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伊洛渊源录卷九

宋 朱子 撰

苏学士【名昞字季明武功人亦横渠门人而卒业于程氏者元祐末吕进伯荐之自布衣召为博士后坐上书邪党窜鄱阳今无以考其言行之详特载吕公荐状如左云】

奏状吕正字代伯兄作

右臣伏见京兆府处士苏昞徳性纯茂强学笃志行年四十不求仕进从故崇文校书张载之学为门人之秀秦之贤士大夫亦多称之如防朝廷擢用俾充学官之选必能尽其素学以副朝廷乐育之意或不如所举臣甘罔上不忠之罪

遗事【三条】

季明安【见遗书】

苏季明以上章得罪贬饶州过洛和靖馆之伊川访焉既行伊川谓季明殊以迁贬为意和靖曰然也焞尝问季明当初上书为国家计邪为身计邪若为国家计自当忻然赴饶州若为进取计则饶州之贬犹为轻典季明以焞言为然先生曰名言名言【见涪陵记善录】

后世司言责者于人主前非所当言代王言者则顚倒错乱只为他学无源流如在伊川之门众矣不知其要者依旧无所得如横渠声动闗中闗中尊信如夫子苏季明从横渠最久以其文厘为十七篇自谓最知大旨及后来坐上书邪党却是未知横渠横渠有诗云中天宫殿郁岧嶤瓦缝参差切绛霄葵藿野心虽万里不无忠恋向清朝夫岂不欲行道于世然在馆中半年即去后十年复召用之不半年又去只为道不合即去也朝廷事自有宰相执政其次有谏官御史季明越职上书得罪甚重亦必有非所宜言者矣【见胡氏传家录】

谢学士【名良佐字显道上蔡人与游察院杨文靖同时受学歴仕州县建中召对除书局官后复去为筦库以飞语坐系诏狱褫官有论语説文集语录行于世游公为志其墓今访求未得】遗事【二十条】

明道初见谢子语人曰此秀才展拓得开将来可望【见上蔡语录】

谢显道习举业巳知名往扶沟见明道先生受学志甚笃明道一日谓之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盍若行之请问焉曰且静坐伊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见祁寛所记尹和靖语】

明道知扶沟县事伊川侍行谢显道将归应举伊川曰何不止试于太学显道对曰蔡人尠习礼记决科之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巳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高识曷尝规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情耳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多见其不信道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可语也显道乃止是嵗亦登第【见程氏遗书下同】

蔡州谢良佐虽时学中因议州举学试得失便不复计较

明道谓谢子虽小鲁直是诚笃理防事有不透其颡有泚愤悱如此【见侯子雅言】

朱公掞以谏官召过洛见伊川显道在坐公掞不语伊川指显道谓之曰此人为切问近思之学【见程子外书】谢先生初以记问为学自负该博对明道先生举史书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防志谢闻此语汗流浃背面发赤明道却云只此便是恻隐之心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来省悟却将此事做话头接引博学之士【见胡氏传家录】昔日作课簿以记日用言动视听是礼与非礼者昔日学时只垂足坐不敢盘足又云昔者用功处甚多但不敢説与诸公恐诸公以谓须得如此【见上蔡语录下同】

谢子与伊川别一年往见之伊川曰相别又一年做得甚功夫谢曰也只是去个矜字曰何故曰子细防检得来病痛尽在这里若按伏得这个罪过方有向进处伊川防头因语坐同志曰此人为学切问近思者也胡文定公问矜字罪过何故恁地大谢曰今人做事只管要夸耀别人耳目浑不闗自家受用事有底人食前方丈便向人前吃只蔬食菜却去房里吃为甚恁地知命虽浅近也要信得及将来做田地就上面下工夫余初及第时嵗前梦入内庭不见神宗而太子涕泣及释褐时神宗晏驾哲宗嗣位如此等事直不把来草草看却万事眞实有命人力计较不得吾平生未尝干人在书局亦不谒执政或劝之吾对曰他安能陶铸我自有命在若信不及风吹草动便生恐惧忧喜枉做却闲工夫枉用却闲心力信得命及便养得气不挫折游子问谢子曰公于外物一切放得下否谢子谓胡子曰可谓切问也胡子曰何以答之谢子曰实向他道在上面做工夫来胡子曰如何做工夫谢子曰凡事须有根屋柱无根拆便倒树木有根虽剪枝条相次又发如人要富贵要他做甚必须有用处寻讨要用处病根将来斩断便没事

或问谢子于势利如何曰打透此闗十余年矣当初大故做工夫拣难舍底弃却后来渐渐轻至今日于噐物之类置之只为合要用却并无健羡底心

旧多恐惧常于危阶上习又曰六文一管笔特地写教不好打叠了此心

释氏只要个絶念某初得似释氏明道问近日用心对曰近日只用何思何虑一句伯淳曰有此理只是发得太早

问太虚无尽心有止安得合一曰心有止只为用他若不用则何止吾丈莫已不用否曰未到此地除是圣人便不用当初曾发此口被伊川一句怀了二十年曾往见伊川伊川曰近日事如何某对曰天下何思何虑伊川曰是则是有此理贤发得太早在问当初发此语时如何曰见得这个事经时无他念接物亦应副得去问如此却何故被一句转却曰当了终须有不透处当初若不得他一句救拔便入禅家去矣伊川直是防煅链得人説了又却道恰好着工夫也问闻此语后如何曰至今未敢道到何思何虑地位始初进速后来迟十数年过却如梦如挽弓到满时愈难开然此二十年闻见知识却煞长【按前段与此小异盖前段曾氏所记而此段胡氏所记也未知孰是姑两存之】冯忠恕闻陈叔易言伊川尝许谢良佐有王佐才以是质于和靖和靖曰先生无此语先生晚年显道授渑池令来洛见先生留十余日先生谓焞如见显道试问此来所得如何焞即往问焉显道曰良佐每常闻先生语多疑惑今次见先生闻先生语判然无疑所得如此具以告先生先生曰某见得它也是如此虽甚喜之但不闻此语耳【见涪陵记善录】

谢显道建中间上殿不称防先生闻之喜已而就监门之职陈贵一问显道何如人先生曰由求之徒【见程氏遗书】谢子见河南夫子辞而归尹子送焉问曰何以教我谢子曰吾徒朝夕从先生见行则学闻言则识譬如有人服乌头者方其服也顔色悦怿筋力强盛一旦乌头力去将如之何尹子反以告夫子夫子曰可谓益友矣【见上蔡语录】

谢先生监西竹木塲朱子发自太学与弟子权偕往谒之坐定子发进曰震愿见先生久矣今日之来无以发问不识先生何以见教先生曰好待与贤説一部论语子发私念日刻如此何由亲欵其讲説已而具饮酒五行只説他话及茶罢乃掀髯曰听説论语首举子见齐衰者与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又举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曰固相师之道也夫圣人之道无显微无内外由洒埽应对进退而上达天道本末一以贯之一部论语只恁地看【见上蔡语录后跋】

学者必求仁须将孔门问答仁处编类考察自体认一个要处方可若不实见得分明则流为释氏是自家原不曾有见处龟山语至此更不説破谓説时只是眼前事不如使人自体认上蔡则不然有问则歴歴言之西人气直谓説后晓者自是去做工夫否则休耳【见胡氏传家录】

游察院

墓志略杨文靖公

予昔在元丰中受业于明道先生兄弟之门有友二人焉谢良佐显道公其一也公讳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初与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时所交皆天下英豪公虽少而一时老师宿儒咸推先之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师一见谓其资可与适道是时明道先生知扶沟县事先生兄弟方以倡明道学为己任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公来职学事公欣然往从之得其微言于是尽弃其学而学焉其后得邑河清予往见之伊川谓予曰游君徳噐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絶人远甚于师门见称如此其所造可知矣元丰六年登进士第调越州萧山尉用侍臣荐召为太学录改宣徳郎除博士公以食贫待次奉亲不便就拟知河清县忠宣范公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议与之叅订移守颖昌辟公自随为府学教授未几还朝复秉钧轴即除公太学博士已而忠宣罢政公亦请外矣除签书齐州判官防公事丁太中公忧服除再调泉州签判上皇即位召还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嵗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两乞再任知汉阳军以亲老再乞宫祠除提防成都府长生观丁太硕人忧服除知舒州移知濠州不数月防从官谪守冲罢归寓歴阳因家焉宣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葬于和州含山县车辕岭之原公自幼不羣读书一过目辄成诵比壮益自力心专目到不为世儒之习诚于中形诸外仪容辞令粲然有文望之知其为成徳君子也其事亲无违交朋友有信莅官遇僚吏有恩意虽人乐于自尽而无敢慢其令者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故去则见思愈久而不忘筮仕之初未更事县有疑狱十余年不能决公摄邑事一问得其情而释之精练如素宦者人服其明比年以来编民困于征敛而修奉祠馆市材调夫无虚月所至骚然公歴守四郡处之裕如虽时有兴造民初不知而事集娶吕氏封宜人有贤行事舅姑以孝闻友娣姒睦姻族人无间言公素贫不治生产夫人攻苦食淡能宜其家先公卒子男七人防拟捄握损掞拂女归某之子遹有中庸义一卷易説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藏于家

遗事【五条】

建州游酢非昔日之游酢也固是颖然资质温厚南劒州杨时虽不逮酢然煞頴悟【见程氏遗书】

游酢于西铭读之巳能不逆于心言语之外别立得这个意思便道【一作到】中庸矣【见外书】

新进游杨軰数人入太学不惟议论须异且动作亦必有异故为学中以异类待之又皆学春秋愈骇俗矣【见程氏遗书下同】

游酢杨时先知学禅巳知向里没安泊处故来此却恐不变也

游定夫后更为禅学大观间本中尝以书问之云儒者之道以为父子君臣夫妇朋友兄弟顺此五者则可以至于圣人佛者之道去此然后可以至于圣人吾丈既从二程先生学后又从诸禅老游则二者之间必无滞阂敢问所以不同何也游丈答书云佛书所説世儒亦未深考往年尝见伊川先生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安所从出哉要之此事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同异不然难以口舌争也游定夫尝言前軰先生往往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甚其所以破佛者乃佛书自不以为然者也【见吕氏杂志】

猜你喜欢
  五刑解第三十·王肃
  卷一一五 晉紀三十七·司马光
  卷八·佚名
  ◎所谓“畜产业公会理事长”李振才·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多雨摺·佚名
  第三七六禀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二二○九--一○·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九·佚名
  史记集解卷五十九·裴骃
  五 抄碑的目的·周作人
  张立道传·宋濂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三十一·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十八礼部杨云翼【二十一首 补一首】云翼字之美乐平人明昌五年经义进士第一人词赋亦中乙科天资颖悟博通经传至于天文律厯医卜之学无不臻极事母孝与人交欵曲周密处事详雅而能以大节

  • 李冠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冠(生卒年未详)字世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以文学称,与王樵、贾同齐名。同三礼出身,曾任乾宁主簿。事见《宋史新编》卷一七○。有《东皋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五首。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

  • 卷十七 后赵录七·崔鸿

    石虎下 建武十二年夏五月尚书朱轨与中黄门严生不协会大雨霖道路陷滞不通生因谮轨不修道路讪谤朝政虎怒囚之冠军将军蒲洪諌曰臣闻圣王之御天下也土阶三尺茅茨不剪食不累味刑措而不用亡君之驭海

  • 天潢玉牒 全文·解缙

      (天潢玉牒,一卷,千頃堂書目·史部·譜系類、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別史類存目皆著錄,無撰者名氏。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均收入此書,題為解縉撰。解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佚名

    嘉靖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朔○己亥吏部议各衙门主事中书评事博士行人等官选补科道凡系改授者即与实授柴薪俸级仍照原职关支考满叙迁许令通筭其余俱与事职报可惟柴薪俸级令照改官支给○升靖虏守备指挥佥事崔天爵署都指挥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弘治九年四月戊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庚辰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为左副都御史改巡抚贵州左副都御史王轼为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刘大夏复引疾乞致仕命用心调理不允所辞○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叶淇乞致仕从

  •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十三·佚名

      顺治十二年。乙未。八月。壬子朔。  ○甲寅。遣官祭故理藩院侍郎尼堪。  ○以拜他喇布勒哈番觉罗朱满、为宗人府理事官。  ○升侍读学士白允谦、为内翰林国史院学士。  ○丙辰。升吏科给事中刘文隽、为

  • 通志卷一百六十八·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独行传第一后汉谯元【费贻 元子瑛】李业【王皓 王嘉任永 冯信】刘茂【严授 卫福徐咸 所辅】温序 彭修 索卢放 周嘉【髙祖父燕从弟畅】范式【张劭陈平子孔嵩】李善 王

  • 一三一五 军机大臣奏呈《翻译琴谱》原本及《尚史》《宋稗类钞》底本片·佚名

    一三一五 军机大臣奏呈《翻译琴谱》原本及《尚史》《宋稗类钞》底本片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遵旨将《翻译琴谱》原本及纪昀奏明补入四库书之《尚史》、《宋稗类钞》底本,恭呈御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五一三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获应禁各书解京销毁折·佚名

    五一三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获应禁各书解京销毁折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初六日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续获奉禁各书,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窃臣钦奉谕旨,饬查违碍书籍,业经先后查获应禁各书,两次缮折具奏,解京销毁在案。兹

  •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班固

    (张良,陈平,王陵,周勃)【原文】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翻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

  • 纲鉴易知录卷五二·吴楚材

    唐纪代宗皇帝纲 癸卯,代宗皇帝广德元年,春正月,以刘晏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纲 流来瑱于播州,杀之。目 初,来瑱在襄阳,程元振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元振谮瑱言涉不顺,与贼合谋。坐削官爵,流播州,赐死。由是藩镇皆切齿于元振

  • 墨子卷十二·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十二贵义第四十七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

  •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法施義之餘   問曰.云何名檀波羅[一]蜜。答曰.檀義如上說.波羅〈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   到彼岸。問曰.云何名不到彼岸。答曰.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成就蕴第六之四有十二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

  • 丛林盛事卷上·道融

    宋 沙门 道融 撰○程大卿参南禅师。南令看生缘话。法昌一日问曰。何不直下与伊剿绝去。南曰。也曾为蛇画足来。是伊自不瞥地。昌曰。和尚如何为他。南曰。咬尽生姜呷尽醋。昌曰。流俗阿师又与么去。南云。法昌作么

  • 贫穷老公经·佚名

    一卷,刘宋慧简译。有老公年百二十,而甚贫穷,欲来见佛,释梵断绝之。佛使阿难唤之来,说其往因,出家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