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七

顾况

梦後吟

醉中还有梦身外已无心明镜唯知老青山何处深

题灵山寺【战鸟】

觉地本随身灵山重结因如何战鸟佛不化捕鱼人

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

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

永嘉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青弋江

凄清囬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山迳柳【以下十四首一作临平坞杂题】

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年年立春後即被啼莺占

石上藤

空山无鸟迹何物如人意委曲结绳文离披草书字

薜荔庵

薜荔作禅庵重叠庵边树空山径欲絶也有人知处

芙蓉榭

风摆莲衣乾月背鸟巢寒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欹松漪

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悠扬緑萝影下拂波纹破

焙茶坞

新茶巳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弹琴谷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白鹭汀

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鱼策

千松岭

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黄菊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临平湖

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节船影入荷香莫冲莲柄折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石窦泉

吹沙复喷石曲折仍圆旋野客漱流时杯粘落花片

古仙坛

远山谁放烧疑是坛边醮仙人错下山拍手坛边笑

题山顶寺

遥闻林下语知是经行所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

天宝题壁

五十余年别伶俜道不行却来书处在惆怅似前生

哭李别驾

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不欲频回步孀妻正哭时

春雨不闻百舌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忆鄱阳旧游

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春怀

园莺啼已倦树树陨香红不是春相背当由巳自翁

洛阳陌二首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珂佩逐鸣驺王孙结伴游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寄淮上柳十三

苇萧中辟户相映緑淮流莫讶春潮阔鸥边可泊舟

送李泌【末句缺】

昔别吴堤雨春帆去较迟江波千里緑

山中夜宿

凉月挂层峰萝牀落叶重掩关深畏虎风起撼长松

登楼

高阁成长望江流雁叫哀凄凉故吴事麋鹿走荒台

江上

江清白鸟斜荡桨罥苹花听唱菱歌晚逥塘月照沙

溪上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揺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田家

带水摘禾穗夜捣具晨炊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

宿山中僧

不爇香炉烟蒲团坐如铁尝想同夜禅风堕松顶雪

梅湾

白石盘盘磴清香树树梅山深不吟赏辜负委苍苔

思归

不能经纶大经甘作草莽闲臣青琐应须长别白云漫与相亲

归山作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一作春】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一作路】无人独还

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茆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代佳人赠别

万里行人欲渡溪千行珠泪滴为泥已成残梦随君去犹有惊乌半夜啼

忆故园

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故园此去千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

题叶道士山房

水边垂【一作杨】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一作吹】玉箫近得麻姑音【一作书】信否浔阳江【一作向】上不通潮

送李秀才入京

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君向【一作入】长安余适越独登秦望【一作岭】望秦川

越中席上【一作局席】看弄老人

不到山阴十二春镜【一作会】中相见白头新此生不复为年少今日从他弄老人

听刘安唱歌

子【一作午】夜新声何处传悲翁【一作歌】更忆太平年即今法曲无人唱已逐霓裳飞上天

樱桃曲

百舌犹来上苑花游人独自忆京华遥知寝庙尝新後勅赐樱桃向几家

山中【一作朱放诗题作山中听子规】

野人爱向【一作自爱】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赠【一作贻】朱放

野客归时无四邻黔娄别久案常贫渔樵旧路不堪入何处空山犹有人

江村乱後

江村日暮寻遗老江水东流横浩浩竹里闲窗不见人门前旧路生青草

望简寂观

青嶂青溪直复斜白鸡白犬到人家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五两歌送张夏

竿头五两风褭褭水上云帆逐飞鸟送君初出扬州时霭霭曈曈江溢晓

临海所居三首

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絶人行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不知叠嶂重霞里更有何人度石桥

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此首题一作江上故居】

听角思归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後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酬柳相公【纪事有时宰曾招致将以好官命之况以诗答之】

天下【一作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一作用】唤狂生个身恰【一作此生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一作瀛洲】叫数【一作一】声

题明霞台

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哭绚法师

楚客停桡欲问谁白沙江草麴尘丝生公手种殿前树唯有花开鶗鴂悲

送柳宜城葬

鸣笳巳逐春风咽匹马犹依旧路嘶遥望柳家门外树恐闻黄鸟向人啼

宫词五首

禁柳烟中闻晓乌风吹玉漏尽铜壶内官先向蓬莱殿金合开香泻御鑪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一作秋】河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旗晓?寒侍女先来荐琼蘂露浆新下九霄盘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金吾持戟护新檐天乐声传万姓瞻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

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

夜中望仙观

日暮衔花飞鸟还月明溪上见青山遥知玉女窗前树不是仙人不得攀

送李侍御往吴兴【一题作送李侍郎从宣城取洞庭路往吴兴】

世间只【一作唯】有情难说今夜应无不醉人若向洞庭山下过暗知浇沥圣姑神

奉和韩晋公晦日呈诸判官【一本无下四字】

江南无处不闻歌晦日中军乐更多不是风光催柳色却缘威令动阳和

子规

杜宇寃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海鸥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赠韦清【一作青】将军

身执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剑重横行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青善歌】

赠僧二首

家住义兴东舍溪溪边莎草雨无泥上人一向心入定春鸟年年空自啼

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登楼望水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湖中【一作洞庭秋日】

青草湖边日色低黄茅嶂里鹧鸪啼丈夫飘荡今如此一曲长歌楚水西

岁日作【一作岁日口号】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山中赠客

山中好处无人别涧梅伪作山中雪野客相逢夜不眠山中童子烧松节

王郎中妓席五咏

箜篌

玉作搔头金步揺高张苦调响连宵欲知写尽相思梦度水寻云不用桥

汗浥新装画不成丝催急节舞衣轻落花遶树疑无影回雪从风暗有情

歌【一作王郎中席歌妓】

柳拂青楼花满衣能歌宛转世应稀空中几处闻清响欲遶行云不遣飞

秦声楚调怨无穷陇水胡笳咽复通莫遣黄莺花里啭参差撩乱妬春风

欲写人间离别心须听鸣凤似龙吟江南曲尽归何处洞水山云知浅深

送李山人还玉溪

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

送少微上人还鹿门

少微不向吴中隐为个生缘在鹿门行入汉江秋月色襄阳耆旧几人存

宿昭应

武帝祈灵太乙坛新丰树色绕千官那【一作岂】知今夜长生殿独闭山门【一作空山】月影寒

题琅邪上方

东晋王家在【一作住】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碑沈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安仁港口望仙人城

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寄袐书包监

一别长安路几千遥知旧日主人怜贾生只是三年谪独自无才已四年

小孤山

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

送李秀才游嵩山

嵩山石壁挂飞流无限神仙在上头采得新诗题石壁老人惆怅不同游

从剡溪至赤城

灵溪宿处接灵山窈映高楼向月闲夜半鹤声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花落深宫莺亦悲【一作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一作欲寄】谁

崦里桃花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籙夜听步虚山月寒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山僧後夜初出【一作入】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竹枝曲【一作词】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一作楚】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後肠断晓猿声渐稀

寻僧二首

方丈玲珑花竹闲已将心印出人间家家门外长安道何处相逢是宝山

弥天释子本高情往往山中独自行莫怪狂人游楚国莲花只在淤泥生

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赠远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

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与君皆是思归客拭泪看花奈老何

送郭秀才

故人曾任丹徒令买得青山拟独耕不作草堂招远客却将垂柳借啼莺

宫词

长乐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

悼稚

稚子比来骑竹马犹疑只在屋东西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

山僧兰若

絶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 颓垣化为陂陆地堪乘舟【以下并见张为主客图】 汀洲渺渺江蓠短疑是疑非两断肠 巫峡朝云暮不归洞庭春水晴空满 龙吟四泽欲兴雨凤引九雏警宿乌【七星管歌通典】 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渔父词野客丛谈】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七

猜你喜欢
  李德载·唐圭璋
  谭菀醍醐卷四·杨慎
  第三十六回 苏乳母王府安身·陈端生
  第五十三回 飘泊孤身不堪谈旧事 兵戈满目何处访仙源·萧晶玉
  第二十折 魂遇·李玉
  第一折·关汉卿
  卷150 ·佚名
  卷二·乾隆
  卷三十四·佚名
  卷十六·乾隆
  卷二十一·陈廷敬
  御选金诗卷一·康熙
  残破·徐志摩
  目录·吴梅
  卷三·张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大昌·唐圭璋

      大昌字泰之,休宁人。生于宣和五年(1123)。绍兴二十一年(1151)第进士,擢太平州教授。孝宗即位,累迁著作佐郎、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权吏部尚书。出知泉、明二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1195)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冬十月按是月壬子朔癸丑诏濒江州县官渡口并差官主之应公私舟船遇夜并泊南岸以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言金人在河阳恐其奄至也甲寅言者论维扬之城可扳援上下其濠池可步而往来乃诏扬州修城浚濠仍令江淮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二月丁酉朔启蛰行祈谷礼于 玄极宝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祭先师孔子命大学士徐阶行礼○戊戌祭 太社稷命英国公张溶代○己亥祭 帝社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添设怀柔永平二道兵备各一员调山按察司副使温景葵于永

  • 周纪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司马光

    周纪四 周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1]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1]楚怀王逃脱看守,被秦国人发现,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

  • 历代吏师类录[一]·徐元瑞

    天文二星 上帝,执法官;土公,吏。有虞氏 士师皋陶。周 太傅周公旦、朝鲜侯箕子、太保召公奭、大司寇吕侯。列国 韩 公子韩非、相申不害、大夫慎到。 魏 师李悝。 齐 相管仲。 楚 大夫屈平。 郑 相公孙侨、大

  • 张凖·周诒春

    张凖 字子高。年三十一岁。生于湖北枝江。叔承良。家居。本籍通信处。湖北枝江县董市。未婚。初毕业于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任湖北枝江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久兴学校预备。宣统三年。入麻省工业

  •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孔颖达

    周公作《立政》。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立政言用臣当共立政,故以名篇。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顺古道尽礼致敬,告成王,言:“嗣天子,今已为王矣,不可不慎。”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

  • 卷九 论人八·孙星衍

    《绎史》九十五引《尚书大传》东郭子思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夫隐栝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闻之,曰:“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说苑·杂言》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

  • 卷二十三·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二十三律吕新书【二】律吕证辨造律第一班固汉前志曰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鳯之鸣其雄鸣为六

  • 卷四十一·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一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八经【月癸】二十有二年春齐侯伐莒○宋华亥向寜华定自宋南里岀奔楚【酉朔日有食之辛巳】○大搜于昌间【言自】○夏四月

  • 亲近品第九·佚名

    复次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修大方便利益众生。应適随宜显示无方。善男子,有佛出世。号无异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应现世间引接有缘。有缘既尽迁神涅槃。灭度之後。於正法中有一婆

  • 卷七·道世

    △第六地狱部(此别八部)▲述意部第一夫论地狱幽酸,特为痛切。刀林耸日,剑岭参天,沸镬腾波,炎炉起焰;铁城昼掩,铜柱夜然。如此之中,罪人遍满。周慞困苦,悲号叫唤。牛头恶眼,狱卒凶牙。长叉拄肋,肝心碓捣,猛火逼身,肌肤净荆或复舂头捣

  • 大乘起信论卷上(实叉难陀译)·马鸣

    马鸣菩萨造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在  救护世间尊  及彼体相海  无我句义法  无边德藏僧  勤求正觉者  为欲令众生  除疑去邪执  起信绍佛种  故我

  • 卷第八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潭州大沩慧山海禅师福建上杭林氏子。年十五。随父经商河南。因穷途投宿庵。僧劝令出家

  • 石雨大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自五鐙分焰,洞上一宗精詳綿密,辨魔揀異,真如寶鏡高縣,狐妖落膽,救顢頇大病之良藥也。一橛頭亂統禪望崖而退矣,乃反從而譏之,曰是義解也、是教理也,猶越人安於斷髮文身,見章甫玉帛而譏其為繁文縟節耳。夫一棓一喝出自德山、臨濟

  • 跨鳌集·李新

    宋代诗文别集。李新撰。《郡斋读书志》卷4下著录此集为50卷。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原本已失传,故由《永乐大典》搜采其诗文,重编为30卷。前11卷为赋3篇、各体诗及词5首,其余19卷辑录表、札子、状、论、记、跋、序、说

  • 玄珠心镜注·佚名

    长孙滋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序称唐时仙女崔少玄留一诗一章,王损之章句,题名为《玄珠心镜》,长孙滋注。《玄珠心镜》含《守一诗》和《守一宝章》两部分,述守一之道。《崇文总目》、《通志》皆著录为唐女子崔少玄撰。注

  • 往生集·祩宏

    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九类:(一)沙门往生类,东晋慧远至明代宝珠,凡九十八人。(二)王臣往生类,乌苌国王至张无尽丞相,凡三十二人。(三)处士往生类,周续之至华居士,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