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通鉴纲目三编》及《明史》前已奉旨改正刘秉恬所请毋庸议折

一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通鉴纲目三编》及《明史》前已奉旨改正刘秉恬所请毋庸议折

乾隆五十年六月十三日*

臣和珅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及《明史》照《纲目续编》改定字样更正一折,本月初三日奉朱批:军机大臣议奏。钦此。据称《通鉴纲目续编》内,辽、金、元三朝时事,议论诋毁之处及辽、金、元人名、地名,应照新定正史更正者,钦奉谕旨改正,发交各省督抚,将各省流传之本并坊间翻刻板片一体遵照挖改。当卽行司委员设局查办,业于乾隆四十八、九两年岁底,将滇省更正过部数并挖出字迹数目汇折具奏,仍将挖出字迹装集成帙,开单咨送军机处销毁在案。伏思明初与元末,事多交涉,其中或亦有应改之处,似宜推而行之,应请勅下各省督抚,将各省所有《御撰通鉴纲目三编》及《明史》一书,无论流传之本与夫坊间翻刻板片,凡有元朝人、地名,均按照《纲目续编》改定字样,详加校对,分别更正,俾归画一,而示来兹。仍将挖出字迹于年终一体汇奏缴销,以昭慎重。等语。

查乾隆四十年五月钦奉上谕:昨因《明纪纲目》考核未为精当,命军机大臣将原书另行改辑,候朕鉴定。因思《纲目三编》,虽亦曾经披览,但从前并未以次进呈,朕鉴阅亦尚不及近时之详审。若《通鉴辑览》一书,其中体例书法,皆朕亲加折衷,一本大公至正,可为法则。此次改编纲目,自当仿照办理。又《明史》内于元时人、地名对音讹舛,译字鄙俚,尚沿旧时陋习,既于字义无当,而垂之史册殊不雅驯。今辽、金、元史已命军机大臣改正另刊,《明史》乃本朝撰定之书,岂转可听其讹谬?现在改办《明纪纲目》,着将《明史》一并查改,以昭传信。所有原颁《明史》及《纲目三编》,俟改正时,并着查缴。钦此。嗣经臣等督同纂修编辑更正,以次进呈乙览,恭候圣明鉴定。于四十七年完竣,现交武英殿刊刻,并写入四库全书空函,是《明史》及《纲目三编》业经奉旨改正画一,该抚止须俟刊成颁行到滇时,遵照谕旨查缴,并饬各属妥协办理,毋许胥吏藉端滋扰。所有该抚奏请按照《纲目续编》改定字样更正之处,应毋庸议。

谨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训示遵行。谨奏。

乾隆五十年六月十三日奉旨:依议。钦此。(军机处上谕檔)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班固
  卷三百五十七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卷一百十 天聖九年(辛未,1031)·李焘
  第十六回 永安宫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蔡东藩
  ●卷五·司马光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七·佚名
  二百七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拓跋屈传·李延寿
  赵思绾传·薛居正
  耶律斡腊传·脱脱
  赵纆传·张廷玉
  中英天津条约·佚名
  卷七十·赵汝愚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下·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五·彭定求

        卷95_1 【芳树(一作宋之问)】沈佺期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卷95_2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

  •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臧懋循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杂剧(元)张国宾撰●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东岳庙夫妻占玉珓 正名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第一折〔正末扮张义同净卜儿张孝友旦

  • 重刋虚舟集序·王偁

    闽之三山世英王先生初为名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授地官主事擢副郎出守袁州以文章学行发为政事其岂弟有循吏之风威重得大臣之体公暇尤留心文事慨其乡有王君孟扬素以文名当世欲翻刻其虚舟集而乞予言以弁诸首予观孟扬之文上

  •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欧阳修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上书论事,徙太平。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

  • 卷之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四·佚名

    齐高帝金土同价【袁皓 东坡】武帝武帝疾王融谋以子良易嗣君【温公】海陵王明帝谋继大统侍中谢朏求出致酒遗弟瀹书曰饮此勿豫人事【温公】通论高帝明帝东昏侯【温公】梁武帝临川王宏洛口之败幷窃发以宏为名因免官【温

  •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仁宗二。○(己酉)七年春正月丙戌金遣宁州管内观察使杨公孝来贺生辰。己亥枢密院副使韩 卒。己酉以郑旌淑为刑部尙书。二月辛亥移御仁德

  • 张方平传·脱脱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

  • 卷十六·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六宫殿六西苑下永安寺为金源琼华岛踞太液池中奇石叠垒而成皆当时辇致艮岳之遗也元时称万夀山亦称万岁山石磴隂洞古桧乔松萦纡?郁俨然壶峤旧有广寒殿相传为辽

  • 有教无类·孔子

    【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一视同仁没有区别。” 【读解】 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是指教育对象,而不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的。 在《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自行

  • 卷四十六·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四十六宋 魏了翁 撰特牲馈食礼三士有嗣子举奠少牢无者辟君释曰自此尽出复位论嗣子饮奠酌献之事云嗣主人将为后者不言适而言将为后者欲见无长适立庶子及同宗为后

  • 卷五十四·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十四   宋 王与之 撰齐【侧皆反】右下大夫二人郑康成曰充玉路金路之右○贾氏曰案巾车王路有五下文仆亦有五惟此戎右已下有三不见玉路以祀之右又不见木路以田之右故以田戎相类齐祀相因以

  •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戴圣

    ——劝诫忠告是爱心的体现 【原文】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2)。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③?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4),退而老于西河之上(5),使西

  •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商鞅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

  • 墨子卷七·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七天志上第二十六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而得罪于家长犹有隣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得罪于家长而可为

  • 神僧传卷第二·朱棣

    道安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为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年十二出家。神圣聪敏。貌甚寝陋。不为师之所重。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六复次舍利子。我于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获得具足法身。生三十三天。号光明天子为烁迦罗主。有大威德具大神通。名称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梁漱溟著。作者于1920年和1921年分别在北大、山东教育厅的讲演记录编辑而成。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曾先后十次出版发行。1987年,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初版的影印本。1989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由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