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一年

(戊申)四十一年大明萬曆三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丑,上在貞陵洞行宮。

○朝,王世子問安。

○政院問安,傳曰:「知道。」

○政院中殿問安。

○大臣及東西班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問安,答曰:「知道。」中殿問安,答曰:「知道。」

○夕,王世子問安。

1月2日

○庚寅,王世子朝夕問安。

○領議政柳永慶身病初度呈辭,不允批答。王若曰:

國家安危,所係者重,相臣進退,未可以輕。豈因微疴,遽抛丕責?惟卿風神秀整,器量端凝,孤鶚橫秋,逈出塵埃之表;明珠在水,自絶泥滓之痕,展也廊廟之珍;允矣邦家之彦。氷壺水鏡,操履瑩然;粉署金閨,聲譽藹若。頃遭王室之多艱,實賴藎臣之訏謨。承宣海堧,吻濡撫摩者幾載,飛輓嶺嶠,險阻艱難之備嘗。戴豸烏臺,手有風霜之筆;持衡銓部,門無桃李之蹊。靑松本貞,不爲寒暑而變;白玉自潔,豈以燥濕而渝?惟其有諸己者若玆,所以施於事而必達。爰上金甌之覆,俾登赤舃之班。存亡大機,任潞公之能斷;文武庶務,藉寇相之宏猷。朝著作爲羽儀,邦家倚如柱石。何料注意之日,輒見求退之章?侍藥窮年,固致思慮之煩惱;忘身循國,必多夙夜之勤勞。是乃無妄之災,何有不已之恙?念玆時勢之甚急,譬之曩昔而尤難。天山之箭屢傳,維其棘矣;日域之書將至,何以處之?國事牽補之虞,何暇毛擧,民生倒懸之苦,難容縷陳。塞袽敢緩於漏船,徙薪宜疾於燬室。子房辟穀,恐非其時,午橋自閑,寧有是理?義同休戚,惟願力疾而朝。神所扶持,可見勿藥之喜。亟念將伯之助,毋貽困我之歎。於戲!勉留黃扉,克體圖任之意;益勵素節,終成匡濟之功。所辭宜不允,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知製敎閔慶基製進。

1月3日

○辛卯,朝,王世子問安。

○行大司諫南以信、司諫李志完、獻納黃敬中啓曰:「綾海君具宬蝨附姦邪,陰害善士,原其罪惡,得保首領者亦幸。所當繩以重律,削其官爵,而只以還收成命論啓,物議非之,不可靦然仍冒。請命遞臣等之職。」答曰:「勿辭。」

○執義柳希奮、持平南復圭、李惕啓曰:「綾海君具宬黨附姦邪,戕殺善士之罪,固難容息於覆載之間。當初流放之典,實出惟輕,自上不忘羈靮之微勞,特下恩赦之命,得保首領,齒諸平人,亦云幸矣。至加茅土之封,使參宰臣之列,物情莫不驚怪憤鬱。所當繩以重律,以快公議,而臣等只請還收成命,物議非之。不可靦然仍冒,請罷斥臣等之職。」答曰:「勿辭。」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領議政柳永慶再度呈辭,答曰:「顧今何時,領相又爲辭退之計,將置國事於何地?予方臥病,因卿呈辭,憂惱用心,疾轉甚。卿豈可不爲之慮乎?予病積年心病,卿豈不知?宜調理從速出仕,毋用困我。」

1月4日

○壬辰,朝,王世子問安。王世子問安

○大司憲黃暹啓曰:「綾海君具宬朋姦殺士,罪極人臣,首領之保,亦云:『失刑,』況加勳封,猥廁宰班乎?自有重律,不容少貸,而只請還收成命,物議非之,臣亦難免。適緣賤疾,不得偕僚辭避,所失尤大。請命罷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弘文館上箚,略曰:

伏以,行大司諫南以信、司諫李志完、獻納黃敬中、執義柳希奮、持平南復圭、李惕、大司憲黃暹〈爲永慶妻娚,陰兇詭譎,實主謀危之計,而得保首領,其亦幸矣。〉竝引嫌而退。具宬黨附姦澈,戕殺善士,論以王法,固難貸死。豈可以一時微勞,輕赦其罪,置之朝列乎?封君之命一下,含血之類齊憤,兩司之論,固其宜也。削職之擧,雖未竝及,而公論旣發,不過有其間輕重之差耳。適有疾病,未得偕避,勢使然也。不可以此,輕遞言官。請大司諫南以信、司諫李志完、獻納黃敬中、大司憲黃暹、執義柳希奮、持平南復圭、李惕竝命出仕。取進止。

〈批答不下。〉 ○以洪汝諄爲刑曹判書,李慶禥爲司憲府掌令,柳永謹爲世子侍講院輔德,盧稷爲京畿觀察使,沈悅爲禮曹參判,柳永孝爲德山縣監,申慄爲林川郡守,金聲發爲世子侍講院說書,洪潚爲燕歧縣監,金大來爲世子侍講院兼輔德,宋碩祚爲弘文館校理,奇允獻爲承文院博士,宋言愼爲同知中樞府事,閔德男爲弘文館副校理,黃謹中爲禮曹正郞,盧稷爲知中樞府事。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月5日

○癸巳,朝,王世子問安。

○藥房提調崔天健、副提調權憘啓曰:「夜來聖候何如?臣等敢爲問安。」答曰:「一樣。或寢或覺,咳嗽則差歇。」

○答昨日玉堂箚子曰:「允。」

○憲府啓曰:「持平李惕云云,避嫌而退。兼官雖曰一司,而只管行臺之事,於本府不相干涉。但自來規例,必遞本府之官,請持平李惕命遞差。綾海君具宬朋姦殺士之罪,固難容息於覆載之間。當初流放,實出惟輕之典,而特下赦命,得保首領,微勞之報,亦云至矣。至加勳封,使參宰列,王法何所伸,小人何至懲?物情駭憤。請具宬命削奪官爵。」答曰:「旣策其勳,則勳臣自有應受之資。法當封君,非怪事也,乃反加以削奪之罰乎?況前旣削奪,律豈可再施乎?不必紛紛煩擾。不允。李惕事,允。」

○諫院啓曰:「當初崔永慶之被繫也,聖上洞燭其冤枉,特命放釋,而綾海君具宬以其時臺諫,一聽姦澈之陰嗾,首倡再鞫之邪論,終至於瘦死獄中而後已。其爲罪惡,實不容誅,而頃以微勞,濫蒙恩赦,得保首領,齒列平人,中外之情,已極憤鬱。今者反陞超越之階,至加封君之號,凡有人心,孰不驚怪?請亟削奪官爵,以快輿論。藩臣於節日,畢獻方物,以充庭實。其事至重,不敢少有慢忽,而頃者正朝進獻之時,京畿以齒老疲病,不中用之馬,苟充封進,其慢上不敬之罪大矣。前監司徐渻請命罷職。軍器寺掌造兵器;捕盜廳禁詰寇賊,爲任皆極重,而李思命人微望輕,不合提調、大將之任,請竝命遞差。」答曰:「允。具宬,府答同。」

○藥房啓曰:「伏見下醫官之敎,感冒之候,幾盡平復,不勝喜慶之至。久進之藥,依前日啓辭,當爲議啓,而此非如時急湯藥之比,乃是久久進御之藥,而都提調柳永慶適以病在告。御藥議定,莫重之事,臣等不敢容易定奪,惶恐敢稟。」答曰:「知道。」

○夕,王世子問安。

1月6日

○甲午,朝王世子問安。

○諫院啓曰:「大司諫南以信云云,引嫌而退。兼官相避,初非法典所載,而於本院則尤無相礙之事,不可以此輕遞。請大司諫南以信命出仕。」且啓前辭綾海君具宬削奪官爵事,答曰:「允。具宬事已諭,不允。」

○憲府啓前啓綾海君具宬削奪官爵事,且曰:「儒臣直宿,事體至重,雖有疾病,不可一刻曠番,而昨日玉堂下番,無緣闕直,至於入啓牌招,趁不來到,夜深之後,留門入直,極爲駭愕。徑出應入之員,請竝命罷職。牛峯縣令具瀋刑罰過重,吏民怨叛,流亡相繼,一境空虛。如此之人,不可一日在官,請命罷職。」答曰:「勳臣自有法當之職。論議得中爲正人,勿爲煩擾。不允。入直事,推考。罷職不允,具瀋允。」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1月7日

○乙未,朝,王世子問安。

○藥房都提調柳永慶、提調崔天健、副提調權憘啓曰:「近日聖候何如?久進之藥,今日當爲議定,臣等欲詳知聖候,敢稟。」答曰:「元證則無加減,感冒之證則幾盡差歇,暫有餘氣耳,飮食則頗進。若於藥中,入忌蘿蔔之材,則將廢進食可悶。但近日大便秘澁,小便頻數。」

○藥房啓曰:「臣等伏奉聖批,方與醫官等議藥,而但元證相當之藥,皆入地黃。若以蘿蔔之忌舍此,則他無可議之藥,極爲悶慮。蔓菁非禁忌,如進御蔓菁,以代蘿蔔,則可以用藥。敢稟。」答曰:「允。」

○仍啓曰:「久進之藥,與醫官及朴知止、成浹等商議則四物元合滋腎丸加天麻、防風、白芷、黃連酒炒、橘紅,進御宜當云,此藥劑入何如?」答曰:「允。將限何時服?以病爲限乎?欲知之。」

○藥房啓曰:「伏承聖敎,與醫官等商議,則此藥限春間進御,或姑爲停止,或更議他藥宜當云。敢啓。」答曰:「允。」

○諫院啓前啓具宬削奪事,答曰:「功臣之職,自有應受,非分外濫授,又何削奪乎?況前者已爲削奪,今豈可再乎?不允。」

○憲府啓前啓具宬削奪事、玉堂應入之員請罷事,答院同。玉堂推考,不可至罷。

○夕,王世子問安。

○卯時、辰時有霧氣。巳時,太見見於午地。

○以南復圭爲司憲府掌令,黃敬中爲世子侍講院兼司書,宋碩祚爲司憲府持平,黃謹中爲司憲府持平,尹孝先爲弘文館校理,李久澄爲成均館直講,李惕爲禮曹正郞,黃沂爲肅川府使,金時言爲承政院注書,宋敎祚爲王子師傅,李昌廷爲承文院正字,李天樞爲承文院副正字,曺友仁爲奉常寺直長,李時言爲軍器寺提調。

○權憘啓曰:「臣等伏見該曹啓辭,陳賀一事,此乃擧國臣民之至情至願也。聖疾違豫,雖始於上年之春,而及至於冬初,感傷轉甚,一夜之間,群下遑遑悶迫之情,曷有其極?幸賴天地宗社之默佑,山川百靈之陰騭,曾未幾時,旋致勿藥之喜,此實三韓億萬年無彊之休。其時稱慶進賀之願,上下同然,而第緣自上有感冒之疾,故未敢煩稟,遷延至此,朝野之悶鬱,亦已久矣。今者以元證未差爲敎,臣等不勝缺然焉。人子之於父母,有疾而旣差,則雖有餘證之未盡除去,而其爲欽忭喜慶之心,又如何哉?況今聖候咳嗽之證、感冒之疾,幾盡平復,而寢睡之穩、水剌之進,非如曩時之比,則元證之漸向平復,聖體之益致康寧,亦可知矣。大小臣僚,皆以今日之陳賀爲已晩,欣欣有喜,萬口一談。臣等忝在近密之地,群情所在,不敢不達。請依該曹公事,依禮進賀。」傳曰:「無可賀之事。予病小無差減,致賀之日遠矣。近日所差者,時令感冒之證,此豈可賀乎?必欲致賀,徐待元證之差歇,更議未晩。無益浮虛之事,每欲喜爲,甚不當也。」

1月8日

○丙申,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前辭具宬削奪事,且曰:「通川郡守李惟義爲人迂拙,加以嗜酒。曾爲守令,到處見敗,不可復畀臨民之任。請命遞差。」答曰:「允。具宬旣封功臣,自當增秩封君,法所當爲。且前日已爲蒙罪,豈可每爲乎?不允。」

○諫院啓前辭具宬削奪事,且曰:「獻納黃敬中以云云,〈見上。〉引嫌而退。職秩雖同,而資級有差。請黃敬中遞差。」答曰:「府同。遞差,允。」

○夕,王世子問安。

○巳時,太白見於午地。

○崔濂啓曰:「臣等將擧國臣民中悃所激之情,仰瀆天聽,而自上以元證未差爲敎,臣等不勝悶鬱焉。自上年前十月感傷之證,卒發於終歲,調攝之餘,其時臣子悶迫之意,曷有其極,而曾未多日,勿藥而喜,一國無疆之慶,孰有過於此哉?莫不欲蹈舞明庭,仰祝岡陵之壽,此固天理之不容已,而人情之所必至也。伏願依前啓,請速進賀,以副群情,不勝幸甚。」傳曰:「吉凶未卜,日與死爲隣。此時乃欲陳賀不覺冷笑。十月間,予無加患,惟醫官輕動突入,率爾用藥。因此大驚,盡喪精神。至今只有微軀殼毫,胸膈如割,此可賀耶?」

○政院啓曰:「聖體違豫,自春徂夏,大小臣民,憂惶度日,及至十月之初,感傷增劇,侍藥設廳,出於倉卒,朝野遑遑,悶迫之情,有難盡言。幸賴祖宗之默佑、神祇之扶護,曾未數日,勿藥有喜,式至今日,漸至和平。此實聖上敬德寅畏以來陰騭之致,我國家祈天永命之休,宗社萬世之慶。亶在於禮官之請賀,臣民之申稟,寔出於擧國人情之所同然也。伏承聖批,一則曰元證未差;一則曰無可賀之事,臣等之悶鬱滋甚焉。竊聞,近日寢睡旣已穩,水剌旣已加進,感冒旣已和解,咳嗽旣已差解。雖未至於快復,聖候之康寧,比冬初不啻萬萬,中外歡抃之心,何可量也?稱慶呼嵩之禮,何可廢也?可賀之事,孰有大於此者,而不敢卽請於前冬愆候初復之日者,顧以其時,連有感冒之候。故趑趄遲留,未敢仰稟,而下情之激發,有難沮抑,則今日之陳請,亦已晩矣。屬玆新正節序和煦,元證之平復,亦可指日而待。一造明庭,咸仰淸光,庶幾無疾,拜稽稱賀,此豈浮虛無益之事乎?伏願聖明,亟賜一命,以副群下之望,不勝幸甚。」傳曰:「已諭於禮官。」

1月9日

○丁酉,有政。

○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前辭具宬削奪事,且曰:「近來國家多事,民生艱苦,八道皆然,而畿甸尤甚。守令之貽弊於民,有不暇論,至於監司,爲一道表準,所當以簡約率下,而米穀之捧,初出於無名,而私用於營門;紙地之價,多責於民間,而終歸於浪費。因循沿襲,漸成痼弊,哀我殘氓,怨咨無告,物情殊以爲未便。請令監司,亟袪此弊,俾活畿內之民。」答曰:「允。具宬,功臣,法當封君。前日旣已被罪蒙宥,今不可再行削奪之意,前已言之。當此調攝,不必煩擾。不允。」

○夕,王世子問安。

○太白見於午地。

○以柳希奮爲弘文館直提學,金大來爲弘文館典翰,吳百齡爲司憲府執義,成時憲爲司諫院獻納,黃敬中爲弘文館修撰,尹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三·刘昫
  卷四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脱脱
  第六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蔡东藩
  第一百十三回 对日使迭开交涉 为鲁案公议复书·蔡东藩
  雍正一年一月至雍正二年三月·蒋良骐
  卷九十六·国朝·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九·杨士奇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谈狐二·李定夷
  提要·王应麟
  史建瑭传·欧阳修
  三八 同情和厚意·邹韬奋
  十三·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第一节时间 抗战第四年之秋。地点 重庆。人物 赵庠琛老先生——六十岁。幼读孔孟之书,壮存济世之志。游宦二十年,老而隐退,每以未能尽展怀抱为憾,因以诗酒自娱。赵老太太——庠琛之妻,五十八岁。佞佛好善,最恨空袭。儿女

  • 卷六十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四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九接武【上】刘长卿穆陵闗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徧归人掩泪看逢郴州使因寄严协律相思楚天外梦寐楚猿

  • 卷五十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四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九余响雍陶天津桥春望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秋怀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昬立御沟南国望中生远思一行新鴈过汀洲和孙明府怀旧山五

  • 卷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七武元衡送崔判官使【一作还】太原劳君车马此逡廵我与刘君本世亲两地山河分节制十年京洛共风尘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报主由来【一作末由一作自应】须尽敌相期【一作烟尘】万里

  • 玉川子集卷第一·卢仝

    古今诗 月蚀诗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朣胧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轮如

  •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蔡东藩

      却说承乾被废的原因,实缘有人讦告逆谋,遂致败露,这人为谁?就是被系的纥干承基。承基系狱论死,意欲求生,乃将承乾种种逆谋,密陈刑部,请转奏太宗。太宗闻变,即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四人,与大理中书门下等官,公同

  • 评言·凌雪

    哂园尝论明之亡也,始于羽党,成于奄竖,终于盗贼。南渡继之,小人得志,借朋党以肆毒、合奄竖以固宠、假盗贼以张威;而庙堂昏庸,酣歌勿恤;忠贞黜落,贪黩横肆;纪纲倒置,是非混淆;以致穴中自斗,贻敌以渔人之利焉。思文贤主也,幅员偪仄,倚寇

  • ◎鳊鱼与苔菜·李定夷

    黎大总统于阳历新年,赏各京官以故乡物品。查武昌本为产鱼之区,梁于湖金口樊口所产鲂鱼(俗名鳊鱼),味极肥美。省垣洪山所种芸苔菜(俗名菜苔。昔李文忠督鄂,以芸菜易地种植不佳,曾挖洪山之土数船运皖),柔滑可口,均属鄂州特产,燕都殊

  • 四○五 谕大学士阿桂着充国史馆及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佚名

    四○五 谕大学士阿桂着充国史馆及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同日奉旨:大学士 公阿桂着充国史馆及四库全书馆正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瓜棚闲谈·徐一士

    旧时教官(各府厅州县之儒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之职,责在教士,浸久而所以施教者渐为具文。儒官清苦(其间亦有号为美缺者,而多数以贫瘠为苦),其贤者犹守固穷之义,以学行为士流所重,不肖者则以滥贻讥,为师儒之玷,轻侮所集,有自来

  • 邓愈传·张廷玉

    邓愈,虹人。初名邓友德,太祖为其赐名。其父邓顺兴占据临濠,与元兵作战而死,其兄邓友隆代替父亲,又病死,部众共推邓愈统领军中事务。邓愈年方十六,每次作战必定率先冲锋陷阵,军中将士全都佩服他的勇敢。朱元璋起兵滁阳,邓愈从盱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吏部一官制国初因前代之制置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等官天下政事皆由之而出其属有四部分治钱谷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正三品衙门设尚书侍郎等官仍属中书省十三年中书省革陞

  • 商頌·佚名

    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

  • 省庵法师遗书叙·宝贤

    省庵法师遗稿。向有流通本。其弟子际本所录而正因刻之者也。其净土诗。劝发菩提心文。涅盘会发愿文。别为一录。余从吴趋龙兴寺得一钞本。亦本公所录。中多诗偈。乃刻本所未及。寺僧安公属余会三为一。稍有芟汰。择其

  • 翠虚篇·陈楠

    宋陈楠撰。道教经书。一卷。《修真十书》卷十七所收题泥丸先生陈朴传。陈楠为“南五祖”之一,人号陈泥丸,字南木,号翠虚,以其为书名。内容有《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罗浮翠虚吟》、《金丹诗诀》等四篇,另附词三首。

  • 大隐居士诗集·邓深

    一名《邓绅伯集》。诗别集。宋人邓深撰。二卷。深字资道(一作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生卒年未详。绍兴进士。人为太府丞,后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擢潼川路转运使。卓有政绩。后以朝散大夫致仕。有文集十卷

  • 戒消灾经略释·智旭

    此经以法为名。无常无我寂灭三印为体。依止真善师友为宗。消灾证果为用。酪味为教相。法为名者。戒是能消之善法。灾是所消之恶法也。经虽止列五戒。义实无量。以沙弥比丘菩萨戒等。皆以五戒为根本故。十戒二百五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