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鬻子

唐 逄行珪 注撰

吏五帝三王傳政乙第五

撰具也吏者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賢者舉之不賢者不預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傳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

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為法教可稱也

君子不與人謀之則已矣

言君子修於内理於外端其形正其影體真徳之安守冲妙之機言出以成教方謀事必為法則茍於政而不預豈安為之哉所以止也

若與人謀之則非道無由也

君子不與人謀則已矣若與人謀務存大道而言之不以違道飾非不以茍命求王由用也

故君子之謀能必用道

君子終日言之而不離體要謀於政事而咸由於道故同於道者道亦得之非道之言君子不用也

而不能必見受

衆目視於偽不留視於真衆心耀於名不能察於實夫庸主必惑於衆豈能受於道教哉故君子之道不必見納也

能必忠

盡心論道而必竭忠盡道言不邪譎也

而不能必入

盡忠論道聖君必納庸主所難故有道之君上下親愛忠讜進用智術無隠以石投水何齟齬哉而不明之主君臣疏忌小人侍側端正棄遺諂佞是親忠信不用掩目而視豈不惑歟必忠言之不入也

能必信

言君子不茍合不妄言正色端辭澄清真實必存之於信也

而不能必見信

信言不美而合於道庸主惑於衆邪豈信用君子之言乎言不以見信也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辭而施之於行

言君子但為善將以攻惡善不自是惡不非人施之於行不顯之於言説

故非非者行是

言是非於人是所同也非於人者人亦非之君子将非於人終不以非非人自行是道以論彼之非

惡惡者行善

善惡在身是所共也君子務善以攻惡不以惡惡於人所以彰惡於行善道也

而道論人

謀事必忠出言必信行善以攻惡顯是而明非不茍求所以知而道徳自明也

大道文王問第八

夫道者覆天地廓四方斥八極髙而無際深不可測綿六合横四維不可以言象盡不可以指示説應無間之迹終政教之端包萬物之形彰三光之外為而不有行而不見有道之王動而同之妙用無窮故謂之大文王因用無窮故謂之大師聞道可為永則因以名篇也

政曰昔者文王問於鬻子

昔者言往日也雖臨馭億兆而不獨專從師問道以求政術之門

敢問人有大忘乎

尊師道故曰敢問文王思存大道以終政事心迹在於經逺所以先問於大忘也

對曰有

鬻子前答文王言有大忘也

文王曰敢問大忘奈何

鬻子前不即以指答者故引成文王之問文王欲熊終大忘之理故曰其事奈何矣

鬻子曰知其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過則勿憚改終日不為惡惡去於身也豈但墨面髠髮是為形食哉故其蚩尤見誅四㐫就戮夏癸絶祀商辛覆宗賊身害軀破家失國其行如此是為大忘也

其行如此是謂之大忘

終成所答之事

貴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

夫為政以徳必貴於道為化國之福焉當文王之時而通稱三王者據近以及逺明道以同也周者合也備也言五帝三王貴道其政能合若一也而無所不備也

昔之帝王

昔者在昔貴道徳之帝王稱昔者以逺喻近為之勸也

所以為明者以其吏也

言帝王而有聖明之稱者皆委賢吏在顯職故道化興而萬國寧明聖不獨運也

昔之君子其所以為功者以其民也

民惟邦本得衆斯昌建極乗時必資兆庶人効其力以成其功也

力生於神

生者有國必先靈祐皇天上帝社稷山川神迹

猜你喜欢
  恒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楚莊王第一·苏舆
  卷一一五·邱濬
  卷二十五·陆九渊
  梁惠王上篇·王夫之
  卷一·李明复
  卷三十八·冯复京
  提要·王介之
  卷五十四·乾隆
  卷二十四·吕祖谦
  墨子卷十二·墨子
  般若品第二·释法海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三·佚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佚名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彭定求

        卷570_1 【静夜相思】李群玉   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   卷570_2 【桂州经佳人故居】李群玉   桂水依旧绿,佳人本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疑山。   卷570_3 【放鱼】李群玉

  • 李德裕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德裕(787—850),中唐著名政治家。武宗时期当政,力削蕃镇,政绩斐然。武宗去世后,白敏中一派得势,德裕遂贬死海南。 长安秋夜 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诗鉴

  • 苇航漫逰稿巻四·胡仲弓

    宋 胡仲弓 撰五言絶句雪磴石磴不可攀前头有积雪安得冰玉人对此清髙节晓枕听禽言山鸟不知名窻前作意鸣自言还自答终始一般声皆春黄钟一萌动物物皆阳春天地妙槖籥满腔都是仁意亭主人心地阔以意名其亭长擕一樽酒坐对前

  • 列传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李延寿

    吴平侯景 长沙宣武王懿 永阳昭王敷 衡阳宣王畅 桂阳简王融 临川靖惠王宏景,崇之子也。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及长好学,才辩有识断。仕齐爲永宁令,政爲百城最。永嘉太守范述曾居郡,号称廉平,雅服景爲政,乃牓郡门曰:“诸县

  • 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脱脱

        ◎外国五   ○占城 真腊 蒲甘 邈黎 三佛齐 阇婆 勃泥 注辇 丹眉流   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东至海,西至云南,南至真腊国,北至欢州界。泛海南去三佛齐五日程。陆行至宾陀罗国一月程,其国隶占城焉。东去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佚名

    嘉靖二十四年八月辛卯朔诏加成国公朱希忠太傅京山侯崔元大学士严嵩俱少师○壬辰致仕大学士贾咏夏言各奏贺 万寿圣节下其章于礼部○升浙江右布政使谢兰为河南左布政使○荫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孙柽为国子生○加秉一真人陶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供词光绪十年六月廿六日一一二○七-二四·佚名

    挑夫首纪结等供述:遵谕派拨挑夫据纪结即黄三奇供:小的蒙前宪谕,饬小的与挑夫首蔡进发帮同挑运,如逢大差临境,若有雇夫壹百名,小的应帮雇拾名,交与夫首呼唤,伺候挑运。经蒙当堂,着小的们派定小夫廿四名,赴明

  • 一五三 四库全书处总裁王际华等奏请再领刻字刊书银两并给摆版供事分例饭食折·佚名

    一五三 四库全书处总裁王际华等奏请再领刻字刊书银两并给摆版供事分例饭食折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臣王际华、英廉、金简谨奏,为请旨事。前经臣金简奏请,将四库全书内应刊各书,改刻大小活字十五万个,摆版刷印通行,荷蒙

  •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魏收

    高崇的儿子高谦之,字道让。少小时侍奉后母李氏,孝名远扬,李氏抚养他所耗费的心血也过于自己亲生孩子,以致旁人难以辨别他们兄弟所出的同异差别。时人把他们一样看重。等到长大,摒绝人事,专攻经史,天文历法、算学图纬之类书籍

  • 麓川土司传·张廷玉

    麓川、平缅,元朝时全隶属于缅甸。缅甸,是古代朱波的所在地。南宋宁宗时期,缅甸、波斯等国向朝廷进献白象,从此才有了缅甸之名。缅甸在云南的西南方,离京城最远,与八百国、占城接壤。缅甸有城郭室屋,人都居住在楼上,该地盛产大

  • 欲速则不达·孔子

    【原文】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莒父:鲁国邑名。《山东通志》认为在今山东高密县东南。阳文】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

  • 卷十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七   宋 吕祖谦 撰昭公晋顷公卒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三十年】晋顷公之丧郑游吉吊且送葬以一人兼二人之职晋人所以责之当时观子太叔对尚见得先王之制士吊大夫送葬这个三代典制天子须加

  • 省庵法师劝发菩提心文(附)·周梦颜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

  • 卷三十六·佚名

    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四佛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见如来应供等正觉大般涅槃。此菩萨摩诃萨。欲知见如来应供等正觉大般涅槃者,当如是知如如般涅槃。如来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如实际。如法界。如虚空界。如实性。如离

  • 成实论 第五卷·佚名

    成实论 第五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根不定品第五十四问曰。诸根为定。为不定耶。答曰。云何名定。云何名不定。问曰。以眼等根所知及因。是名为定。答曰。若尔根非定也。所以者何。诸根非是眼等所知及

  • 洪范明义·黄道周

    四卷。明黄道周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其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此书系崇祯十年(1637)道周官左谕德掌司经局时所进呈朝廷者,其进书序称“上卷言天人感召、性命相符及好德用人之方;下卷言阴骘相协、彝

  • 佛祖统纪·志磐

    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着。略称统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全书主要阐明天台教学之传统,以南宋景迁之宗源录、宗鉴之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仿史书纪传体及编年体增编而成。分为本纪八卷、世家二卷、列传十二卷、表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