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英天津条约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天津。

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视两国情意未洽,今愿重修旧好,俾嗣后得永远相安;是以大清国特简东阁大学士正白旗满洲都统总理刑部事务桂良,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稽查会同四译馆花沙纳;大英国特简世袭额罗金并金喀尔田二郡伯爵额尔金;各将所奉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谕互相较阅,俱属妥当,现将会议商定条约开列于左:

第一款 前壬寅年七月二十四日江宁所定和约仍留照行。广东所定善后旧约并通商章程现在更章,既经并入新约,所有旧约作为废纸。

第二款 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第三款 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奉本国谕旨遵行;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办。雇觅夫役,亦随其意,毫无阻拦。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第四款 大英钦差大臣并各随员等,皆可任便往来,收发文件,行装囊箱不得有人擅行启拆,由沿海无论何处皆可。送文专差同大清驿站差使一律保安照料;凡有大英钦差大臣各式费用,皆由英国支理,与中国无涉;总之,泰西各国于此等大臣向为合宜例准应有优待之处,皆一律行办。

第五款 大清皇上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

第六款 今兹约定,以上所开应有大清优待各节,日后特派大臣秉权出使前来大英,亦允优待,视此均同。

第七款 大英君主酌看通商各口之要,设立领事官,与中国官员于相待诸国领事官最优者,英国亦一律无异。领事官、署领事官与道台同品;副领事官、署副领事官及翻译官与知府同品。视公务应需,衙署相见,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第八款 耶稣圣教暨天主教原系为善之道,待人知己。自后凡有传授习学者,一体保护,其安分无过,中国官毫不得刻待禁阻。

第九款 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雇船、雇人、装运行李、货物,不得拦阻。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止可拘禁,不可凌虐。如通商各口有出外游玩者,地在百里,期在三五日内,毋庸请照。惟水手、船上人等,不在此列,应由地方官会同领事官,另定章程,妥为弹压。惟于江宁等处,有贼处所,候城池克复之后,再行给照。

第十款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馀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第十一款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已有江宁条约旧准通商外,即在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办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货随时往来。至于听便居住、赁房、买屋,租地起造礼拜堂、医院、坟墓等事,并另有取益防损诸节,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

第十二款 英国民人,在各口并各地方意欲租地盖屋,设立栈房、礼拜堂、医院、坟茔,均按民价照给,公平定议,不得互相勒?。

第十三款 英民任便觅致诸色华庶,执分内工艺,中国官毫无限制禁阻。

第十四款 游行往来,卸货、下货,任从英商自雇小船剥运,不论各项艇只,雇价银两若干,听英商与船户自议,不必官为经理,亦不得限定船数,并何船揽载及挑夫包揽运送。倘有走私漏税情弊查出,该犯自应照例惩办。

第十五款 英国属民相涉案件,不论人、产,皆归英官查办。

第十六款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第十七款 凡英国民人控告中国民人事件,应先赴领事官衙门投禀。领事官即当查明根由,先业劝息,使不成讼。中国民人有赴领事官告英国民人者,领事官亦应一体劝息。间有不能劝息者,即由中国地方官与领事官会同审办,公平讯断。

第十八款 英国民人,中国官宪自必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安全。如遭欺凌扰害,及有不法匪徒放火焚烧房屋或抢掠者,地方官立即设法派拨兵役弹压查追,并将焚抢匪徒,按例严办。

第十九款 英国船只在中国辖下海洋,有被强窃抢劫者,地方官一经闻报,即应设法查追拿办,所有追得贼物,交领事官给还原主。

第二十款 英国船只,有在中国沿海地方碰坏搁浅,或遭风收口,地方官查知,立即设法妥为照料,护送交就近领事官查收,以昭睦谊。

第二十一款 中国民人因犯法逃在香港或潜往英国船中者,中国官照会英国官,访查严拿,查明实系罪犯交出。通商各口倘有中国犯罪民人潜匿英国船中房屋,一经中国官员照会领事官,即行交出不得隐匿袒庇。

第二十二款 中国人有欠英国人债务不偿或潜行逃避者,中国官务须认真严拿追缴。英国人有欠中国人债不偿或潜行逃避者,英国官亦应一体办理。

第二十三款 中国商民或到香港生理拖欠债务者,由香港英官办理;惟债主逃往中国地方,由领事官通知中国官,务须设法严拿,果系有力能偿还者,务须尽数追缴,秉公办理。

第二十四款 英商起卸货物纳税,俱照税则,为额总不能较他国有彼免此输之别,以昭平允,而免偏枯。

第二十五款 输税期候,进口货于起载时,出口货于落货时,各行按纳。

第二十六款 前在江宁立约第十条内定进、出口各货税,彼时欲综算税饷多寡,均以价值为率,每价百两,征税五两,大概核计,以为公当,旋因条内载列各货种式,多有价值渐减,而税饷定额不改,以致原定公平税则,今已较重,拟将旧则重修,允定此次立约加用印信之后,奏明钦派户部大员,即日前赴上海,会同英员,迅速商夺,俾俟本约奉到?批,即可按照新章迅行措办。

第二十七款 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期满须于六个月之前先行知照,酌量更改。若彼此未曾先期声明更改,则税课仍照前章完纳,复俟十年再行更改;以后均照此限此式办理,永行弗替。

第二十八款 前据江宁定约第十条内载“各货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则,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几分”等语在案。迄今子口课税实为若干,未得确数,英商每称货物或自某内地赴某口,或自某口进某内地不等,各子口恒设新章,任其征税,名为抽课,实于贸易有损;现定立约之后,或在现通商各口,或在日后新开口岸,限四个月为期,各领事官备文移各关监督,务以路所经处,应纳税银实数明晰照复,彼此出示晓布,汉、英商民均得通悉。惟有英商已有内地买货,欲运赴口下载,或在口有洋货欲进售内地,倘愿一次纳税,免各子口征收纷繁,则准照行此一次之课。其内地货,则在路上首经之子口输交,洋货则在海口完纳,给票为他子口毫不另证之据。所征若干,综算货价为率,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俟在上海彼此派员商酌重修税则时,亦可将各货分别种式应纳之数议定。此仅免各子口零星抽课之法,海口关税仍照例完纳,两例并无交碍。

第二十九款 英国商船应纳钞课,一百五十吨以上,每吨纳钞银四钱,一百五十吨正及一百五十吨以下,每吨纳钞银一钱。凡船只出口,欲往通商他口并香港地方,该船主禀明海关监督,发给专照,自是日起以四个月为期,如系前赴通商各口,俱无庸另纳船钞,以免重输。

第三十款 英国货船进口并未开舱欲行他往者,限二日之内出口,即不征收船钞,倘逾二日之限,即须全数输纳。此外船只出、进口时,并无应支费项。

第三十一款 英商在各口自用艇只,运带客人、行李、书信、食物及例不纳税之物,毋庸完钞;倘带例应完税之货,则每四个月一次纳钞,每吨一钱。

第三十二款 通商各口分设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由领事官与地方官会同酌视建造。

第三十三款 税课银两由英商交官设银号,或纹银,或洋钱,按照道光二十三年在广东所定各样成色交纳。

第三十四款 秤码、丈尺均按照粤海关部颁定式,由各监督在各口送交领事官,为昭划一。

第三十五款 英国船只欲进各口,听其雇觅引水之人;完清税务之后,亦可雇觅引水之人,带其出口。

第三十六款 英国船只甫临近口,监督官派委员弁、丁役看守,或在英船,或在本艇,随便居住。其需用经费,由关支发,惟于船主并该管船商处,不得私受毫厘;倘有收受,查出分别所取之数多寡惩治。

第三十七款 英国船只进口,限一日该船主将船牌、舱口单各件交领事官,即于次日通知监督官,并将船名及押载吨数、装何货物之处照会监督官,以凭查验。如过限期,该船主并未报明领事官,每日罚银五十两;惟所罚之数,总不能逾二百两以外。至其舱口单内,须将所载货物详细开明,如有漏报者,船主应罚银五百两;倘系笔误,即在递货单之日改正者,可不罚银。

第三十八款 监督官接到领事官详细照会后,即发开舱单。倘船主未领开舱单,擅行下货,即罚银五百两,并将所下货物全行入官。

第三十九款 英商上货、下货,总须先领监督官准单;如违即将货物一并入官。

第四十款 各船不准私行拨货,如有互相拨货者,必须先由监督官处拨给准单,方准动拨,违者即将该货全行入官。

第四十一款 各船完清税饷之后,方准拨给红单,领事官接到红单,始行发回船牌等件,准其出口。

第四十二款 至税则所载按价若干抽税若干,倘海关验货人役与英商不能平定其价,即须各邀客商二三人前来验货,客商内有愿出价银若干买此货者,即以所出最高之价为此货之价式,免致收税不公。

第四十三款 凡纳税实按两秤计,先除皮包粉饰等料,以净货轻重为准。至有连皮过秤除皮核算之货,即若茶叶一项,倘海关人役与英商意见不同,即于每百箱内,听关役拣出若干箱,英商亦拣出若干箱,先以一箱连皮过秤得若干,再称其皮得若干,除皮算之,即可得每箱实在数。其馀货物,凡系有包皮者,均可准此类推。倘再理论不明,英商赴领事官报知情节,由领事官通知监督官商量酌办,惟必于此日禀报,迟则不为办理。此项尚未论定之货,监督官暂缓填簿,免致后难更易,须俟秉公核断明晰,再为登填。

第四十四款 英国货物,如因受潮湿以致价低减者,应行按价减税。倘英商与关吏理论价值未定,则照按价抽税条内之法置办。

第四十五款 英国民人运货进口既经纳清税课者,凡欲改运别口售卖,须禀明领事官,转报监督官委员验明,实系原包原货,查与底簿相符,并未拆动抽换,即照数填入牌照,发给该商收执,一面行文别口海关查照,仍俟该船进口,查验符合,即准开舱出售,免其重纳税课。如查有影射夹带情事,货罚入官。至或欲将该货运出外国,亦应一律声禀海关监督,验明发给存票一纸,他日不论进口、出口之货,均可持作已纳税饷之据。至于外国所产粮食,英船装载进口,未经起卸,仍欲运赴他处,概无禁阻。

第四十六款 中国各口收税官员,凡有严防偷漏之法,均准其相度机宜,随时便宜设法办理,以杜弊端。

第四十七款 英商船只独在约内准开通商各口贸易。如到别处沿海地方私做买卖,即将船、货一并入官。

第四十八款 英国商船查有涉走私,该货无论式类、价值,全数查抄入官外,俟该商船账目清后,亦可严行驱除,不准在口贸易。

第四十九款 约内所指英民罚款及船货入官,皆应归中国收办。

第五十款 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此次定约,汉、英文书详细较对无讹,亦照此例。

第五十一款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第五十二款 英国师船,别无他意,或因捕盗驶入中国,无论何口,一切买取食物、甜水,修理船只,地方官妥为照料。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

第五十三款 中华海面每有贼盗抢劫,大清、大英视为向于内外商民大有损碍,意合会议设法消除。

第五十四款 上年立约,所有英国官民理应取益防损各事,今仍存之勿失,倘若他国今后别有润及之处,英国无不同获其美。

第五十五款 大英君主怀意恒存友睦,允将前因粤城一事所致需支赔补各项经费等款如何办理,另立专条,与约内列条同为坚定不移。

第五十六款 本约立定后,候两国御笔批准,以一年为期,彼此各派大臣于大清京师会晤,互相交付,现下大清、大英各大官先盖用关防,以昭信守。

大清咸丰戊午年五月十六日

大英降生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专条

前因粤城大宪办理不善,致英民受损,大英君主只得动兵取偿,保其将来守约勿失。商亏银二百万两,军需经费银二百万两二项,大清皇帝皆允由粤省督、抚设措,至应如何分期办法,与大英秉权大员酌定行办。以上款项付清,方将粤城仍交回大清国管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沈庆之 宗悫·李延寿
  卷一百六十二·志第一百一十五·职官二·脱脱
  卷十八·李心传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四·乾隆
  卷之四十·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绎史卷四十七·马骕
  民国元年(1912)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胡适
  卷五十八 蜀书十三 陆逊传第十三·陈寿
  陈奇传·魏收
  羊侃传·李延寿
  党项传·欧阳修
  土土哈传·宋濂
  四、使节往来与周辺关系类·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857_1 【七言】吕岩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   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   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

  • 彊村语业·卷下·朱祖谋

    洞仙歌(枫注:调名有误。)推枕秋怀断。乍梦阑徙倚,初寒池馆。绕空廊露叶,远楼风雁。冥冥月气镫辉乱。问几度、安排平圃宴。閒箫管。甚叠遍霓裳,翻恨新生懒。辗转。酹愁酒醒,殢睡香消,易感难拚,漫与短发飘箫,冷却故园心眼。良天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瑶台小録》·张次溪

    (清)王韬 撰●目录瑶台小録 瑶台小録上 瑶台小録中 瑶台小録下●瑶台小録长洲王韬撰 东莞张次溪辑○瑶台小録(上)南朝金粉,徒揽愁怀;北地胭脂,空劳梦想。京洛绮纷之地,侲童婉娈之场。争妍取怜,别标风格。所谓赏识于牝牡骊黄

  • 序·李贤

    朕闻古昔圣王之有天下也抚世酬物奠安民生必有令谟嘉猷善政善教以敷诲当时流播后世为子孙慎守法此三代之君所以国祚灵长绵世数百者以前作后述继继承承敬守世范之有自也仰惟我皇考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

  • 卷之二百四·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丙戌。谕内阁、本年轮应查阅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四省营务之期。福建即派杨昌浚、浙江即派刘秉璋、广东即派张之洞、广西即派李秉衡、逐一查阅。认真<闲>校。如有训练不精。军实不齐者

  • 绎史卷一百四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平原君相赵【公孙龙魏牟竝附】史记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賔客賔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

  • 列传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一百二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嬖幸二。尹秀[*(尹)吉甫]。○尹秀漆原县人父养三为无赖行 市江都因号其地为养三 。 秀元宗朝拜亲从将军时同知枢密赵 夜召秀谋诛林衍秀诺

  • 世家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四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四。○(乙巳)十四年春正月戊辰遣密直副使金庾如元请执送德兴君。 庾至辽阳知枢密院事黑驴谓庾曰: "帝 臣杖塔思帖木儿还其本国今

  •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二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三直省大臣年表四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 洪武七年九月癸亥朔,以兵马指挥司副指挥世家宝为两浙盐运司副使,赐公田米五十石。初,世家宝为刑部尚书,坐事黜为庐陵知县,召还为兵马副指挥,至是升今官。 甲子,巩昌府安定县雨雹。 乙丑,礼部太

  • 卽位年·佚名

    八月8月18日○己酉,〈十八日〉顯宗大王疾大漸,領議政許積、左議政金壽恒、右議政鄭知和,承旨、史官趨入臥內,亥時,上昇遐。8月19日○庚戌,以大喪出於大妃殿國恤三年內,王世子問床卓用白,奠物用素當否,禮曹言:「考禮文,床卓用素無

  • 卷一百七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一存旧礼记正义第六十八【宋板】冠义第四十三礼记第二十郑氏注【古本】谨按古本第二字后人刋之今存其旧云冠义第四十三补遗宋板疏谓三王时

  • 卷五·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五王一之六集传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孔氏颖逹曰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汉书地理志云初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南比短短

  • 卷三·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三     宋 易袚 撰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食饮膳羞虽曰养王及后世子然后世子谓之及者不敢同乎王也且王者备奉何以谓之养曰有养其德者有养其体者

  •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初分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之六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执是八解脱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执由八解脱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执属八解脱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执依八解脱依八胜处

  •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三·智升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middot;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法念译自二帙计四百四十八纸 【深】【履】。&middot;中阿含经六十卷(或五十八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自六帙计一千一百八十一纸 【薄】

  • 王文正公遗事·王素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故能久安其位,甚为

  •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智操

    20卷,清智操说,德昊编,(依驹本印)《寒松操禅师语录》当刻成于康熙中叶,智操去世后不久。智操生前曾梓行其师百愚净斯的全集,附人《嘉兴藏》。智操示寂后,其弟子德吴等编次其语录、机缘问答、偈颂、杂著等,并由众弟子德费、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