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73.甘露事件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

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四·宋濂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十七·佚名
  ●黄龙·吴廷燮
  第一九八清折(第一九七号之粘付)一一四○七—二·佚名
  第五十六卷 孝义 九·缪荃孙
  第二十三册 崇德元年七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纪昀
  朱友谦传·薛居正
  卷二百九十一·杨士奇
  卷十九贼盗律·窦仪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奏谳书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唐圭璋

    ○蓦山溪观公形貌,俊爽偏清秀。慷慨又雄豪,你肯把、清闲拯救。只知名利,前路做荣华,论文章,说佳吉,衣紫金章绶。肯来随我,闻早植休咎。切虑逐波流,但肯还、迷情恋酒。稍知玄妙,略得悟逍遥,明月里,弄清风,蓬岛同携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十·刘恕

    周纪八赤奋若凡七十三年起旃䝉赤奋若尽强圉元王元年春越侵楚夏楚追越师至㝠不及乃还秋楚伐东夷二年冬十一月越围吴是岁晋知伯伐郑取九邑晋定公薨子出公错立晋赵简子尝与栾激游曰吾好声色而激致之吾好宫室台榭而激为之

  •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夏四月。丙寅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外记  ○谕内阁、御史彭述奏、近日军营积弊。营官公费。统领并不给足。仅酌予薪

  • 卷之一百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四 传第九十八 和硕特固山贝子纳噶察列传【居察哈尔之和硕特今袭辅国公】纳噶察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二十五世孙其高祖达延曾祖衮楚克相继为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丞相公孙者菑川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辠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説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年六十徴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

  • 柳公绰传·欧阳修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才出生三天,他的伯父子华说:“光大我柳家门庭的,是这个儿子。”因而小时的字叫起之。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性格严整,品质庄重,行为都有礼法。写的文章文雅不俗,不是圣贤的书不读。推荐为贤良

  • 汤开远传·张廷玉

    汤开远,字伯开,是主事汤显祖的儿子。年轻时就很有才识,以经济之才自许。崇祯五年(1632)由举人出任河南府推官。当时庄烈帝恼恨廷臣玩忽职守,用法过于严酷。开远上书谏议说:“陛下登基以来,明罚亲断,不肯姑息,从小臣到大臣,接连

  • 孙承宗传·张廷玉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满脸络腮胡,硬邦邦地挺立着。跟人说话,声若洪钟,响震屋瓦。最初为县学生员在边境省份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跑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跟随一些低级武官和

  • 闗中奏议巻二·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马政类一为正卿寺体统以修邦政事吏部等衙门尚书等官兼太子太师马文升等题该本部题考功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吏科抄出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题比者伏蒙皇上采纳廷议以方面之贤推升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少

  • 十二年·佚名

    (甲戌)十二年大明崇祯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子,江原監司姜弘重馳啓曰:「嶺西各邑則隨起收稅,嶺東九邑則以量田後,元田案每年收稅。近來則敬差官覆審時,勒定加起自覺之數,故各邑以火粟田充數以報。火粟田,卽斫木墾田一年耕,而隨

  • 西铭述解·曹端

    西铭大意明理一而分殊文公注之明且备矣然初学者或未得其说端为分经布注以解之或者便之而请书焉辞不获已于是乎书干称父(干天也)天阳也至健而位乎上父道也然不曰天而曰干者天其形体也干其性情也干者健而无息之谓万物所

  • 卷一·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一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国风案序风有二义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是也孔氏頴达曰诗以当国为别谓之国风周南周召之地郑谱谓在雍州岐山之阳文王受命作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以为二公采邑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

  • 管子轻重十九·马非百

    轻重庚(亡)

  • 墨子卷九·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九非乐下第三十四〈阙〉非命上第三十五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

  •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佚名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听  光明大三昧  无比功德人  正尔当出世  彼人说妙法  

  •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遵式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缘起第一(若见于正修前。无缘起等五意者。并非正本)问曰。事仪已载百录。观慧复指余文。于是二途。更何所补。答今观事仪既出旧经。谶师语约百录一准亦无别立。行用之际迟回之事不免数四。且散

  • 晋太康三年地记·毕沅

    区域志。原书不著撰人,清毕沅辑。一卷。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旧唐书经籍志》、 《水经注》皆称《地记》五卷,太康三年撰。《新唐书艺文志》称《晋太康土地记》十卷。见于《宋书·州郡志》会稽郡始宁令下,

  • 王安石传·梁启超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光、苏轼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