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六

皂隶

皂隶出身与?人等甚以为重如州郡都吏出职并补将仕郎授録事判官司候司判市丞至儒林亦?子部吏缺人令州县择人贡之十年无公私过犯补昭信校尉授下县令或録事渐亦可至知州同知

浮图

浮图之教虽贵戚望族多舍男女为僧尼惟禅多而律少在京曰国师帅府曰僧録僧正列郡曰都纲县曰维那披剃威仪与南宋等所赐号曰大师曰大德并赐紫国师者在京之老尊宿也威仪如王者师帝有时而拜服真红袈裟升堂问话讲经与南朝等僧録僧正者帅府僧职也皆择其道行高者限三年为任任满则又别择人张官府设人从僧尼有讼者皆理而决遣之并服紫袈裟都纲者列郡僧职也亦以三年为任有师号者赐紫无者如常僧服维那者县僧职也僧尼有讼者杖以下决遣之杖以上者并申解僧録都纲司

道教

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同自奄有中州之後燕南燕北皆有之所设道职於帅府置司正曰道録副曰道正择其法籙精专者授之以三年为任任满则别择人其後熙宗又置道阶凡六等有侍宸授经之类诸大贵人奉一斋施动获千缗道教之传有自来矣

科条

金国之法极严杀人剽刼者掊其脑而致之死籍其家为奴婢亲戚欲得者以牛马财物赎焉其?以十分为率六归主四没官罪轻者决柳条罪重者赎以物贷命则割耳鼻以志之其狱掘地数丈置囚於其中罪无轻重悉笞背州县官各许专决当其有国之初刑法并依辽制常刑之外又有一物曰沙袋以革为囊实以沙石系於杖头人有罪者持以决其背大率似脊杖之属惟数多焉自熙宗立始加损益首除沙袋之制至皇统间又下学士院令讨论条例颁行天下目之曰皇统新制近千余条海陵弑熙宗自立又去脊杖以其近人心故也斩刑者与上古之制一也处死者免决重杖止令紟紷绞也流者不流犯人之家属徒者非谓杖脊代徒实拘役也徒止五年五年以上即死罪也徒五年则决杖二百四年百八十三年百六十二年百四十一年百二十杖无大小止以荆决臀实数也拘役之处逐州有之曰都作院所徒之人或使之磨甲或使之土工无所不可脚腕以铁为镣?锁之罪轻者用一罪重者二之朝纵暮收年限满日则逐便不得依旧为百姓刑法与旧不相远惟僧尼犯奸者强盗不论得财与不得财者并处死强奸者罪死则与古法异

赦宥

金国以赦宥最为大事或改元或生子或册封或迁都或灾异并皆肆赦罪无减等一例放之每赦必有恩内外小大文武百官并与覃迁一资熙宗临季年一岁两赦海陵立常谓赦宥非国家常典若惠奸宄则贼良民诏告天下自今已往更不议赦不两年躬自蹈之其後复有改正隆赦迨世宗立才数年间已降三赦然洪忠宣松漠记闻云北朝惜赦无郊霈余衔命十五年才见两赦一为伊勒图喀叛一为皇子生岂是时天会年间惜赦而此後不惜赦邪

屯田

屯田之制本出上古金国行之比上古之制尤简废齐国後虑中州有怀二三之意【按原书作怀王三户四字据金图经改】始置屯田军非止女直契丹亦有之自本部族徙居中土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给赐官田使自播种以充口食春秋量给衣服若遇出军之始月给钱米米不过十斗钱不过数千老幼在家依旧耕耨亦无不足之叹今屯田去处大名府山东河北两关诸路皆有之约一百三十余千户每千户止三四百人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千户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

田猎

金国好田猎昔都会宁四时皆猎海陵迁燕以都城外皆民田三时无地可猎候冬月则出一出必踰月后妃亲王近臣皆随焉每猎则以随驾军密布四围名曰围场待狐兔猪鹿散走於围中帝必先射之或以鹰隼击之次及亲王近臣出围者许诸余人捕之饮食随处而进或与亲王近臣共食遇夜或宿於州县或宿於郊野无定所海陵以其子光瑛年十二获獐取而告太庙世宗立尤甚有三事令臣下无谏曰作乐曰饭僧曰围塲其重田猎如此

兵制

金国凡用师征伐上自大元帅中而万户下至百户饮酒会食略不间别与父子兄弟等所以上下情通无闭塞之患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即漫灭之不闻人声军将行大会而饮使人献策主帅听而择焉其合者即为特将任其事暨师还战胜又大会问有功者随功高下支赏举以示衆薄则增之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一·刘昫
  列传第四十·刘昫
  卷七·黄以周
  ●卷一·李心传
  第七回 啖人肉烹食段钦使 讨乱酋击走刘武周·蔡东藩
  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四·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九·佚名
  一○七六 军机大臣奏各省陆续送到违碍重本书籍等缴进销毁片·佚名
  浙语五(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项安世传·脱脱
  卷二十三·赵汝愚
  卷十九·纪昀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杨公劾奸·王世贞

    【点绛唇】〔末上〕斗转参横玉壶传点天阶晓。钟鸣长乐。仙仗千官遶。甲帐徐开殿影齐。三更津吏报朝鸡。风回上苑炉烟袅。日上瑶天雨露低。万国衣冠春共育。五云环佩晓相携。琐闱禁闼重重闭。郞吏何须上谏书。自家乃

  • 秦修然竹坞听琴·臧懋循

    秦修然竹坞听琴杂剧(元)石子章撰●秦修然竹坞听琴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郑彩鸾草庵学道 正名 秦修然竹坞听琴楔子〔正旦扮郑彩鸾引外扮都管

  • 卷四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四 陈昌 陈烈女辞 懿彼女萝草托根空谷中青青好顔色相将附长松长松何矫矫女萝仍嫋嫋同根谅同心百年愿终保岂知赋命薄严霜殒飞藿长松竟枯死女萝安所托上

  • 卷二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二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二十二余响【下】马戴【严沧浪云马戴诗在晚唐诸人之上】晚眺有懐恻恻抱离念旷懐成怨歌高台试延望落照在寒波此地芳草歇旧山乔木多悠然暮天际但见鸟相过夕次淮口天涯

  •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六·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六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和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父平与西夏战于三川口死焉景文笃学能诗文爲两浙兵马都监东坡知杭州荐其才除知隰州】 追随城西园残暑欲退席【传灯录云六祖慧能答

  • 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李延寿

    任城王云,和平五年封。少聪慧,年五岁,景穆崩,号哭不绝声。太武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意也!”献文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大官,听讼,甚收时誉。及献文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云进曰:“父子相传久矣,皇魏未之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四·佚名

    伯禽用天子礼乐【高郢】隐公摄位【六一】桓公郑伯以璧假许田【东坡】取郜大鼎于宋【东坡】曹刿言长勺之战【栁州】僖公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东坡】五石六鹢【六一】鲁颂【郑獬】用天子礼乐髙郢曰周公居摄七年致政而殁成

  • 卷六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六十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传费无忌

  • ·复吕抚军论生番书·丁曰健

    望后二日,接读教言;惓惓地方,心焉识之。台中奸宄,变幻百出;虽厚集俨临,尚恐不足镇压邪心。若移镇澎岛,往来巡视,谓可安靖地方;则仰赖圣天子威灵、士民福命,外此全无可恃之处也。生番杀人,台中常事。此辈虽有人形,全

  •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范晔

    (左雄、周举、周勰、黄琼)◆左雄传,左雄字伯豪,南陽涅陽人。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升冀州刺史。州部多大族,喜欢拉关系,走后门。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不讲半点面子。永建初年,公车征拜议

  • 晋纪三十六 安皇帝己义熙元年(乙巳、405)·司马光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 [1]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已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荆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许。辛卯,宗之击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屯纪南。振

  • 执节第十六·孔鲋

    赵孝成王问曰昔伊尹为臣而放其君、其君不怨、何行而得乎此也、子顺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弼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巳矣。王曰方以放君为名、而先生称礼、何也、子顺曰以礼括其君。使入于善也。曰其说可得闻乎、答曰其

  • 論衡校釋卷第九·黄晖

      問孔篇   熊伯龍無何集謂論衡以「疾虛妄」為主,實與孔子稱「思無邪」同意。論衡八十三篇中,凡稱引孔、孟之言者,都四百四十餘處,其宗法孔、孟甚明,以是斷言問孔、刺孟二篇為後人所妄作。按後世孔、孟一尊,仲任刺問,眾

  • 石鼓论语答问卷下·戴溪

    宋 戴溪 撰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先之劳之不出一事葢不先施而徒曰劳之是所谓小恵未徧民弗从也然事亦须先识体子路为蒲宰使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曰汝以民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第四分世记经阿须伦品第六佛告比丘。须弥山北大海水底有罗呵阿须伦城。纵广八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城高三千由旬。广二千由旬。其城门高一

  • 鼻奈耶卷第四·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僧残法之二媒嫁戒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名迦留鹿园子(母字)于中止住。广有知识。国王大臣长者梵志所求衣食卧具病瘦医药。时大有长者妇女。便作是念。此迦留比丘广有知识。国王大

  • 上清太一金阙玉玺金真纪·佚名

    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2曰:“《太一金真记》引《素灵玄洞经》”。本经亦引《素灵玄洞经》。本经盖简称《太一金真记》,当出唐前。述服符悔过、升天。

  • 蕉庵诗话·魏元旷

    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意识内容,具体落脚在以下方面:称颂遗民节义,斥责临危易主、变节之人,记录变名、易服、复辟之故事,蕴归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