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六本皆作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然此所谓是法。乃真性也。真性岂可谓之法哉。强名曰法耳。上自诸佛。下至蠢动含灵。其真性一同。故云平等。无有高下。谓色身则有高下。真性则无高下也。

  【谢灵运曰】结成菩萨义也。人无贵贱。法无好丑。荡然平等。菩提义也。

  【肇法师曰】明此法身菩提。在六道中亦不减下。在诸佛心中亦不增高。是名平等。无上菩提。

  【真武说报父母恩重经云】物不能平物。惟水不动。则可以平物。物不能等物。惟权衡之公。则可以等物。平则无高无下。等则无重无轻。

  【李文会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凡夫不见自性。妄识分别。自生高下。谓佛是高。众生是下。菩萨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无所分别。故一切法皆平等。岂有高下也。

  【黄檗禅师云】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我彼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遍照也。

  【傅大士云】水陆同真际。飞行体一如。法中何彼此。理上起亲疏。自他分别遣。高下执情除。了斯平等性。咸共入无余。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王日休曰】所以名为无上正等正觉者。以真性中本无我人众生寿者。此四者乃妄缘中现。而正性则平等。岂有四者之异哉。故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一切善法。乃佛接引众生悟明真性之法也。依此法修行。即得无上正等正觉之真性也。真性我本有之。岂可谓之得哉。盖凡言得者。皆谓自外而得。此则非自外而得。故不可谓之得。然此则言得者。盖不得已而强名曰得耳。

  【李文会曰】修一切善法者。若不能离诸相而修善法。终不能得解脱。但离诸相而修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又云。若人于一切事。无染无著。于一切境。不动不摇。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时常行方便。随顺众生。令皆欢喜。而为说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为修善法也。

  【川禅师云】山高水深。日生月落。颂曰。僧是僧兮俗是俗。喜则笑兮悲则哭。若能于此善参详。六六从来三十六。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王日休曰】佛又呼须菩提。而谓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谓本来无此善法。乃假此以开悟众生耳。故但虚名为善法而已。

  【颜丙曰】两头话有三十六对。善与恶对。有与无对。生与死对。去与来对。动与静对。语与默对。胜与负对。高与下对。不作两头见。是为平等法。亦名无上正等正觉。以无四相心。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即非善法者。盖凡夫执恶。声闻著善。若不离善法。又落两头机。岂谓平等。

  【傅大士颂曰】水陆同真际。飞行体一如。(子荣曰。水陆同真际者。总标四生有情之本。皆有一真之性。故云飞行体一如。今据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此颂亦总四生而言之也。水之所产。陆之所生。水陆虽不同。而一性之真际则未尝不同也。有翼者能飞。有足者能行。能飞虽不一。而一性之本体则未尝不一也。)法中何彼此。理上起亲疏。(性中所有之法。曾何彼此之间。性中所具之理。岂有亲疏之殊。)自他分别遣。(自者。己也。他者。人也。自己他人妄生分别者。皆当遣去。圆觉经曰。自他身心。注云自之身心。即我相也。他之身心。即人相也。又曰。自性憎爱故。注云。于自则爱。于他则憎。)高下执情除。(妄分高下而坐执著之情。亦当除之。)了斯平等性。咸共入无余。(经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有人若能了悟平等之性。则咸共入于无余涅槃矣。寒山诗曰。佛性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李文会曰】不住相故。即非善法。无漏福故。是名善法。

  【法华经云】初善中善后善者。初谓发善心时。须是念念精进。不生疑惑懈怠之心。中谓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著诸法相也。后谓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恶凡圣。无取舍憎爱之心。平常无事。故云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也。

  【古德云】了取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又云。常平等心。如此广大。妙观察智。如日光明。体用及此。是佛境界。

  【川禅师云】面上夹竹桃花。肚里侵天荆棘。颂曰。是恶非恶。从善非善。将逐符行。兵随印转。有时独上妙高峰。却来端坐阎王殿。见尽人间只点头。大悲手眼多方便。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佚名
  卷第五·宋濂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上·不可思议
  卷第十二·雷庵正受
  致薛部长书·太虚
  佛祖宗统单传世系之图·纪荫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答 或 问·太虚
  卷二·佚名
  十 集·佚名
  幻师颰陀神咒经(亦云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佚名
  卷第十九·普瑞
  观所缘论释·护法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义净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赵端简公参鲁 字宗传号心堂父龙积学尚笃行人称为赵夫子以岁荐官怀宁训导公少从父受经尽得其学先世无他赵于鄞凡家祭毕享余惟侍父一席公性

  •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成化二十年六月丙辰朔南京兵部右侍郎万翼奏乞改官在京以便餋亲许之翼大学士安之子也○丁巳英国公张懋等奏各都司卫所京操官受制于在任军政官该操军士缺而不补乞于军政官外增二员协同军政官轮分班赴操管事庶军马有缺易

  • 一百十二 曹寅奏报粮价恭呈麦样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四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目下江宁食米价值不出一两二线,江广客船转运相续,兼之麦季收成在即,插秧有水,丰亨可期。仅将麦样及晴雨录恭呈御览。 臣因病目始愈,今方手书,理合一并

  • 跋2·冯玉祥

    我有一位好朋友是加拿大的文幼章教授。他是蒋介石的顾问,他也是教会里的一位忠实的牧师。文幼章教授本来是拥蒋的,因为看见蒋用特务乱杀人,因此他是一天天地反对蒋了。现在他反蒋最烈,大学教授不当了,牧师也不当了。他说:“

  • 焦度传·萧子显

    焦度字文绩,系南安氐人。祖父焦文王圭,避难到了襄陽,宋朝元嘉年间,寄居地建立天水郡略陽县,于是就隶籍于这个地方。焦度由于归国,被补为北馆客。孝武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边,朝廷差焦度领任幢主送他。索虏犯青州,师伯派焦

  • 卷八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六钦天监兼管监事大臣  【特简无定员】监正满一人西洋一人监副满汉各一人左右监副各西洋一人掌测候推步之法占天象以授人时所属时宪科春夏中

  • 提要·吕祖谦

    【臣】等谨案丽泽论说集録十卷宋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之説也前有祖谦从子乔年题记称先君尝所裒辑不可以不传故今仍据旧录颇附益次比之乔年爲祖谦弟祖俭之子则搜录者爲祖俭乔年又补缀次第之矣凡易説二卷诗説拾遗一卷周礼

  • 卷九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     明 湛若水 撰 省国费三【冗官冗食冗兵冗役附】 隋文帝开皇三年十一月河南道行防兵部尚书杨尚希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

  • 孟子説原序·张栻

    嵗在戊子栻与二三学者讲诵于长沙之家塾辄不自揆缀所见为孟子说明年冬防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卯歳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从而删正之其存者盖鲜矣还抵故庐又二载始克缮写抚卷而叹曰嗟乎夫子之道至矣微

  • 第十章 18·辜鸿铭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辜讲当大家扭头看它的时候,它立刻飞起,在空中盘旋,然后再落下来。有人赞叹:“啊!它落在山上,太漂亮了!啊!太漂亮了!你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只有你知道什么时间做

  • 第八章 14·辜鸿铭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在国家政府任职,绝不要对政府的政策提出建议。”

  • 卷十三 聘礼第八之三·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三   宋 李如圭 撰聘礼宾朝服问卿郑注不皮弁别于主君卿每国三人卿受于祖庿郑注重宾礼也祖王父也下大夫摈郑注无士摈者旣接于君所急见之释曰不必备士摈摈者

  • 桓公·桓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冬,城向。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传】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也。夏,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以饮至之礼

  •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塵數世   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

  •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三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三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师到雪峰值建菩提会请普说。问话毕乃云。菩提宿将坐重围。劫外时闻木马嘶。寸刃不施魔胆碎。望风先已竖降旗。雪峰法窟真歇场中。人人怀报

  • 摩诃止观卷第十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十下次明内邪得失者。三藏四门本为入理而执成戏论。发见获禅兼通经籍。若以此门自执秖应生善。既与见相应还起三行。其行善者专为诸有而造果报。取著有门而生爱恚。胜者堕慢坑负者堕忧狱。生烦恼处。有

  • 昙花记·屠隆

    戏曲。传奇剧本。明·屠隆作。叙述木清泰遍游地狱、天堂的故事。唐宝兴王木清泰郊游时得到仙佛的指点,弃家访道。十年中,他经受了各种考验和磨难,遍游了地狱、天堂、蓬来和西方乐土。回家后不久,在昙花盛开的时节被引

  • 薛仁贵衣锦还乡·张国宾

    元杂剧剧本。亦称《薛仁贵荣归故里》。简名《薛仁贵》或《衣锦还乡》。张国宾撰。末本。由《旧唐书》本传的本事加以缘饰而成。谓薛驴哥,学名仁贵,“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日则是刺枪弄棒”的习武。绛州出榜招收义军,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