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四) 旧作《孔子传略》

孔子传略①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②。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女征在从父命为婚③,梁纥老而征在少,时人谓之野合④。祷于尼丘,得孔子,故孔子为鲁人。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⑤,生而顶如反宇,中低而四旁高,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丘生三岁⑥而叔梁纥死,葬于鲁东之防山。其母未以告,故孔子疑其父墓处。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贫且贱。尝为委吏,料量平,会计当。尝为乘田,牛羊茁壮,畜蕃息。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以知礼名。鲁大夫孟厘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及其将死,诫其二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嗣有宋而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孔子年三十四矣⑦,孟懿子、南宫敬叔往学礼焉⑧。弟子稍益进。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⑨。鲁昭公之二十五年,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时孔子年三十五,鲁乱,遂适齐,为高昭子家臣。闻韶乐,乐之,三月不知食味。齐人称之。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时陈恒制齐,故孔子以此对。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欲以尼谿田封孔子,齐人或谗之⑩,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又曰:“吾老矣,弗能用也。”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11。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僣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僣,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阳虎瞰孔子之亡而馈孔子豚。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孔子遂亦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我将仕矣。”○12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欲因阳虎共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为阳虎所素善者。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其后阳虎败,奔齐,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时孔子年五十一。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司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犁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公曰:“诺。”具左右司马。犁弥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为坛位,士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莱人旖鉏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景公心怍,遽辟之。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13。

定公十二年,侯犯以郡叛,败奔齐○14。孔子曰:“臣无藏甲,大夫无百雉之城。陪臣执国命,采长数叛者,坐邑有城池之固,家有甲兵之藏故也。”○15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成宰公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16。

孔子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如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为之先并矣。盍致地焉。”犁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姑徐乎!”○17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定公十三年春,郊,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曰:“我可以行矣。”是岁孔子年五十五,遂去鲁,行宿乎屯。而师己送之,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渴,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颜雠由。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18。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19

孔子居卫,过蒲○20,会公叔氏以蒲叛,蒲人止孔子。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其为人长贤有勇力,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日:“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21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日:“善!”然不伐蒲。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磐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22@

鲁哀公二年○23,夏,卫灵公卒,卫人立灵公孙辄,是为出公。六月,晋赵鞅内卫灵公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卫人拒之。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24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是年孔子去卫。佛肸○25为中牟宰,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叛,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然孔子终不去晋,乃过曹,又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使人往,孔子已行,拔其树。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26过郑,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27。

鲁哀公三年,夏,鲁桓厘庙燔,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于桓厘庙乎?”已而果然。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28子贡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冉求既去,明年○29,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30。明年秋,齐景公卒。明年○31,吴伐陈,陈乱,孔子居陈三岁而去○32,行绝粮○33,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4楚救陈,昭王卒于城父。孔子自陈如负函,就叶公○35。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36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37,孔子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粱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日:“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使复往,则亡矣。

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时子贡反仕于鲁,康子使子贡往,事得已。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时卫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夫君子为之必可名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我欲召孔子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矣。”卫孔文子○38将攻太叔,问策于孔子,孔子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孔子将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自唐虞○39,曰:“夏礼吾能言之,

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一文一质,周监二代,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太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40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41。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42,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于乡党,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朝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入公门,鞠躬如也。趋进,翼如也。君召使傧,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驾而行。鱼馁肉败不食,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是日哭,则不歌。见齐衰者,瞽者,虽童子必变。与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不语怪力乱神。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我不试,故艺。”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孔子视之,曰:“麟也。”孔子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胃然叹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子知也?”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也。”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行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殁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鲁史记,作春秋,上自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43。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用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其颓乎!梁木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其孰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殆殷人也。”后七日卒。时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孔子年七十三。哀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44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45。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汉惠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汉武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

汉太史公司马迁赞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四·叶隆礼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李心传
  铨部纪·张瀚
  ●卷二·叶梦珠
  第二十二回 章邯乘胜北围赵 沛公仗义西入关·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不分你我耳朵遭殃·宣南吏隐
  绎史卷八十四·马骕
  殷仲堪传·房玄龄
  羊玄保传·李延寿
  陶宗仪传·张廷玉
  汤兆京传·张廷玉
  齐纪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497)·司马光
  卷八·佚名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十一寒类五言古寒江吟         【唐】孟 郊冬至日光白始知隂气凝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飞鸟絶高羽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碕防凘碐磳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乗何况异形体信任为

  • 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二韦元甫韦元甫初任白马尉采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支使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团练观度等使大历初徵拜尚书右丞出为淮南节度使诗一首木兰歌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顔老父

  • 御选宋诗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乐府歌行四王铚折杨栁手抝杨栁赠行人情条恨叶江南春朦胧疎烟湿芳草揺荡微风生白苹长亭短亭销离魂古情不尽今情新一声骊歌防声哭行人去后春江绿歌哭相杂江水头相看不发情何属江河到海有穷日轮

  • ●郁轮袍·沈泰

    (琅琊辰玉王衡撰西湖林宗沈泰评武林长吉黄嘉惠、文甫周文宪阅) 正目乔秀才两番错认, 哑文字四面受攻。 王摩诘腌赞学士,韩持国自在三公。 △第一折 (〔冲末扮岐王上〕江渚歌滕阁,河间揖献王。交辉棠棣萼,奕叶自相当。则我

  • 纲目续麟卷二十·张自勋

    【壬晋天福七年六月晋主重贵立○汉寅主玢光天元年○是岁凡五国三镇】六月晋主敬瑭殂兄子齐王重贵立【辽史直书子重贵立从告也纲目正名曰兄子着系也要其罪臣之义隐矣】分注【契丹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晋主忧悒成疾一

  • 卷之二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二九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佚名

    二九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初七日臣勒尔谨、臣毕沅、臣嵇承谦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臣等节次钦奉谕旨,查缴应禁各项违碍书籍版片,俱卽恭录圣谕,刊刻誊黄,遍谕士民,尽行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八·佚名

    八月十八日辛丑军机大臣奏言窃照甘省回匪田五纠同李可魁等聚众谋逆田五歼毙后贼党张文庆等复四出扰害仰防皇上特派大学士公阿桂陜甘总督福康安先后带领巴圗鲁侍卫章京等前往督办勦捕逆匪首伙各犯擒戮无遗经阿桂福康安

  • 卷一百·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經部,禮類,通禮

  • 卷十·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     宋 易祓 撰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闲粟而用之闲粟即甸地闲田所出之粟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行之以王命则谓之施惠行之以有司之常法则谓之散利无多寡不均之患

  • 汝州首山念禅师·惠洪

    禅师讳省念。生狄氏。莱州人也。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专修头陀行。诵法华经。丛林畏敬之。目以为念法华。至风穴。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有谶。临济

  • 第九十九則 肅宗問十身調御·胡兰成

    第九十九則肅宗問十身調御舉:唐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云: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云:寡人不會。國師云:莫認自己清淨法身。俺在高高處行,深深處隱,平平處夢,若無高高深深平平處,可曾有俺?答:高處深處平處乃因俺而有,非

  •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七门(五分法身义 五眼义 六通义 十力义 十号义 十八不共法义 百四十不共法义)五分法身义四门分别(一释名 二辨相 三三学分别 四三聚分别)第一释名。五分法身

  • 卷第二十二·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二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长分十段者横长名长非竖长也如下疏释夜摩天宫一品经总作十段亦云长分为十也。▲钞即第一方便品偈者卷当第一品当第二故言上三句正立下一段钞文科分为二。初总科四

  • 思想录·帕斯卡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著。中译本全书名为《思想录——论宗教和其它主题思想》,这是作者生前尚未完成之作,主要部分写于1659年9月至12月,以格言、笔记的形式写成近千条。全稿由其亲友整

  • 顺治永安县志·陈廷枢

    十卷,清陈廷枢修,黄豹纂。明嘉靖间李杏撰成志稿一部。万历二十年,邑令苏民望就李氏稿重加纂辑。又六十年,陈廷枢来知县事,立意重修邑乘。而于顺治九年(1652)设局,延黄豹主其事。历三月而成此书刻印。兹篇并星野、气候、节序

  • 世载堂杂忆·刘成禺

    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本书为作者晚年回忆往事所写杂记。篇幅长短不一,惟以亲身闻见为主。所记多为清末民国人物轶事和典章文物考证,间有内幕材料披露,可补史乘之不足。然因记忆力之限制,记述常有讹误。中华书局1960

  • 灊山集·朱翌

    灊[qián]山集,诗别集。宋人朱翌撰。三卷,附补遗。翌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之,谪居韶州十九年。后充秘阁修撰,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阁侍制。《宋史·艺文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