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甲申传信卷录十

使臣碧血

苌宏之事周王忠于公室。以党于范氏,晋人封而杀之。藏其血,三年而成碧。此忠之所由积也。左先生之北使也,执节类苏属国、抗议类富郑公、从容类文信国,卒以见戮。呜呼!国家养士三百年,而能以诗礼之泽,对扬祖宗于地下者,左先生其无憾者矣!纪使臣碧血。

萝石先生节略

刑科给事中左懋第,字萝石,山东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历官给事中。甲申春,奉诏督兵湖襄。夏闻变,誓师而北。会福王建号金陵,改元宏光,懋第入见,泣陈中兴大业,遂命视师江上。除右都御史,总理戎政事。江左朝士方棘,辅臣马士英议遣使求清告祭明大行皇帝,众莫敢行。左懋第母死于天津之官屯,闻讣至,疏请终丧,不许。因请使北,仍遣水师督臣陈洪范持节,懋第及太仆寺卿马绍愉副之。以洪范常镇辽左,与清用事臣易通,故授以经理河北、联络关东之命,而达书于清,傅以金帛。因册西平伯吴三桂为蓟国公,世镇燕京。赐左懋第一品服,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以行。懋第曰:『我非敢以宠荣易衰绖,顾此行君事、亲事可以两全,否则抗节而死,不负读书,以报我君、亲于地下也』。

秋八月行次沧州,洪范闻清已封西平伯吴三桂为平西王,于是遂遣信先奉册命授西平伯吴三桂,谕来意。三桂不发书缄册,封奏摄政王览之。册内有『永镇燕京,东通建州』语,王怒,然朝议既以礼来,且令使臣入见。

九日,懋第至杨村,士人曹逊、金镳、孙正强,见懋第言报国之志,欲从懋第行。懋第曰:『渡江以来,仅见汝等!今上正位继统,思义勇以佐中兴,尔辈正不可多得』。并录署参谋以行。十月初三日至张家湾,时议以四夷馆处使臣。洪范无辞,懋第谓通事曰:『我奉告先帝,并酬贵国之命北来,以贵国为我先帝成服,不敢先之以兵。命以夷馆处使。若以属国相见,我必不入。义尽名立,师出有名,我何恤哉?往返再四,遂议以鸿胪寺处使,遣官骑迎之。建旄乘舆,肃队而入。十四日内阁大学士刚林见使臣曰:『何不朝觐』?第曰:『议礼定,然后见。本朝不知贵国之事,以贵国有礼于我,故命使臣陈谢,自应以客礼相见。我朝不幸,罹此大变。今皇帝正位继结,图中兴大业,汝河言朝贡也』?刚曰:『尔福王奉何人命僭位』?第曰:『先帝过变升遐,岂有遗诏?今皇帝为先帝之弟,兄终弟及,率土归心,奉天继统,理所宜然』。刚曰:『既知崇祯死,若何不死』?第曰:『若此言可以责我。我奉先帝命,督兵剿贼,月余始闻变。我固为今日计,徒死何益』!刚曰:『既剿贼,剿破京师时,尔作何事』?第曰:『我奉命剿张献忠;犯京师者,李自成也。我闻变时即勒兵北行,路闻汝国已驱贼都燕,我若即来,非剿汝矣。以若言,不过难我以不死。譬如昔年,汝国入犯琉球,高丽遂叛。汝国可以责守国诸臣。其将兵入犯者,何能罪之』?时懋弟声色俱厉,而洪范、绍愉唯嘿不言。第曰:『莫说我江南小,江南尽大』!刚曰:『谁言大』!第曰:『是我说者』!刚即遽去。明日复来言,略如前。第曰:『我来祭先帝,因酬谢贵国,非以降及和来,安以属相见?若相见礼少错后,无一事如命矣』!洪范曰:『既不可见,姑以金帛先之』。第因举示曰:『银两以赏陵工军匠,金帛以酬国王』悉以付刚。刚欢笑而去。私赞第曰:『此中国奇男子也』!懋第慷慨劲烈,辞旨益坚。故清亦不得有加于使臣而心甚动之。馈食礼貌甚隆。懋弟以谒请,报言崇祯已葬,可毋往。第竟不得至陵,乃陈太牢,斩衰,率将士,北向哭于寺厅,三日。都人闻之流涕。守卒以告,王益重之,而欲生致懋第,终不屈。约洪范谕江南降爵为侯,洪范许之。

二十七日,忽数骑至,遣行,出永定门。十一月初五日,止沧州十里铺,又数骑从尝大人来,遮懋第、绍愉还,独遣洪范行。骑卒有从洪范南行,有从懋第北行者,尝不之问,而清已祭告蚩尤旗,发兵南下矣。摄政王令内院谕懋第:『静听,勿有违越』。都司刘英、游击樊懋通往来侦事。

明年春正月,刘英、曹逊、金镳三人俱入讯,昼闭门不通,夜逾墙入见懋第。懋第曰:『近者人以利害之说动我,我指辟书示之。「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此我志也」』。又以上摄政王启示曹逊曰:『此启足为使节光。然今日之事,有可否而无成败』。懋第曰:『我心如铁石,亦听之而已』!

三月十九日大明大行皇帝弃社稷群臣百姓已匝岁矣。第奉一羝,祭告大哭,双目尽血。复为文以只鸡尊酒祭告从难诸臣。懋第惟不死,以为此祭也。嗟乎伤哉!

四月,发疏藏之蜡中,遣金镳及都司杨三泰驰金陵,奏之,而江淮阻兵不得达。比至五月中旬,金陵已失守矣。曹逊告懋第曰:『如何则可』?第曰:『此事皎然如日月,我志已决』!援笔成诗。诗曰:『峡圻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何如?寸丹冷魄消磨尽,荡作寒烟总不知』!

王谕懋第降且髡,不从。中军艾大选首髡,且劝第降。第大怒,麾从官立毙杖下。王闻之,而心甚善之。十九日,捕懋第下刑部,部吏曰:『何不早薙发!』第曰:『我头可断,发不可薙』!遂下狱。二十日加铁锁,三拥入内朝。懋第丧冠白袍,面南向,坐于庭下。王心雅重之,欲生懋弟。且重用之。问在廷汉臣曰:『卿等云何』?侍郎陈名夏曰:『为崇祯来可饶,为福王来不可饶』。懋第曰:『若言福王,是先帝何人?且若中先朝会元,今日何面目在此与我说话』!名夏语塞。兵部侍郎秦某曰:『先生何不知兴废』?懋第曰:『兴废,国运之盛衰;廉耻,人臣之大节。先生止知兴废而忘廉耻』?于是廷臣无复言者。王曰:『尔明臣何食清粟半载,而犹不死』?懋第曰:『尔人攘我朝之粟,反谓我食尔夷耶?且古之致力中原,亦籍夷狄之食者。我国家不幸罹此大变,圣子神孙,岂曰无人?今日止有一死,又何多言』!王色变,挥出斩之。都御史赵开心前启王曰:『杀之适足以成名,不如释之』。王将可其奏,而懋第已就刑矣。懋第就刑时,至宣武门外市口,昂首高步,神色自若。遂南向四拜,端坐受刑。是日大风尽晦,都人士奔走流涕,拜于道旁者,不可数计。所从懋第、马绍愉,率将士悉髡以降。惟参谋通判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刘统、王廷佐、千总张良佐,系从懋第北使者,俱不薙发,同日遇害。

明年丙戌六月十九日,陈洪范病将死,亟呼左懋第老爷至,遂死。先是洪范旧通辽左人语,入燕,以江左情实告清,而心卖懋第,洪范遂爵侯。自侯至死仅期年(按:刘统字君常,宣城人,任侠有气节。以黄将军荐,授游击。所向无敌,尝杀敌千百人。军中以其面两旁皆青,号为蓝面将军。己酉六月二十日,从左公仗义不屈节,同陈用极、王一斌等五人被害。时大风走沙石,屋瓦皆飞,京城为之罢市)。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刘昫
  卷一百一十五·志第六十八·礼十八等·脱脱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张廷玉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九·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六百十一·佚名
  第四○六清单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一五--二·佚名
  卷五十·傅恒
  卷二十四·傅恒
  学史卷五·邵宝
  二七 夜航船·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十七。·金富轼
  卷二百二十五·杨士奇
  卷十三·徐天麟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折·王实甫

    (末上,云),红娘之言,深有意趣。天色晚也,月儿,你早些出来么!(焚香了)呀,却早发擂也;呀,却早撞钟也。(做理琴科)琴呵,小生与足下湖海相随数年,今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金徽、玉轸、蛇腹、断纹、峄阳、焦尾、冰弦之上。天那!

  • 卷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 明 曹学佺 编 齐诗 武帝 估客乐 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 竟陵王子良 九月侍宴 月殿风转层台气寒高云敛色遥露已团式诏司警言戾秋峦轻觞时荐落英可餐 登山望雷居

  • 列传第五十·魏徵

    夫肖形天地,人称最灵,以其知父子之道,识君臣之义,异夫禽兽者也。传曰:“人生在三 ,事之如一。”然则君臣父子,其道不殊,父不可以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君不可以不君,臣不可以不臣。故曰君犹天也,天可仇乎!是以有罪归刑,见危授命,竭忠贞

  •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六·宗室四·脱脱

        ◎宗室四   ○子淔 子崧 子栎 子砥 子昼 子潚 师{睪卄} 希言 希怿 士珸 士〈亻褭〉 士〈山穹〉 士皘 士群 不弃 不尤 不{百心} 善俊 善誉 汝述叔近 叔向 彦倓 彦橚 彦逾   子淔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

  • 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十三·赵尔巽

      扬古利 劳萨子程尼 图鲁什子巴什泰 觉罗拜山子顾纳岱、顾纳岱子莫洛浑 西喇布子马喇希、阿兰珠、阿兰珠弟布尔堪、纳尔察、纳尔察子瑚沙 达音布朗格、朗格子和讬、从弟雍舜、玛尔当图、玛尔当图子乌库理、喀喇、

  • 第四一六佥禀光绪四年二月十五日一二二一八--一·佚名

    一一快头役、庄耆、约首等,禀举黄文绣为宝斗仁等庄总理具佥禀台下一快头役蔡谨、庄耆苏阿富、魏阿苟、周加齐、约首陈丕在、蔡光传、潘敦义、王雨水等,为总理悬缺,恳恩给发谕戳,以便奉公事。缘竹南一

  • 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九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常德府旧是鼎州昨於建炎三年有北来溃兵孔彦舟贼马侵犯府城其时府民为时有土人妖巫锺相久以幻怪鼓惑本土乡村愚民连络澧峡无知之俗悉来

  • 先考文钦公家傅·林献堂

    先考文钦公,讳万安,字允卿,号幼山;奠国公之三子也。性温和,待人接物,出于至诚;而尤以孝友事父兄。我家自迁阿罩雾庄以来,世业农习武,秉忠义,戮力致果,功在旗常;而先考独好学,勉为世用。光绪十年入泮,兵备道刘璈见而

  • 卷十一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陈寿

    (袁涣传、张范传、凉茂传、国渊传、田畴传、王修传、邴原传、管宁传)袁涣传,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县人。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郡守命袁涣任功曹,郡里

  • 武陵王纪传·姚思廉

    武陵王萧纪,字世询,是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他小时候就很好学,颇有文才,所写诗辞一点也不轻浮,很有骨气。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册封他为武陵郡王,食邑二千户。萧纪历任宁远将军,琅笽、彭城两郡太守,轻车将军,丹陽尹。又出任会

  • 卷第五·董仲舒

    灭国上第七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故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小国德薄不朝聘,大国不与诸侯会聚,孤特不相守,独居不同群,遭难莫之救,所以亡也。非独公侯大人如此,生天地之间,根本微

  •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晏婴

    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据孙星衍,此脱“尸上”两字而哭之,涕沾襟。章子弦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免免冠而哭,哀尽而去。

  • 自警编卷一·赵善璙

    宋 赵善璙 撰学问类学问太宗欲相赵普或譛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太宗释然卒相之李文靖公作相尝读论语或问之公曰沆为宰相如论

  • 论语卷一·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徳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O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

  • 卷十二·佚名

    △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第十七之二尔时佛神力故。十方世界六种震动。如来威神法应如是雨天华雲。雨天香雲。雨天末香雲。雨天鬘雲。雨天衣雲。雨天宝雲。雨天庄严雲雨。又自然出天妓乐音。天妙光明普照一切。演出诸天微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佚名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仅三百余字,乃太上道君演说。谓地狱受苦之人,皆因在世时作恶悖道,杀生害命所致。如能专志持斋,转诵此经,即可解冤拔罪。篇末附广信真人颂五言八句

  • 瓜分惨祸预言记·郑权

    长篇小说。假托“日本女士中江笃济藏本,中国男儿轩辕正裔译述”,实为郑权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独社初版铅印本。1904年上海独社出版。商业士子曾子兴留学回国后办了一所自立学校。他不满列强瓜分中国,四处奔走演讲,呼

  • 通制条格·拜住

    元法令类编。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拜住、完颜纳丹、曹伯启、普颜等修纂。《大元通制》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 (1323),分四个部分:一、诏制,九十四条;二、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条;三、断例,七百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