xiè是“契”的古字)。所封也。”

赐姓子氏。

【集解】:礼纬曰:“祖以玄鸟生子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子城在渭州华城县东北八十里,盖子姓之别邑。”

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

【集解】:宋忠曰:“相土就契封於商。春秋左氏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索隐】:相土佐夏,功著於商,诗颂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也。左传曰“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又云羿所封之地。”

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

【索隐】:系本作“粮圉”也。

曹圉卒,

【正义】:圉音语,出系本。

子冥立。

【集解】:宋忠曰:“冥为司空,勤其官事,死於水中,殷人郊之。”【索隐】:礼记曰“冥勤其官而水死”,殷人祖契而郊冥也。

冥卒,子振立。

【索隐】:系本作“核”。

振卒,子微立。

索隐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谯周以为死称庙主曰“甲”也。

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集解】:张晏曰:“禹,汤,皆字也。二王去唐、虞之文,从高阳之质,故夏、殷之王皆以名为号。”谥法曰:“除虐去残曰汤。”【索隐】:汤名履,书曰“予小子履”是也。又称天乙者,谯周云“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曰天乙”。从契至汤凡十四代,故国语曰“玄王勤商,十四代兴”。玄王,契也。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集解】:孔安国曰:“十四世凡八徙国都。”

汤始居亳,

【集解】:皇甫谧曰:“梁国穀熟为南亳,即汤都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穀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

从先王居,

【集解】: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正义】:按: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後徙西亳也。括地志云:“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也。”

作帝诰。

【索隐】:一作“幹”。上云“从先王居”,故作帝幹。孔安国以为作诰告先王,言己来居亳也。

汤征诸侯。

【集解】:孔安国曰:“为夏方伯,得专征伐。”

葛伯不祀,汤始伐之。

【集解】: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地理志曰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

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伊尹名阿衡。

【索隐】:孙子兵书:“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伊挚”。然解者以阿衡为官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书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号,非名也。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後,生於空桑。”又吕氏春秋云:“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兒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

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

【集解】:列女传曰:“汤妃有莘氏之女。”【正义】: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陈留风俗传云陈留外黄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媵,翊剩反。尔雅云:“媵,将,送也。”

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集解刘向别录曰:“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索隐】:按: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九主者,三皇、五帝及夏禹也。或曰,九主谓九皇也。然按注刘向所称九主,载之七录,名称甚奇,不知所凭据耳。法君,谓用法严急之君,若秦孝公及始皇等也。劳君,谓勤劳天下,若禹、稷等也。等君,等者平也,谓定等威,均禄赏,若高祖封功臣,侯雍齿也。授君,谓人君不能自理,而政归其臣,若燕王哙授子之,禹授益之比也。专君,谓专己独断,不任贤臣,若汉宣之比也。破君,谓轻敌致寇,国灭君死,若楚戊、吴濞等是也。寄君,谓人困於下,主骄於上,离析可待,故孟轲谓之“寄君”也。国君,国当为“固”,字之讹耳。固,谓完城郭,利甲兵,而不修德,若三苗、智伯之类也。三岁社君,谓在襁褓而主社稷,若周成王、汉昭、平等是也。又注本九主,谓法君、劳君、等君、专君、授君、破君、国君,以三岁社君为二,恐非。

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適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集解】:孔安国曰:“鸠房二人,汤之贤臣也。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正义】:帝喾时陆终之长子,昆吾氏之後也。世本云“昆吾者,卫氏”是。

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

集解马融曰:“台,我也。”

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集解】:孔安国曰:“不敢不正桀之罪而诛之。”

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

【集解】:孔安国曰:“夺民农功,而为割剥之政。”

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

【集解】:孔安国曰:“桀之君臣相率遏止众力,使不得事农,相率割剥夏之邑居。”

有众率怠不和,

【集解】:马融曰:“众民相率怠惰,不和同。”

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

【集解】:尚书大传曰:“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

【集解】:尚书“理”字作“赉”。郑玄曰:“赉,赐也。”

女毋不信,朕不食言。

【索隐】:左传云:“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是谓妄言为食言。

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集解】:诗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毛传曰:“武王,汤也。”

桀败於有娀之虚,桀奔於鸣条,

【正义】:括地志云:“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夏师败绩。汤遂伐三㚇,俘厥宝玉,

【集解】:孔安国曰:“三㚇,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俘,取也。”【正义】:括地志云:“曹州济阴县即古定陶也,东有三鬷亭是也。”

义伯、仲伯作典宝。

【集解】:孔安国曰:“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

【集解】:孔安国曰:“欲变置社稷,而後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

作夏社。

【集解】:孔安国曰:“言夏社不可迁之义。”

伊尹报。

【集解】:徐广曰:“一云‘伊尹报政’。”

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汤归至于泰卷陶,

【集解】:徐广曰:“一无此‘陶’字。”孔安国曰:“地名。汤自三飐而还。”【索隐】:邹诞生“卷”作“坰”,又作“泂”,则卷当为“坰”,与尚书同,非衍字也。其下“陶”字是衍耳。何以知然?解尚书者以大坰今定陶是也,旧本或傍记其地名,後人转写遂衍斯字也。【正义】:坰,古铭反。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朱熹
  卷之四十五终·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二·佚名
  第二九七移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七一四--二·佚名
  八二八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六·岳珂
  卷七十五·鄂尔泰
  提要·来保
  绎史卷九十三·马骕
  卷九十六下·班固
  废太子元恂传·李延寿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李有棠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黄添福·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九 宋 王十朋 撰 仙释 囘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橊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

  • 卷439 ·佚名

    薛嵎 林景云令祖夫妻随其子各居同日葬 真诰岩前旧筑居,夫妻双化是仙期。 至今耕陇桑麻地,全似桃源晋宋时。 窀穸同晨符吉卜,亲朋分夜别灵帷。 诗书孙子名方盛,锦诰重因日未迟。 薛嵎 林氏梅岩

  • “你指着太阳起誓”·闻一多

    你指着太阳起誓,叫天边的寒雁 说你的忠贞。好了,我完全相信你, 甚至热情开出泪花,我也不诧异。 只是你要说什么海枯,什么石烂…… 那便笑得死我。这一口气的工夫 还不够我陶醉的?还说什么“永久”? 爱,你知道我只有一口气的贪

  • 列传第六十 良吏 鲁芝 胡威 杜轸 窦允 王宏 曹摅 潘京 范晷 丁绍 乔智明 邓攸 吴隐之·房玄龄

    汉宣帝有言:“百姓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此则长吏之官,实为抚导之本。是以东里相郑,西门宰邺,颍川黄霸,蜀郡文翁,或吏不敢欺,或人怀其惠,或教移齐鲁,或政务宽和,斯并惇史播其徽

  • 五代史纂误卷上·吴缜

    ○梁本纪【案章如愚山堂考索云欧阳史前后舛误如梁太祖纪作朱友谦而列传作友谅此呉缜纂误所为作也则纂误当有末帝以前事而永乐大典阙之】末帝三事帝与赵岩谋讨友珪自始谋以至即位事二百余字文多不録今按此事既见于此纪

  • 六七 谕着照节赏年赏例赏给纪昀陆锡熊各一分·佚名

    六七 谕着照节赏年赏例赏给纪昀陆锡熊各一分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奉旨:四库全书处总纂官 翰林院编修纪昀、军机处郎中陆锡熊,着照懋勤殿翰林节赏年赏之例,各赏给一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齐纪十 和皇帝中兴元年(辛巳、501)·司马光

    齐纪十 齐和帝中兴元年(辛巳,公元501年) [1]春,正月,丁酉,东昏侯以晋安王宝义为司徒,建安王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1]春季,正月,丁酉(初二),东昏侯任命晋安王萧宝义为司徒,任命建安王萧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 王百雷·周诒春

    王百雷 字百雷。年三十三岁。生于上海。叔培荪。任南洋中学校长。本籍住址。上海日晖桥王宅。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南洋中学及南洋公学。任四川高等学堂教员。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矿科。宣

  • 孟子集疏卷十三·蔡模

    宋 蔡模 撰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能

  • 中庸余论·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性也情也心也皆主於人而为言者也在天则但曰命尊天之辞也虽然易传有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则天有心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则天有情又曰天德曰天地之德德即性也则天有性是数者皆假人之所有以名天地天人之理一也

  • 风雨·佚名

    ——在幻想中苦苦期待【原文】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廖④!风雨如晦⑤,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释】①喈喈(jie):鸡叫的声音。②云:语气助词,无

  • 卷七·佚名

    △宝积品第七尔时佛告宝积菩萨言:善男子,有四种法。退失菩萨智慧。何谓为四。於佛正法无尊重心亦不恭敬。是说法者慳嫉正法。设有人来求正法者而不为说。於乐法者为作留难。遮护覆藏自生憍慢。复加诽谤说正法者,宝积如是

  • 大智度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住王舍城第五   住王舍城   [一]問曰.何以不直說般若波羅蜜法而說佛住王舍城。[二]答曰.說方時人令人心生信故。   云何名住.四種身儀坐臥行住是名[三]

  • 卷第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四有五结。谓贪结嗔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此五结以何为自性答以三十七事为自性。谓贪结慢结各三界五部为三十事嗔结欲界五部

  • 律宗会元卷下·守一

    诸文戒行门第六依体起修名为戒行事钞(上一)云。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捡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於前。名为戒行。故经云。虽非触对。善修方便。可得清净。文

  • 06.说不净业处品·佛音

    在遍之后,再指示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十种无意识者(死者)的不净。(十不净的语义)(1)在命终之后渐渐地膨大,犹如吹满风的皮囊,所以叫膨胀。膨胀即&ldquo;

  • 述学·汪中

    文别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

  •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佚名

    简称《一字顶念诵仪轨》、《一字顶轮王仪轨》,亦称《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密教仪轨经典。唐天宝十二年(753)不空译于武威开元寺,田良正笔受。一卷。属持明密教佛顶部持念仪轨,说一字顶轮王及诸佛顶轮王印明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