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播传

关播的字叫务元,是卫州汲县人。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邓景山任淮南节度使时,任命他为从事,多次升官后任卫佐评事,又升任右补阙。他善于分析事物的原理,尤其精通佛教学说。大历年间,神策军使王驾鹤的妻子关氏因关播和她同姓,对他很好。元载厌恶他们互相往来,把他调出京城任河南府兵曹,代理过几个县的政务,都有政绩。陈少游主管浙东淮南道,又任命他为判官,后又当过检校金部员外,代理滁州刺史,李灵曜反叛,在汴州一带横行。陈少游亲自率军镇守淮河,各地出现了盗匪,关播调集检阅了各州的留守军队,命他们保卫地方。他执政简朴实惠,又没有盗匪,人们都安心了。杨绾、常衮当宰相掌权,推荐他任都官员外郎。

唐德宗即位,湖南地区山区洞穴中有个叫王国良的,纠集人马为匪,皇帝命关播去招降他们。临行前,皇帝在别殿里召见他,问他治国的关键。他回答说:“治国的关键,应是访求得道的良才,这样才能治理好。”皇上对关播说:“我曾颁布诏令求贤才,将亲自考核,也命黜陟使,广泛访求推荐,提拔任命其中有才能的人,以期能辅助治理。”关播又说道:“下诏令求贤才,黜陟使推荐,只能得到有名的会写文章的人,哪有得道贤才愿按规定参加考试呢?”皇帝赏识他的话,对他说:“你先去出使,回来后再和你谈论治国的事。”关播又报告说:“我现奉命去招降,王国良如不服从命令,我请求相机行事,叫附近官府迅速出兵消灭他。”皇帝说:“你的话正合我的心意。”他出使回来后,被调任兵部员外,又升任河中府少尹。

建中初年,张镒任河中府少尹。张镒不久到京城任宰相,建中二年(781)七月,提升关播任给事中。按过去惯例,各部门文书档案库都由小官吏掌管,长期存在弊端,关播首先提议任用科举出身的官员共同管理,到现在被认为恰当。后被调任刑部侍郎、奉迎皇太后副使。卢杞因为关播温和耐心,认为他容易被控制,极力称赞推荐他。不久他升任吏部侍郎,后又任刑部尚书、知删定。他上奏说上元年间,皇帝曾下诏挑选古今十位名将送进姜太公庙中接受祭祀,像孔夫子庙中一样。他认为:“姜太公古代只被认为是大贤人,现却称在他之下的为亚圣,这不合道理。再说孔门的十位哲人,都是他当时的弟子,现选择的名将,朝代不同,既不合礼仪,事例又不相合。我请求除去选名将入庙接受祭祀的礼仪和他们十人的哲人称号。”皇帝下诏同意了。

建中三年(782)十月,他被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当时政务由卢杞决定,关播只是顺从讨他的欢心。关播缺乏知人之明,喜欢说大话瞎吹的人,他必定欣赏并亲近信任。李元平、陶公达、张訹、刘承诫,都喜欢说大话,吹嘘可以立大功,实际也有点才能。关播多次上奏说李元平等人都可任将相,请求考查任用他们,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任命李元平为补阙。遇上淮西节度李希烈反叛,皇帝认为汝州是重要城镇,命选派刺史。关播推荐李元平任汝州刺史,不久提升李元平任检校吏部郎中、汝州别驾,知州事。李元平到汝州只十天,被李希烈俘虏,汝州被叛军占领,朝廷内外都嘲笑关播。因此陶公达等人没能被重用。关播和卢杞等随皇帝逃到奉天,后来卢杞、白志贞等人都被贬官,关播还掌管朝政,朝廷内外议论纷纷,认为不应该,于是被罢相,改任刑部尚书。重臣韦伦等人在朝中哭着说:“当宰相不能谋划辅佐皇上,到了今天这地步,还官任尚书,我们觉得痛心!”

贞元四年(788),回纥请求和亲,皇帝将咸安公主下嫁回纥可汗,在关播原官职外加封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命持符节任送咸安公主和册封回纥可汗的使臣,他担任使臣去来,都清廉俭朴小心谨慎,异族人敬重他。他出使归来,被提升任兵部尚书,但他称病坚决推辞,请求免官,后改任太子少师退休。关播退休后,裁减仆人车马,闭门静养,不干预外边的事务,当时士人都称赞他。贞元十三年(797)正月,他去世了,当时七十九岁,皇帝停止上朝一天致哀,赠官为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五·列传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脱脱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脱脱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五十七·脱脱
  ●卷二十四·邵博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十九·佚名
  六○九 军机大臣等奏阅看尹会一奏议刻本情形并黏签进呈片·佚名
  一○四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卷五十一·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三·佚名
  范广传·张廷玉
  唐纪七十一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二年(壬寅、882)·司马光
  食货六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37 ·佚名

    许月卿 代仍六弟吊程贡元三首 仁者竟不寿,世事空悠悠。 霜满人洪墓,月寒尊美楼。 慈乌千载恨,荐鹗一生休。 画史成何事,青山炯照眸。 许月卿 代仍六弟吊程贡元三首 嚚讼渐成俗,如君今岂多。

  • 卷八·张宪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玉笥集]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八       元 张宪 撰近体【五言】瑞柳十二韵緑雾霭华滋柔条着地垂玲珑隔翠幙婀娜拂长丝种近临春阁分来太液池彩堂依密?珍干夹宏基九烈朝衣贵三眠昼漏迟汴

  •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宋)孙甫 撰○睿宗景云年论曰古之人君即位必踰年而改元者先君之年不可不终也继大位不可无始也一年不可二君也先君之年不终则后嗣急于为君而忘孝心矣继大位无始则布政立事无以正本矣一年二君则国统不一而民听惑矣典法如

  • 三国史记卷第四。·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卷新罗本纪四零零零零新罗本纪第四。[智证]麻立干[法兴王][眞兴王][眞智王][眞平王]

  • 江子一传(附江子四、江子五传)·姚思廉

    江子一字元贞,济陽考城人,晋朝散骑常侍江统的第七世孙。父亲江法成,天监年间任奉朝请。江子一年少时好学,有志向,操行好,因家里穷困缺少给养,故一生素食。起初任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请求到皇家书院看书、管理图书,高祖同意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王礼考【七】上尊号徽号【臣】等谨按帝王践阼之始尊崇母后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汉时设立官属或因所居宫为号如长乐长信之类是也

  • 卷六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十四雍正五年十二月上谕五十道初二日奉上谕曰圣祖仁皇帝政治典训从前纂修未曾告成可一并交与实録馆照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训之例敬谨纂修陆续进呈朕览又太常寺奏朝日

  • ●跋·多隆阿

      右毛詩多識十二卷清拔貢岫巖多隆阿所著也其書舊有三本一為嘉業堂刊本鐫於吳興劉氏校讐極審並有程棫林按語文字亦似幾經修正者惜止六卷未為完璧一為遼陽張氏排印本乃張繡江之後裔所印卷首即以繡江名署之較刊本稍遜

  • 卷首·程端学

    【臣】等谨按春秋本义三十卷元程端学撰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人至治元年举进士第二官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事迹附载元史儒学传韩性传中是书乃其在国学时所作所采自三传而下凡一百七十六家卷首具列其目宁波府志及

  • 春秋大全卷二十七·胡广

    明 胡广等 撰襄公下【丁灵王十未八年】十有九年【晋平四齐灵公二十八卒衞献二十三殇五蔡景三十八郑简十二曹武公滕元年陈哀十五杞孝十三宋平二十二晋景二十三楚康六吴诸樊七】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左传诸侯还自沂

  • 卷四百二十·佚名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二十一之三复次善现,过去布施波罗蜜多过去布施波罗蜜多空。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空。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空。未来现在净戒安忍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九[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四世庐山东林兴龙寺常总照觉禅师法嗣洪州泐潭山宝峰禅院应干禅师姓彭氏。袁州萍乡人也。受具之后。遍历诸方。晚到照觉禅师法席。屡陈所见。觉未可之。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自融

    紫箨山沙门自融撰门人性磊补辑闽莆林友王较 订佛灯珣禅师禅师名守珣。号佛灯。出吉安州施姓巨族。早岁弃家。得道于太平佛鉴勤公。珣初参广鉴瑛不契。竟谒佛鉴。佛鉴孤硬难入。珣乃封其衾而矢曰。此生不悟。不展此也

  • 经序·佚名

    《仁王般若经》初,众相谓曰:&ldquo;大觉世尊!前已为我二十九年说《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光赞般若》。&rdquo;则此经目题,久传上国。有梁太清二年六月,于阗沙门求那跋陁(陈言德贤),赍一部梵文,凡十六

  • 伤寒论·张仲景

    中医伤寒类著作。10卷。汉张机著。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编次整理而成,命名《伤寒论》。宋治平二年(1065)经林亿等校定,流传至今。本书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应用

  • 妇科百辨·庄履严

    《妇科百辨》是明代庄履严撰写,二十七世孙憩樵抄录的一部妇科类中医著作,成书年代不详。前三卷论及杂证、调经、种子,后三卷续论胎前、临产、产后诸症的证治方药。本书采用提问的形式,针对主证介绍相应的辨证治则和方药,治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林则徐

    道光二十年,林则徐领导禁烟抗英运动,因受琦善等投降派谗言而获罪。这二首诗是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林则徐被贬伊犁,由西安启程作别家人时,随口吟诵而成的两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在即将流放边疆时刻,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

  • 孟子注疏·孙奭

    经书注释。也称《孟子正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十四卷。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同治六年(1867)江西书局重校本影印。经文句读则采用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蕲春黄季刚(侃)先生《白文十三经》断句。全书每卷分上、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