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五二

唐纪

代宗皇帝

纲 癸卯,代宗皇帝广德元年,春正月,以刘晏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纲 流来瑱于播州,杀之。

目 初,来瑱在襄阳,程元振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元振谮瑱言涉不顺,与贼合谋。坐削官爵,流播州,赐死。由是藩镇皆切齿于元振。

纲 贼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怀仙杀史朝义,传首京师。

目 史朝义屡出战,皆败。田承嗣说朝义令往幽州发兵,朝义从之。承嗣即以城降。时朝义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请降,朝义至,不得入。独与胡骑数百东奔,欲入奚、契丹,怀仙遣兵追及之;朝义穷蹙,缢于林中,怀仙取其首以献。仆固怀恩与诸军皆还。

纲 以薛嵩、田承嗣、李怀仙为河北诸镇节度使。

目 以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故地为卢龙节度使。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效;怀恩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自为党援。朝廷亦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

纲 回纥归国。

纲 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

纲 三月,葬泰陵、乔陵。

纲 夏四月,敕议举孝廉。

目 礼部侍郎杨绾上疏曰:“古之选士必取行实。自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时,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括,从此成俗。公卿以此待士,长老以此训子,其明经则诵帖括以侥幸,又令举人投牒自应,如此,欲其返淳朴,崇廉让,何可得也!”请置孝廉科,令县令取行著乡闾、学知经术者,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占一经,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注官,中第出身,下第罢归。其道举亦非理国所资,望与明经、进士并停。”上命诸司通议,或以为:“明经进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纲 秋九月,遣使征仆固怀恩入朝,不至。

目 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中使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使言怀恩反状已露。怀恩亦奏请诛云京、奉仙,诏和解之。

怀恩自以兵兴已来,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喻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而为人构陷,愤怨殊深,上书自讼曰:“臣罪有六:昔同罗叛乱,臣为先帝扫清河曲,一也;男玢陷虏亡归,臣斩之以令众士,二也;二女远嫁,为国和亲,三也;身与男玚,为国效命,四也;河北新附,抚安反侧,五也;说喻回纥,使赴急难,六也。臣既负六罪,诚合万诛。思得一奉天颜,又以来瑱之死,深畏中官谗口,虚受陛下诛夷。臣奏奉仙,非不摭实,陛下竟无处置,宠任弥深。窃闻四方遣人奏事,陛下皆云与骠骑议之,远近无不疑阻。倘不纳愚恳,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惟陛下图之。”上遣裴遵庆诣怀恩喻旨,讽令入朝。怀恩竟不奉诏。

纲 冬十月,吐蕃入寇。上如陕州。吐蕃入长安,关内副元帅郭子仪击之,吐蕃遁去。

目 自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留兵单弱,数年之间,胡虏蚕食,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至是,吐蕃入大震关,尽取河西、陇右之地。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十月,虏至奉天、武功,京师震骇。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副之,出镇咸阳以御之。

子仪闲废日久,部曲离散,至是召募,得二千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三十余万众渡渭。子仪使判官王廷昌入奏,请益兵,程元振遏之,竟不召见。吐蕃渡便桥,上仓猝不知所为,出幸陕州,官吏六军逃散。子仪遽自咸阳归长安。吐蕃入长安,纵兵焚掠,长安中萧然一空。子仪引三十骑,自御宿川循山而东。谓王延昌曰:“六军逃溃,多在商州,速往收之。”延昌径入商州抚谕之。诸将方纵兵暴掠,闻子仪至,皆大喜听命。得四千人,军势稍振。子仪乃泣谕将士以共雪国耻,取长安,皆感激受约束。子仪使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将二百骑出蓝田,全绪至韩公堆,昼则击鼓张旗帜,夜则多然火以疑吐蕃。吐蕃惧,百姓又绐之曰:“郭令公自商州将大军至矣!”吐蕃惶骇,悉众遁去。诏以子仪为西京留守。

纲 十一月,削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目 骠骑大将军程元振专权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嫉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狼狈出幸。上发诏征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莫有至者,中外切齿,莫敢言。

太常博士柳伉上疏曰:“犬戎犯阙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劫宫闱,焚陵寝,武士无一人力战者,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群臣在庭,无一人犯颜回虑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诸道兵,尽四十日,无只轮入关,此四方叛陛下也。陛下必欲存宗庙,安社稷,独斩程元振首,驰告天下,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请阖门寸斩以谢陛下。”上犹以元振尝有保护功,削官爵,放归田里。

纲 十二月,上还长安。

目 车驾发陕州,左丞颜真卿请上先谒陵庙,然后还宫,元载不从,真卿怒曰:“朝廷岂堪相公再坏邪!”载由是衔之。上至长安,郭子仪帅百官诸军奉迎,伏地待罪。上劳之曰:“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纲 以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禁兵。

纲 苗晋卿、裴遵庆罢,以李岘同平章事。

纲 甲辰,二年,春正月,流程元振于溱州。

纲 立雍王适为皇太子。

纲 以魏博为天雄军。

纲 仆固怀恩反,寇太原。

目 怀恩谋取太原;辛云京觉之,乘城设备。怀恩使其子玚攻之,大败而还。

纲 以郭子仪为河中节度等使。

目 上谓子仪曰:“怀恩父子负罪实深。闻朔方将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为朕镇抚河东,汾上之师必不为变。”乃以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等使。怀恩将士闻之,皆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

纲 仆固玚为其下所杀。怀恩走云州。

目 仆固玚围榆次,其将焦晖、白玉攻杀之。怀恩闻之,入告其母。母曰:“吾语汝勿反,国家待汝不薄,今众心既变,祸必及我,将如之何!”怀恩不对而出。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怀恩疾走,得免,遂与麾下三百渡河,北走云州。都虞候张维岳闻怀恩去,乘传至汾州,抚定其众,杀焦晖、白玉而窃其功,以告子仪。子仪奏维岳杀玚,传首诣阙。群臣入贺,上惨然不悦,曰:“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命辇怀恩母至长安,给待优厚,月余,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子仪如汾州,怀恩之众数万悉归之,咸鼓舞涕泣,喜其来而悲其晚也。

纲 刘晏、李岘罢。以王缙、杜鸿渐同平章事。

纲 三月,以刘晏为河南、江、淮转运使。

目 自丧乱以来,汴水堙废,漕运者自江、汉抵梁、洋,迂险劳费。兵火之后,中外艰食,关中米斗千钱,百姓捋穗以给禁军,官厨无兼时之积。晏乃疏浚汴水,遗元载书,具陈漕运利害,令中外相应。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唐世称漕运之能者,推晏为首,后来者皆遵其法度云。

纲 秋七月,税青苗饯,给百官俸。

纲 临淮武穆王李光弼卒。

目 上之幸陕也,李光弼竟迁延不至;上恐遂成嫌隙,以其母在河中,数遣中使存问之。吐蕃退,除光弼东都留守;光弼辞以就江、淮粮运,引兵归徐州。上迎其母至长安,厚加供给,使其弟光进掌禁兵,遇之加厚。

光弼治军严整,指顾号令,诸将莫敢仰视,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制众,与郭子仪齐名。及在徐州,拥兵不朝,诸将田神功等不复禀畏,光弼愧恨成疾而卒。诏以王缙都统诸道行营。

纲 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入寇,诏郭子仪出镇奉天。

目 怀恩至灵武,收合散亡,其众复振。上厚抚其家。下诏曰:“怀恩勋劳,著于帝室,疑隙之端,起自群小;君臣之义,情实如初。但当诣阙,更勿有疑。”怀恩竟不从,遂引回纥、吐蕃十万众入寇,京师震骇。会郭子仪自河中入朝,诏子仪出镇奉天。召问方略,对曰:“怀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归之士耳。怀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锋刃相向,无能为也。”

纲 冬十月,怀恩逼奉天。郭子仪出兵,怀恩退。

目 怀恩与回纥、吐蕃进逼奉天,诸将请战,郭子仪曰:“虏深入,利速战,吾坚壁以待之,彼必以吾为怯而不戒,乃可破也。若遽战而不利,则众心离矣。敢言战者斩!”既而夜出,陈于乾陵之南,虏始以子仪为无备,欲袭之,忽见大军,惊愕,遂不战而退。

纲 十二月,加郭子仪尚书令,不受。

目 子仪以太宗为此官,近皇太子亦为之,不敢当。遂不受,还镇河中。

纲 乙巳,永泰元年,春正月,以李抱真为泽潞节度副使。

目 抱真以山东有变,上党为兵冲,而荒乱之余,土瘠民困,无以赡军,乃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使农隙习射,岁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二年,得精兵二万,既不费廪给,府库充实,遂雄视山东,步兵为诸道最。

纲 三月,命文武之臣十三人于集贤殿待制。

纲 旱。

纲 夏四月,以裴谞为左司郎中。

目 河东租庸使裴谞入奏事,上问:“榷酤之利,岁入几何?”谞不对。复问,对曰:“臣自河东来,所过见菽粟未种,农夫怨愁,臣以为陛下见臣,必先问人之疾苦,乃责臣以营利,臣是以未敢对也。”上谢之,拜左司郎中。

纲 剑南节度使严武卒。

目 武三镇剑南,厚赋敛,穷奢侈,专杀戮,母数戒之,武不从。及死,母曰:“吾今始免为官婢矣!”然吐蕃畏之,不敢犯其境。

纲 畿内麦稔。

目 京兆尹第五琦请税百姓田,十亩收其一,曰:“此古什一之法也。”上从之。

纲 平卢将李怀玉逐其节度使侯希逸,诏以怀玉为留后,赐名正己。

目 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好游畋,营塔寺。兵马使李怀玉得众心,希逸忌之,因事解其军职。希逸宿于城外,军士闭门,奉怀玉为帅。希逸奔滑州,召还京师。以郑王邈为节度使,怀玉知留后,赐名正己。时成德李宝臣、魏博田承嗣、相卫薛嵩、卢龙李怀仙收安、史余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将吏,不供贡赋,与山南东道梁崇义及正己皆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

纲 秋九月,置百高座,讲仁王经。

目 内出仁王经二宝舆,以人为菩萨、鬼神之状,导以音乐卤簿,百官迎,从至资圣、西明寺讲之。

纲 仆固怀恩诱回纥、吐蕃杂虏入寇,怀恩道死。召郭子仪屯泾阳。冬十月,回纥受盟而还,吐蕃夜遁。

目 仆固怀恩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数十万众俱入寇,令吐蕃趣奉天,党项趣同州,吐谷浑、奴剌趣盩厔,回纥继吐蕃之后,怀恩又以朔方兵继之。

子仪奏:“请使诸道节度各出兵以阨其冲要。”上从之。诸道多不时出兵,淮西李忠臣得诏,亟命治行。诸将请择日,忠臣怒曰:“父母有急,岂可择日而后救邪!”即日就道。

怀恩中涂遇暴疾死,大将范志诚领其众。怀恩拒命三年,再引胡寇,为国大患,上犹为之隐,曰:“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吐蕃十万至奉天,京师闻之,始罢百高座讲;召郭子仪使屯泾阳。会大雨旬日,虏不能进,大掠而去。十月,复讲经。

吐蕃退至邠州,遇回纥,复相与入寇,合兵围泾阳,子仪严备不战。时二虏闻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子仪使牙将李光瓒说回纥,欲与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在此,可得见乎?”光瓒还报,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耳。”郭晞扣马谏曰:“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太师药葛罗执弓注矢立于阵前。子仪免胄释甲投枪而进,诸酋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子仪亦下马,前执药葛罗手,让之曰:“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弃前功,结后怨,背恩德而助叛臣乎!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来。今皆不然,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因说之曰:“吐蕃无道,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此天之赐汝也。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之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曰:“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为公尽力以谢过。然怀恩之子,可敦兄弟也,愿勿杀之。”子仪许之。回纥观者为两翼,稍前,子仪麾下亦进,子仪挥手却之,因取酒与其酋长共饮。药葛罗使子仪先执酒为誓,子仪酹地曰:“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陨阵前,家族灭绝。”杯至药葛罗,亦酹地曰:“如令公誓!”于是诸酋长大喜曰:“军中巫言,此行安稳,不与唐战,见一大人而还,今果然矣。”遂与定约而还。吐蕃闻之,夜遁。

纲 闰月,郭子仪还河中。

目 子仪在河中,以军食常乏,乃自耕百亩,将校以是为差。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野无旷土,军有余粮。

纲 丙午,大历元午,春正月,敕复补国子学生。

目 自安、史之乱,国子监室堂颓坏,军士多借居之。祭酒萧昕上言:“学校不可遂废。”故有是诏。

纲 二月,贬颜真卿为峡州别驾。

目 元载专权,恐奏事者攻讦其私,乃请:“百官论事,皆先白宰相,然后奏闻。”真卿上疏曰:“谏官、御史,陛下之耳目。今使论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太宗著司门式云:‘其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门司与仗家引奏,无得关碍。’所以防壅蔽也。李林甫为相,深疾言者,下情不通,卒成幸蜀之祸。陵夷至于今日,其所从来者渐矣。夫人主大开不讳之路,群臣犹莫敢尽言,况今宰相大臣裁而抑之,则陛下所闻见者不过三数人耳。天下之士从此钳口结舌,陛下见无复言者,以为天下无事可论,是林甫复起于今日也!陛下倘不早寤,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载以为诽谤,贬之。

纲 以马璘兼邠宁节度使。

目 以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马璘兼领邠宁。璘以段秀实为都虞候,卒有能引弓重二百四十斤者,犯盗当死,璘欲死之,秀实曰:“将有爱憎而法不一,虽韩、彭不能为理。”璘善其议,竟杀之。璘处事或不中理,秀实争之。璘或怒甚,秀实曰:“秀实罪若可杀,何以怒为!无罪杀人,恐涉非道。”璘摄衣起,良久,置酒召秀实谢之。自是事皆咨秀实而后行,声称甚美。

纲 秋八月,以鱼朝恩判国子监事。

目 命鱼朝恩判国子监。中书舍人常衮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不听,命宰相百官送上。朝恩执易升高座,讲“鼎折足”,以讥宰相。王缙怒,元载怡然。朝恩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纲 冬十月,上生日,诸道节度使上寿。

目 上生日,诸道节度使献金帛、器服、珍玩、骏马为寿,共直缗钱二十四万。常衮上言:“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请却之。”上不听。

纲 丁未,二年,春二月,郭子仪入朝。

目 上礼重子仪,常谓之大臣而不名。其子暧尚升平公主,尝与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纲 秋七月,鱼朝恩作章敬寺。

目 鱼朝恩以赐庄为章敬寺,以资太后冥福,穷壮极丽,奏毁曲江及华清宫馆以给之。卫州进士高郢上书曰:“先太后圣德,不必以一寺增辉。国家永图,无宁以百姓为本。舍人就寺,何福之为!且古之明主,积善以致福,不费财以求福;修德以消祸,不劳人以禳祸。今徇左右之过计,伤皇王之大猷,臣窃为陛下惜之!”不报。

纲 冬十二月,郭子仪入朝。

目 时盗发子仪父冢,捕之,不获。人以鱼朝恩素恶子仪,疑其使之。子仪入朝,朝廷疑其为变;及见上,上语及之,子仪流涕曰:“臣久将兵,不能禁暴,军士多发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谴,非人事也。”朝廷乃安。

子仪禁无故军中走马。南阳夫人乳母之子犯禁,都虞候杖杀之。诸子泣诉,子仪叱遣之。明日,以事语僚佐而叹息曰:“子仪诸子,皆奴材也。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乳母子,非奴材而何?”

纲 戊申,三年,春正月,上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纲 夏四月,征李泌于衡山。

目 泌既至,复赐金紫,为之作书院于蓬莱殿侧。上时过之,除拜方镇、给、舍以上,军国大事皆与之议。欲以泌为相,泌固辞。

纲 秋七月,内出盂兰盆,赐章敬寺。

目 内出盂兰盆,赐章敬寺。设七庙神座,书尊号于旙上,百官迎谒于光顺门。自是岁以为常。

纲 八月,以王瑨领河东节度使。

纲 冬十二月,以马璘为泾原节度使。

纲 己酉,四年,春正月,郭子仪入朝。

目 子仪入朝,鱼朝恩邀之游章敬寺。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将士请束甲以从者三百人,子仪曰:“我国之大臣,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来,汝曹欲何为!”乃从家僮数人而往。朝恩惊问其故。子仪以所闻告,且曰:“恐烦公经营耳。”朝恩抚膺流涕曰:“非公长者,能无疑乎!”

纲 夏五月,以仆固怀恩女嫁回纥。

纲 六月,郭子仪徙镇邠州。

目 子仪迁邠州,其精兵皆自随,余兵使裨将将之,分守河中。

纲 冬十月,杜鸿渐卒。

目 鸿渐病甚,令僧削发,遗令为塔以葬。

纲 以裴冕同平章事,十二月卒。

目 元载以冕老病,易制,故举以为相。受命之际,蹈舞仆地,未几而卒。

纲 庚戌,五年,春三月,鱼朝恩伏诛。

目 朝恩专典禁兵,势倾朝野,陵侮宰相。每奏事,以必允为期;朝廷政事有不预者,辄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上闻之,不怿。元载乘间奏朝恩专恣不轨,请除之;上令载为方略。朝恩入朝,常使射生将周皓将百人自卫,又使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于外以为援;载皆以重赂结之。徙温为凤翔节度使,外重其权,实内温以自助也。温至京师,载留之,因与温、皓密谋诛朝恩。既定计,白上。上曰:“善图之,勿反受祸!”上以寒食宴贵近于禁中。宴罢,朝恩将出,上责其异图,皓与左右缢杀之,以尸还其家,赐钱以葬。

纲 以杨绾为国子祭酒,徐浩为吏部侍郎。

目 元载既诛鱼朝恩,上宠任益厚,载遂志气骄溢;自谓有文武才略,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吏部侍郎杨绾典选平允,性介直,不附载。岭南节度使徐浩贪佞,倾南方珍货以赂载。载以绾为国子祭酒,引浩代之。

载有丈人来从载求官,但赠河北一书而遣之。丈人不悦,行至幽州,私发书视之,无一言,惟署名而已。丈人不得已试谒,判官闻有载书,大惊,立白节度使,遣大校以箱受书,馆之上舍,赠绢千匹。其威权动人如此。

纲 秋七月,以李泌为江西观察判官。

目 上悉知元载所为,以其任政日久,欲全始终,因独见,深戒之;载犹不悛,上由是稍恶之。载以李泌有宠于上,忌之。会江西观察使魏少游求参佐,上谓泌曰:“元载不容卿,朕今匿卿于魏少游所,俟朕决意除载,当有信报卿,可束装来。”乃以泌为江西判官,且属少游使善待之。

纲 辛亥,六年,秋八月,以李栖筠为御史大夫。

目 元载所拟官多非法,恐为有司所驳,奏:凡别敕除六品以下官,乞令吏部、兵部无得检勘,上亦从之。然益厌其所为,思得士大夫之不阿附者为腹心,渐收载权。内出制书,以栖筠为御史大夫,宰相不知,载由是稍绌。

纲 壬子,七年,秋七月,卢龙将吏杀其节度使朱希彩;冬十月,诏以朱泚代之。

纲 癸丑,八年,秋九月,召郇模入见。

目 晋州男子郇模,以麻辫发,持竹筐席,哭于东市。人问其故,对曰:“愿献三十字,一字为一事;若言无所取,请以席裹尸,贮筐中,弃于野。”京兆以闻。上召见,赐新衣,馆于客省。其言“团”者,请罢诸州团练使也;“监”者,请罢诸道监军使也。

纲 冬十月,吐蕃寇泾、邠,郭子仪遣浑瑊拒却之。

目 吐蕃寇泾、邠,浑瑊将步骑五千战于宜禄。宿将史抗等不用命;官军大败。马璘亦败,为虏所隔。段秀实发城中兵出,陈东原,吐蕃稍却。璘乃得还。郭子仪谓诸将曰:“败军之罪在我,不在诸将。然朔方兵精闻天下,今为虏败,何以雪耻?”浑瑊曰:今日之事,惟理瑊罪,不则,再见任。”子仪赦其罪,使将兵趣朝那。虏欲掠汧、陇。盐州刺史李国臣曰:“虏乘胜必犯郊畿,我掎其后,虏必返顾。”乃引兵趣秦原,鸣鼓而西。虏闻之,至百城,返,浑瑊邀之于隘,尽复得其所掠;马璘亦出精兵袭虏辎重,杀数千人,虏遂遁去。

纲 元载奏请城原州。

目 初,元载尝为西州刺史,知河西、陇右山川形势。言于上曰:“四镇、北庭既治泾州,无险要可守。陇山高峻,南连秦岭,北抵大河。今国家西境尽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原州居其中间,当陇山之口,其西皆监牧故地,草肥水美,平凉在其东,独耕一县,可给军食,故垒尚存,吐蕃弃而不居。每岁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远,若乘间筑之,二旬可毕。移京西军戍原州,移郭子仪军戍泾州,为之根本,分兵守石门、木峡,渐开陇右,进达安西,据吐蕃腹心,则朝廷可高枕矣。”并图地形献之。会田神功入朝,上问之,对曰:“行军料敌,宿将所难,陛下奈何用一书生语,欲举国从之乎!”载寻得罪,事遂寝。

纲 甲寅,九年,春二月,郭子仪入朝。

纲 秋九月,卢龙节度使朱泚入朝。

目 初,朱泚遣弟滔奉表请入朝;上喜,为筑第京师以待之。泚至蔚州,有疾,诸将请还,泚曰:“死则舆尸而前!”至京师,宴犒甚盛。泚请留阙下,以弟滔知留后;许之。

纲 乙卯,十年,春正月,田承嗣反,陷相州。

纲 郭子仪入朝。

目 子仪尝奏除州县官一人,不报,僚佐以为言。子仪谓曰:“兵兴以来,方镇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必委曲从之;盖疑之也。今子仪所奏,朝廷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亲厚之也;诸君可贺矣,又何怪焉!”闻者皆服。

纲 田承嗣陷洛、卫州。

纲 夏四月,敕贬田承嗣,发诸道兵讨之。

目 初,李宝臣、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表讨之;于是贬承嗣永州刺史,命诸道进兵讨之。时朱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其北,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承嗣以诸道兵四合,惧,请束身归朝。宝臣与朱滔攻沧州,不克。承嗣将卢子期攻磁州,城几陷;宝臣与昭义节度使李承昭共击,擒子期送京师,斩之。

纲 冬十月,李正己按兵不进。李宝臣袭卢龙军。

目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囚之,至是,礼而遣之,籍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数以与正己,曰:“承嗣老矣,溘死无日,诸子不肖,今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师乎!”正己遂按兵不进。于是诸道兵皆不敢进。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宝臣遗之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王武俊说宝臣曰:“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宝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范阳宝臣乡里,心常欲之,因刻石云:“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瘗宝臣境内,使望气者言彼有王气,宝臣掘而得之。又令客说之曰:“公与朱滔共取沧州,得之,则地归国,非公所有。公能舍承嗣之罪,请以沧州归公,而从公取范阳以自效。”宝臣喜,谓事合符谶,遂与承嗣通谋。选精骑二千,夜袭卢龙军,滔不虞有变,战败,走免。承嗣闻之,引军南还,使谓宝臣曰:“河内有警,不暇从公,石上谶文,吾戏为之耳!”宝臣惭惧而退。

纲 十一月,田承嗣将吴希光以瀛州降。

纲 丙辰,十一年,冬十二月,泾原节度使马璘卒。

纲 丁巳,十二年,春三月,诛元载,贬王缙为括州刺史。

目 元载、王缙俱纳贿赂,又以政事委群吏。上欲诛之,独与元舅金吾大将军吴凑谋之。会有告载、缙夜醮图不轨者,上命凑收之。命吏部尚书刘晏与御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皆伏罪,赐自尽。刘晏谓李涵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上乃诛载而贬缙。载妻子皆伏诛,有司籍载家财,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称是。遣中使发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庙主。

纲 夏四月,以杨绾、常衮同平章事。

目 绾性清简俭素,制下之日,朝野相贺。郭子仪方宴客,闻之,减坐中声乐五分之四。京兆尹黎乾驺从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骑。中丞崔宽第舍宏侈,亟毁撤之。

初,元载以仕进者多乐京师,恶其逼己,乃薄其俸,于是京官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贷。至是,绾、衮乃奏增之。

开元中,诏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谓之堂封。及载、缙为相,日赐御馔可食十人,遂为故事。衮奏停之。又欲辞堂封,同列不可而止。时人讥衮,以为“朝廷厚禄,所以养贤;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纲 秋七月,司徒、文简公杨绾卒。

目 上方倚杨绾,使厘革弊政,会绾有疾,卒,上痛悼之甚,谓群臣曰:“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夺朕杨绾之速也!”

纲 以颜真卿为刑部尚书。

纲 九月,以段秀实为泾原节度使。

目 秀实军令简约,有威惠,奉身清俭,室无姬妾,非公会,未尝饮酒听乐。

纲 霖雨,度支奏河中有瑞盐。

目 先是,秋霖,河中府池盐多败。户部侍郎韩滉奏雨不害盐,仍有瑞盐。上疑其不然,遣谏议大夫蒋镇往视之。京兆尹黎乾奏秋霖损稼,滉奏乾言不实;上命御史按视,还奏,“所损凡三万余顷”。渭南令刘澡附滉,称县境不损;御史赵计奏与澡同。上曰:“霖雨溥博,岂得渭南独无!”更命御史朱敖视之,损三千余顷。上叹息久之,曰:“县令,字人之官,不损犹应言损,乃不仁如是乎!”贬澡南浦尉,计沣州司户,而下问滉。蒋镇还奏“瑞盐如滉言”,仍上表贺,请置神祠。上从之,赐号宝应灵庆池,时人丑之。

纲 戊午,十三年,春正月,敕毁白渠碾硙。

目 敕毁白渠支流碾硙以溉田。升平公主有二硙,请存之。上曰:“吾欲利苍生,汝识吾意,当为众先。”公主即日毁之。

纲 夏六月,陇右献猫鼠同乳。

目 陇右节度使朱泚献猫鼠同乳不相害者以为瑞;常衮帅百官贺。中书舍人崔祐甫不贺,曰:“物反常为妖。猫捕鼠,乃其职也,今同乳,妖也。何以贺为!宜戒法吏之不察奸、边吏之不御寇者,以承天意。”上嘉之。祐甫知选事,数以公事与常衮争,衮由是恶之。

纲 冬十二月,郭子仪入朝。

目 子仪入朝,命判官杜黄裳主留务。李怀光阴谋代子仪,矫为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察其诈,以诘怀光;怀光伏罪。于是诸将之难制者,黄裳矫子仪之命,皆出之于外,军府乃安。

子仪尝以副使张昙刚率轻己,孔目官吴曜因而构之。奏昙扇动军众,诛之。掌书记高郢力争,子仪不听,奏贬郢。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仪悔之,悉荐于朝,曰:“吴曜误我。”遂逐之。

纲 以路嗣恭为兵部尚书。

目 上召李泌入见,语以元载事,曰:“与卿别八年,乃能除此贼。不然,几不见卿。”对曰:“陛下知群臣有不善,则去之;含容太过,故至于此。”上因言:“路嗣恭初平岭南,献琉璃盘,径九寸,朕以为至宝。及破载家,得嗣恭所遗载盘,径尺。当议罪之。”沁曰:“嗣恭为人,小心,善事人,精勤吏事而不知大体。昔为县令,有能名;陛下未暇知之,而为载所用,故为之尽力。陛下诚知而用之,彼亦为陛下尽力矣。且嗣恭新立大功,陛下岂得以一琉璃盘罪之邪!”上意乃解,以嗣恭为兵部尚书。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三·列传第三十一·脱脱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卫绍王·脱脱
  進書表·司马光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王祎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九百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元帝本纪·姚思廉
  吐突承璀传·刘昫
  李庭传·宋濂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三·雍正
  卷一百三十五·赵汝愚
  卷十一·允禄
  张大椿·周诒春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张表臣

      古之圣贤,或相祖述,或相师友,生乎同时,则见而师之;生乎异世,则闻而师之。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颜回学孔子,孟轲师子思之类是也。羲《易》成于四圣,《诗》《书》历乎帝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义一也。孔子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刘昫

    ○韦仁寿 陈君宾 张允济 李桐客 李素立  孙至远 至远子畲薛大鼎 贾敦颐  弟敦实 李君球 崔知温 高智周 田仁会子归道 韦机孙岳 岳子景骏 权怀恩  叔祖万纪 冯元常弟元淑 蒋俨 王方翼 薛季昶 裴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儒学一·宋濂

        ◎儒学一   前代史传,皆以儒学之士,分而为二,以经艺颛门者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为文苑。然儒之为学一也,《六经》者斯道之所在,而文则所以载夫道者也。故经非文则无以发明其旨趣;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

  • ●卷一 靖康朝野佥言后序(陈规)·陈规

      靖康丙午,规以通直郎知德安府安陆县事。丁未春正月,群盗王在等犯德安府。时郡将阙,规摄府事。贼来攻城,规在城上与贼语,问何因到此,贼言:“京城已为金破。”规独念:都城之大,壕堑深阔,城壁高厚,实龙渊虎垒,况禁旅卫

  • 第二十四回 武昭仪还宫夺宠 褚遂良伏阙陈忠·蔡东藩

      却说房遗爱及公主,反状确凿,当由长孙无忌报知高宗,高宗也顾不得手足私情,即令捕遗爱下狱,再令无忌等复讯。遗爱略有武力,毫无智谋,一经刑驱势迫,便把那串同谋反等人,和盘说出。偏无忌冷笑道:“我想与你同谋,恐尚不止此数人

  • 卷之七十二·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四月乙未。谕内阁。工部奏。请饬催生息银两一摺。山东运司应解工部生息银两。近年经该部奏催。仅以数千两报解塞责。以致积欠甚多。现在工部需款孔亟。着文格严饬该运司。将此项生息银两。自本年为始。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纪昀

    列传宋 【三十二】○宋三十二掌禹锡苏绅 王洙【钦臣】胥偃 聂冠卿冯元赵师民张锡 张揆尹洙 孙甫 谢绛叶清臣杨察掌禹锡苏绅王洙胥偃聂冠卿冯元赵师民张锡张揆尹洙孙甫谢绛叶清臣杨察△掌禹锡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

  • 董士元、董士选传·宋濂

    董士元一名不花,字长卿,董文炳之长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去世,数岁从名儒为师,长大善于骑射。宪宗征蜀时,士元二十三岁,随叔父董文蔚率邓州一军西行。蒙古军至钓鱼山,宋军坚守,士元请求代文蔚攻打,率所部先登,奋战许久,因后续部队未

  •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宋濂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不靖,各处都在募兵保护乡里。张子良率千余人至燕蓟之间。这地方农业遭到破坏,子良召聚州里百姓拦水治舟,取蒲、鱼以自给,于是许多人都到他这里来,多得容纳不下。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

  • 五、论树与石·林语堂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又要做什么事情了。我们把房屋造成四方形的,造成一列一列的;我们建筑一些没有树木的直路。再也没有弯曲的街道了,再也没有古旧的房屋了,花园中再也没有井了,城市里如果有私人花园的话,常常好象是一幅讽刺画

  • 卷一·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一     明 胡广等 撰国风一【安成刘氏曰集传于国风之下系以一者以国风居四诗之首也下文周南一之一者周南又居国风中十五国之首也后仿此】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

  • 净诸业障菩萨·佚名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 卷第十八·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八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七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阿利吒比丘不舍恶见。众僧作举羯磨已。往尊者难陀优波难陀所。见已赞言善来。即起迎与小床坐洗足水。与涂足油非时浆

  • 卷第二十六·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杂科篇 明 德山传 德山。宁波人。少航海。为捕者所诬。以盗系狱者十七年。得白遂为僧。遇天眼师授法。颇有得。为云水游。至毗陵城南龙舌尖止焉。日以饭僧修福为

  • 元始洞真决疑经·佚名

    亦称《太上决疑经》。内容托为元始天尊与太极真人、天真皇人、上相青童君三人的质疑,天尊一一作答,故名《决疑经》。其主旨在于说明世间有为法皆属无常,即生即灭。唯出世昇玄至道才是常住,即不生不灭。学道之人要敬事

  • 老圃集·洪刍

    诗别集。二卷。宋洪刍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老圃集》一卷,但此集所收并非其诗作全部。周紫芝跋云:“此其所载,意其多晚年之作,与昔所见殊不类。”(《书老圃集后》)此跋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壬申(1152

  • 资治通鉴外纪·刘恕

    宋刘恕撰史书。10卷。记事起自皇五帝,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不接《资治通鉴》,共和(前841)以前取编世的形式,共和以后取编年的形式。全书占有材料极为丰富,体例严谨。另撰有《资治通鉴外纪目录》5卷,列朔闺天象和《外纪》的

  •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佚名

    五卷,赵宋法天译。明宝光明陀罗尼之法门。多与华严经十住品及贤者品同。佛在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请问宝光明总持法门,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二字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能,不可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