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要语一卷

水油同形非农人不识(喻真妄)来时见事生(见心生)去时事不现。明了知来去。依相不分别。师子(兽中王)逐人不逐尘块(识微细种子喻菩萨能断第八识断集)如犬逐尘块不逐人(灭前六识不见第七八识)菩提之心(静虑)如毛头许(莬毛)佛性非有如虚空(仁王云。波罗蜜非似虚空常住)非无知如菟角(似莬角柏不谛不是也)譬如二象觉力(如□)忽一被伤退(初心人心虽觉却)而不复伏(心起利心复起不碍放喻起觉)师子独行驱六贼禅师(喻第六意识兼前五识。喻中六贼禅师。喻恚人灭第六意识不行前五识)射杀五平王(喻五蕴五根名平王)又问。石女儿有儿否。答。石女儿不解生道无耶。既有儿何处去也。答。作峰子。何处作峰子去。乾闼婆城里作峰子得何军器粮食。答。将龟毛箭兔角弓水聚沫作粮食去也。在乾闼婆城东西南北何角作峰子。答。四角并不坐当心坐耶。四角总不坐当心。更谁坐耶。菩萨商人。贸易之处。菩提心者。市肆而归。欲漏不先除(眼等贪者著名之为欲。即此欲者便是漏)畜文成过误(畜等者不了法人色声触著便碍。了人色声芽是等)将文治佛佛何不自闻。闻(难陀世尊诃喻阿)无依一精明(第六心)分成六和合。一处停休息(保)六用皆不成(喻心)迷时悟心心不异。只为有心心有异。将心觅佛历僧祇受(心若不起各别故不一。体同故不异)空手携锄钩。步行骑水牛。骑牛水上过桥流水不流。青青翠柳遍真如(喻无情)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喻有情)思觉不相违病(相)尽药不起还飞不觉(相违者有起时觉不立。不相违者即觉去即不立二相。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若见是物汝是可见吾知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若不见时何不见吾知见。若见不见自然非比。此是日。

闻伏翳根除。尘溑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合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此是闻)唯觉所明(阿难陀心是觉)称名明觉你。为觉不明称名明觉。若觉不名称名觉者则无无明(不是无始烦恼)有所即非觉。无明即非名无明。有非觉甚明性。

若知唯识现(不知夜见笑鬼蛇形无鬼地)离于心所得(不悟不依心所得)分别不现前(悟离依心得)亦不住其性(不悟分别悟不分别。住无为心)五荫丛林蜜。真如土地平(喻众生)一云垂雨露。三草竞分明(戒定惠)浑浑常不浊。澄澄复不清。清浊合不合。故号生无生。一觉是本觉理(一觉者岂则是觉)未知本觉者(本觉者不生不灭。悟理由同也)如比得金钱(去处则觉者即是本所用。自身中得金钱也)所得亦非得(非是他人得)空生大觉中(空者是觉。大觉者是佛)如海藻发(大觉从空中约大海浮藻发眼耳等六种)有漏微尘国(微尘者色声六种)皆从空处生(皆从空等者并从妄念中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诸三有者地微等有时即无)若法生时(法正生时令灭无见)令灭无见。若法灭时令灭有见(若法灭时令灭有见。无见自生然不生)。

心用性缘理是真净(心者去也。性者清净性。缘者六尘境界。真净者不生灭理也)性用心不可(性者悟法之人不可灭心数法)毁坏照真金(真金者心心等)习气不离心。心亦不似心俱(习者烦恼。心者性也。即气不离心。心共习等亦不是一习气縳缠)须臾习所前。其体无差别(众生心者清净性)结解同所因(结者解也。即绳碍中解)圣凡无二路(不悟者圣凡路别。悟者即凡圣是一。修门人有时不有未犯五蕴有地虚)如观茇中性。空有二俱非 觉不坚为坚。善住于颠倒(主方便苏去说觉。觉不坚忍坚。悟觉任倒)极烦恼所恼。得成无上道。

因缘所生法。是义灭非生(犹如椽木父国林缘必竟灭)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

汝等见闻。缘无异生。六尘皆曰有相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皆。同二(异)失准。将知妄声(相成)。

若知前念是病。令不起后念。若起后念。同还不觉。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初发以为天人师。胜出声闻及缘觉。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冰净。菩提影现中。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拂力下。不备若尘埃。无树而有影(譬如虚空中)风衢以鸟迹。此见悉为难。能遣及所造。色亦非色法。于彼见如来。其难亦如是。

树上千般叶。根从空处生。风吹叶不动。日照竞分明。欲得明明见。唯须见理明(见生死喧杂。涅槃寂静。见生死不喧杂。涅槃不静)如人觉贼不能违。

调伏难调伏解脱魔所缚。超然路地坐识荫般涅槃。觉海性澄圆。澄圆觉无妙。无明照生死(所)又立见所望(亡)。

猜你喜欢
  卷第十九·德清
  卷第七十六·佚名
  佛说寂志果经·佚名
  般泥洹后灌腊经正文·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怡山礼佛发愿文略释·书玉
  指月录卷之二十四·瞿汝稷
  普曜经卷第八·佚名
  四念处卷第四·智顗
  菩萨地持经 第十卷·佚名
  对于苏州北寺之解决方法·太虚
  第二十四卷·圆瑛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序·李绛

      公元和二年四月,以监察御史选充翰林学士。未几,改主客员外郎,依前充学士。逾年,转司勋员外郎。年来改本司郎中,依前充学士。自始直内署,周旋凡五年,不独以文章号令为应职,意欲极直谏之道,开天子之耳目,致生人于仁寿,以为己任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弘治三年七月辛亥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上御奉天殿传制分遣太常寺乐舞生赍香帛祝文致祭历代帝王陵寝○壬子户部议覆户科给事中郑宗仁等陈言事请每季命科道官巡视内府甲字等库蓟州管粮郎中每秋成时稽考永

  • 王聈传·欧阳修

    王..,沧州景城人,后来迁居洛阳。父亲名行果,曾任长安县尉,颇有名气。王..年幼丧父,爱好学习。祖父王有方认为他是优异人才,说:“这个小家伙会让我们王家兴旺。”他成年后豪迈开朗,不愿干收收藏藏的事。参加明经科考试被录取,起

  • 卷八十五·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五歌颂【五】万夀恭拟念雅十章【谨序】大学士【臣】王杰钦惟我皇上跻敬日强安仁益夀歛时五福庆衍无极今岁恭逢圣夀八旬?膺天佑欢腾宙合庆溢臣民皇

  • 梁纪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535)·司马光

    梁纪十三 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 [1]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戊申朔(初一),梁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同。 [2]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2]这一天,西

  •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韩非

    一、赏罚共则禁令不行,何以明之,明之以造父、于期。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窍之共琴也。二、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

  • 叙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胡僖·罗汝芳

    往岁以督楚漕艘赴淮徐,解后(原字如此--通&ldquo;邂逅&rdquo;--标点者注)近溪罗先生于真州。时舟次,语间见先生之襟次洒落,心体平易,而举中和之说为余告尚在耳也。别后参商,无从缉晤。万历己卯,予叨役滇之金沧,则先生已还盱江。然先

  • 大学翼真卷六·胡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天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矣然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本心莫不好善而恶恶然既有是形

  • 二、论“道”·胡适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的大成。道家兼收并蓄,但其中心思想终是那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ldquo;道&rdquo;。《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不是韩非所作,大概出于西汉),也是道家的著作,其中《解老篇

  • 地广第十六·桓宽

    【题解】本篇就边防问题,展开辩论。大夫就文学提出&ldquo;未均&rdquo;二字,认为&ldquo;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胡、越,远寇安灾,散中国肥饶之余,以调边境,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rdquo;而文学则认为&ldquo;中国

  • 慈品第七·佚名

    尔时世尊大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时如来游於无量甚深行处。欲拔众生三有剧苦。欲发五盖并解十缠。欲令一切众生俱得解脱安处无为。即为开示二种福田。一者有作福田。二者无作福田。所谓父母及与师长。诸佛法僧

  • 问摩诃衍品第十九·佚名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大誓。世尊,云何当知菩萨趣大乘。乘是乘当至何所。谁当成是乘者,佛告须菩提言: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大乘。何等为六。檀尸羼惟逮禅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檀波罗蜜。佛告

  • 重订西方公据卷下·彭绍升

      知归学人 彭际清 集六莲宗开示专杂二修说  (唐)善导和尚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

  • 潜溪集·宋濂

    文别集。明宋濂(号潜溪)著。八卷。本集所收,均为写于元末之文,原本系郑涣兄郑仲舒所辑,由郑涣增补编定。初刊于元至正年间,有陈旅序、至正十三年(1353)王祎序、欧阳玄序、至正十六年郑涣跋。另有明黄溥辑刊《潜溪集》

  • 屐痕处处·郁达夫

    郁达夫著。上海现代书局1934年6月出版。为作者移居杭州前后写作的一组游记散文,共11篇,并《自序》及附录各1篇。集内文章均为记述游览浙东、浙西、皖东等地名胜所作,重在描摹自然景色,多能见其神采。如《杭江小历纪程

  •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佚名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丹砂之法。其炼丹程式为:第一转化丹砂为水银 第二转化水银为朱砂 第三转又化丹砂成水银 第四转炼水银结汞砂 第五转

  • 北使录·李实

    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遣使者完者脱欢议和。时,实任礼科给事中,请行。

  • 庆元党禁·佚名

    一卷。原题沧州樵叟撰。《四库提要》云其与《绍兴正论》出于一人之手,今人李裕民已考其不确 (《四库提要订误》卷二)。原序称“淳祐乙已”,则书成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0。本书记载宋宁宗时庆元党禁事件,从赵汝愚、韩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