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诗经通论卷九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

小雅

大小雅之分,或主政事,或主道德,或主声音。唯严氏主辞体者近之。曰:「二雅之别,先儒皆未有至当之论。窃谓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者,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为雅之小。离骚出于国风,而世以『风、骚』并称,谓其体之多同也。太史公亦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言离骚兼国风、小雅而不言兼大雅,可证。『呦呦鹿鸣』、『文王在上』,则大雅、小雅之气象自见矣。」其余言大、小雅之正、变,非是,不录。何玄子辨之曰:「棫朴、旱麓、灵台、凫鹥,非杂乎风者耶何以载于大天保、六月、车攻、吉日,非纯乎雅者耶何以载于小」愚按,此其小者,亦论其大段焉耳。

集传云,「雅者,正也」,是已。然又云「正小雅」、「正大雅」若是,则「正小正」、「雅小雅」可通乎故知正、变之说于二雅尤不可用也。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本韵。[评]乐。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评]币。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本韵。○兴也。下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洒,[评]酒。嘉宾式燕以敖。本韵。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评]末章合乐、酒。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洒,以燕乐嘉宾以心。本韵。

此燕群臣之诗。小序谓「燕群臣、嘉宾」。按,「嘉宾」,诗之言也;实则「嘉宾」即「群臣」耳。彤弓篇亦云「我有嘉宾」,可证。序必以「嘉宾」连言者,以仪礼燕礼、乡饮酒礼皆歌此诗,意兼四方之宾及乡之宾言之。不知燕礼、乡饮酒礼作于诗后,正谓凡燕宾取此诗而歌之,非此诗之为燕宾而作也。彤弓篇之「嘉宾」,岂亦兼凡宾而言乎序界于两歧,实赘,然犹可也;集传则专谓燕宾客而作,益非矣。总之,说诗不可据礼;集传每蹈此病。

[一章]「周行」,大路也。毛传训「至道」,集传训「大道」,皆非。此与大东「行彼周行」之「周行」同,犹云指我途路耳。

[二章]「视」,郑氏谓古「示」字。按上有「示」字,不应又作「视」。盖「视民」犹「民视」,谓小民视之,不敢习为偷薄之行;而君子则「是则是效」也。

首章言作乐与遗币;二章言饮酒;三章又合作乐,饮酒而言之。故首章言二事则用「人之好我」二句;二章言一事则用「德音孔昭」三句;三章则更无他句。看他作法。

【鹿鸣三章,章八句。】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本韵。○赋也。[评]一章一义。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本韵。○赋也。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本韵。○兴也。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本韵。○兴也。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本韵。○赋也。[评]变。

此使臣自之诗,王者采之,后或因以为劳使臣之诗焉。故左襄四年穆叔曰「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小序但据左传,谓「劳使臣」之来。后之解诗者,因作「君探其情而代之言」。试将此诗平心读去,作使臣极顺,作代使臣极不顺。解诗何不取顺而偏取逆乎若夫仪礼燕礼、乡饮酒礼皆歌此诗及下皇皇者华,则第因鹿鸣而及之耳。此诗作于使臣,源也;劳使臣,流也;燕礼、乡饮酒礼歌之,流而又流也。

首章「我心伤悲」,所以启下三章三「不遑」之意;末意道之所以作歌之意;章法井然。

[二章]「启」,作也。「处」,息也。言作、息皆匆遽不得暇也。下采薇篇「不遑启、居」同。旧解以「启」作「跪」,甚迂。

[三章]「将」,奉也,持也,奉持之意。

[五章]独言「将母」,集传谓因上章之文。然不止此,实有义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上句并言「父」、「母」,下句单言「母」,即此意。

【四牡五章,章五句。】

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本韵。○兴也。[评]总上文意思。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本韵。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本韵。○赋也。下同。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本韵。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本韵。

小序谓「君遣使臣」,是。

「诹、谋、度、询」,春秋内、外传所解亦有异同,不必尽从。然以为无别,则又不然。大抵「诹」为聚议之意,「谋」为计划之意,「度」为酌量之意,「询」为究问之意,则有然耳。

【皇皇者华五章,章四句】

棠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本韵。○兴也。[评]起下四章义。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本韵。矣。赋也。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本韵。○兴而比也。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左、国俱作「侮」,从之。每有良、朋,烝也无戎。「务」,韵;余本韵。刘氏谓「戎」疑当作「戍」;戍亦御也,以协「侮」字。未知是否。○赋也。下同。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本韵。[评]思兄弟也,非是反言,读之酸鼻。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本韵。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本韵。

宜尔室家,乐尔妻、孥、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本韵。

小序谓「燕兄弟」,大序谓「闵管、蔡之失道」,盖本左、国为说也。然不言何人作。郑氏误解传,以为周公时召公作,非也。左传「周襄王以狄伐郑氏,富辰谏曰:『不可!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所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从诸奸;无乃不可乎』」国语「富辰谏曰:『不可!人有言「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按国语谓周公之诗。左传曰「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又曰「犹惧有所侮」。虽无明文,亦是周公作也。又韦昭云,「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也,去周公历九王矣。周公作常棣之篇,以闵管、蔡而亲兄弟。其后周室既衰,厉王无道,骨肉恩缺,亲亲礼废,宴兄弟之乐绝。故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而合其宗族于成周,复作棠棣之歌以亲之。郑、唐二君以为穆公所作,失之矣」。按韦说尤明。然郑本谓召康公,非穆公也。郑之以为康公者,以鹿鸣至鱼丽为文、武时诗也。

集传于首章谓「此燕兄弟之乐歌」,于次章谓「此诗盖周公既诛管、蔡而作」,分两义说,甚失注诗之体,盖于首章切合小序,于次章切合大序也。不知大、小序出于两人,故属两义;今一人之作岂可如此!当并合而云「此周公既诛管、蔡而作,后因以为燕兄弟之乐歌」,如此乃明耳。予故谓遵序者莫若集传,不诬也。

[一章]「鄂」,「萼」同,花苞也。唐明皇以「花萼」名楼,取此。「不」,「跗」同,花蒂也。集传以「鄂」为「鄂然」,本毛传之谬。又云「不,犹『岂不』也」,并谬。

[二章]「原隰裒」,只说原隰广野之地,不相值则兄弟必求,故下「脊令」亦用「原」字。「裒」,损少意,易云「裒多益寡」,谓少其人,犹后世诗「遍插茱萸少一人」也。集传「尸裒聚于原野之间」,令人可畏复可笑也。且「死丧」、「原隰」之下各有「兄弟」字,岂可为蒙上之词,又不达文义矣。

[三章]「况」,怳同,出车篇「况瘁」亦是。毛传训「兹」。按,下云「烝也」,烝是实字,此不当作虚字。集传谓「发语声「声」,原作「辞」,据校改。」,益非。

[四章]「烝」,众也;「戎」,兵也。言有外侮,朋虽众也,无以兵相助矣。此两章主言兄弟,不得不屈朋友;不必泥。

[五章]首章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三章至此章,皆反复明其「莫如兄弟」之意也。三章、四章言「每有良朋」亦不如兄弟;此章言丧乱既平而安宁矣,乃虽有兄弟反不如友生,何哉盖此时兄弟已亡,所与周旋者唯友生而已,故为深痛。皆反复明其「莫如兄弟」之意。上「莫如」,此「不如」,正相应。旧解谓安宁之后,乃有视兄弟不如友生者;泛骂世情,殊无谓。观「丧乱既平」之语,酷似周公当日情事,故主为公作。

[六、七、八章]又追思兄弟之宜和乐也。上以「良朋」陪说,此又以「妻子」陪说。然有不同:「良朋」陪说,屈之也;「妻子」陪说,以见一家内外之和乐也。

【棠棣八章,章四句。】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本韵。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本韵。[评]佳语,似闲非闲。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本韵。○兴而比也。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本韵。于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本韵。○兴也。下同。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本韵。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评]以「我」字作助字,妙。迨我暇矣,饮此湑本韵。矣。

此燕朋友、亲戚、兄弟之乐歌。一章言朋友也;二章言诸父,亲也;诸舅,戚也;三章言兄弟也。解者唯以朋友为言,非也。下二章言燕飨之事。首章不及者,反复言朋友之义,故不暇及,以下数章互见也。深得前虚后实之妙。篇中曰「八簋」,曰「民之失德」,自是天子之诗。

[一章]「伐木」是兴,「鸟鸣」是比:盖以「鸟鸣」比朋友,以「伐木」兴「鸟鸣」也。章法奇变。旧解皆以为兴,或以「伐木」亦作比朋友义,皆非。鸟以据乔木而嘤鸣相应为乐,若幽谷则不堪,故以「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二句承上起下;绰有妙致。「神听」二句又接得出人意外;作盟神矢词解,自可。

[二章、三章]下二章惟以「伐木」为兴,则上「鸟鸣」之为比自明。此处「伐木」为兴,亦承上来,又不必与下旨有关会也。看诗全要圆通无滞方佳。「宁适不来,微我弗顾」,谓「宁得不来乎,无乃不我肯顾也」「微我有咎」,谓「无乃以我有咎也」自反之意,较前益深。集传云「谓宁使彼适有故而不来,而无使我思意之有不至也」,迂拙之甚。

【伐木三章,章十二句。】从集传引刘氏说。

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本韵。○赋也。下同。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本韵。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评]妙喻。以莫不增。本韵。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本韵。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本韵。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评]妙喻。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本韵。

此臣致祝于君之词。郑氏因小序云「下报上」,遂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宜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如此说诗,固执已甚。季明德曰:「若此则出于有意,而非平时爱君之本心矣。况前五诗者,所用异时;不知为何时之燕而作耶将先作此诗,随其燕而皆以此答耶盖有求其说而不得者矣。」

篇中多用「尔」字:天尔之;先王尔之也。忠爱之至,故多复辞。「山」、「阜」、「冈」、「陵」无大异。又云「如南山之寿」,皆涉复也。

【天保六章,章六句。】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本韵。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本韵。○赋也。下同。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本韵。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本韵。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本韵。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本韵。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本韵。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本韵。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本韵。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本韵。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本韵。[评]此车战之法。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本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评]全逗后世诗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本韵。

此戍役还归之诗。小序谓「遣戍役」,非。诗明言「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语,皆既归之词;岂方遣即已逆料其归时乎!又「一月三捷」,亦言实事,非逆料之词也。此不知何王之世。大序谓文王,文王无伐玁狁事,辨说已驳之。或谓宣王,然与六月又不同时。或谓季历,益妄。

【采薇六章,章八句。】

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棘」,韵。余本韵。矣。赋也。下同。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本韵。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本韵。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本韵。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本韵。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本韵。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本韵。

小序谓「劳还率」,非。此与上篇亦同为还归之作;但二篇似乎同,又不同,难以臆断。采薇言玁狁,此篇亦言之,似乎同也;采薇不言南仲,不言西戎,而此篇言之,又不同也。采薇「雨雪霏霏」,此篇「雨雪载涂」,似乎同也;而「春日迟迟」诸句又不同也。故曰不敢臆断。若郑氏以为文王诗,因文王不为天子,而以天子归之殷王,殊迂。季明德及伪传、说皆以为宣王,因常武有「南仲太祖」一语。然正以此语而可知其非宣王也,何哓哓为!

南仲,史匈奴传云「在襄王时」;又云「在懿王时」。汉书人表有南中,在厉王时;匈奴传又引出车之诗,谓宣王命将征伐玁狁,则又在宣王时。史之矛盾如此。若郑氏谓文王时人,止因以鹿鸣至鱼丽为文、武时诗,故以南仲为文王时人,益不足凭。故南仲既不知为何时人,则亦不知此诗为何王矣。据常武为宣王诗,其云「南仲太祖」,则在宣王之上世可知;但不必文王耳。

[二章]「况」,与常棣篇「况也」之「况」同义。集传曰「况,兹也;或曰,常作怳」。于常棣篇又曰「况,发语辞」。一「况」字作三解,何居

[四章]「简书」,天子策命也。毛传谓「戒命;邻国有急,以简书相召,则奔命救之」,此用左传而误也。闵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此第谓当时天子有此简书,其中有「同恶相恤」之语,非邻国之简书也。其后邻国有戒命,则亦谓之「简书」耳。

【出车六章,章八句。】

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本韵。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本韵。止。兴也。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本韵。止。兴也。

陟彼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本韵。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本韵。○赋也。下同。[评]想象甚妙。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本韵。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本韵。止。

此室家思其夫归之诗。小序谓「劳还役」,亦非。劳之而代其妻思夫,岂不甚迂乎!大抵小序皆谓「劳」者,本于四牡篇,左传谓「天子所以劳使臣」一语也。然则篇篇皆劳乎郑氏遂附会之,曰:「遣将率及戍役,同歌;同时,欲其同心也。反而劳之,异歌,异日,殊尊卑也。礼记曰『赐君子、小人不同日』,此其义也。」悉支离之说。

【杕杜四章,章七句】

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隔句。旨且多。本韵。○赋也。下同。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本韵。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本韵。

物。其。多。矣。维。其。嘉。本韵。矣。[评]描一层,此画家渲染法。

物。其。旨。矣。维。其。偕。本韵。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本韵。矣。

此王者燕飨臣工之乐歌。大序谓「文、武始于忧勤,终于逸乐」,赘说失理,前人已辨之。集传谓「燕、飨通用之乐歌」,谬。彼见燕礼、乡饮酒礼皆用之,故云;然岂作者预立其程,使上、下通用乎!

【鱼丽六章:三章章四句;三章章二句。】

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本韵。○赋也。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本韵。○赋也。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评]兴意变。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本韵。之。兴也。下同。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评]又变。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本韵。思。[评]用字淡,妙。

与前篇同意。

【南有嘉鱼四章,章四句。】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本韵。○兴也。下同。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本韵。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本韵。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本韵。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本韵。

小序谓「乐得贤」。按序以前篇南有嘉鱼为「乐与贤」,此篇为「乐得贤」,「与」之与「得」,所差几何如此说诗,不近稚乎!集传谓「燕飨通用之乐」,辨见鱼丽。

此臣工颂天子之诗。

【南山有台五章,章六句。】

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本韵。兮。兴也。下同。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本韵。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本韵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雝雝,万福攸同。本韵

此诸侯朝天子,天子美之之词。严氏谓「诸侯答天子湛露、彤弓之歌」,恐未然。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侯赋蓼萧,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又昭二十六年「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弗答赋。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观此,则非诸侯答天子明矣。

【蓼萧四章,章六句。】

湛露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本韵。○兴也。下同。[评]佳语。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评]于古。载、考、本韵。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本韵。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本韵。

左传文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不拜;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为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故小序谓「天子燕诸侯」,是。郑氏二章「在宗载考」之文,遂谓「宴同姓诸侯」;其解「在宗载考」误。详下。左传统言「诸侯」,不言「同姓」也。且郑于首章引燕礼「宵则两阶及庭门皆设大烛」,若然,此亦同姓乎!

[二章]「在宗载考」,宗,宗庙也。大雅凫鹥亦云「既燕于宗」。若燕礼则在寝。仪礼,后世之书,不可以解诗。古朝、聘、享皆于庙,则燕亦在庙也。「载」,再也。「考」,击也,击钟也。唐风「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再考钟,所谓「金奏肆夏」也;入门、客出及燕之时皆用之。毛传以宗子之法解「不醉无归」,固已疏矣;又以「宗」为宗室,尤非。「宗室」,宗子之室也。王者亦有宗室乎集传即依毛传,谓宗室;又曰「盖路寝之属」,益可笑。「路寝」,听朝之所也。路寝其宗室耶宗室其路寝耶

【湛露四章,章四句。】

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本韵。之。赋也。下同。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本韵。之。

彤弓弨兮,受言橐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本韵。之。

左传文四年「卫宁武子曰:『古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故小序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

[一章]「一朝飨之」,谓既赐彤弓之日即飨之,同在一朝也。毛传谓「一朝」犹「早朝」,集传引吕氏说,谓「言其速」,皆非。

[二章]「右」,严氏曰:「助也。『右』与『宥』、『侑』通,皆助也。左传言『飨醴命宥』,注云『以币物助欢也』」。

【彤弓三章,章六句。】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本韵。○兴也。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本韵。○兴也。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本韵。○兴也。

泛泛杨舟,载沈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本韵。○比而赋也。

小序谓「乐育材」,不切。集传谓「亦燕饮宾客之诗」,篇中无燕饮字面,尤不切。大抵是人君喜得见贤之诗,其余则不可以臆断也。

[一章]「既见君子」之下句,严氏谓「从来皆承见君子者言」,是「乐且有仪」自言其既乐而且以仪将之也;犹「享多仪」之仪。

[三章]「百朋」,两贝为朋。从来言「朋」是两偶之义。郑氏谓「五贝为朋」,谬。汉食货志「贝有五等:其四等皆两贝为朋;其一不成贝,不为朋」。郑必是误以五等为五贝耳。集传漫不加考,从之,非也。前人所论如此。

【菁菁者莪四章,章四句。】

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本韵。○赋也。下同。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本韵。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本韵。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本韵。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本韵。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本韵。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本韵。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本韵。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 、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评]如许大篇,结得冷而妙。

小序谓「宣王北伐」,是篇中「王于出征」乃王亲征;郑氏以「于」训「曰」,非也。「以佐天子」,言吉甫佐天子也。但此篇则系吉甫有功而归,燕饮诸友,诗人美之而作也。若饮至之礼,末章云「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则是前此已行之矣。

[一章]「常服」,「常」,旗属也。「服」,属也,言常之属也。毛传谓戎服,戎服何谓之常服乎!郑氏谓「韦弁服」,集传谓「戎事之常服」,并非。且以「服」为衣服,与下章「既成我服」亦复矣。通章三「服」字,凡三义。

[二章]「我服」,戎服也。观上云「维此六月」,其亦夏时之戎服,故曰「既成」与何玄子谓「两服」之服,与上句不接。

[六章]「燕喜」,天子燕之而有喜也,故言「吉甫燕喜,既多受祉」矣。又以来归自镐,为日永久,于以「饮御诸友」焉,此道吉甫之意。私燕曰饮;「炰、脍鲤」亦非燕礼所设也。「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夸其有贤客也。毛传云「使文武之臣征伐,与孝友之臣处内」,此亦臆度。安知张仲仕而非隐又安知其仕而在内非外也吁,张仲何人,附吉甫而传;作者又何人,本以余意作结,见其章法之妙,而适以传其人也。

【六月六章,章八句。】

薄言采,于彼新田,于此菑亩。方叔止,其车三千,本韵。师干之试。方叔率止,本韵。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笰、鱼服,钩膺、鞗革。本韵。○兴也。

薄言采,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止,其车三千,见上。旗、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本韵。○兴也。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止,其车三千,见上。师干之试。方叔率止,见上。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本韵。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本韵。○兴也。

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方。叔。元。老。克。壮。其。犹。[评]「老」、「壮」字并用不觉。方叔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本韵。○赋也。

此宣王命方叔南征蛮荆,诗人美之而作;大概作于出师之时。或谓班师时作,非也。篇中「振旅」,只训军之入,非班师之谓也。一、二章言军容之盛;三章言节制之严;四章归功于大将,而谓其北伐之声灵可以不战而来服也。

[一章]「鱼服」,沈无回曰:「此章言车马,不言器械,不当独言矢服。左氏云『归夫人鱼轩』,服虔注云『鱼,兽名』,则鱼皮可以饰车也。」

[二章]「服其命服」,三命也。玉藻云「三命赤韨,葱珩」,本此。

[四章]「元老」,尊称之也。「克壮其犹」,言其尚谋不尚力而勇愈壮,以起下之「执讯获丑」及「蛮荆来威」也。「老」字「壮」字二句中正对映,用来却隐而无迹,令人可思,所以为妙。集传云「言方叔虽老而其谋则壮也」,何其索然。

【采四章,章十二句。】

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本韵。○赋也。下同。[评]先言「东」。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评]从「东」出「甫草」。驾言行狩。本韵。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本韵。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本韵。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如字,与上「调」通韵。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本韵。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评]二语神到。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本韵。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本韵。[评]结得庄重。

大序谓「宣王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是。

[二章]「甫草」,毛传谓「大芟草以为防」,则「有」字无着落,非也。郑氏谓「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郑有圃田」。按「甫」,圃同,郑说是。田必芟草为防,故有取于圃田之草也。集传直以「甫草」为圃田,谬。

[五章]「柴」,今之佳韵,「调」,今之萧韵,皆无入声,故为通韵。说文以「柴」作「●」,与首句「佽」协;意以二句「调」与三句「同」协也。不知东、萧韵不相通,故以「柴」作「●」未然。毛、郑训「●」为积,以为「举积禽」。按下章方言猎事,此不应遽言积禽,亦非。何玄子谓「即毛传『大芟草以为防,褐缠旃以为门』之意。防限之设必有门,故用柴」,未知然否。

[七章]「不惊」不可作反说,则「不盈」亦自宜作正说矣。

【车攻八章,章四句。】

吉日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本韵。○赋也。下同。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本韵。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本韵。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评]互文。以御宾客,且以酌醴。本韵。

此宣王猎于西都之诗。旧传岐阳石鼓为宣王猎碣,或即此时也。诗中「漆、沮」正近岐阳。

【吉日四章,章六句。】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章·佚名
  卷七 述而第七·邢昺
  卷十三上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五章)·孙奭
  外内第二十二·商鞅
  君子有三变·孔子
  春秋輯傳卷九·王樵
  卷二百二十四·秦蕙田
  卷二十目录·乾隆
  遵道第二十三·桓宽
  卷二十四·佚名
  偈颂品第十之二·佚名
  卷四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跋说诸佛世尊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太虚
  佛说佛地经·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拙轩词话 全文·张侃

      予监金台之次年,榷酒之暇,取向所录前人词,别写一通,及数年来议论之涉于词者附焉。传不云乎:「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若夫泥纸上之空言,极舞裙之逸乐,非惟违道,适以伐性,予则不敢,复用镇印,绍熙四年五月,少府监铸,时未有

  • 卷二十·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     元 方回 编梅花类 虚谷曰梅见於书诗周礼礼记大戴礼左氏传管子淮南子山海经尔雅本草取其实而已曰尔惟盐梅曰摽有梅曰笾人八梅?为乾梅【疏者谓梅皆有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四·张岱

    江南死义列传沈犹龙陈子龙夏允彝侯峒曾黄淳耀钱旃李待间方维新华夏·沈犹龙,号云昇,南直华亭人;万曆丙辰进士。历两广总督,昇兵部右侍郎,家居。乙酉,南都不守,清遣故鸿胪少卿王世焯,以戚里招抚松江。时知府姚序之、同知赵元会

  • 卷第五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列传第五十二方外晞容(海明) 邳州石屋僧 项缸(景■〈口虽〉、一泓)丹竹 德宗 南狱和尚 道源(函可、成回、明光、如寿)髡残(傅良、大成、知休) 桑山人 陈仙者松仙(清

  • 卷之六十八·佚名

    洪武四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辛亥以故元降臣汪瓦儿间为河州卫指挥佥事赐文绮袭衣瓦儿间仕元为平章至是来归故有是命○甲寅高丽国王王颛遣其臣姜仲祥等奉表贡金银龙盏布文席龟贝等物贺 天寿圣节并贺皇太子千秋节○上

  • 卷之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纪昀

    列传宋 【三十二】○宋三十二掌禹锡苏绅 王洙【钦臣】胥偃 聂冠卿冯元赵师民张锡 张揆尹洙 孙甫 谢绛叶清臣杨察掌禹锡苏绅王洙胥偃聂冠卿冯元赵师民张锡张揆尹洙孙甫谢绛叶清臣杨察△掌禹锡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

  • ·彰属余匪复行勾结思逞摺·丁曰健

    奏为彰属余匪未净,复行勾结思逞;飞商驻城、在乡各营督率兵勇民团合力防剿,克期击散;恭摺驰报,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去冬克复彰、斗会擒首逆戴万生后,即遵奉抚臣徐宗干札饬,以镇道久驻北路剿匪,台南空虚,台、凤两邑

  • 兰陵王高长恭传·李延寿

    兰陵武王高长恭,又名孝馞,文襄帝的第四子。多次升迁,官至并州刺史。突厥的军队攻入晋阳,他率兵奋力抗击。芒山一役失败,长恭为中军。他率领五百骑兵再次冲入北周的军队,进至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城上的守兵不认

  • 卷一百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八 朱批孙文成奏摺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杭州织造【臣】孙文成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前奉 圣旨着令【臣】估看磬山情形巳经具摺奏 闻【臣】随唤各匠人等商酌务将百年旧刹重壮观瞻其山门

  • 乐三·徐松

    详定乐律按此卷内容为雅乐,而原稿标目作「详定乐律」,与内容不符。「俾来者有考焉为乐志」俾来者有考焉为乐志:为《宋史 乐志》总序之末句。缘《永乐大典》此数卷本以《宋史 乐志》为正文,以《宋会要》为注,徐松辑录时,删去

  • 卷二十三·郑玄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内则》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疏]“乐师”至“小舞”○释曰:此乐师教小舞,即下文??舞已下是也。此言小舞,即大司乐教《云门》已下为大舞也

  • 原序·吴浩

    载籍之有五经犹天之有五星也地之有五行也人非五谷不生学非五经不殖舍此而他求吾不知所従焉夫经者常也法也径也若径路之无所不通可常行也自汉以五经学宫而经之名著益之以周礼孝经论语为九经益之以仪礼左氏春秋尔雅为

  • 卷二百二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九复次善现,离生性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离生性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离生性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曰。请诸比丘听说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净除至竟说行听。从一增至十法。听向意著意。听说如言。诸比丘从贤者舍利曰。请愿欲闻。

  • 法门须量力而修·印光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

  •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佚名

    经名: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与《玉清无上内景真经》等同时。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题“南岳七金宝山庆华紫光天母传”。述抱一契灵、服食金晶、定神御气之术。

  • 词品·郭麐

    一卷。清郭麐撰。本编探索词之体貌,分十二品: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隽,各系以韵语十二句,全仿司空图《诗品》之体例。论文名品,始于钟嵘,原以定其主旨,品其先贤。图之所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