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五

刘凤 

寄寓 

周伯琦 

饶介 

陈基 

姜渐 

张羽 

徐贲 

李干 

吴福 

周伯器 

夏廸 

郭彛 

孙太初 

方太古 

宗伯昭 

○周伯琦 

周伯琦者鄱阳人以任子主簿南海迁修撰翰林后以近臣出廉察岭南陟扬中外久之复假江东参政招谕张士诚遂没士诚所羁旅无聊时与诸文士游亦客潘元明虽倥惚时饮酒赋诗与张羽卢熊等流连日夜或前而为变征之歌皆垂泪涕泣巳又为羽声慷慨士尽变色投袂元以太常召士诚留之乃改行省丞在吴十余年士诚败竟得归伯琦仪貌都雅而非戡难才虚谈无实雍容自免而巳博学能文章尤以善诗名 

○饶介 

饶介者临川人仕元亦通显累陟方岳以参政莅吴介长于学问时元政弛吏亦无能蹇蹇险危其身捍患者偷旦夕集诸客觞焉赋淫词樽俎间相命为乐诸方既溃势且及吴而介晏然未尝为计至张士诚自海济师袭齐门介无复措巳入据城内纷扰乃坚闭门士诚知其无能为也亦不逼之巳而造其所请焉遂为所縻乃俾领省事而实无所预束手而巳介惟劝士诚犹假元号令四方岁输粟大都及 国家兵讨灭之并俘介死京师 

○陈基 

陈基者临海人在元从黄溍学召侍讲幄御史以时政咨于基基谓后宫于政嫳宠滋多因为草疏上大忤欲罪之遂隐避于吴为人讲授属乱作开府复引为从事巳又转而之浙张士诚受元太尉又以基参府事及其谋自王也乃独谏止之谓当且需时者遂命以内史领学士院凡军旅文符书檄悉委之士诚无大畧不知攻取势遽晏安徒好文为故时有命篇诸人与相和歌亦曾无巢幕及烬之虑从容宴笑恣其湛荒不欲闻疆场事及与同覆基既俘乃蒙宥俾预著作修元史成放还吴卒 

○姜渐 

姜渐者诸暨人当元时来吴张氏起罗致之官以行省从事然未尝有所于预独时在坐席杯酒从容未几遽以疾辞杜门不交宾客及 国家初平吴礼其贤才用之征为太常博士卒渐喜读书文亦质而近理 

○张羽 

张羽本浔阳人剌史戬后也元政巳失乱方作羽避徙湖州荐授官再徙吴洪武初以儒征对不穪 旨放还又征起为太常丞坐不涓洁当刑而免移之岭南未半道复召惧自沉于江羽颇好著述文亦典雅其纪载行事详而有体工诗善画今其书有存者与高杨齐名时复有一张羽为道士亦能诗书法甚长客潘左丞亦浔阳人字伯雨名尤显 

○徐贲 

徐贲幼文本蜀剡人来在常州元时徙居吴齐门日事吟不暇而名遂彰彻穪张徐亦善图染有山泽间意张氏辟为从事即谢去洪武中征起使晋冀还橐惟所赋诗乃命给事殿中进退有恒不失尺寸改御史按粤又改刑曹陟参政广西有政绩进布政河南以征洮岷乏军兴为左将军论死狱所著曰北郭集存 

赞曰士所遇致命于时无可言者若其覩萌渐择所处鉴于几先自遯于薮荒不见其芒颖以自异人安得以象求之哉徐贲张羽在张氏土为所羁然居卑不与谋议卒免焉而亦蒙时猜虽欲竭忠致节辅当世之治而人谓如二三其行何渐也幸保首领亦其名尚微陈基在元能正谏虽污张氏尝劝其母专窃攘故以文儒获全若介有守土之责而竟为张氏用虽云迫胁志在苟免其若封疆之义何伯琦尤为元近臣受方任失地不能死亡之又不自贬捐而日与从容宴乐不思食其食之谓何而且以文史玩弄给人之娱是焉得无罪也哉得归死首丘又何幸矣至二三君子之才皆一时选其书多有传者故备论之 

○李干 

李干家本睢州元时佐守许累从征役后乃与其将扩廓同抗我师兵败被执置京口巳而选所俘才足用者任之方改制度议典文举礼乐干皆得预焉及列六曹以为即吏部复兼相 秦王谋议军事召还议不合黜居夏州又召入直晨趋禁内不敢挟扶巳笃老匍匐行 上怜之遂得谢来吴依故人盛逮居卒年八十六无子逮为葬之干明习故事值国家初建有所创设皆综论焉不为无助 

○吴福 

吴福者鄞人也以给事使琉球海风荡然倾摧在俄顷众惟恐惧不知所谓福诡辞慰止之云当必无患者但谨备之使回领典著作出按察豫章复入守礼曹修诸经疏义出参政陜历三考迁布政闽既得谢来居吴子宪完宪以孝着且以所居让诸弟杜用嘉贤之谓其可比薛包 

○周伯器 

周伯器者魋颜蹙齃长上短下始来寓吴以授经自给正统间闽寇作尚书金问往征厥讨乃拱立道旁自呼有嘉兴儒人周生愿效力行间尚书顾而伟之曰生既欲从可仍儒服耶遽曰诺敬易之短衣楚制介帻趋乃纳之与俦军事大见信用号令文符皆主之当以功上会金与他使者不协故抑不叙伯器好书年八十犹雠校两汉正其讹 

赞曰李干元臣预谋国军败不能死以儒亮获复用遂委心焉出入尽瘁能老焉者鸟则择木其亦得所从耶福奉使绝域出万死其陟扬于外久才亦有足穪者子复着廉让节其慕大吴之风而兴者哉伯器比壤来止效行间赏不酬勚然其志慷慨矣 

○夏廸 

夏廸吉安人当前元寇作以万夫长守昆山 国家既定天下托以隐焉结屋海滨时咏诗自适默有所寄 

○郭彛 

郭彛宗常本蜀人父教授昆山遂止焉彛善为文密致而严常客张士诚所王行辈皆折下之气亢爽敢直言后亦被征竟坐之时有卢昭者闽人亦来?地其父钧华升究其教诲子里人皆化之昭博究经传涉诵诸家五诗洪武中征为博士掌故杨州又有林钟者自华亭来寓其学长于训诂因授掌故昆山迁尹楚慈利僻在夷中数相争钟身入其峒喻觧之遂皆出率化擢考功吏部参政山东坐事卒 

○孙太初 

孙太初者秦人也有逸才尝有所避纵游江汉蹑屩数千里走齐楚踰汶泗岳麓薮壤咸跻焉于是来吴太初容观甚伟肤体莹泽人望而亲之喜谈神仙事又善为诗吴为诗者省曾诸君皆狎焉喜名者争造门进饮食服玩食酒能多而不乱终日酣畅登高望远有遗世去人间想时遇贵游或谈朝市则又款款施于名实善为经务故时贵复好之尝病属人以殓事既而愈悔其衰志人亦知太初非忘情者喻之婚宦乃益愤愤诗多悲激有不平气时倚柱而歌其音哀切少年和之皆泣下沾襟复自放袒裼号呼俛仰千载思古豪杰不得一当持此安所税驾巳而人导之娶施侃妻之妹建业刘麟龙霓亦来在吴越间相与往来而献吉辈亦遥与相应卒年三十七耳刘公尝穪之云与太初对令人坐忘其为人题目之如此 

○方太古 

方太古者兰溪人也少则有美名能致客四方来者日益盛会葬其亲诸显者冠盖道相接士人里中父老无不毕集族之人嫉之乃谓其所视兆吉将昌大遂夜发其藏讼焉不得直其宗人或行贿顾坐之逸之吴杨君谦见而重焉与谈竟日夜不穷故遂倾一时其性迂缓好洁高自措尤负气慷慨尝与省曾诸君遇于途诵近所为诗值雨且至咸匆遽欲疾归愈益徐徐诵不辍巳而雨大濡浥明日乃谓客曰昨兴洽吾乃徐步然诸君前亦遇雨也奚择姬水以父友事之谨尝与徐绍卿先生偕造止之宿荐以新裀席衾洁之香气乃自令觧所携白褚藉之寝迨明视之褚故不为动鲜若初置之无痕襞积者此其轻体善寝殆何以致之子循言其诗多有足观尝询其家则巳散佚无存者惜夫 

○宗伯昭 

宗伯昭者宣城人父为方伯闽尝携之见于乡先生林见素时年十七许以王佐才性轻财好推分恤人之匮缓急向之无不竭焉者遂以侠闻然非其意能读书即所觧出域外又不封巳自多究寻义若不及有所避来吴见征明诸君遂倾焉日与游履吉兄弟皆为石交时有和歌才亦相埒闻之绍乡先生言其豪且善骂尝与省曾有所居间其父或醉语即骂坐起云乃公与若子交宁为若耶且否者我宁识里人与图议也予尝于他所遇之时巳老亦卑之无甚异特颇能诵太史班氏书且言往所交游时申一嘅有丈夫意 

赞曰吴为古名都士之以才名者必之焉则易以闻着谓赤之迩与朱然耶又或譬之弓冶焉则角干之重醳奠体斵目与上下其齐陶旊之功其所赖故多耳太初故与海内士交然萃止吴久人尚能言之虽不能轻举税化犹疑若御风去者此其人固游于埃壒之上不可度思矣夫方生奇峭傲山??轩然自为名高亦以二三君子皆一时重翼卯之遂得与相轧或以为善谲不可测则不知其内挟何术伯昭侈盈之以故不容于乡以彼其才而遑遑道路犹且肆巳焉所遇无问贵贱即凌出其上人亦不觉下之或惜其善家子一旦堕轻黠哀之故耶所谓王佐者乌在至其所著书槩未有足观而行事相类者习气然乎哉则鲁昭公之学楚言是也其能无出乎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一·志第八十四·乐六·脱脱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九·乐三·张廷玉
  第五十二回 伪交欢挟妓侑宴 假反目遣眷还乡·蔡东藩
  卷之十一·佚名
  二○八 两江总督高晋奏奉旨查办屈大均葬衣冠等情形折·佚名
  第32章 压迫苗族同胞·冯玉祥
  一一六 蔡孑民二·周作人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孙兴祖传·张廷玉
  唐纪六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壬午、622)·司马光
  张文襄公选集一·张之洞
  附录(四) 旧作《孔子传略》·钱穆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一百二·佚名
  选举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间词话附录·王国维

    一  《蕙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沈痛过之。缰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二  蕙风《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园①及《苏武慢》寒夜闻角②二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过之

  • ◎卷上·俞弁

      浦阳吴清翁尝结月泉吟社,延致乡遗老方凤谢翱吴思齐辈,主於家。至元丙戌,小春望日,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豫以书告浙东西以诗鸣者,令各赋五七言律诗,至丁亥正月望日收卷。月终收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清翁乃属方公辈品评

  • 梅花字字香前集·郭豫亨

    元 郭豫亨 撰诗为吟梅字字香骚人阁笔费评章近来行軰无和靖谁道花中有孟尝氷玉精神霜雪操珍珠楼阁水晶乡东君见借阳和力合有春风到草堂【圆悟 卢钺 高菊磵白玉蟾翁元广诚斋 康节 戴石屏】左手支頥引白云梅邉日日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熹宗·张廷玉

        ◎熹宗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长子也。母选侍王氏。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神宗以元孙生,诏告天下。   四十八年,神宗遗诏皇长孙及时册立,未及行。九月乙亥,光宗崩,遗诏

  • 卷三十五 志十·赵尔巽

      表略

  • 第3章 我请蒋介石回来·冯玉祥

    蒋出国之后,李、白、何三位在南京的东边龙潭山附近,把孙传芳过江的军队打败了。当孙传芳攻过长江两岸的时候,南京中央党部的人们,有好多都走开了。多亏了李烈钧将军在南京主持,还没有大坏。李的第七军,何的第一军在孙传芳的

  • 十国春秋卷九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闽八列传王仁缋杨廷式翁郜黄岳卢皓【林甲】 李崇礼萧孔冲亷若栁崇王仁缋福唐人少有志操太祖闻其贤命试大理评事仁缋耻事强藩固辞居龙山终其身杨廷式字【阙】 泉州人唐末眀经登第除太子舎人黄巢之乱避

  • 张胄玄传·李延寿

    张胄玄,渤海..人。博学多识,尤其精通术数。冀州刺史赵..举荐他,隋文帝征召授予他云骑尉,辅助太史,参与谋议律令历法方面的事务。当时学者大多出自他门下,由此太史令刘晖等非常忌恨他。然而刘晖所言大多不应验,张胄玄推算天文

  • 差务例·佚名

    目录 粘贴印花请归都司盖印 伴送琉球贡使赴京,应派文武员弁各一员伴送 剿办台匪备应章程 上游各县承办各项差务,现拟酌量道途远近帮贴经费章程 闽省上游各县供应琉球回贡续议增减差务经费数目 粘贴印花请归都司盖印 一

  • ●作邑自箴卷第七·李元弼

    牓耆壮 牓客店户 ○牓耆壮 知县约束耆壮如后 一耆长各置承受簿一面壮丁置脚历一道凡承受诸般判状帖引等及交付与壮丁缴跋文字并将簿历对行批凿内有耆长亲自赴县缴跋者逐案批收各湏将簿历随身准备取索点检 一本耆差壮

  •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孔子

    【原文】 子曰:“刚、毅、木、纳,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沉默寡言,这几种品质近于仁德。” 【读解】 这实际上是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或日本影星高仓健所塑造的形象。 有意思的是,这

  • 经济文衡后集卷八·佚名

    宋 滕珙 撰二帝臣类论臯陶士师之职文集读余隐之辩温公疑孟子下此段谓孟子之言但设问耳非有是事也山先生尝言固无是事此只是论舜心耳愚谓执之而已矣非洞见臯陶之心者不能言也此一章之义见圣贤所处无不用其极所谓止

  •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学讲──文化、是改善人类生活,使之向上进步的。这种文化的功用,虽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

  • 卷第六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普观一切菩萨众会,以等法界方便、等虚空界方便、等众生界方便,等三世、等一切劫、等一切众生业、等一切众生欲、等一切众生解、等一切众生根、等一切众生成熟时、等一切法光影方

  • 摩登伽经卷下·佚名

        吴天竺三藏竺律炎共支谦译  观灾祥品第六  帝胜伽言。仁者善听。吾当更说星纪所行善恶之相。月离昴宿。是日生者。有大名称。人所恭敬。月离于毕者。所生豪贵。众共赞叹。月离于觜。是日生者。喜多忿诤。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五年同利养别说戒白二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于某聚落有一长者。造一住处。诸事具足。舍与四方僧伽。是时长者被王拘执。苾刍闻已弃寺他行。有三宝物及诸资具。被贼偷去。长者得脱。知寺被贼

  • 林蕙堂全集·吴绮

    诗文别集。清吴绮(1619—1694)撰。二十六卷。绮字园次,号听翁,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少年落拓,性豪迈不羁。顺治拔贡,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尚书,康熙五年官湖州知府。著有《岭南风物记》等。是集为其子寿潜搜访遗

  • 观念法门·善导

    全一卷。唐代善导着。又称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观念阿弥陀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叙述观、念阿弥陀佛之行相作法及功德。其内容分为三段,先示三昧行相,次示五缘功德,后劝人修行。注释书有证空之观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