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八十九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事务加五级又加二级臣蒋廷锡总裁官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朱轼等奉敕修

  康熙十九年。庚申。三月。庚寅朔。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以江西阵亡一等精奇尼哈番阿南达子六格、袭职

  ○辛卯。遣官祭历代帝王

  ○建威将军吴丹疏报、二月十六日、大兵至重庆。伪文武官出城迎降。于是达州、东乡、太平、新宁、南江、安岳等州县悉定。伪将军杨来嘉、彭时亨、伪总兵江有仓等、亦各遣人诣军门缴印归诚。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壬辰。升湖北按察使佟康年、为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

  ○升长史方额、为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癸巳。理藩院题、出征阵亡病故外藩蒙古官兵。请加恩赐。上命理藩院堂官一员、亲往分给

  ○甲午。奋威将军平凉提督王进宝、以病辞职。慰留之

  ○乙未。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

  ○以大理寺卿伊辟、为云南巡抚

  ○平南王尚之信下护卫张永祥、张士选、赴京首告尚之信谋叛事。上命刑部侍郎宜昌阿、郎中宋俄托等、以巡视海疆、赴广东察其状。谕之曰、尔等擕带张永祥、张士选、以往、密询都统王国栋、副都统尚之璋。若事有实迹、王国栋等、自任能执尚之信、即一面奏闻、一面赴潮州。顷尚之信具疏、自请撤还省会。尔等抵广东日、详察情形、如应撤还、即具疏言、省会不可无尚之信。彼时当独调之还。尔等临事之时、无多株连。倘有意外、听酌便行事。是日、宜昌阿等启行

  ○丁酉。上以定远平寇大将军和硕安亲王岳乐、自湖广凯旋、率在京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大臣、出郊迎劳。是日、驻跸芦沟桥

  ○以原任狭西西安布政使颜敏、为广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升江西驿盐道副使黄元骥、为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调江西总兵官蔡璋、为广东顺德水师总兵官

  ○戊戌。上自驻跸所、率诸王大臣等、迎凯旋大军于二十里外。大军既至。上率出迎诸王大臣、及凯旋王大臣官员等、拜天毕。上御黄幄。和硕安亲王岳乐、率凯旋将帅行礼。次投诚将军林兴珠行礼。上召安亲王岳乐近前。上亲起抱见。命近御座左侧坐。诸大臣依次列坐。其行间效力军士、亦依次列坐。赐茶毕。上回宫

  ○湖广提督桑峨疏报、招抚伪游击刘鹏等、文武官共七十五员、兵丁一百六十三名。下部议叙

  ○辛丑。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喇布疏报、臣亲率兵往柳州、二月二十八日、至永福县。闻马承荫反、绐傅弘烈登舟、遣兵袭破其营。臣等即欲进剿、因满兵力薄、又念省城至重、公议暂还桂林。得上□日、览奏、马承荫复叛。今湖广绿旗兵、已取枫木岭。武冈州满汉兵甚多。广西去武冈为近。宜调贝子章泰军中满兵、每佐领六人、绿旗精兵二千人、令都统夸札帅之、速赴简亲王军前、与平南王等协力剿贼。夸札至广西、即令参赞军事

  ○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疏言、将军噶尔汉之兵、若留之荆州、防御地方、诚有裨益。上允所请、即命噶尔汉、以兵驻守荆州等处

  ○壬寅。宗人府、内阁、礼部等官、恭进玉牒。上御中和殿受之。总裁纂修官员行礼

  ○谕议政王大臣等、前遣往广西大兵、劳苦日久、宜令番休。可拨京师每佐领护军二人、骁骑三人、汉军一千人、令都统马缉、赵琏、副都统洪世禄、祖植椿等、率往更替

  ○癸卯。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户部议覆、护理直隶巡抚事守道董秉忠疏言、请发积谷、赈济霸州等八十二州县卫饥民。应如所请。得上□日、着遣尔部堂官一员、速往察明、即动支正项钱粮赈济。务令饥民、咸沾实惠

  ○谕兵部、顷简亲王喇布奏、马承荫反叛。恐此贼自广西侵犯广东。今闽疆悉定、可令将军赖塔、即率满兵二千、驰赴潮州、防守广东全省

  ○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疏报、我师既攻复海坛。逆贼朱天贵、遁据南日湄州等<山奥>。臣咨会抚臣吴兴祚、陆路声援。臣亲率水师、于二月十四日、自海坛进剿。逆贼南遁。我师尾至平海<山奥>、与抚臣会师。朱天贵复合伪将军林升、驾<舟宗>三百余艘、踞崇武<山奥>。臣于二十日、乘风自平海南下。贼率<舟宗>迎战。臣挥兵掩击、大败贼众、沉贼<舟宗>二十余只。阵斩伪总兵吴丙、伪副将林勋等。擒杀甚众。克复湄州、南日、平海、崇武、诸<山奥>。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疏报、海中大定小定地方、逼近厦门金门。系我师必由之道。逆贼郑锦、遣伪将军张志、屯粮聚众、欲据此地、以与我师相拒。臣遣驻防杭州副都统倭申巴图鲁、率满洲绿旗官兵、齐进大定地方、奋勇剿杀。贼不能支、皆逃往小定。我兵尾追。贼众不得船者、渰入海中。焚毁贼巢。迁回百姓。所有大定小定地方、悉行恢复。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甲辰。杰书又疏报、二月二十三日、大兵水陆分进、规取玉洲。贼首刘国轩、向石马海澄奔窜。我兵追剿甚急。刘国轩复走厦门。伪总兵苏堪等、守海澄。随遣官谕以投诚。苏堪即开西门、迎接官兵入城。玉洲、石马、海澄等地方、悉行恢复。得上

  □日嘉奖、下部议叙

  ○福建总督姚启圣疏报、臣等见水师提督万正色、孤军独下。于二月二十三日、同总兵赵得寿、黄大来、平南将军赖塔、分统水陆官兵、七路进剿。将弁俱各奋勇、攻破陈州、马州、湾腰山、观音山、展旗等寨、一十九处。杀贼甚众。下部议叙

  ○乙巳。吏部题、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克什克图无子、应将原立职巴雅尔图之子满都户承袭。从之

  ○福建巡抚吴兴祚疏报、二月二十六日、臣同宁海将军喇哈达、总兵王英等、由同安进剿逆贼。至<氵丙>洲浔尾等地方、宣谕伪将、献城投降。随分兵三路、径渡厦门。逆贼溃败。二十八日、进厦门城、安抚人民、即遣官兵、进取金门。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丙午。命内阁学士佛伦、兵部督捕侍郎金鋐。督理湖南四川粮饷

  ○升太常寺卿刘如汉。为大理寺卿

  ○勇略将军狭西提督赵良栋、疏辞云南贵州总督。得上□日、卿久镇岩疆、劳绩素着。简督云贵、正资料理。着祗遵成命、不必控辞

  ○丁未。万寿节。上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侍卫等、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停止朝贺筵宴

  ○遣官祭福陵、昭陵、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

  ○遣官祭真武、东岳、城隍之神

  ○己酉。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安远靖寇大将军多罗贝勒察尼疏报、是月十三日、我兵取辰龙关。抵辰州。贼溃遁。伪知府傅祖禄等、以城降。伪将军杨有禄、周祯、杨宝荫、祖述舜等、各率兵投诚。绥远将军湖广总督蔡毓荣亦疏报、复铜仁府、泸溪、溆浦、麻阳、三县。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谕议政王大臣等、今枫木岭、辰龙关、俱已恢复。四川广西、悉皆底定。云贵不日可平。若行招抚、更可速定。云贵人民、亦得早安其生。张起龙、本吴三桂属下之人。宜使招抚云贵。可贳其罪、捧敕前往

  ○壬子。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勇略将军云南贵州总督赵良栋疏言、湖广大兵、若作速前驱、贼自奔溃。请敕湖广官兵、限以立取贵州。令广西兵、一路自泗城州、渡八答河、由安笼、出云南交水。一路自思恩府、渡八碍青羊江、由广南府、出云南维摩州。四川兵、一路自成都府、走黎雅天全招讨司、过大渡河、即由泸江、建昌、会川、金沙江、出云南武定府。一路自保宁府、下七星关、或走永宁、出烟方堂堂可渡桥。并请敕各路将军大臣、严督满汉官兵、加意秣马。川狭督抚等、迅备粮饷。湖广广西统兵将军、速整军旅、定期八月终诸路齐进、直捣云南。得上□日、赵良栋、身在行间、熟悉地方情形、具疏入告。宜悉如所请。录其疏、发湖广广西将军大臣。视云南可取、或贼内乱、有机可乘、毋俟定期、即便宜帅师直进。苟未有机会、其以赵良栋所奏、定期进兵机宜。详加商酌。于何所约会齐举、定议以闻

  ○癸丑。上御弘德殿。谕讲官张玉书等曰、人品邪正、固在臣下、而鉴别全在人主。从来人心多伪、最为难知。张玉书奏曰、古来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圣明在上、自无遁情也

  ○谕督理川湖粮饷内阁学士佛伦、督捕侍郎金鋐曰、大兵进剿云贵、务在安辑人民、抚绥苗蛮。其敕将军以下诸臣、严禁官军掳掠

  ○甲寅。上御太和门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兵部、曩者有事之时、所选发人员之中、马山、偏图、劳绩屡着、军务素娴。四什六、亦堪任使。宜用之边疆重地。可发往将军总督赵良栋军前。若四川需用、即授为总兵官。否则令赵良栋帅之、随征云贵、即于要地任用。其标下官兵、愿随者携往。准出征例、给与粮饷。此等人员、尔部详察议奏

  ○免江南山阳等十一州县、康熙十八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浙江总督李之芳疏报、海逆联<舟宗>飘突。臣密饬定海舟师、操练精熟、遇警即行剿灭。二月十八日、游击卫圣畴等、于孝顺洋了有贼船、率领官兵血战。沉贼船十四只。烧毁五只。阵斩伪参将童耀等一十九员。擒获伪官兵一百余名。下部议叙

  ○丁巳。九卿会推江西按察使。左通政张可前、大理寺少卿张永祺、合词保举福建副使道张仲举。画题时、广西道御史唐朝彝曰、我闽人也、知张仲举为官平常、不应保举。九卿因不复保举。都察院、及六科给事中。合疏公参。下吏部议。寻议覆、唐朝彝当九卿会推时、并无一言。画题时、乃言张仲举居官平常、又不明指其过。身为言官、殊负职掌。应革职。上曰、廷推事关重大。或举或否、原许各摅所见。倘众口附和、而无一人争执。岂能无党同之弊。今若将唐朝彝议处、将来推举之人、或有徇私请托者、谁肯直言指摘耶。着从宽免

  ○戊午。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升湖广武昌道吴毓珍、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湖南粮储道柯永昇、为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免山东淄川等十三州县、康熙十八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己未。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达赖、军机革职、以其兄子达成、袭替

  ○巡视中城御史洪之杰疏言、饥民自去冬流集京师、五城赈粥全活。且复屡宽赈限、至三月终停止。今为期已满。请将五城赈余银米、酌给遣回。得上□日、今非麦熟之时。若资遣还乡、仍恐失所。着添设赈厂于五城关厢外、再行赈粥两月。俟麦收之时、听其各回乡里

  ○谕议政王大臣等、四川与云贵接壤、逆贼必乘间来犯。其檄将军总督赵良栋、吴丹、鄂克济哈等、当此进取之时、宜于各要路立营。深沟高垒、坚为守御

  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谕大学士等、阴阳不和、盖由人事失当。思欲感通、必须处置得宜。顷者年复不登、饥民就食、多聚京师、故令增设各厂、煮糜救饥。今四方失业之民、因此而来者愈众、反致流离道路、有转徙沟壑之虞。且天气渐向炎热。老幼羸弱、聚之蒸为疾疫。转益灾沴。朕甚忧焉。作何设法、令其各归原籍。仍令各该地方官、拊循周恤、毋致流移失所。饥民内有疾疫者、令五城作何给以药饵、医治拯救。去岁二冬无雪。今春无雨。刑狱淹禁、恐有冤抑。应作何清理。乞食饥民、不许入里城、今应否听其出入。用兵地方、殉难诸臣恤典、原该事平定议。今应否即与举行。以上数事、皆朕意念所及。尔等会同各部院、详议具奏。此外如有应行应革、关切时务者、可各抒所见、一并议奏。于是大学士会同六部都察院议奏、饥民若令各回原籍、给以路费、恐近处饥民、闻风而至、则给费遣回之事、似不便行。应展限两个月、仍煮粥赈济。其饥民内有患病者、应令太医院、及五城医生诊视、遣员管理。至于淹禁人犯、应令三法司、再加详审、有应宽释者、即题请宽释。其乞食饥民、若特传谕令其入城、未免烦杂。若下令禁止、又恐将有事之人、一概阻绝。似亦不必另议。至各处用兵地方官员殉难者、应令该部酌议、即行叙恤。从之

  ○辛酉。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谕刑部、去岁三冬无雪。今春雨泽愆期。天气亢旸、农事可虑。朕念切民瘼、夙夜焦劳。或因刑狱淹禁、中有冤枉、致干天和、亦未可知。兹特遣明珠、杜立德、希福、李天馥等、会同三法司、将已结重案、逐一详加审鞫。如有罪可矜疑者、即与察明事由、开列具奏。务期情法允协、有枉必伸、以副朕钦恤狱谳至意

  ○调平南将军正白旗蒙古都统赖塔、为满洲都统。升正蓝旗蒙古副都统觉罗夸代、为护军统领

  ○壬戌。上御懋勤殿。讲官进讲毕。上曰、观尚书内古来君臣、无不交相劝勉。如此何忧天下不治。叶方蔼奏曰、皇上念及此、真四海苍生之福

  ○谕吏部、兵部、自吴逆叛乱以来、各用兵地方文武官员、有矢志忠贞、克笃臣谊、抗贼不屈、捐躯殉难者、幽忠难□□民、大节可风。彼时即宜锡以恤典、但以各处尚未荡平、其中有情节未确、应行核实者、有正在招抚、未便遽行者、不得已而缓至今日。朕每念及、深为恻然。兹诸路会剿、大势底定。余氛指日歼灭。其殉难各官、应加褒恤、以慰忠魂。尔等即详察议奏

  ○升光禄寺卿李廷松、为太常寺卿

  ○癸亥。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升镇南将军江宁副都统莽依图、为镶白旗护国统领

  ○定远平寇大将军固山贝子章泰等疏报、参赞军务都统穆占、会同总督董卫国、率官兵进取沅州、击败伪将军吴应麒等。恢复沅州。又遣官兵、恢复靖州通道县。黎平府伪知府刘应、伪副将周鼎等、率伪文武官、及土司等来降。得上□日嘉奖、下部议叙

  ○丙寅。复设四川永宁总兵官员缺

  ○丁卯。谕吏部、朕万几之暇、留心经史。虽逊志时敏、夙夜孜孜、而研究阐发、良资讲幄之功。日讲起居注各官、俱以学行优长。简备顾问。讲解明晰。奉职勤劳。所纂讲义、典确精详、深裨治理。侍读学士张英、供奉内廷、日侍左右、恪恭匪懈、勤慎可嘉。高士奇、杜讷、学问淹通、居职勤慎、供奉有年、应授为翰林官。尔部一并从优议叙具奏。以后着益殚心职业、佐助典学、以副朕崇儒重道、稽古右文至意

  ○戊辰。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上御懋勤殿。讲官进讲毕。上曰、律与例不容偏废。律有正条、自应从律。若无正条、非比例何以定罪。总之用律用例、俱在得人

  ○己巳。上御懋勤殿。讲官进讲毕。上曰、尧舜汤以来、心法治法、具在尚书。尔等每日悉心讲解。朕孜孜典学、虽不能媲古帝王、而此心朝夕懋勉、未尝稍懈也。库勒纳奏曰、书经应讲者已毕。自明日始、当以易经进讲。上曰、朕思经史、俱关治理、自宜进讲。尔等可进讲易经。将通鉴讲章、陆续送入、令张英在内、每晚进讲通鉴

  ○庚午。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谕礼部、农务为国家之本。粒食乃兆姓所资。必雨旸时若、而后秋成可期。自去冬以来、雨雪未降。今时已入夏、甘霖尚稽。久旱伤麦。秋种未布。农事深为可虞。且失业之民、饥馑流移、尤堪悯恻。或因政治未协、致干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宁、循省儆惕。兹当虔诚斋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为民请命、尔部即择吉具仪来奏

  ○升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王新命、为湖广巡抚

  ○旌表河南烈妇郑慈妻李氏、给银建坊如例

  ○辛未。谕吏部、比来言官言事、鲜非无因。意所不欲、即行弹劾。倘遇势要之人、纵知其贪秽、亦不肯纠参。总由心术不正之故。若言官正、则外吏自不敢肆行贪婪矣

  ○壬申。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平南将军都统赖塔疏言、臣所部兵止二千、镇守广东全省。设遇警他援、兵力单弱。请增发二千人。上谕康亲王杰书、再拨兵一千、增遣将军赖塔军前。其余或悉还京师。或酌量留之。先后还京。详议以闻

  ○癸酉。谕刑部、国家设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奸、安全良善。故律例繁简、因时制宜。总期合于古帝王钦恤民命之意。向因人心滋伪、轻视法网、及强暴之徒、凌虐小民。故于定律之外、复严设条例、俾其畏而知警、免罹刑辟。乃近来犯法者多、而奸宄未见衰止。人命关系重大。朕心深用恻然。其定律之外、所有条例、如罪不至死而新例议死、或情罪原轻、而新例过严者、应去应存、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详加酌定确议具奏

  ○丙子。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上躬诣天坛祷雨。自西天门、步行至坛。祭毕。仍步出西天门。乘马回宫。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丁丑。雨

  ○戊寅。靖南王耿精忠、疏请陛见。得上□日、耿精忠着来京

  ○己卯。翰林院掌院学士叶方蔼、请颁发尚书讲义。得上□日、尚书纪载帝王道法、关切治理。朕留心研究、期于贯通。讲幄诸臣、讲解明晰、深于典学有裨。着即刊刻颁行

  ○定远平寇大将军固山贝子章泰疏报、恢复沅州之后、伪义胜将军吴有鲛、伪参将徐国贞、伪按察使谢龙等、并贵州黎平府龙里蛮彝长官司杨胜缔等、各率伪官兵投诚、呈缴伪印劄。下部议叙

  ○奋威将军平凉提督王进宝、以疾求罢。命回固原任调理。标下官兵、着伊子王用予、暂行统领、驻扎保宁。进剿云贵之时、随征前进

  ○庚辰。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

  ○谕户部、前差尔部侍郎萨穆哈、赈济直隶饥民、仅至春麦收成之时停止。今闻春麦已枯。秋成难保。其间灾重地方、麦既无望、饥民何以聊生。可悯殊甚。仍着萨穆哈等、前往赈济。直接秋收。勿令灾黎、有失生理

  ○以纂修玉牒告成、赐总裁辅国公都统苏努等、及纂修官侍读学士达岱等、银币有差

  ○兵部议覆、奋威将军平凉提督王进宝疏言、见在恢复重庆、所有招抚伪总兵路之嵩、江有仓、伪将军杨来嘉等、望风向化、缴有印劄、应否议叙。查恢复重庆、系逆贼投顺之后、非系攻克。应无庸议。至其倾心归诚、情有可矜。应行令该将军酌量给劄、令其效力。得上□日、路之嵩、江有仓、杨来嘉、俱着来京引见酌用

  ○壬午。定远平寇大将军固山贝子章泰疏言、留守武冈州、每佐领骁骑二人有奇、已选其中有马者、先令赴大将军简亲王喇布军前。又自沅州拨每佐领护军二人、骁骑三人、亦选有马者、及总兵官赵应奎、并其标兵三千余人、俱令都统夸札、率之前往。马瘦及无马者、见留臣军、候上□日调遣。上谕、今大将军、贝勒、贝子、大兵、俱抵沅州。总计兵数、每佐领二十人有奇。又总督董卫国、蔡毓荣、提督赵赖、桑峨、周卜世等兵甚多。皆由镇远一路、进取贵州。值此广需粮饷之际。大将军、贝勒、贝子等、于前发兵内、视无马不能行者、遣每佐领若干人还京。率满洲兵每佐领若干、绿旗兵若干、进取云贵。集议速奏。遇有机会、仍进发无误

  ○调福建同安总兵官李承恩、为狭西延绥总兵官。以勇略将军赵良栋子荫生赵弘灿、为狭西宁夏总兵官

  ○甲申。上幸西山一带观禾。回宫

  ○乙酉。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升鸿胪寺少卿宋文运、为光禄寺卿

  ○戊子。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疏言、闽省之患、海甚于山。防守之宜、水重于陆。海澄、厦门、浯屿、金门、围头、海坛、平海、定海、烽火门、日湖、獭窟、永宁、铜山、南澳等十四处、或孤悬海上、或滨海要冲。若以兵三万人、设镇分防、不时巡缉、则贼不能肆犯、我兵得以乘机灭寇矣。上谕、海防设兵、所关最要。令兵部侍郎温代前往、会同尚书介山、侍郎吴努春、及总督、巡抚、提督、亲诣诸处、详阅定议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礼八·张廷玉
  卷七十二·志第三十九·柯劭忞
  卷第二百七十八·胡三省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四·乾隆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乾隆
  第八回 德律风传儿女话 侵晨雪请高堂安·陈蝶仙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誥授朝議大夫廣東廣州府知府高公家傳·高廷瑶
  ◎林白水死于肾囊·刘以芬
  卷十四·宇文懋昭
  第四节寄托·佚名
   第十一章 论美国·林语堂
  裴文举传·李延寿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陶明淑·唐圭璋

      明淑,宋宫人。   望江南   秋夜永,月影上阑干。客枕梦回燕塞冷,角声吹彻五更寒。无语翠眉攒。   天渐晚,把酒泪先弹。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

  • 卷一·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一 (元)丁复 撰 ○古体【四言】 有鸟【前集】 有鸟有鸟鸣声嘐嘐自东有居则西于巢有翩者翼载戢载翘害往害否中心摇摇有鸟有鸟鸣声孔悲生此东隅息彼西枝有翩者翼逝将奋飞我行迟迟莫知所依惟东有

  • 东汉会要卷二·徐天麟

    帝系下皇太子世祖建武二年立皇子彊为皇太子【母曰郭皇后】十九年郭后既废太子彊意不自安防恽説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辞位以奉养母氏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上不忍迟回者数嵗六月戊申诏

  • 卷第六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十七逆臣(一)左良玉 刘泽清(刘良佐)(补) 沙定洲 黄斌卿 (补)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补)沙定洲黄斌卿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頳

  • 第八牌示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四·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示告下属至期齐集,分班伺候晋封威灵公、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为牌示事。照得本爵职掌阴阳,权司监醮,定于本月廿二日,亲诣法坛监理,一切科表,分别核转外,合行悬牌示知。为此牌,仰

  • 王拱辰传·脱脱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

  •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吕思勉

    从上古以至春秋战国,社会组织的变迁,尤其巨大。孔子所说的大同时代,大约是极其平等,毫无阶级的。至各部落相遇,而有战争,于是生出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阶级。其最显著的,就是国人和野人的区别。古代有许多权利,如询国危、询国迁

  • 五禮一·佚名

    序文◎國初,草創多事,禮文不備,太宗命許稠,撰吉禮序例及儀式,其他則未及,每遇大事,輒取辦於禮官一時所擬,上乃命鄭陟、卞孝文,撰定嘉、賓、軍、凶等禮,取本朝已行典故,兼取唐、宋舊禮及中朝之制。其去取損益,皆稟宸斷,卒未告訖,冠禮

  • 卷二十七·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七吴江陈启源撰正字【字义 字形字音】字义读书须识字读古人书尤须识古人字古今之字音形多异义训亦殊执今世字训解古人书譬犹操蛮粤乡音译中州华语必不合也夫字形之异则古文大小篆犹存于

  • 公孙丑下·孟子

    公孙丑下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起世经十卷 玄应  起世因本经十卷 慧琳  楼炭经六卷 玄应  长阿含十报经二卷 慧琳  中本起经二卷 玄应  七知经一卷 无音  碱水喻经一卷 慧琳  一切流摄守意经一卷 慧

  • 学佛之简明标准·太虚

      近来中国的社会,时在变化中,往往以前所没有的忽然而有,有而旋灭;如电光石火之无常。汉口之佛教正信会,近虽亦在变化之中,然能以自力转移社会,屹然不被摇动,此为一切团体中所难得者。大众应护此希有难得之佛团,去宣扬佛教,使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赞曰。第二正宗分也。大文分六。第一标净土之宗果。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乃至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第二明极乐之因殊。经舍利弗

  • 卷一·水鉴慧海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一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荆州铁佛禅寺语录师顺治十五年戊戌四月于汉阳受请六月十八日进寺。三门泼天门户迥无阑任尔诸人去复还新长老到此又如何道信步施为多意气等闲蹋破上头关。佛殿崔嵬古殿白云中

  • 节韵幼仪·汪志伊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

  • 太玄真一本际妙经·佚名

    简称《本际经》。据唐释玄嶷《甄正论》云:「《本际》五卷,乃是隋道士刘进喜造,道士李仲卿续成十卷」。现《正统道藏》本仅残存此经第二卷〈咐嘱品〉,收入太平部。另据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着录,敦煌遗书中有唐代《本

  •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宫天挺

    简名《七里滩》。杂剧剧本。元宫天挺作,一说张国宾作。四折,末本。本事出《后汉书·严光传》。剧写西汉末严光字子陵,隐于富春山畔七里滩钓鱼为生。时值王莽篡位,欲灭汉室宗支,刘秀遂改名金和,隐于南阳,与光为友。越十年,刘秀

  • 不空罥索咒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