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墨子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墨子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而得罪于家长犹有隣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避逃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曰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君子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曰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恣已而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恣已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恣已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聴治未得恣已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恣已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説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欲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慎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诬鬼下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贼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夀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曰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兼食何用弗爱也且吾言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不辜者谁也则人也予之不祥者谁也则天也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政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簒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故举天下美名加之谓之圣王力政者则与此异言非此行反此犹偝驰也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簒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无所利故举天下恶名加之谓之暴王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説诸侯下説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逺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天志中第二十七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既曰不可以不察义之所从出然则义何从出子墨子曰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何以知义之不从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知者出也曰义者善政也何以知义之善政也曰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以知义之善政也夫愚且贱者不得为政乎贵且知者然后得为政乎愚且贱者此吾所以知义之不从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知者出也然则孰为贵孰为知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今天下之人曰当若天子之贵诸侯诸侯之贵大夫髙明知之然吾未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也子墨子曰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有矣曰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必斋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能除去之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此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不止此而已矣又以先王之书训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曰明哲维天临君下出则此语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不知亦有贵知夫天者乎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既以天之意以为不可不慎已然则天之将何欲何憎子墨子曰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聴治也下之强从事也上强聴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若国家治用足则内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环璧珠玉以聘交四隣诸侯之寃不兴矣边境兵甲不作矣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故惟毋明乎顺天之意奉而光施之天下则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煖衣饱食使宁无忧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且夫天子之有天下也辟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今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夫岂欲其臣国万民之相为不利哉今若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欲以此求赏誉终不可得诛罚必至矣夫天子之有天下也将无已异此今若处大国攻小国处大都则伐小都欲以此求福禄于天福禄终不得而祸祟必至矣然有所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则夫天亦且不为人之所欲而为人之所不欲矣人之所不欲者何也曰病疾祟也若已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是率天下之万民以从事乎祸祟之中也故古者圣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隂阳雨露也时五榖熟六畜遂疾菑戾疫凶飢则不至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意不可不慎也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曰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举谓之不祥者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撽遂万物以利之若豪之末非天之所为也而民得而利之则可谓否矣然独无报夫天而不知其为不仁不祥也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有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降雷雪霜雨露以长遂五榖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谿谷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贼金木鸟兽从事乎五榖麻丝以为民衣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今有人于此驩若爱其子竭力单务以利之其子长而无报子求父故天下之君子举谓之不仁不祥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撽遂万物以利之若豪之末非天之所为而民得而利之则可谓否矣然独无报夫天而不知其为不仁不祥也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且吾所以知天爱民之厚者不止此而足矣曰杀不辜者天予不祥不辜者谁也曰人也予之不祥者谁也曰天也若天不爱民之厚天胡説人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此吾以知天之爱民之厚也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不止此而已矣曰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有矣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亦有矣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尧舜禹汤文武焉所从事曰从事兼不从事别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衆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观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徳聚敛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义也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不止此而已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曰将何以为将以识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皇矣道之曰帝谓文王予怀明徳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善其顺法则也故举殷以赏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誉至今不息故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既可得留而已夫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桀纣幽厉焉所从事曰从事别不从事兼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衆暴寡诈谋愚贵傲贱观其事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无所利是谓天贼聚敛天下之丑名而加之焉曰此非仁也非义也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也不止此而已又书其事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曰将何以为将以识夫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也大明道之曰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祗不祀乃曰吾有命无廖⿰务天下天亦纵弃纣而不葆察天之纵弃纣而不葆者反天之意也故夫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既可谓而知也是故子墨子曰有天志辟人无以异乎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夫轮人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圜与不圜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圜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圜是以圜与不圜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圜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故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之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非观其言谈顺天意谓之善言谈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言谈观其刑政顺天之意谓之善刑政反天之意谓之不善刑政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黒白也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顺也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

天志下第二十八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説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家不戒之慎之而有处人之国者乎今人处若国得罪将犹有异国所以避逃之者矣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国者不可不戒慎也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戒也吾以此知大物则不知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恶者何也天欲义而恶其不义者也何以知其然也曰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是故庶人不得恣已而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恣已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恣已而为正有诸侯正之诸侯不得恣已而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恣已而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恣已而为正有天正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正也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説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赏罚不当聴狱不中天下疾病祸祟霜露不时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之祷祈福于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是故义者不自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曰谁为知天为知然则义果自天出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无有逺灵孤夷之国皆犓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苟兼而食焉必兼而爱之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于楚之四境之内故不爱越之人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且天之爱百姓也不尽物而止矣今天下之国粒食之民国杀一不辜不祥曰谁杀不辜曰人也孰予之不祥曰天也若天之中实不爱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百姓别矣既可得而知也何以知天之爱百姓也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以为从其所爱而爱之从其所利而利之于是加其赏焉使之处上位立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圣人以此知其赏善之证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之兼恶天下也从而贼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诟侮上帝山川鬼神天以为不从其所爱而恶之不从其所利而贼之于是加其罚焉使之父子离散国家灭亡陨失社稷忧以及其身是以天下之庶民属而毁之业万世子孙继嗣毁之贲不之废也名之曰失王以此知其罚暴之证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衆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徳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敛天下之善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则顺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衆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壮则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也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无所利是谓天贼故凡从事此者冦乱也盗贼也不仁不义不忠不惠不慈不孝也是故聚敛天下之恶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则反天之意也故子墨子置立天志以为仪法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轮人以规匠人以矩以此方圜之别矣是故子墨子置立天志以为仪法吾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义之逺也何以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义逺也今之为大国之君寛然者曰吾处大国而不攻小国吾何以为大哉是以差论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伐无罪之国入其沟境刈其禾稼斩其树木残其城郭以污其沟池焚烧其祖庙攘杀其牺牷民之格者则劲拔之不格者则繫操而归大夫以为僕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则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义以告四隣诸侯曰吾攻国覆军杀将若干人矣其隣国之君亦不知此为不仁义也有具其皮币发其綛处使人飨贺焉则夫好攻伐之君有重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有书之竹帛蔵之府库为人后子者必且欲顺其先君之行曰何不当发吾库视吾先君之法未必不曰文武之为政者若此矣曰吾攻国覆军杀将若干人矣则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其隣国之君不知此为不仁不义也是以攻伐世世而不已者此吾所谓大物则不知也所谓小物则知之者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

猜你喜欢
  卷二·韩婴
  张子正蒙注卷八·王夫之
  第八章 8·辜鸿铭
  卷四十·江永
  卷三十·孔颖达
  卷二十·王鸿绪
  目录·秦蕙田
  离娄下·孟子
  (九)·钱穆
  第一章 论常道·林语堂
  襄公·襄公十五年·左丘明
  弥勒菩萨·佚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延寿
  论神通·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七·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四 简文帝【讳纲字世缵武帝第三子也六岁能属文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艶发雅好赋诗然又伤轻靡时号宫体初封晋安王云麾将军丹阳尹历兖荆南

  • 御选金诗卷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九五言律诗一蔡松年闲居漫兴归田不早计歳月易云徂但要追莲社何须赐镜湖簿书欺俗吏绳墨守愚儒安得如嵇阮相从兴不孤吴激穷巷穷巷无来辙贫家有旧醅窗明怜雪在睡美觉春回菜甲方齐拆梅花亦半开茅檐

  • 卷二十二·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二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二首【元丰六年癸亥合明年甲子三月在黄州作】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羡君戏集他【一作古】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鷄退

  • 卷二十四诗一·何良俊

    诗有四始,有六义。今人之诗与古人异矣。虽其工拙不同,要之六义断不可缺者也。苟於六义有合,则今之诗犹古之诗也。六义苟缺,即古人之诗何取焉?余观孔子所定三百篇,虽淫奔之辞,犹存之以备法鉴。则其所去者,正所谓於六义有缺者是

  • ●解脱纪行录·金科豫

    锦州金科豫笠庵未定稿 解脱之义何仿乎曰仿乎峩眉之坡名峩眉之坡之名又何昉乎曰昔东坡游峩眉峯出以解脱名坡盖言峩眉之高登者莫不蹑虚履险魂惊胆裂始得跻其绝顶迨至出山后向之巉岏绝献至此而尽而舍危就坦有解脱之乐焉

  • 卷八十七上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上下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上下 礼乐 地类【社稷 军社 亳社 灵星 先蚕五祀 藉田 岳渎山川 封禅】 谨案此卷内缺社稷军社灵星先蚕藉田五篇 亳社 亳社胜国

  • 卷二十三·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三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曲沃并晋隐公五年春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 夏六月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补逸】

  • 列传卷第六 高丽史九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徐弼。○徐弼利川人性通敏。 始以刀笔进累官至大匡内议令。 光宗赐宰臣王咸敏皇甫光谦及弼金酒器弼独不受曰: "臣谬居宰辅已 宠恩又赐金器

  • 史记集解卷三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

  • 宇文神举传·令狐德棻

    宇文神举是太祖同族兄弟的儿子。高祖父宇文晋陵、曾祖父宇文求男,都在魏国当官,职位很高。祖父宇文金殿,任魏国的镇远将军、兖州刺史,封安吉县侯。父亲宇文显和,自幼承袭爵位,为人矜持严肃,博览经史,体力过人,能拉开数百斤的硬

  • 安颉传·李延寿

    安原的弟弟安颉,聪明善辩而多有谋略,很有父亲的风范。明元帝初年,担任内侍长,皇帝让他考察和举荐百官,纠正和弹劾奸佞之徒,不要有什么避讳。安颉曾经向皇帝报告父亲的私下不可告人的事情,皇帝认为他忠于国家,特别亲近和宠信他

  • 晋纪三十七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409)·司马光

    晋纪三十七 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公元409年) [1]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 以补伎。领军将军韩曰:“先帝以旧京倾覆,翼三齐。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 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雠敌,可乎!”超曰:“我计

  • 大学疏义·金履祥

    元 金履祥 撰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或问曰对小子之学言之也古者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之子弟年八嵗则皆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则皆入大学八嵗者小子也以其为小子之学故谓之小学十五则大人也以其

  • 阎浮众生业感·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佛

  • 第六十九卷·佚名

    身念处品之六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十大山中。复有何等河池流水华果鸟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僧迦赊山。僧迦赊树六时之华。其树昼夜光明不断。如阎浮提燃大炬火。其香普熏。满一由旬。如阎浮提所有林树少分相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四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四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第二一切禅。于中又二。一世间。二出世间。世及出世。各有三种。一现法乐。二出生三昧功德。三利益众生。第三难禅有三。一舍禅而生欲界难。二具一切功德过二乘上难。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中·道通

    河朔平原 道通述五兜率天宫会二十三升兜率天宫品。一徧一切经中。有百万亿庄严。皆是回向心广大所致也。建百万亿幢。悬百万亿幡。垂百万亿带。然百万亿香。布百万亿鬘。持百万亿扇。执百万亿拂。有百万亿三贤菩萨二

  • 中庸·子思

    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教育学著作,《礼记》中的一篇。郑玄考证为孔丘之孙子思所作。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中庸”一般认为是折中、调和、平庸、保守的意思。共33章。系统地论述了学习过程。1.把教、道、性联系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