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职官略八

职官略 【八】

历代王侯封爵

○历代王侯封爵 【公主井官属附】

宋爵一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

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余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食邑沿唐制王食五千户郡

王国公三千户特加者不在此数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公二千户以上侯一千五百户以上伯七百户以上子五百户以上男三百户

以上分国三等大国二十七次国二十小国二十凡亲王府有傅长史司马咨议参军友记室参军王府教授小学教授傅及长史司马有其官

而未尝除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诸王出合楚王府置咨议参军二人翊善二人陈王府置咨议翊善各一人继又置记室及诸王府侍讲一人并

以常参官充其后咨议翊善多不置记室或止一员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仁宗初封寿春郡王置友二员亦以常参官充天禧二年进封升王友

迁咨议仍置记室一人后惟增置教授属于大宗正司凡公主亦如唐制分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等封号皆不置官属辽封爵惟国

王郡王国公三等其初宗室与勋戚无异道宗太康五年诏惟皇子封一字王余并削降其王府官属北面官有亲王祗应司王子院有王子太

师王子太保王子司徒王子司空王子班郎官南面官王傅府有王傅亲王内史府有内史长史参军诸王文学馆有诸王教授诸王伴读又北

面官有驸马都尉府掌公主宅帐之事

金封爵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 【初称县伯章宗承安二年更】 县子县男凡七等其食邑略如唐宋之制凡食邑五千户者实封五

百户余视此分国三等大国之号二十次国三十小国三十封王之郡号十封公主之县号三十其王府官有傅府尉长史司马文学记室参军

元爵视金惟郡王上多王一等其初宗室驸马通称诸王无位号之别惟视印章以为轻重后始有国邑之名其制封一字王者金印兽纽

两字王者金印螭纽次有金印驼纽金镀银印驼纽金镀银印龟纽有止用银印龟纽各分等级有同姓无国邑而称王者但曰宗王诸王傅官

库春布哈太子至齐王位下凡四十五王每位下各设王傅傅尉司马三员傅尉惟库春布哈额布根谔尔根王有之自此以下皆称府尉

明制亲王授金册金宝皇太子之次嫡子及庶子年十岁立为王世子授以涂金银册银印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为王世子授以涂金银

册银印次子及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册印亦如之郡王次子授镇国之孙辅国次曾孙奉国皆将军凡三等次元孙镇国次五世孙辅国次六

世孙奉国皆中尉凡三等其禄米亲王岁万石郡王六千石郡王诸子年十五人赐田六十顷为永业除其租其王府官属长史司左右长史各

一人其属典簿一人审理所审理正一人副一人典膳所典膳正一人副一人奉祠所奉祠正一人副一人典乐一人典宝所典宝正一人副一

人纪善所纪善二人良医所良医正一人副一人典仪所典仪正一人副一人伴读四人教授无定员引礼舍人三人仓大使副使各一人郡王

府教授一人典膳一人镇国将军教授一人神宗万历间周府设宗正一人后各府亦渐置郡王府增设教授一人凡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

如京卫其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副二人典仗六人仪卫掌侍卫仪仗护卫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凡功臣外戚封爵三

等曰公侯伯有流有世功臣则给铁券岁禄以功为差公主亦有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凡尚主者皆称驸马都尉位在伯上其尚郡主县主郡

君县君乡君者并曰仪宾洪武七年公主府设家令一人司丞一人录事一人二十三年改家令为中使司以内使为之

(臣)等谨按自唐迄元朝廷无裂土以王子弟者明太祖洪武三年立长子标为皇太子封第二子椿为秦王次纲晋王棣燕王橚吴王

桢楚王榑齐王樟潭王■〈木巳〉赵王檀鲁王侄孙守谦靖江王置藩府于各直省设官属护卫其后或徙封或续封谓当恪守藩屏夹辅王

室世有茅土以图盘石之安乃未几而周王子有■〈火动〉告其父橚谋反词连燕齐湘三王惠帝纷纷削夺致起靖难之师及成祖即位还

齐岷二王故封不数年而榑以凶暴骄纵楩以沉湎擅杀仍坐废黜沿至武宗朝宸濠包藏祸心觊觎生变设非王守仁御侮得宜又将患及宗

社皆由太祖泥古好名举行封建以阶之厉而基之祸伏读御批通鉴辑览谓师古而不知度今务名而以致害实诚笃论也

散官

勋官

命妇

△散官

文散官

武散官

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

唐制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第一阶即不带职官亦与朝参禄俸宋承唐制亦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散官第一阶辽不置金文散官上

曰开府仪同三司中曰仪同三司元与金同明不设

(臣)等谨按唐制仪同三司以罢职就闲者居之至宋则神宗元丰八年以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自是而后凡执政外戚率

加此职遂为恩宠之秩与唐制异矣

特进

唐制文散官特进亦与朝参禄俸宋承唐制 【按宋自徽宗政和以后诏特进非宰相不除】 辽不置金一品文散官中次曰特进下曰

崇进元与金同明亦置特进省崇进

(臣)等谨按唐虽置特进之阶然授者甚少宋自元丰更定官制省左右仆射以特进换之故宰臣王安石以仆射改特进政和后辥昂

白时中皆以特进为宰臣是宋制不以特进为散官竟为执政之要秩与前代之制异矣金代以降仍为散秩云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附】

唐制文散官以光禄大夫为二品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为三品宋制皆为二品上曰金紫光禄大夫次曰银青光禄大夫又次曰

光禄大夫辽不置金正二品官阶金紫光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从二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元与金同皆阶一品明亦置特进光禄大夫特进

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荣禄大夫皆阶一品

资德大夫 【资政资善大夫附】

金制正三品阶上曰资德大夫中曰资政大夫下曰资善大夫元亦置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皆阶二品明与元同

(臣)等谨按资德资政资善三阶宋以前各代俱无葢创制于金而元明因之也

正奉大夫 【通奉宣奉正议中奉大夫附】

宋制三品阶有正奉大夫宣奉大夫通奉大夫正议大夫金制从三品阶有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元与金同皆从二品明亦如之

(臣)等谨按宋元丰更定官制大率沿唐之制无正奉宣奉通奉诸阶至徽宗大观中始有斯号自后历代沿之惟改宣奉为中奉云

通议大夫 【大中大夫以下附】

宋制四品阶有通议大夫大中大夫金四品阶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中曰通议大夫下曰嘉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大中大夫中曰中大夫

下曰少中大夫元与金同皆阶三品 【按元沿金制惟改少中曰亚中】 明沿制不易

中大夫 【中奉大夫以下附】

宋制五品阶正五品曰中大夫从五品曰大中大夫中散大夫金五品阶正五品上曰中议大夫中曰中宪大夫下曰中顺大夫从五品上

曰朝请大夫中曰朝散大夫下曰朝列大夫元与金同皆阶四品明沿元制惟改朝散大夫为朝议大夫

(臣)等谨按唐宋之制四五品祗分二阶或三阶金代以后则每品分为六阶散官之多始于金也

朝奉大夫 【朝请大夫以下附】

宋六品阶有朝奉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金以后皆为五品

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以下附】

金六品阶正六品上曰奉政大夫下曰奉议大夫从六品上曰奉直大夫下曰奉训大夫元与金同皆阶五品明沿元制不易

(臣)等谨按唐元明六品无大夫之阶惟宋金有之即唐以前历代亦不置也

朝请郎以下

宋七品阶正七品有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从七品有承议郎金正七品上曰承德郎下曰承直郎从七品上曰承务郎下曰儒林郎元与

金同皆阶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明惟改从六品上为儒林郎下为承务郎】 宋八品阶正八品曰奉议郎通直郎从八品曰宣教郎宣

义郎金八品阶正八品上曰文林郎下曰承事郎从八品上曰征事郎下曰从仕郎元与金同皆阶七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制惟改从仕

为从事明制又改征事为征仕】 宋九品阶有承事郎承奉郎金九品阶正九品上曰登仕郎下曰将仕郎从九品上曰登仕佐郎下曰将仕佐

郎元与金同皆阶八品明八品阶正八品曰修职郎曰迪功郎从八品曰修职佐郎曰迪功佐郎九品阶正九品曰登仕郎曰将仕郎从九品曰

登仕佐郎曰将仕佐郎

(臣)等谨按金及明制九品皆有四阶惟元不置九品之阶故元史谓元代无九品散官也又按宋制八品阶别置承务郎惟以授亲民

之官明制六品则置宣德郎七品别置宣议郎惟以授吏材干出身之官葢所以别涂品也

武散官

骠骑大将军

宋沿唐制无正一品之武散官阶其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金制武散官凡仕至从二品至从一品皆用文资元明武散官亦无一品阶

(臣)等谨按唐以前武散官止称将军其称大将军则自唐始也

辅国大将军以下

宋二品武阶正二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品曰镇国大将军元正二品武阶曰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从二品曰奉

国上将军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明正二品武阶曰龙虎将军金吾将军骠骑将军从二品曰奉国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

冠军大将军以下

宋三品武阶正三品曰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从三品曰云麾将军归德将军金三品武阶正三品曰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

骑卫上将军从三品曰奉国上将军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元正三品武阶曰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毅大将军从三品即金从四品明沿

元制止称将军不加大 【案明制正三品昭武之下次昭毅次昭勇】

忠武将军以下

宋四品武阶正四品曰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从四品曰宣威将军明威将军金四品武阶正四品曰昭武大将军昭毅大将军昭勇大将军

从四品曰安远大将军定远大将军怀远大将军元四品武阶正四品曰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从四品曰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

军明沿元制不易

定远将军以下

宋五品武阶正五品曰定远将军寍远将军从五品曰游骑将军游击将军金正五品阶即元之四品其六品阶正六品曰武节将军武德

将军从六品曰武义将军武略将军元五品阶即金之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按明制惟改武义为武毅】

诸校尉

宋六品武阶正六品曰昭武校尉昭武副尉从六品曰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元六品武阶正六品曰承信校尉昭信校尉从六品曰忠武校

尉忠显校尉明沿元制不易宋七品武阶正七品曰致果校尉致果副尉从七品曰翊麾校尉翊麾副尉金七品武阶正七品曰承信校尉昭信

校尉从七品曰忠武校尉忠显校尉元七品武阶正七品曰忠勇校尉忠翊校尉从七品曰修武校尉敦武校尉宋八品武阶正八品曰宣节校

尉宣节副尉从八品曰御武校尉御武副尉金八品武阶即元之七品阶元八品武阶正八品曰保义校尉进义校尉从八品曰保义副尉进义

副尉宋九品武阶正九品曰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曰陪戎校尉陪戎副尉金九品武阶即元之八品

(臣)等谨按唐制以后武散官惟宋金备列九品至元代则八品而止明代六品而止其置阶之数宋三十有一金元皆三十有四明代

三十其制各殊

△勋官

宋勋官十有二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金与宋同元亦与宋

金同惟不置云骑尉武骑尉明文勋十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武勋官十有

二左右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都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臣)等谨按勋官分文武惟明代为然此所未有也

△命妇

宋外命妇之号曰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金章宗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国公

母妻封国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后改封郡侯夫人文武四品母妻封县君后改封郡君五品母妻封乡君后改封县

君元仍金制明外命妇之号有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

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猜你喜欢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柯劭忞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八·佚名
  通志卷三十九·郑樵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二·阿桂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下·马骕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卷十一·胡一桂
  封轨传·魏收
  耶律余睹传·脱脱
  七七、申不害考·钱穆
  卷五十三·雍正
  卷十四·雍正
  十三年·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唐圭璋

    秦 观(八首)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

  • 第十八出 艰配·李渔

    〖北新水令〗(生簪花、冠带,末执鞭,众鼓吹引上)天街徐着看花鞭,马蹄儿休教逐电。婵娟争觑我;我也觑婵娟。把帝里名媛,赶一日批评遍。〖南步步娇〗(副净扮丑女,净扮媒婆随上)铅精铸就芙蓉面,血点脂唇艳。金盆捣凤仙,染成这玉甲如花

  • 第十一出 醉卺·李渔

    〖传言玉女前〗(丑头巾、圆领上)花烛重新,又做败军;临阵未相逢,先忧计窘。我阙里侯央了替身,相中那头亲事,今日迎娶过门,眼见得第二位佳人,又被我骗上手了。只是一件,他进门的时节,看见新郎掉了包,一定要发极。那以前吹灭花灯、暗

  •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赵尔巽

      ◎乐五   △乐章三筵宴乡饮酒   太和殿阅皇太后徽号册宝,海上蟠桃一章乾隆七年定。中和清乐   海上蟠桃乍熟,日边红杏初芳,慈帏履庆承天贶,景福正绵长。一解启蓬莱,排仙仗,露漙漙,凝仙掌,袆衣翟服烂明珰。耀金铺,日

  • 金佗稡编卷三·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三宋 岳珂 撰高宗宸翰下绍兴十年敌昭武大将军韩常既失夏金吾畏罪不敢还以兵五万屯长葛密遣使愿以其衆降先臣遣贾兴报许之乌珠复聚兵十万拒先臣于朱僊镇先臣按兵不动第遣将以背嵬五百奋击大破

  • 王继勋传·脱脱

    王继勋,陕州平陆人。隶属河中府任中下级军官,李守贞反叛,命王继勋据守潼关,但被郭从义所击败,逃回河中。不久白文珂、刘词领军兵临城下,李守贞又派王继勋与其心腹将领聂知遇在晚上出兵攻打河西砦,再次被汉兵所击败,受挫而逃。

  • 陈吾德传·张廷玉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行人职。隆庆三年(1569),提升为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条列八件方便且适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日蚀,不久又

  • 指物論弟三·谢绛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人以手指指物,物皆是指,而手指非指。此主言也。】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謂指乎?【客言:使天下無可指之物,則無可以謂之物者矣。今既云物,莫非指則天下有物矣。既謂物豈又可謂

  • 第二 反应 4·王诩

    【原文】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①以得其情②。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③。欲开情④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

  • 忆念品第十五·佚名

    入息出息念,具满谛思惟。常依次第行,按如佛所说,是则照世间,如雲开月现。起止觉思惟,坐卧不废忘。刍立是念,现利未来胜。始得终最胜,逝不睹生死。若见身所住,六触以为最。刍常一心,便自知圆寂。以有是诸念,自身恒逮行。若其不如

  • 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之诞生·太虚

    ──三十四年底在渝寓作──慨自全面抗日战兴,京沪未几沦陷,中国佛教会即告停顿。东南北各省县区域,多渐次阻隔不通。佛教寺僧信徒,固与一般人民同处敌伪蹂躏之下,沉痛莫伸!而西南北大后方佛教僧徒,亦因失去全国性佛教机构之

  • 卷二十·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四世 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南泉愿嗣) 初参南泉。问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泉曰王老师与汝往来者是藏。师曰直得不往来时如何。泉曰亦是藏。师又问如何是珠。泉召

  • 夏忠靖集·夏原吉

    明代诗文别集。夏原吉著。现存有弘治年间刻本。共6卷。卷1为表颂赋赞,卷2为五言古诗、律诗和排律,卷3为七言古风,卷4、5、6为七言律诗、排律和绝句。末附有公遗事1卷。前有正统八年(1443)杨溥序,后有弘治八年(1495)李

  • 周易集传·龙仁夫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

  • 本草蒙筌·陈嘉谟

    本草著作。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12卷。明陈嘉谟(廷采)撰。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首列历代名医图14幅,系转绘自《医学源流》。其后为总论,分18个专题讨论道地药材、野生家种、采收季节、

  • 常建诗·常建

    诗别集。三卷。唐常建撰。常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陈邦彦

    一百二十卷。清陈邦彦(生卒年不详)奉敕编纂。陈邦彦,字世南,号春晖。陈元龙从子,浙江海宁人,康熙时人,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小楷,著有《乌衣香牒》、《春驹小谱》。此书又称《历代题画诗类》,这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

  • 优婆塞戒经·佚名

    梵名Upa^saka -s/i^=la-su^tra 。凡七卷,或五卷、六卷、十卷。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北凉昙无谶译(426)。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现唯存汉译本。系善生长者为大乘在家信者(优婆塞)说三归五戒等。乃由长阿含及中阿含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