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一

(宋)杜大珪 编

周安惠公起神道碑王安石

公讳某字某姓周氏为人俶傥有大节敏于文学逹于政事真宗初即位以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通判齐州即有能名召还为著作郎直史馆提点开封府诸县镇公事歴三司戸部度支判官又皆有能名遂以右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数进见奏事真宗以为材其后置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及考进士以糊名誊録法真宗皆自选主者而辄以属公居纠察未几遂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聴断明审无留事真宗滋以为材至甞幸其府问劳赋诗乐饮然后去以公更外事未久故不即大用而以公知河中府又以知永兴移天雄军所至辄有声绩数赐诏书奨谕于是真宗知公果可付以政即召还除给事中同知枢密副使真宗得疾几不寤丁晋公用事逐去冦莱公而以公为党亦逐去之以尚书戸部侍郎知青州既而又以为太常少卿知光州仁宗即位稍迁秘书监知杭扬二州晋公得罪去还公礼部侍郎留守南京召见之将复用公病矣乃请知颕州自颕徙陈自陈徙汝至汝若干年以某年某月某甲子卒春秋五十九讣闻天子为震悼赠礼部尚书赙赐録其子孙加等谥曰安惠初公奋白衣数年遂知制诰特为真宗所礼禁中事大臣所不得闻者往往为公道之公亦慷慨为上言事无所挠而其言秘世莫得尽闻东封还公卿大夫皆献文章颂功徳公独上书进戒及在枢密进止侃侃不以丁晋公方盛为之诎节故为所逐公好收挽后进士得一善汲汲如世之夸者为已进取未甞问家人生产好读书善为文集二十卷独奏事诸草则公既焚之矣无在者爱其弟越甚笃与越皆以能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积时至金紫光禄大夫勲至上柱国爵至汝南郡开国公食邑至四千一百戸食实封至九百戸甞为东京留守判官东封考制度副使亦皆真宗所自选也周氏世为淄州邹平人公曽祖考讳某皆儒者以学行知名山东考讳某任歴御史终尚书都官贠外郎及公贵赠曽祖考某官祖考某官考某官公夫人王氏北海郡夫人先公一年卒于公之卒也公子延荷为大理寺丞延让为太常寺太祝延寿为东头供奉官合门祗候延隽为大理评事以某年某月某甲子葬公郑州新郑县平康乡之北原而以王氏祔其后若干年公子延隽为尚书都官郎中累赠公至某官始追序公世次伐阅行治来请曰先人名位功徳甞显矣而墓碑无刻诸孤独延隽为后死微夫子许我铭无以诒永久嗟乎公之事逺矣盖虽公子有所不及知故所次止于如此然观公所以进而公之材可见视公所以逐而公之行可知懔懔乎一世之名臣矣所次如此不为略也铭曰

羣献俣俣御于帝所出入百年将相文武有如周公左右真宗自初筮仕以至谋国晦显险夷考终一徳公去州郡无民不思公来朝廷天子所知发论造功每成无隳谁私党雠用国威福闻上不豫乃谗乃逐既投有罪而以公归退施一州遂陨于腓美矣邦士公之季子铭诗墓门戴以龟趾

王待制质神道碑欧阳修

公讳质字子野其先大名莘人自唐同光初公之皇曽祖鲁公举进士第一显名当时官至右拾遗歴晋汉周而皇祖晋公益以文章有大名逮事太祖太宗官至兵部侍郎当真宗时伯父文正公居中书二十余年天下称为贤宰相今天子庆厯三年公与其弟素皆待制天章阁自同光至庆厯盖百有二十余年王氏更四世世有显人或以文章或以功徳公生累世富贵而操履甚于寒士性笃孝悌厚于朋友乐施与以赒人而妻子常不自给视荣利澹若无意平居苦疾病退然如不自胜及临事介然有仁者之勇君子之刚乐人之善如自已出初范仲淹以言事贬饶州方治党人甚急公独扶病率子弟饯于东门留连数日大臣有以让公曰长者亦为此乎何苦自陷朋党公徐对曰范公天下贤者顾某何敢望之然若得为党人公之赐某厚矣闻者为公缩颈其为待制之明年出守于陜又明年小人连构大狱坐贬废者十余人皆公素所贤者闻之悲愤叹息或终日不食因子剧饮大醉公既素病益以酒遂卒公初以荫补太常寺太祝监都进奏院献其文章召试赐进士及第校勘馆阁书籍遂为集贤校理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负材自喜颇以新进少公议事则曰少年乃与丈人争事公曰受命佐君事有当争职也宗旦虽屡屈折而政常得无失稍徳公助已为之加礼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以诧公公曰事发无迹何从得之曰吾以术钩出之公愀然曰仁者之政以术钩人寘之死而又喜乎宗旦惭服悉缓出其狱始大称公曰君子也判尚书刑部吏部南曹知蔡州始至发大奸吏一人去之绳诸豪猾以法与转运使争曲直事有下而不便者皆格不用既去其害政者然后崇学校一以仁恕临下其政知寛猛必使吏畏而民爱其为他州州率大而难治必常有善政皆用此入为开封府推官已而其兄雍为三司判官公曰省府皆要职吾岂可兄弟居之求知寿州赐庐州盗有杀其徒而并其财者获之寘于法大理驳曰法当原公以谓盗杀其徒而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坏其党而开其自新若杀而不首既获而亦原则公行为盗而第杀一人既得兼其财又可以赎罪不获则肆为盗获则引以自原如此盗不可止非法意疏三上不能争公叹曰吾不胜法吏矣乃上书自劾请不坐佐吏公坐贬监灵仙宫其后议更定不首之罪卒用公言为是而公贬犹不召资政殿学士叶清臣讼公无罪始起知秦州迁荆湖北路转运使当用兵西方急于财用之时独不进羡余其赋敛近寛平治以常法故他路不胜其弊而荆湖之人自若权知荆南府民有讼婚者诉曰贫无赀故后期问其用几何以俸钱与之使婚获盗窃人衣者曰廹于饥寒而为之公为之哀怜取衣衣之遣去荆人比公为子产召为史馆修撰遂拜天章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号为称职而于选法未甞有所更易人或问之公曰选法具备如权衡在执者不欺其轻重尔何必屡更其法是岁天子开天章阁召大臣问天下事以手诏责范公等而议事者争言天下利害务欲更革诸事公独无一言问之则曰吾病未能也公于荣利既薄临祸福不为喜惧其视世事若无一可以动其心者惟以天下善人君子亨否为巳休戚遂以此卒此其为志岂小哉有病而不能者哉公诚素病而任之以事所至必皆有为使其寿且不死而用其必有所为岂其不欲空言而已者哉呜呼公享年四十有五官至度支郎中阶朝奉大夫勲上护军爵平晋男娶周氏某县君生子某曽祖讳某祖讳某皆赠太师尚书中书令考讳某官至兵部郎中有贤行赠戸部尚书公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于陜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先茔之次铭曰

士不为利以行其仁处丰自薄而清厥身其仁谁思不在利民其清孰似以遗子孙铭以昭之以告后人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刘昫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卷三十一·表第五·柯劭忞
  卷三百六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蔡东藩
  卷十四·商辂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五·温睿临
  一百四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蝗蝻全尽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纪昀
  ·上廖仪卿座师书·丁曰健
  关播传·刘昫
  宪圣慈烈吴皇后传·脱脱
  卷十三 鲁呼争立·李有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萧汉杰·唐圭璋

      汉为号吟所,吉水人。淳祐十年(1250)进士。有青原樵唱,不传。   卖花声   春雨   湿逗晚香残。春浅春寒,洒窗填户著幽兰。惨惨凄凄仍滴滴,做出多般。   和霰撒珠盘。枕上更阑。芭蕉怨曲带愁弹。绿遍阶前苔一片,晓

  • 卷三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

  • ●卷十·徐锡麟

    雍正十一年四月,奉上谕:“国家声教覃敷,人文蔚起,加恩科目,乐育群材,彬彬乎盛矣。惟博学宏词之科,所以待卓越淹通之士,俾之黼黻皇猷,润色鸿业,膺著作之任,备顾问之选。圣祖仁皇帝康熙十七年,特诏内外大臣荐举博学宏儒,召试授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天顺二年九月乙酉朔赏大同宣府总兵官高阳伯李文武强伯杨能游击将军石彪并诸将士彩叚银绢有差初文等上其倚山墩磨儿山啼哭岭等处剿杀胡寇功状诏礼部议赏至是礼部请准往年大同东门获功例其奋勇先入贼阵生擒贼众并被伤者

  • 王廷凑传·刘昫

    王廷凑,本为回鹘的阿布思族人,世代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名叫五哥之,事奉李宝臣父子。王武俊收他为养子,因他骁勇、果敢、善斗,王武俊很看重他。由于积年军功被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追赠越州都督。祖父末怛活,追赠左散骑常侍。父

  • 卷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六选举举官宋宁宗嘉定八年三月诏大郡岁举亷吏二人小郡一人至十二年五月诏侍从两省台谏各举文武可用之才二三人又命监司守臣举十科政绩所知自代露章列荐并籍记审察任满则取其举数多有

  • 思辨録辑要卷十三·陆世仪

    治平类设官分职所以为民极也故官制清则民志定周制在天下惟公侯伯子男在一国惟卿大夫士而已自秦罢侯置守分爵二十级而汉唐宋因之愈棼愈乱其制有爵有职官有加官又有散阶勲爵或一官而兼数术或一事而设数官或古贵而今卑或

  • 毛诗写官记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恒之为升之为出也月上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曰若然则恒为縆矣恒常也谓常在天也月为隂尸静故有久常之义日为阳尸动应观升进之情敢取是曰不遑启居启居跪居与曰谨荷夫以启居为跪居此

  • 卷一·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一集說【杜氏預曰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遠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爲所記之名也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  夫法仪施设在乎必当为主。若言理有归何须诤论除传者不肖醍醐杀人。炽盛光大威德真言者。大圣垂愍别示神方。虽言小异持盖功深难测。专心暂诵立见有功。岂在载言。  第一设

  • 卷一·丹霞子淳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一则 青原阶级(参学) 示众云。有修有进索论高低。无证无为那消升降。只如行不出户坐不当堂者。甚处安排则是。 举青原思禅师问六祖大师。当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这边如稳当。那畔自相应)。

  • 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佚名

    《三元无量寿经》为六朝灵宝经。太上道君述远身行、离口过、除恶想、拔逮根、绝声色、俭爱欲、放玩习、洗垢秽、无昏惑、不淫想、不疑空、平好丑、不邪还、常住无、绝心想、习悉意、善防言、不乱转、不悟念、不彼念、

  • 摄生纂录·王仲丘

    唐代王仲丘撰,1卷。《新唐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均著录。书书4篇;《导引篇》有赤松子坐引法、婆罗门导引法;《调气篇》载吐纳炼气法、胎食胎息法、食日月精法; 《居处篇》有摄理法、推岁德法、推月德法、埋

  • 吴普本草·吴普

    又名《吴氏本草》共六卷,魏·吴普著。吴普约生于公元136—149年,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吴普,为华佗弟子,当时已为名医,精于本草,其著作除《吴普本草》外,尚有《华 佗医方》早佚。《嘉佑本草》称:吴普修《神农本草》成

  • 后汉书·范晔

    文集。南朝宋范晔(398—445)撰。一百二十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累官太子詹事。后因谋立刘义康为帝一案牵涉被杀。全书分帝纪九卷,后纪一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范晔所撰纪传,梁

  • 钦定大清通礼·佚名

    50卷。乾隆元年 (1736) 来保等奉敕撰。二十一年告成。嘉庆年间续纂。记述各种礼仪制度。首记朝庙大典及钦颁仪式,其次记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等五礼。另附冠服通制及仪卫通制。不涉及制度沿革,器物形制,避免

  • 思益梵天所问经·佚名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