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

一、孔子之幼年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生士族家庭中,其家必有俎豆礼器。共母党亦士族,在其乡党亲戚中宜尚多士族。为士者必习礼。孔子儿时,耳濡目染,以礼为嬉,已是一士族家庭中好儿童。

二、孔子十五志学

孔子自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二)(此指《论语》篇目次第,下同)

孔子幼年期之教育情况,其详不可知。当时士族家庭多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为进身谋生之途,是即所谓儒业。《说文》:“儒,术士之称。”术士即犹言艺士也。儒乃当时社会一行业,一名色,已先孔子而有。即叔梁纥、孔防叔上不列于贵族,下不侪于平民,亦是一士,其所业亦即是儒。惟自孔子以后,而儒业始大变。孔子告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六)可见儒业已先有。惟孔子欲其弟子为道义儒,勿仅为职业儒,其告子夏者即此意。

孔子又曰:

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也。(八)

可见其时所谓学,皆谋求进身贵族阶层,得一职业,获一分谷禄为生。若仅止于此,是即孔子所谓之小人儒。孔子之为学,乃从所习六艺中,探讨其意义所在,及其源流演变,与其是非得失之判,于是乃知所学中有道义。孔子之所谓君子儒,乃在其职业上能守道义,以明道行道为主。不合道则宁弃职而去。此乃孔子所传之儒学。自此以后,儒成一学派,为百家讲学之开先,乃不复是一职业矣。孔子自谓十有五而志于学,殆已于此方面知所趋向,并不专指自己对儒者诸艺肯用功学习言。

《檀弓》: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父母之丧满一年为小祥,满两年为大祥,皆有祭。此当指母卒大祥之祭。时孔子尚在少年,然已礼乐斯须不去身。此见孔子十五志学后精神。

三、孔子初仕

士族习儒业为出仕,此乃一家生活所赖。孔子早孤家贫,更不得不急谋出仕。

《孟子》: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己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委吏乃主管仓库委积之事,乘田乃主管牛羊放牧蕃息之事。当时贵族家庭即任用儒士来任此等职务。

孔子自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九)

为委吏必料量升斗,会计出纳。为乘田必晨夕饲养,出放返系。此等皆鄙事。孔子以早年地位卑贱,故多习此等事。

《家语》:

孔子年十九,娶于宋幵官氏,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名曰鲤而字伯鱼。

幵官氏亦在鲁,见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云宋幵官氏,则亦如孔氏,其家乃自宋徙鲁。古者国君诸侯赐及其下,事有多端。或逢鲁君以捕鱼为娱,孔子以一士参预其役,例可得赐。而适逢孔鲤之生。不必谓孔子在二十岁前已出仕,故能获国君之赐。以情事推之,孔子始仕尚在后。

《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昭子问少皞氏官名云云,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是岁孔子年二十七,其时必已出仕,故能见异国之君。故知孔子出仕当在此前。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三)

此事不知在何年?然亦必已出仕,故得入太庙充助祭之役。见称曰“鄹人之子”者,其时尚年少,当必在三十前。然其时孔子已以知礼知名,故或人讥之。“是礼也”,应为反问辞。孔子听或人之言,反问说:“即此便是礼吗?”盖其时鲁太庙中多种种不合礼之礼。如三家之以雍彻,孔子曰:“雍之歌,何取于三家之堂?”(三)此乃明斥其非礼。但在孔子初入太庙时,年尚少,位尚卑,明知太庙中种种非礼,不便明斥,遂只装像不知一股,问此陈何器?此歌何诗?其意欲人因此反省,知此器不宜在此陈列,此诗不宜在此歌颂。特其辞若缓;而其意则峻。若仅是知得许多器物歌诗,习得许多礼乐仪式,徒以供当时贵族奢僭失礼之役使,此乃孔子所谓仅志于谷之小人儒。必当明得礼意,求能矫正当时贵族之种种奢僭非礼者,乃始得为君子儒。孔子十五志学,至其始出仕,已能有此情意,达此境界,此远与当时一般人所想像之所谓知礼不同,则宜乎招来或人之讥矣。

孔子又自曰: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二)

知孔子之学,非追随时代之风气,志在求业而学。若是追随时代,志在求业,此非可谓之志于学。孔子之志于学,乃是一种超越时代,会通古今之学。孔子在十五之幼年,而已于此有所窥见而有志寻求,可谓卓乎不伦矣。三十而立者,孔子至于三十,乃确乎卓然有立,独立不倚,强立不反。自知其所学之有成,而不随众为俯仰。此一进程,正可于子入太庙之一节记载中觇其梗概。

猜你喜欢
  第五十九回 启外衅胡人南下 定内禅上皇东奔·蔡东藩
  卷第二百三十·胡三省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三·刘吉
  第四一五单光绪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一七--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纪昀
  一四四八 谕着各督抚照数严追摊赔文津阁换写书籍原承办供事人员归款·佚名
  一三四三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应毁书籍数目开单进呈片·佚名
  一三九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将各省解到《初学集》等书及板片销毁折·佚名
  一五四 清党·周作人
  褚玠传·李延寿
  圣宗本纪·脱脱
  郭子兴传·张廷玉
  魏纪七 邵陵厉公中正始七年(丙寅、246)·司马光
  第一节 婚制·吕思勉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己亥十七首·许南英

    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己亥春日感兴栖迟谪宦此羊城,一醉屠酥百感生:太息家山会历劫,敢云宇宙是无情!呼天恸哭周仓葛,问卜牢骚楚屈平!门外笙歌春意闹,让人五岭看花明!紫荆花发草堂前,燕子双飞二月天。昆季同怀分异域,乡邻一

  • 列传第四十四·魏徵

    ○外戚 历观前代外戚之家,乘母后之权以取高位厚秩者多矣,然而鲜有克终之美,必罹颠覆之患,何哉?皆由乎无德而尊,不知纪极,忽于满盈之戒,罔念高危之咎,故鬼瞰其室,忧必及之。夫其诚着艰难,功宣社稷,不以谦冲自牧,未免颠蹶之祸,而况道

  •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张廷玉

        李时勉 陈敬宗 刘铉邢让林瀚 谢铎 鲁铎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

  • 卷之九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五月。乙卯朔。赐故都统三等伯佟六十祭葬。  ○调兵部尚书觉罗伊图、为吏部尚书  ○赐中式武举林本直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工部议覆、刑科都给事中粘本盛条奏祀典疏言、各郊坛门内

  • 袁山松后汉书卷一·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封泰山,云气成宫阙。(姚。汪。黄)──初学记卷五○白帖卷五御览卷三九事类赋注卷七 ○○二前汉自成哀已下,天地纵横,巨猾窃命,刘氏旧泽犹存,而瞻乌之望殆绝〔一〕。世祖以眇眇之胤,起白水之滨,身

  • 裴子野传·姚思廉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哥哥裴黎,弟弟裴楷、裴绰,兄弟四人都很有名气,时人称为“四裴”。祖父裴马因,曾任南中郎外兵参军。父亲名昭明,任通直散骑常侍。裴子野刚出生时母亲便去世了,由祖母抚养。九岁那年,祖母去世,他十

  •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李宗仁

    一1930年夏,北方阎、冯势力瓦解,“扩大会议”无疾而终,蒋先生的声势至此可说是如日中天,因而他要以武力彻底解决本军的心也愈坚。 自我军退回桂林后,湘粤之敌在蒋先生命令之下,不断侵入桂境,企图消灭我军。云南方面

  • 四书通旨目録·朱公迁

    卷一天天地命性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仁义仁知礼义知仁礼知仁勇卷二徳 道徳中 中和中庸敬【附恭 附戒惧慎独】一诚心 身志【附志气】意思 情【附性情】耻 乐好恶刚勇 道孝弟【又见人伦】 忠恕恕 忠信圣

  • 卷一百四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三为君母后者【丧服小记】考异古本注所从亡则已亡作无绖杀五分而去一释文去昌起反元文昌起作起吕考异宋板疏首绖大搹【五行】首作苴妾为君

  • 卷二·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

  • 卷二十六·佚名

    △向菩提树品中尔时菩萨於河澡裕食乳糜休身体光仪。平复如本。威力自在。安庠面向菩提树。时作是行步,犹如往昔诸菩萨行。所谓渐渐调柔。行步意喜。来者随施。行步安住,犹如须弥山王。巍巍而行。无恐畏行。不浊乱行。心

  • 卷第四十四·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杂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三 弘明集(十四卷) (南车驾北八县) 梁释僧佑撰 牟子理惑论三十七篇。正诬论(未详作者)。宗炳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三·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先世勤相应品第二之二  尔时喜王菩萨摩诃萨。共三十千菩萨。闻如此等久后末世五十年正法破灭。泪出身动毛竖腋汗。即起于座。一肩整理上衣。右膝著地向佛合掌。共一咽喉而白佛言。世尊。我

  • 卷四·聂先

    续指月录卷四六祖下二十世临济宗临安径山无准师范禅师生於蜀之梓潼雍氏。九岁出家。长游成都坐夏。请益坐禅之法於老宿尧首座。座曰。禅是何物。坐底是谁。师昼夜体究。一日如厕。提前话有省。明年往谒佛照光於育王。

  • 发觉净心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大宝积经》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异译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全一卷。宋代遵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依消灾吉祥经而记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法。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