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八六 谕内阁四库全书告成翰苑各员着按考试等第分别升降革罚

一○八六 谕内阁四库全书告成翰苑各员着按考试等第分别升降革罚【真按:四库全书之成书时间. ○又此于陈援庵先生全集(专著 十三)(441-450页) 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亦有,以初彭龄查即得!】

乾隆五十年二月初九日

乾隆五十年二月初九月内阁奉上谕:

朕因修四库全书,未免从权优用。兹书既告成,理应循名责实,以清翰苑。是以于干清宫考试,而切题者不一二见,祇按其文字优劣,分为四等。一等陆伯焜、吴璥二员;二等蔡廷衡、陈万青、瑞保、茅元铭、颜崇沩、吴舒帷、陈崇本、季学锦、曹仁虎、祝堃、程昌期、查莹、江德量、曹城、汪镛、方炜、祁韵士、吴鼎雯、百龄、李潢、卢荫溥、童凤三、朱绂、万承风、周琼、孙玉庭、李尧栋、初彭龄、黄轩、玉保、汪如洋、许兆椿、刘权之、韦谦恒、刘汝謩三十五员;三等彭冠、俞廷抡、余集、陈嗣龙、蔡善述、莫瞻菉、吴寿昌、张九镡、汪如藻、俞大猷、李光云、芮永肩、黄瀛元、张焘、钱栻、王受、章宗瀛、庄承籛,范来宗、范衷、戴均元、白麟、吴敬舆、刘锡五、励守谦、秦承业、吴省兰、甘立猷、五泰、萧九成、祝德麟、王春煦、陈昌齐、恭泰、戴斯管、寇赉言、德生、刘种之、秦泉、德昌、邱廷漋、【真按:当作庭字.前多作邱庭漋!亦有作廷者,罕见.(下文仍作廷!)】褚廷璋、缪晋、王天禄、朱攸、徐如澍、罗国俊、胡荣、秦潮、戴心亨五十员;四等罗修源、马启泰、旷楚贤、冯敏昌、张能照、彭元珫、王允中、许霖、孙效曾、王增、高棫生、洪其绅、祥庆、刘校之、施培应、敷森布、李簧、张位、李奕畴、龚大万、李镕、郭在逵、翟槐、周厚辕、闵思诚、王福清、周兴岱、潘庭筠、钱世锡、丁荣祚、何循、关槐三十二员;不入等饶庆捷、索尔敏、永德、沐特恩四员。

编修陆伯焜着升授侍读学士,编修吴璥着升授侍讲学士,侍读瑞保着升授侍读学士,侍讲玉保着升授侍讲学士,【真按:可见侍讲与侍讲学士犹不同也!】编修蔡廷衡、陈万青俱着升授侍讲,编修茅元铭、颜崇沩、吴舒帷俱着升授侍读,编修陈崇本着升授右中允,编修方炜着升授赞善。其二等之未经升用者,俱着记名,遇有应升缺出提奏。其考列三等之侍读、侍讲学士彭冠、褚廷璋,俱着降为庶子、侍读、侍讲等官;侍讲学士白麟、德昌,俱着卽降补侍讲;侍读吴寿昌着卽降补赞善;侍读张焘、庄承籛,俱着降为中允、赞善等官;侍读恭泰着卽降补赞善;中允陈昌齐着降补编修,仍各罚俸半年;编修汪如藻、俞大猷、章宗瀛、吴省兰、邱廷漋、【真按:此仍作廷字耶?多作邱庭漋!】朱攸、萧九成所有在馆议叙升用之处,俱着注销,仍各罚俸半年。至考列四等之侍讲学士敷森布,侍讲刘校之,编修冯敏昌、张能照、祥庆、闵思诚,检讨旷楚贤、洪其绅、李奕畴、郭在逵、王福清,俱着以部属分别录用,闵思诚、王福清仍着罚俸半年;编修王增、高棫生着以知县用;侍讲孙效曾,编修施培应、李簧、周厚辕、何循,检讨王允中、许霖、张位、龚大万、钱世锡、丁荣祚,俱着休致;编修李镕、翟槐、周兴岱、潘庭筠、关槐,检讨彭元珫,所有在馆议叙升用之处,俱着注销,仍各罚俸一年,关槐未曾用韵,罚俸三年;其未经降改之编修罗修源、马启泰,着罚俸二年。不入等之检讨饶庆捷、侍讲索尔敏、侍读学士永德、洗马沐特恩,俱着革职。其留馆者,各宜自愧,读正书励实行。勉之。钦此。【真按:何谓正书也?难不成当时读书人也爱读闲书 风气已如此,又何怪乎时下也.】 (军机处上谕档)【真按:陈援庵先生全集(专著 十三)(441-450页) 办理四库全书档案444页作「(大)」乃大高殿所藏军机处档案.】

猜你喜欢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九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李心传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乾隆
  尚史八十四·李锴
  ◎皖系何以失败·刘以芬
  第一○四卷 艺术 五·缪荃孙
  一○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续购书集开单呈览折·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六·岳珂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杨骏传·房玄龄
  房陵王杨勇传·魏徵
  尹火享传·脱脱
  土官底簿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旦上,云)妾身是蓝采和的浑家。当日俺男儿做生日吃酒,唤官身去了,不见回来,有人说他跟着师父出家去了,不免唤两个小叔叔来商议者。(二净上,云)自从哥哥唤官身去了,不知所在,若是出了家,怎么了。咱今日寻他去来。(同下)(正末拍

  • 卷三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友集次刘世基韵儿时窥豹见一班晚学一枝千金殚斋房芝草不并秀且餐秋菊纫春兰无心时共白云出忘机日对沙鸥闲穷人与世各异调敢望一唱仍三叹昨来卜居向岩

  •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管庭芬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惠洪余自并州还故里馆延福寺寺前有小溪风物类斜川儿童时戏剧之地也春深独行溪上因作小诗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晚来还。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整钩背落日,一叶嫩红间。崇胜寺后有竹千

  •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欧阳修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始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遥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和,惠昭太子薨 ,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恽,而恽母贱不当立,乃立遂王为皇太子。 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陈弘

  • 卷之二百七·佚名

    成化十六年九月戊寅朔○己卯命山西分守代州都指挥同知支玉充右参将时兵部奏玉兼督鴈门宁武偏头三关守备若不假以参将职名则于同列都指挥难以号令济事故有是命○命湖广行都司署都指挥佥事吕钟臧廉还理司事都指挥佥事王

  • 骆牙传·姚思廉

    骆牙字旗门,吴兴临安人。祖父骆皉道,梁安成王田曹参军。父骆裕,鄱陽嗣王中兵参军事。骆牙十二岁时,宗族中有善于相面之人说:“令郎相貌非凡,必定会飞黄腾达。”梁太清末年,世祖曾避乱于临安,骆牙的母亲看见世祖之仪表,知道是非

  • 卷第十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七〈起天平十九年正月、盡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九年春正月丁丑朔。廢朝。天皇御南苑宴侍臣。

  • 方椒伯·佚名

    方椒伯先生小传方先生名积蕃字椒伯浙之镇海人镇海方氏世为望族先生之大父当上海开埠时即来沪经营丝茶业负有盛名事绩载入上海县志其尊人为前清教谕曾举孝廉先生家族大人众管理綦难君任族长集重任于一身兴利除弊百废俱

  • 利害第四十七·佚名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败之源也。故就利而避害,爱得而憎失,物之恒情也。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缘害而见利,皆识爱得而憎失,莫识由失以至得。有知利之为害,害之为利,得之成失,失之成得,则可与谈利害而语得失矣。夫内热者之饮

  • 卷三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七>天子五門路門【一名畢門】 應門   皋門雉門   庫門諸侯三門周禮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門之禁【鄭司農曰王有五門外

  • 五经蠡测卷三·蒋悌生

    明 蒋悌生 撰毛诗小序辩説书小序与诗小序虽皆昔人序作者之意然二序关于后学功效大不侔书序可无诗序不可无难一概论也盖书者当时纪载之书其本文史臣已序作者之意如五子之歌太甲说命等篇史臣既序其作书之由篇中更端处

  •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佚名

    ——民心可疏导不可左右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谓子产曰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⑤,不

  • 大般若經第二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編校歷三週。第一譯校.用鳩摩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及西藏所譯般   若二萬五千頌對勘譯文。第二類校.用奘譯大般若經初分三分及什譯大智度論   對勘章段。第三刻校.用北宋南宋麗元明五刻對勘版本。   

  • 答王蓉清居士书·太虚

    顷由严厅长转至宝书,因太虚尝厕迹桑门,乃猥蒙奖饰并垂询以佛法,愧对奚似!然辞意殷厚,雅问高深,虽未堪以僿陋酬,既逢净名,又安能不略供其愚,仰靳诃正乎?窃挽近士夫之学佛,或助文章之波澜,或供名理之紬绎,求其刳心皈命精义入神者,殆亦

  •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佛告慈氏菩萨言。汝当谛听有陀罗尼具大威神最上功德。能令众生解脱恶趣。转身当得受胜妙乐。时慈氏菩萨白言世尊愿为宣说。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那谟(引)婆

  •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六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尼,教授日不往受教授。时诸比丘尼闻,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诸比丘尼言:“汝等教授日,云何不往受教

  • 卷第十七(寒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七(寒字号) 甲子(汉武帝元狩六年起)乙丑(改元元鼎)辛未(改元元封)丁丑(改元太初)辛巳(改元天汉)乙酉(改元太始)已丑(改元征和)癸巳(改元后元)乙未(昭帝始元元年)辛丑(改元元凤)丁未(改元元平)戊申(宣

  • 悟真集·李通玄[道]

    悟真集,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李通玄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中辑录诗歌一百五十余首。或述怀,或寄答,或叹时警世,宣扬全真教旨,倡言性命双修。有云:「专气保精能实腹,抱元守一自虚心。」又鼓吹三教一致,谓「释道从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