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廷凑传

王廷凑,本为回鹘的阿布思族人,世代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名叫五哥之,事奉李宝臣父子。王武俊收他为养子,因他骁勇、果敢、善斗,王武俊很看重他。由于积年军功被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追赠越州都督。祖父末怛活,追赠左散骑常侍。父升朝,追赠礼部尚书。皆因王廷凑显贵而获得追赠典礼。祖父和父亲两代为王氏骑将,屡屡升迁。

王廷凑沉稳勇毅少言语,果敢而有决断,为王承元衙内兵马使。当初,王承元上禀朝旨,田弘正统率成德军,国家赏钱一百万贯,度支署的运输车不按时抵达,军队情绪不满,王廷凑屡次挑出细小事故,激怒军心。恰逢田弘正以魏州兵二千人为衙门亲军,左右皆有防备无机可乘。长庆元年(821)六月,魏州军返归本镇。七月二十八日间,王廷凑便集结衙兵在府署外呐喊鼓噪,天快亮时,将田弘正和他的将吏、家属三百余人全都杀死。王廷凑自称节度使留后、知兵马使,将吏们逼迫监军宋惟澄上表章奏请授王廷凑节钺。穆宗发怒,下诏征召邻道之军,并以河东节度使裴度充任幽、镇两道招抚使,任命田弘正之子泾原节度使田布替代李朔心为魏博节度使,命他率魏州军进讨王廷凑。又任命王承宗旧部深州刺史牛元翼为成德军节度使,下诏悬赏王廷凑首级。当月,镇州大将王位等人密谋诛杀王廷凑之事泄露,因此事牵连被处死的有二千余人。

当时朱克融囚禁张弘靖,王廷凑杀害田弘正,相互勾结造反,谋划抗拒王命。两镇合力反叛,若要讨伐翦除他们恐怕朝廷兵力难以接应,诏令朝臣们商议是否可行。东川节度使王涯献上奏状说:“幽、镇两州,悖乱天纲,辜负了圣上培育的厚德,放纵虎狼一般的恶心。囚禁朝廷重臣,残害元戎老帅,流毒于州府郡邑,祸及于宾客僚属。凡是有情之人,谁不痛恨?臣以为国家依靠文德生存发展,继而建树武功,远方无不拜服,近处无不安宁,这两处地方,却敢悖逆天理。臣私下料想诏书早晨下达,诸镇之军晚上就会驱驰效命,以勇猛善战的问罪之师,对付猖狂失节的盗寇,犹如翻倒大山压碎鸟卵,倾泻海水浇灭荧火一般,双方力量悬殊,这样说毫不过分。但常山、蓟郡,如虞虢相依,同时兴兵,恐怕耗费财力。罪有轻重,事有先后,譬如攻坚一样,应从容易的开始。比如听说朱克融在范阳发难,是一时所为,并非蓄谋已久,有迹象可以查验;王廷凑在镇州作乱,却完全不是偶然,他早就在辖区内煽动,驻兵边境抗拒朝廷。既然如此,则幽州、蓟州的将士,可向他们表示从宽处理;镇州、冀州的军队,可对他们先行讨伐。何况王廷凑品行卑劣,没有承继父祖的资质;成德军同朝廷分离,又加重了胁迫的局势。如今派遣魏博道一心想复仇的部众,昭义军希望扫尽敌寇的师旅,参以晋阳的兵卒,辅以沧德之将士,成犄角之势而推进,真如高屋建瓴一般。将城中之敌杀尽,然后向北挺进燕地,就朝廷而言不为失信,对于军事形势确实是获得了机宜,臣之愚忠,尽献于此。臣又闻听用兵如格斗,先扼住对方咽喉。现在瀛莫阝、易定,正是两贼咽喉。确实应运用权威,派重兵戍守,使两贼彼此间生死不能互知,间谍无隙可入;而派遣大军先进入冀州、赵州,然后抵达井陉,这是一举成功万无一失的形势啊。”

于是命易定节度使封锁边境以抗击朱克融,诸军从三面进讨。起初,命沧德乌重胤独当一面,乌重胤是一员老将,知道不可冒进,行动比较迟缓,朝廷便以杜叔良替代乌重胤。杜叔良有宦官做后盾,向皇上辞行那天,口出大言说:“贼兵不值得一破。”这时王廷凑聚集幽州、蓟州的军队围攻深州,云梯冲车密集如云,牛元翼环城拒守。十一月,杜叔良被贼军击败,将士全被俘获,仅他本人脱逃,于是命德州王日简代替他。裴度率军驻扎在承天军,诸将被贼军挫败,深州危急,于是任命凤翔节度使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兼深冀节度使,以救援深州,依例派宦官杨永和监督李光颜军。

国家自从宪宗剿除群盗,国库财源枯竭,穆宗即位后,对臣下的赏赐又太过分,及至幽州、镇州叛乱同时发生,又有名目繁多的征收,国家财力竭尽。当时各镇军队共十五万多人,才离其辖境,便仰赖朝廷开支军饷,设置南北供军院。大军深入贼境后,运输艰难阻滞,粮草供应不上,诸军大多轮番砍柴。不久度支署转运粮草的六百辆车,全部被王廷凑拦截俘获,军粮更加困难。贼军围困深州数重,即使李光颜这样的杰出将领,也无法施展他的谋略。那些运往供军院的布帛衣服,往往还未到院里,在途中便被各军强行夺去,而孤军深入敌境作战的部队,全都没有供给。加上每支军队中都派有一名宦官做监军,尽挑选骁勇健壮的士兵保卫自己,瘦弱怯懦的上阵作战,因此大多奔逃败北。而王廷凑、朱克融的军队不过一万余人,之所以能抗击十五万官军,实在是因为官军指挥不统一,轻视敌人和只图于己有利的缘故。宰相崔..甫不懂军事,拘泥于常规而不知变通,以致使河朔再次失陷。既然没有办法,便计议罢兵而赦免王廷凑。

长庆二年(822)正月,魏博府牙将史宪诚引诱兵卒谋反,田布不能制止,他的部属在南宫自行溃败。二月,降诏赦免王廷凑,并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镇州大都督府长史、万德军节度使、镇冀深赵等州观察使等职,任命牛元翼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派遣兵部侍郎韩愈至镇州宣旨慰问王廷凑,又派宦官携带敕令入深州,监督牛元翼赴任。王廷凑虽然受命,却不解除对深州的围困。招抚使裴度致书幽州、镇州,以君臣大义责备王廷凑和朱克融,朱克融解围而去,王廷凑也退了兵。朝廷想让他们秉承朝命,加授朱克融检校工部尚书。三月,牛元翼率十余名骑手从深州突围赴京师,深州将校臧平献城投降,王廷凑指责他坚守城垣,杀了将吏一百八十余人。五月,皇上派宦官杨再昌到镇州,接取牛元翼家属及田弘正骸骨,王廷凑说:“田弘正的骸骨,不知在哪儿;牛元翼家属,请让我秋天再遣送。”不久牛元翼去世,王廷凑将他的家人全都杀光,其残酷毒辣到如此地步。自从获得宽赦之后,王廷凑便与朱克融、史宪诚彼此勾结,相互接应,图谋抗拒朝廷。

大和初年,沧州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企图仿效河朔李惟岳之旧例,请求替代父职。文宗授予他兖海节度使,李同捷不奉诏命,盘据州郡策划反叛,用珍玩、宝器、钱财、妓女、子弟交结王廷凑及幽州李载义。这时李载义刚刚替代朱克融,为了表示忠诚顺从,将李同捷所送礼物全部交给朝廷,皇上下诏征召幽、魏、徐、兖诸州军队进讨。王廷凑出兵骚扰魏州北境,以援助李同捷。大和二年(828),下诏拒绝王廷凑进奉。接着魏博将领丌志沼率行营兵卒叛乱,倒戈攻打魏州,诸军攻击丌志沼,王廷凑出兵接应他。史宪诚危急,诏令义武军节度使李听将他击败,丌志沼便投奔王廷凑。大和三年(829)六月,李同捷被诛,接着又有何进滔杀了史宪诚,占据魏州。朝廷厌倦用兵,讨伐他也不能成功,于是授何进滔魏博节度使。八月,王廷凑派使者赴朝请罪,朝廷就此赦免了他,依前授予检校司徒、成德军节度使。

镇州、冀州自李宝臣以来,虽然李惟岳、王承宗相继叛乱,但仍然亲近邻州、畏惧王法,期望走悔过自新之路;而凶残毒辣扰乱纲纪、目无君上不讲仁义的人,没有超过王廷凑的。又就地加授王廷凑太子太傅、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大和八年(834)十一月去世,册命追赠太尉,又多次追赠至太师。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班固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赵尔巽
  卷四百三十八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一 前赵录·崔鸿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焦竑
  卷第四十八·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四·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第十五卷 高邮 兴化 宝应 泰州 东台·缪荃孙
  一○○七 军机大臣奏《通鉴纲目续编》令各省挖改江苏等省覆奏片·佚名
  崔昂传·李百药
  李湘传·张廷玉
  卷十三·允禄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陈汝元

    第一齣 首引【临江僊】〔末上〕词曲元人称独步。到今户叶宫商。夷坚豔异总荒唐。何如苏学士。才节世无双。赤壁一游閒事耳。生平梗槪宜详。金莲新谱慢铺张。未能追雪调。聊取佐霞觞。【汉宫春】苏轼奇才。应制科独对

  • 四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古体诗一首【戊戌五】三皇五帝其辨纷总序书始尧自我圣孔帝学心学牖世惛懵天道以成羲和分用【叶】地道以平四岳咨共【叶】不识不知击

  • 卷127 ·佚名

    胡仲弓 杂兴 佳花费事治,十无二三本。 恶草时扫除,已复相苯{上艹下尊}。 试尝问园丁,否泰乃尔反。 渠方倚锄笑,谓我见事晚。 老天亦何心,生花日衮衮。 胡仲弓 杂兴 梁武欲为佛,秦皇欲为仙。

  • 卷一百九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五瑟类七言古赵瑟曲         【梁】沈 约邯郸奇弄出文梓萦弦急调切流徴?鹤徘徊白云起白云起郁披香离复合曲未央五言律咏瑟          【唐】李 峤伏羲

  • 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姚思廉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琰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尝就亲人袁照学,昼夜不怠。照抚其背曰:“卿精神秀朗而勤于学,卿相才也。”少机警有

  •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欧阳修

    敬氏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适齐,谥曰葆仲,子孙以谥为氏。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韶,汉末为扬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归。敬氏宰相一人。晖。桓氏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又云,出自

  • 卷二百三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夏五月壬戌朔给授阳武侯薛禄惠安伯金玉永顺伯薛斌鉄券并封赠其三代诰命 上谓禄等曰卿等事朕久勤劳亦多所以致此不易矣但人情位高易骄禄厚宜侈宜思得之不易保之维艰则安荣始终传及后嗣勉之勉之○命第一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二十四·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壬辰。谕军机大臣等、御史崇芳奏、京城警政渐不如前。请饬下民政部加力整顿一摺。京师地方繁盛。警务关系重要。若如该御史所奏。殊属不成事体。着民政部严饬内外城厅。于各厅巡警。认真督察

  • 四五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遣员至史奕昂家传旨呈缴王锡侯著书·佚名

    四五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遣员至史奕昂家传旨呈缴王锡侯著书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前因江西逆犯王锡侯编刻《字贯》一书,竟

  • 卷七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七宋 宋敏求 编典礼陵寝下优劳高祖山陵毕赐元从功臣及营奉百姓恩泽诏崇陵优劳德音丰陵优劳德音庄宪皇太后山陵优劳德音景陵优劳德音光陵优劳德音庄陵优劳德音孝明太皇太后山陵优劳德音

  • 哀公卷二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微国。称侯者,本爵俱侯,土地见侵削,故微尔。许男者,戍也。前许男斯见灭以归,今戍复见者,自复。斯不死位,自复无恶文者,从灭以归可知。○复见,扶又反;下贤遍反。)[疏]注“随微

  • 卷八·林岊

    <经部,诗类,毛诗讲义钦定四库全书毛诗讲义卷八      宋 林岊 撰大雅二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稷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田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

  • 最上乘论·弘忍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

  • 皇清开国方略·阿桂

    又名《清开国方略》、 《开国方略》、《皇朝开国方略》。33卷。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阿桂、梁国治、和珅等奉敕编辑,乾隆五十一年 (1786)成书。该书采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清朝开国史。在卷首篇里,记载了努尔哈赤前史;

  • 略教诫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记述佛陀简略地教诫出家比丘,应少欲知足,断除无明,不复起三种不善思惟,当勤修习以得解脱。

  • 月光童子经·佚名

    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本异译,稍略。其他,申日儿本经,佛说申日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