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家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三十二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忠烈王五。

○(辛丑)二十七年春正月甲辰王与元使如兴王寺转藏经。

丙辰王率百官幸妙莲寺为皇帝祝厘诸路行省以下官皆以正月朔望行香祝厘盖元朝之礼也。

己未安西王阿难达遣使求童女以韩孙秀之女归之。

壬戌王以先帝忌幸妙莲寺行香。

甲子耶律希逸享王于寿宁宫。

乙丑王率行省官及群臣幸妙莲寺为帝圣甲日祝寿也。

己巳耶律希逸享王于寿宁宫。

庚午王以前王公主诞日宴于寿宁宫。

二月癸酉脱脱大王遣人来献海靑二 因求童女。

丁丑耶律希逸谒文庙令诸生赋诗。

庚辰以皇太后忌日幸妙莲寺。

丙申遣瑞兴侯琠入侍于元。

庚子王不豫。

三月壬寅移御卢颖秀第。

元以行省平章阔里吉思不能和辑人民罢之阔里吉思率官属还。 中郞将朴洪以通事为阔里吉思腹心借威市恩多受贿赂随阔里吉思如元谋变国俗不遂而归。

癸卯李白超还自元帝赐王楮币一万锭遣使表谢。

元置耽罗军民万户府。

夏四月辛未佥议 理金 卒。

己丑元遣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塔察儿刑部尙书王泰亨诏曰: "向以尔国自作不靖遣平章政事阔里吉思等权令与王共事以鎭 之非欲久任于彼今悉命赴朝。 然阔里吉思等所言尔国越礼滥罚官冗民弊数事中书省别有公移来表乞不变更祖宗旧法朕惟先朝以本国官号与朝廷不殊已尝改正。 王于是时卽当以类推之事如害义改亦何难  今遣塔察儿等赍诏往谕王其勉思累朝覆育之恩以宗国生灵为念威福予夺当自己出事体有未便民情有未安者其审图之 尔群僚悉心奉正各修乃职敢有蹈袭前非专恣不法王虽尔容朕必不贷。 据省移事理厘革旣定差官偕去使以闻。" 中书省移咨曰: "王近表奏增置省官百姓不安及乞不改祖风等事已有颁降诏书委官持诣本国开读所有阔里吉思等官具言国中不便数事录连事目在前都省议得驱良之事且以本国旧俗为辞此犹可说至如王国而用天子殿庭之礼旣臣之初卽当论者昔或不审自今宜卽更之。 其余如民 之可除事弊之应改者宜体诏旨谕王之意一一拟定仍令去使悉知。 王就行讫备细咨来以凭闻奏其录连事目曰: '阔里吉思等言大德三年十月开省以来别无出纳钱粮止告驱良公事合依通行体例归断又目覩大德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大德四年二月十五日国王二次大会亦三举净鞭山呼万岁一如天子仪制有此僭越又本国刑罚不中或人告是何公事不问证佐止凭元告三问不招无问轻重流配海岛遇赦 不放还刑狱狂滥覩此一事余皆 见。 又本国王京* {里}外诸司衙门州县摠三百五十八处设官大小四千三百五十五员刻削于民甚为冗滥加之赋役频倂少有不前*  { }缚凌虐忍痛衔寃无可伸理。 城郭州县虚有其名民少官多管民官按廉官半年一次交代令本处百姓自备牛马路费等物迎送新*奋{旧}官员道路如织防农害物民甚苦之。 又元立站赤每处三四十户近年不问公移有无文凭皆乘驲马若王近侍者差出卽起二三十匹余验高下各有等差兼所管官司百色科扰因此逃散三存其一厥数不补至甚生受。 又本国历数十年未尝加于赋役比之其它优恤甚重近因权臣所行不法百姓困弊其余事理难以缕陈。'"

五月甲辰耶律希逸还希逸喩国王理民之术责宰辅忧国之事尝以国学殿宇隘陋甚失泮宫制度言于王遂新文庙以振儒风。

丙午倂省内外官其官名有同上国者悉改之。

*庚戊{庚戌}遣知都佥议司事闵萱如元请改嫁宝塔实怜公主表曰: "扶桑地僻犹经帝女之曾临 李行迟 奏邦人之共慕。 念我国得存于今日由王姬早降于先朝  宝阴之忽收叹其中否婉 芳华之继至拟不终屯何期暂返于九 而致遂淹于四载。 久欲陈其愚意恐或 于宸聪。 若犹伉俪之未谐其必儿孙之难见忍使靑春而虚老空令皎月以却羞。 人言: '不可为谋事由天命。' 臣谓求改其匹简在帝心天心卽是帝心帝命亦惟天命。" 又请罢耽罗摠管府隶本国置万户府表曰: "地如邻敌为备要详天必听卑所须当闻庶仗早图之力欲消后悔之萌。 伏念 尔耽罗接于倭国恐奸人 来忽往或漏事情令戍卒严警肃装不容窥 于是谓在军官而作帅宜加宣令以播威。 顷者臣之所以拟议设立军民都指挥使司者不知上国曾有是命徒以本国旧例凡大官出鎭边境者令带指挥使之名故欲于是名加受宣命虎符如合浦鎭边事耳。 今承中书省咨奏准设立耽罗军民摠管府势有大乖事非本望 许从便而毋固第期无失于所施令罢耽罗摠管府依旧隶属本国开置万户府如合浦鎭边事。 但于头目人员颁降宣命虎符使得增威鎭压则譬若毛之有皮得其所附亦如臂之使指动罔不宜。" 又请以忽刺 等夺占田民悉还本主以伸寃枉表曰: "天地量优兼容荆棘甁 器窄要辨 铢。 伏念臣适遭小国之衰危益荷盛朝之矜恤。 顷者祸缠蜗角靡堪吠主之* 讼释鼠牙不忍依人之鸟犹执渠魁而诫后悉令余党以还元。 本国乱臣之首忽刺 等所作奸计旣以明白徒欲乱其国家而欺天亦多罪不容诛幸赖好生之德获保首领而尙不知足因受朝旨欲收本国所在田园臧获又所曾分付令还本国姜 等亦徘徊不还以至于今理甚乖张事须申闻。 若忽刺 等本以只身而到此曾何一物之有将今所有资财皆出侵渔贿赂所有田民多是强呑势夺其中亦有臣所给者亦因妄告以无主故与之耳。 至如金 之田民亦亚于彼自古安有旣去其国而仍食其田又取其民者乎 其被夺之民寃枉不小亦非所忍观。 是可忍也何以惩恶何以劝善乎。  奸贼以为谋亦明时之所恶。 伏望陛下张不漏之网辟无私之门其忽刺 等所占田民许依公道以推明毋滞平民之寃枉遂令宜与乃与可还者还更使徘徊不返之徒勿违分付有严之令则旣承圣泽得全祖考之风又仗皇威复正君臣之分其为感祝曷可敷宣 " 中书省移咨略曰: "征东省欲依庆尙全罗道鎭边万户府例于耽罗设立万户府事奉圣旨可依所请者。" 其请改嫁公主表萱不敢进而还。

戊辰赐卢承 等及第。

庆尙道安东界大雨雹 鹿鸟雀或有中而死者雹一枚数人不能举。

六月癸巳置田民辨正司。

秋七月丙午幸寿康宫。

乙卯忽只各番宰枢房库重房轮日享王。

命侍郞赞成事韩希愈赞成事崔有 同知密直司事宋和金台铉密直副使金延寿知申事吴祁左承旨宋邦英等议利国便民之事以闻。

赞成事致仕任翊卒。

乙丑遣密直副使金台铉如元贺圣节。

赞成事致仕李德孙卒。

八月己巳命行省杖韩希愈宋 。

戊寅彗星见于北斗。

辛巳设中秋宴于寿康宫。

壬午彗见于北斗。

丙戌赞成事致仕崔守璜卒。

戊子江南商客享王于寿康宫。

己丑王欲还宫诸嬖幸进言曰: "前月野鹿入城今又彗星见宜舍郊* {禳} 。" 凡王之出游嬖幸益横恣故托避 异劝王留连如此。

乙未王自寿康宫入御张瑄家。

彗见于上台入天市垣。

丙申元中书省移文云: "大将军金天锡奸诈凶回离*闲王父子宜放还乡里。"

东界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

九月丁酉朔幸外院设星变祈* {禳}法会。

己亥以庆尙道按廉朱印远兼当道劝农使。

癸卯彗星见于天市垣天狗坠地。

乙巳金长守还自元言帝将北征。

戊申遣上护军高世如元请助征。

郞将崔涓还自元言: "帝已寝北征。" 宰枢喜赠白金三斤。

亲设龙华会于广明寺。

丁巳遣大护军闵甫如元献 。

冬十月甲戌移御齐安宫。

乙酉王如元次银川高世还言: "帝有诏勿朝。" 遂幸海州。

十一月庚子王至自海州入御齐安宫。

戊午遣上护军康纯如元贺正。 行省遣郞将林宣如元贺正。

庚申王猎于南京。

十二月丙寅朔遣护军崔涓如元献 。 司宰尹郑良进 油上护军李白超进人参。

壬午至自南京。

○(壬寅)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幸外院。

甲辰金延寿还自元报晋王甘麻刺之薨。

戊申命田民辨正都监籍阔里吉思所断奴婢为良者归之本主。

壬子赐中赞洪子藩象牙杖。

辛酉密直使全升暴卒。

二月乙丑朔遣赞成事柳庇如元吊晋王丧。

癸酉幸寿宁宫设百座道场。

戊寅燃灯王如奉恩寺。

佥议中赞致仕薛公俭卒。

庚寅帝赐王葡萄酒。

辛卯幸广明寺设龙华会。

三月乙巳幸妙莲寺为晋王追福。

庚戌中赞致仕廉承益 官为僧。

乙卯幸寿康宫。

甲子元遣种田军万户拔都来颁赦。

夏四月辛未元遣别帖木儿等来征写经僧。

癸酉赐崔凝等及第。

五月壬寅饭僧一千于寿宁宫遂幸寿康宫。

癸卯以诗赋亲试取曹匡汉等七人各赐白金三斤马一匹以匡汉等为殿试门生故有是赐。

丙午以黄元吉知都佥议司事王惟绍为密直副使又以惟绍之父 知都佥议司事致仕。

殿中侍史金英佐论海南馆别监金延侵渔百姓 旨贬为凤阳副使。

己酉以金延寿为典法判书; 赵简为左谏议右承旨; 朴 为监察大夫; 申汝桂为右副承旨。

六月癸亥朔日食雨不见。

丙寅还宫。 王之幸寿康宫也宰枢将军房忽赤内房库内僚轮日设宴后以为常。

乙亥命佥议 理闵渍知密直司事金台铉聚及第二十人试以贺圣节表上丞相国书祝圣寿佛* 白仁寿卜祺权 金芝等连中之皆授文翰署令。

金元祥建白请试国学博士能通六经者迁秩命赵简郑 方于宣薛超等试之试者 通一二经故皆不得 。

庚辰以宗室珣琪 为守城; 加韩希愈为重大匡; 郭膺为监察大夫; 朴 为典理判书; 高世为三司右使; 金文衍为军簿判书; 金* 充史馆修撰官; 知内旨金元祥为秘书; 尹知监察司事。

辛卯以中赞致仕金珲为佥议侍郞赞成事。

秋七月乙未幸寿康宫。

辛丑以宋 为都佥议中赞; 车信为侍郞赞成事; 柳栯为 理; 赵简为密直副使右常侍; 王惟绍为左常侍; 康纯为军簿判书。

己酉遣大将军秦良弼如元献童女。

辛亥高世还自元世尝以请入朝如元会帝有所忌讳不得奏而还。

丙辰以高世为密直副使; 康纯为三司右使。

八月壬戌朔侍郞赞成事致仕*葵谟{蔡谟}卒。

甲子遣知密直司事权永如元贺圣节。

庚午行省享王。

癸未以吴祁为监察大夫。

甲申王手批以池禹功权知右副承旨。

乙酉元遣伯都 罗来分* {拣}辽渖人物。

丙申赞成事金珲享王。

九月丁未移御齐安宫。

冬十月乙丑幸寿康宫。

辛未作安平公主影堂于妙莲寺。

乙亥以密直提学郑允宜为西北面都巡问使。

辛巳以韩希愈为佥议中赞; 吴祁知都佥议司事; 金文衍为监察大夫。

丁亥自寿康宫入御齐安宫。

十一月壬辰幸寿宁宫。

戊戌幸妙莲寺。

辛丑以同知密直司事兪甫出鎭合浦。

丙辰秦良弼还自元帝命王亲朝贺正。

丁巳安西王阿难达遣使来献海靑及金* {段}。

己未宴安西王使臣于寿宁宫。

十二月庚申朔王如元命齐安公淑权署征东省事。

壬午赞成事柳庇偕伯都 罗如元。

是岁辽阳省奏帝请倂征东辽阳为一省移司东京王上表云: "言虽巧饰及于天听则必明事若大乖岂以风聆而不惧敢高哀 庶赐矜容。 念小邦接彼顽民在先朝立兹行省当奋武威而越海添设新僚及修文德以舞干辄如旧例制由详酌理合久安今者似闻辽阳省移咨于上司以革罢辽阳征东两省合为一省而置于东京臣窃思惟自东京至王京一千五百余里自王京至合浦一千四百余里若合浦海外忽有微波之警则报告往来之际千里尙远 三千里外乎  此于求名分者或便非是益朝廷之良计岂顺 人之轻议遽违圣祖之嘉谋  然自惟 德之多 恐不入尧仁之深恤故将陈闻以为急第恨奋飞之末由。 伏望陛下回*大阳之明虑远地之弊克遵前典勿纳偏辞则臣谨当益坚戴舜之诚倍祈天寿。  致征苗之 小助皇威。" 又上中书省书曰: "照得小邦最系边远重地邻近未附日本国自于至元十八年大军过海征进之后至元二十年钦奉世祖皇帝圣旨委付当职行征东省事威鎭边面管领见设庆尙道合浦等处幷全罗道两处鎭边万户府摘拨本国军官军人见于合浦加德东莱蔚州竹林巨济角山内礼梁等所把隘口去处及耽罗等处分俵置立烽 暗藏船兵日夜看望巡绰专一 备日本国贼军勾当到今不曾有失节次曾获日本贼人移咨省院闻奏了。 当今知得辽阳行省官员欲要将辽阳行省幷本国征东行省革罢却要辽阳府在城合倂改立行省移咨都省定夺去讫。 为此 详本国合浦等处边面相去辽阳府地理极远耽罗又比合浦等处至甚 远 有边面启 紧急公事往 迟滞切恐失 深系利害今来若不启 虑恐都省未知便否 若依准辽阳行省所拟合倂本省寔为未便更兼照得本省卽系元奉世祖皇帝圣旨立到若蒙准咨止令当职依旧行征东省事专委威鎭东方极边未附日本国边面勾当似望不致失 边关事务据此合行咨 伏望都省照详定夺闻奏施行。"

○(癸卯)二十九年春正月庚寅朔王在元。

二月辛巳佥议中赞致仕韩康卒。

丁亥元遣怯里马赤月儿忽都以官素一十五表里* 经里儿绢三百匹黄香十五斤 六百一十锭二十五两来转藏经。

三月甲午百官备仪奉御香转藏经。

夏四月丁亥雨雹。

五月丁未王至自元。

癸丑宰枢享王于寿宁宫。

闰月戊午朔日食。

以旱雩。

庚申御凉楼后峯观击球 。

庚午大雨。

幸妙莲寺。

戊寅国学学正金文鼎以宣圣十哲像及文庙祭器还自元。

辛巳以韩希愈为佥议右中赞; 宋 为左中赞。

六月乙未行省享王。

丙申都佥议赞成事致仕金富允卒。

己亥前后殿试及第享王。

己酉罢兴安都护府副使金瑞芝王之幸姬凤池莲者本府妓也邑吏裴度尝有憾于瑞芝托凤池莲诉王遂罢瑞芝籍其家。

癸丑震西北面安集使金坚。

秋七月丁巳朔遣大护军闵甫如元献  。

壬戌赐中赞宋 爵乐浪公以秘书尹吴演权知右副承旨。

甲子赐朴理等及第。

乙丑元遣断事官帖木儿不花翰林李学士来中书省奏奉圣旨宰相崔有 韩希愈柳庇与使臣收管石胄及子天补天卿天琪赴京帖木儿不花遣其价于安南府捕金世等四人先是世诉石胄于中书省今欲使胄世对辨故执之。

丙寅金台铉率新及第诣寿宁宫上谒赐宴。

庚辰移御齐安宫。

辛巳行省遣护军李翰如元贺圣节。

元 甲等五十人及洪子藩尹万庇等三十人以书数吴祁罪告于帖木儿不花李学士。

八月丙戌遣右中赞韩希愈前赞成崔有 以石胄及子天补天卿天琪如元。

己丑遣密直副使宋邦英如元贺圣节。

庚寅召致仕版图判书崔* 曰: "闻卿等亦将诉吴祁于使臣有诸姑徐之。" * 不从。

乙巳洪子藩元 甲与诸宰相率三军围王宫执吴祁遣护军崔淑千押送于元。

九月甲子以洪子藩为都佥议左中赞复尙左也。

乙丑幸神孝寺。

庚午王如元请沮前王还国又欲以公主改嫁瑞兴侯琠。

冬十月癸巳元遣兵部尙书脱脱帖木儿来捕吴祁盖不知祁已赴京也。

乙未王至西京帝不许入朝乃还。

壬子幸外院设消 道场。

都佥议中赞致仕蔡仁揆卒。

十一月己未太白昼见。

辛酉元遣刑部尙书塔察儿翰林直学士王约来约谓王曰: "天地*闲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彼小人知自利宁肯为王国家地耶 " 王感泣谢曰: "臣老 听信 邪是以致此今闻命矣愿奉表自雪且请前王还国其小人党与悉听使臣治。" 于是执宋璘及吴祁兄弟三司右尹 承旨演正郞珩少尹连妹壻中郞将赵深等囚于行省。

壬申以韩希愈为都佥议右中赞判典理司事; 金珲为侍郞赞成事判军簿司事; 安珦为侍郞赞成事判版图司事; 崔有 柳庇 为赞成事; 闵萱为 理; 闵渍判密直司事; 郑 为密直司使; 李混权永 知密直司事; 金台铉金深同知密直司事; 金延寿金文衍为密直副使; 洪诜为版图判书; 郭膺为监察大夫; 李 为典法判书; 朴 为右常侍; 高世康纯为三司左右使。

戊寅遣密直副使金延寿大护军夜先旦如元贺正又遣齐安公淑请还前王表曰: "乾坤德洽遐荒亦合为一家父子性存恩爱何忘于两地  敢陈鄙蕴仰渎亶聪。 伏念幸缘早岁之忠勤获 先朝之厘降方初得子锺怜奚止于隋珠  及至成人割爱令归于汉阙旣累生孙于帝侧又曾尙主于日边喜极事乖情 奸入以任从于肤受江忽有 如能辨其面欺玉何为石不明由己可责在臣属奸党之伏辜知恶言之移意。 今兹反本还复如初适逢天使之鼎来悉照臣衷而策发如解宿 而自省益惊睿 之尤加 小邦久依 李之阴能保苞桑之业叹昔人之难复思佳妇之足凭伏望哀臣未免于先迷念臣匪稽于后悟 令嗣子王璋陪公主而还国尽孝抚民则臣得旧宝坐消晩景之虞疑民无贰心专戴春阳之化育。"

十二月甲午以金元祥金* 为密直左右承旨; 金子兴金* 为左右副承旨。

癸卯太白昼见。

庚戌彗见西方。

中书省移文略曰: "征东省欲将本国所贮兵粮折* {支}行省官吏俸都省送户部议得高丽钱粮止从东国支用。"

○(甲辰)三十年春正月癸丑朔王在齐安公第不豫放朝贺。

甲寅彗见于奎。

都佥议赞成事致仕伍允孚卒。

癸亥复析州郡之倂者罢晋州罗州溟州仁州灵光密城判官祖江河源勾当罗州道馆驿使。

丙寅塔察儿王约流吴演等十人于海岛释宋璘。

庚午塔察儿王约还。

遣密直副使金深如元表谢遣使来治吴祁之党又请还前王表曰: "狐媚之奸一朝扫地鹤鸣之恳千里闻天伏念猥以 资寄于荒服唯把忠纯之性赖德享荣不虞欺蔽之徒借威肆虐渠魁向上司而曾往余种留此土以尙存今有塔察儿尙书王学士衔命远来与臣同议乃拘囚而察罪当轻重以定刑公正为心神明决事二星所降乃知万国之歆数月未盈已得三韩之理君臣皆正父子亦和惟兹贤使之幸逢端是圣皇之慈护因思前岁遥奏下情为定省之久违计光阴而伫待愿 克家之嗣斯速稳还亦令宜室之逑共来相见。"

丙子以李之 为都佥议赞成事; 闵萱咨议都佥议赞成事; 郑 判三司事; 李混判密直司事; 权永为密直司使; 金深知密直司事; 高世同知密直司事; 朴 为密直副使; 金元祥知申事; 洪敬为右承旨。

丁丑幸妙莲寺祝帝寿。

壬午以安于器为右副承旨。

二月辛卯元遣都古达也先帖木儿来颁省刑诏。

丙申燃灯王如奉恩寺。 是日以塔察儿王约言: "朝廷未有明禁。" 复用黄袍黄伞。

乙巳以内僚前护军宋均党宋邦英沮毁前王囚于巡军。

三月庚申梨岘新宫成王幸观之大宴赐护作官白金人*(  ){一}斤赐工徒酒食。

辛未命释宋均宰枢不肯使卫士召均至宫门释之。

丁丑元遣兵部尙书伯伯刘学士来鞫宋均宋邦英等于行省。

夏四月壬午伯伯将还百官请罪宋邦英等伯伯乃与王议令大护军夜先旦中郞将金章押邦英等送于元。

癸未太白昼见。

丙戌王置酒寿宁宫赏花戊子亦如之。

乙未令内库宴于寿宁宫。

聚巫祷雨。

丙申前中赞韩希愈赞成事崔有 柳庇还自元有 庇诣中书省求奏请还前王表未获而还。

壬寅以韩希愈咨议都佥议中赞。

丁未元遣 知政事忽怜翰林直学士林元来时吴祁石天补系狱于元又以其党肆为奸欺无所畏忌故遣二人鎭 之。

五月壬子朔日食。

丙辰宴忽怜林元于凉楼观击球戱。

己卯赞成事安珦建议置国学赡学钱。

六月乙酉国学大成殿成。

丙戌王诣国学忽怜林元从之。 七管诸生具冠服迎谒于道献 谣。 王入大成殿谒圣命密直使李混作入学颂林元作爱日箴以示诸生。

丙申安西王阿难达遣使来求 人。

秋七月丁巳内僚宋均赍金刚山图如元宰枢使人追止之均曰: "王有命。" 遂去。

癸亥宴于寿宁宫。

庚午以韩希愈为佥议右中赞宋璘知申事。

己卯江南僧绍琼来遣承旨安于器迎于郊琼自号铁山。

八月甲申遣中赞韩希愈如元贺天寿节。

丁亥王率群臣具礼服邀绍琼于寿宁宫听说禅。

甲午宋邦英宋璘等还自元王各赐衣。

丙申命停今年科举。

丁酉遣知密直司事高世于沈阳推刷人物。 内僚金儒高汝舟潜以书达前王事觉王怒杖之下巡军。

九月甲戌辽阳行省 政金诜偕高世来。

冬十月元杖流吴祁石天补兄弟于安西。

十一月宦者李淑奉御香来王出迎于迎宾馆宴于寿宁宫。

乙亥彗见虚危*闲。

十二月甲辰遣同知密直司事宋邦英如元贺正。

○(乙巳)三十一年春二月戊寅以郑 为都佥议赞成事; 王惟绍知都佥议司事; 权永判密直司事; 金台铉为密直司使; 申汝桂为密直副使。

庚辰忽怜疾笃有为之进药者忽怜曰: "汝国奸臣执命父子相图故帝遣我来监我若飮药死其得无后言乎 死生有命虽良药奚为。" 竟不飮而卒。

壬午以李淑为平昌君。

丙戌林元还。

丁亥遣护军郑恭如元献童女。

庚寅停燃灯会。

乙未以韩希愈判平壤府事; 金文衍为府使。

三月乙丑以洪子藩为庆兴君咨议都评议司事; 韩希愈为都佥议中赞。

丙寅元遣脱刺 来颁赦。

戊辰命安于器掌监试取士。 时儒士康庆龙家居敎授其徒十人中是试来谒呵喝之声竟夕不絶。 宗室益阳侯第在其傍异日侯入见王问民*闲事侯因白之王曰: "此老虽不仕诲人不倦以底于成岂曰小补命吏载谷就赐其家。"

甲戌遣王惟绍如元献童女十人。

夏四月癸未元遣突烈来转藏经。

丙戌设赏花宴于寿宁宫。

甲午设藏经道场于寿宁宫。

壬寅以星变宥二罪以下。

五月丙午幸广明寺转藏经。

己酉赐经德斋生张子赟等及第。

癸丑幸妙觉妙莲二寺。

丁巳幸兴王寺转藏经。

癸亥淑昌院妃享王。

丁卯三番忽赤享王。

六月庚辰都佥议赞成事郑 卒。

甲申遣上护军闵甫如元献鹰。

辛丑以韩希愈金珲为都佥议左右中赞; 王惟绍为赞成事; 权永知都佥议司事; 安于器为密直副使; 吴演为左副承旨。

秋七月辛亥内库享王于梨岘新宫。

癸亥永济仓享王于寿宁宫。

甲子上护军秦良弼还自元帝命王亲朝贺正。

己巳以权永为都佥议 理; 金台铉知都佥议司事; 高世为密直使; 宋邦英知密直司事; 韩愼同知密直司*司{事}; 金* 为密直副使。

甲戌元以册皇太子遣咬猪等来颁赦。

八月壬午遣赞成事王惟绍如元贺天寿节。

己丑幸妙莲寺为帝祝寿。

甲午以薛永任为都佥议赞成事; 高世判密直司事; 金文衍为密直使; 朴 知密直司事; 赵文简同知密直司事。

九月戊午安西王阿难达遣使来献金且赂左右求童女使乃妇人也。

冬十月丁丑承旨崔崇劝王幸寿康宫。 崇尝纳校尉金时悦女得幸由是益有宠。

甲申内僚曹 享王。

丁亥自寿康宫还御于淑昌院妃第。

甲午以星变宥二罪以下。

辛丑太白昼见。

十一月乙巳雷震。

丙午宰枢以王入觐宴于寿宁宫。

壬子内库享王于寿宁宫。

甲寅移御前王洪妃第。

 

戊午王如元孙广平公江陵侯及韩希愈王惟绍高世金文衍韩愼宋邦英宋璘洪子藩崔有 柳庇金深金延寿等从行。

庚午命右中赞金珲权署行省事。

辛未右承旨崔崇罢时承旨一人已受庆尙道祈恩之命崇求代自书口传又抄奴朴延当从行崇受人白金三斤而改之延以告宪司。

十二月癸酉齐安公淑如元王欲以淑孙女献皇后故淑有是行。

己丑都佥议中赞致仕郑仁卿卒。

庚寅元遣忽都不花来求写经僧选僧一百以遣之。

癸巳王次辽阳赵仁规自元放还谒于道王以帝旨卽拜判都佥议司事。

前王迎王于 州至京 于前王邸。

○(丙午)三十二年春正月壬寅朔王在元。

辛酉下敎传曰: "养老乞言本朝制亦有老人赐设今欲遵是制开三老五更之飨年八九十者所在官录名申闻官给租养。"

闰月己丑护军金就起赍批判来自王所以秦良弼为密直副使卢颖秀蔡宗璘为左右承旨朴侣为右副承旨。

三月辛未朔日食。

秋七月己卯行省遣摠郞郭元振如元贺圣节。

以旱聚巫祷雨。

辛巳都佥议左中赞韩希愈卒于元。

八月己亥遣知都佥议司事金台铉如元贺圣节。

辛丑都佥议赞成事致仕曹允通死。

辛亥前王妃洪氏卒。

九月甲申都佥议中赞致仕安珦卒。

戊子庆兴君洪子藩卒于元。

冬十一月甲午遣承旨崔崇如元贺正。

是岁王惟绍宋邦英宋璘韩愼 前王于王又 于皇后及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欲祝前王发以瑞兴侯琠继尙宝塔实怜公主崔有 等诣中书省论惟绍恶逆省官执惟绍等囚之高世金文衍秦良弼劝王还国王不可曰: "我闻前王遣人于路要我沈于河我虽老独不畏死。" 世等上书中书省极论惟绍罪请奉王还国省官以奏趣王行王无以为计乃飮药发痢自夏至秋不起公主闻惟绍等被诉怒甚召文衍杖之又使人守户凡署名告状者禁其出入王所于是诸从臣皆离散惟秘书丞李兆年内竖崔晋二人侍。

○(丁未)三十三年春正月丙寅朔王在元。

癸酉元成宗崩。

丙子中书省御史台遣刘学士来审断狱囚。

二月戊戌太白昼见。

三月丙戌遣郞将姜*  如元告 。

辛卯前王遣同知密直司事金文衍上护军金儒来夜入巡军府宣批判以崔有 为都佥议中赞判典理监察司事柳庇为都佥议赞成事判军簿司事李混为都佥议赞成事判版图司事金深为都佥议 理判三司事许评判密直司事金延寿金台铉知密直司事金文衍同知密直司事尹珤吴汉卿为密直副使朴承功罗允材为三司左右使赵仁规咨议都佥议司事平壤君印侯咨议都佥议司事平阳君金 咨议都佥议司事赞成事高世咨议密直司事都佥议 理金元祥咨议密直司事密直副使秦良弼咨议密直司事同知密直崔 绍为版图判书权授赞成事洪诜为上护军权授 理闵宗儒为典法判书权授判密直司事朴全之判秘书寺事权授密直副使许有全为监察大夫权授同知密直司事郑之衍为左常侍权授同知密直司事赵简为右常侍权授密直副使李连松判礼宾寺事权授密直副使朴瑄为军簿判书权授密直副使李 判司宰寺事权授密直副使李 判卫尉寺事权授密直副使赵瑞金兴为左右承旨夜先旦洪承緖为左右副承旨其余除授者八十余人。

前王奉太子旨捕王惟绍宋邦英宋璘韩愼宋均金忠义崔涓及其党恶者囚之于邸迁王于庆寿寺。 自是王拱手而国政归于前王。

夏四月甲辰瑞兴侯琠王惟绍宋邦英宋璘韩愼宋均金忠义崔涓伏诛。

是月元 王还国因署行省以鎭抚。

五月壬申元遣平章撤勒帖木儿学士郭贯来鎭之。

丁丑王至自元入御淑昌院妃第。

乙酉幸梨岘宫设消灾道场。

辛卯内库享王。

是月前王与右丞相 刺罕定策迎皇侄怀宁王卽皇帝位是为武宗。

六月乙未龙山别监鲁维享王。

甲辰遣密直副使赵瑞如元贺圣节。

丙午前王遣左承旨金之兼来启: "令造成都监官桓 领兵船军与内盈尹康顺护军李珠董役营造市街两旁长廊二百*闲" 从之。

己酉遣同知密直司事秦良弼如元献童女。

癸丑元帝以卽位遣要乙古豆来颁赦。

秋七月辛未遣上护军李茂如元献 。

乙亥典理军簿更定选法。 先是前王遥命二司分掌文武选其佥议密直有缺必须驰 于我以故王欲不听二司之奏承旨等强之曰: "此为前王之命不可不听。" 王虽不 于心亦不可否但 之而已。

戊子彗星见于尾。

元册皇太子遣使来颁诏。

八月辛亥元遣前王从臣知监察司事崔实来加王策命曰: "咨尔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大尉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高丽国王王 秉心直谅赋质贞纯早克嗣于先猷久服劳于王室身惟国壻寅居宾日之方男卽皇甥复豫乘龙之选筑馆荷两朝之眷分 袭百祀之传。 肆升右揆之阶光应上台之象兹 颁于宠数其益 于忠勤动惟一德之怀居必正人是与。 祖宗世称汉藩辅保乐土于三韩父子 为周司徒播淸风于万古可特加纯诚守正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大尉征东行中书省右丞相上柱国高丽国王尙服渥命以介福祺。" 王赐实衣一袭银三斤。

丁巳遣中赞崔有 如元贺登极。

典法判书李 上书前王王嘉纳超拜政堂文学。

九月癸酉前王命都评议司女年十六岁以下十三岁以上毋得擅嫁必须申闻而后许嫁违者罪之。

冬十月丙午遣判密直司事金延寿如元谢册命。

丁未三番忽赤享王。

壬子元遣宦者及典酒李彦忠来选童女。

庚申内库享王。

十一月甲子赐安奋等及第。

丁卯随从功臣享王平章彻勒帖木儿郭贯亦与宴请设火树观之。

乙亥王不豫。

壬午遣同知密直司事秦良弼如元献童女八人。

丙戌遣都佥议赞成事李混如元贺正。

以前王命遣直史馆尹 奉先代实录一百八十五册如元时人皆不可曰: "祖宗实录不宜出之他国。"

戊子遣都佥议 理金深如元献童女十八人。

十二月丙申前王杖流前承旨吴演及其弟涟于海岛。

前王欲依上国之制定军民崔有 驳之乃止。

○(戊申)三十四年春正月丁亥遣同知密直司事赵瑞如元贺皇太子诞日。

二月癸巳地大震。

辛丑元改元至大遣许宣来颁诏。

甲辰燃灯王如奉恩寺。 翼日侍臣上寿王酬之谓曰: "此日观灯是吾毕竟事卿等宜无辞。" 侍臣皆为之尽觞。

丙辰元诏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丁巳中赞崔有 还自元帝赐王*蒲{葡}萄酒。

三月庚申幸梨岘宫设消灾道场。

壬戌元遣济州达鲁花赤来。

夏四月癸巳元遣宦者撒勒降香以皇太后命选童女撒勒本国龙宫县人也。

丙申王与淑昌院妃幸奉国寺。

戊戌王 于进奉山。

庚子江阳公滋卒。

 

庚戌设赏花宴于寿宁宫。

癸丑平壤君赵仁规卒。

五月丙寅王不豫移御金文衍第。

戊辰祷雨。

戊寅知密直司事朴瑄还自元帝以前王定策功封沈阳王。

甲申祷雨于圆丘。

丙戌李混崔钧金元具与承旨权准赍沈阳王所定官制及批判还自元超资越序者皆近幸权势世臣旧官俱退闲。

六月己丑元遣使禁诸王驸马私给驿马箚子。

辛丑颁沈阳王所定官制。

秋七月丙寅王疾笃遣礼宾尹韩连以报沈阳王。

己巳王薨于神孝寺是夜殡于淑妃第遗敎曰: "不谷荷天地祖宗之佑滥处王位于今三十有五年矣其*闲国步多艰民不安业邪 倂进忠良自退斯皆否德使然心甚愧焉然幸得受天之佑享年七十有三今遇沈 累旬未差但思一见沈阳王尝寄书促来大期奄至岂容相待  噫! 有生有死理固然矣父传子受匪今斯古。 祖宗基业邦国机务一切委付沈阳王惟尔臣僚各守尔职以待王来传予遗训毋致遗失。" 王在位三十五年寿七十三王性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幼向学读书知大义尝与大司成金坵祭酒李松缙等唱和有龙楼集行于世十月葬于庆陵忠宣王二年元赐谥忠烈恭愍王六年加景孝。

史臣赞曰: "当忠烈之世内则权臣擅政外则强敌来侵一国之人不死于虐政则必歼于锋镝祸乱极矣。 一朝上天悔祸诛戮权臣归附上国天子嘉之厘降公主而公主之至也父老喜而相庆曰: '不图百年锋镝之余复见*大平之期。' 王又再朝京师敷奏东方之弊帝旣兪允召还官军东民以安此正王可以有为之日也柰何骄心遽生耽于游 广置鹰坊使恶小李贞辈侵暴州郡溺于宴乐唱和龙楼使僧祖英等 近左右公主世子言之而不听宰臣台省论之而不从及其晩年过听左右之 至欲庞其嫡而立其侄其在东宫虽曰明习典故读书知大义果何用哉  呜呼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非忠烈之谓乎 "

世家卷第三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三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四十六 咸平三年(庚子,1000)·李焘
  ●卷一百二十六·徐梦莘
  卷四十六·苏辙
  第六十五卷 忠节 九·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纪昀
  绎史卷一百七·马骕
  绎史卷七十六·马骕
  ·上孔兵备论办贼事宜书·丁曰健
  萧会理传·李延寿
  严挺之传·欧阳修
  周纪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四·雍正
  卷九十八·赵汝愚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洤·唐圭璋

      洤字子召   满庭芳   送张守汉卿赴召   麦秀连云,桑枝重绿,史君佳政流传。凤衔丹诏,来自九重天。千里欢腾祖帐,棠阴外、多少攀辕。津亭路,紞如五鼓,难驻邓侯船。   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

  • 七言巻三十六·洪迈

      七言  逢郑三游山        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攅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杨子津  风巻鱼龙暗楚关白波沉却海门山鹏腾鳌倒且快性地拆天开总是闲  悲新年  新年何事最堪悲

  • 卷八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一皎然吊灵均词昧天道兮有无聼汨【音覔】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问神理兮何如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羣既氷心兮皎洁上问天兮胡不闻天不闻神莫覩若云冥冥兮雷

  • 卷二百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三高适行路难二首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顦顇读书者暮宿灵【一作虚】台私自怜君不见富

  • 卷八十六·列传第十六·脱脱

        耶律合住 刘景 刘六符 耶律甗履 牛温舒 杜防 萧和尚(特末)耶律合里只 耶律颇的   耶律合住,字粘衮,太祖弟迭剌之孙。幼不好弄,临事明敏,善谈论。初以近族入侍,每从征伐有功。保宁初,加右龙虎卫上将军。以

  • 卷七十九·志第四十六·柯劭忞

      ○食货十二   △赈恤上   赈恤之法有二:曰蠲免,曰赈贷。以恩免者:朝廷有大庆则免之;有盗喊之乱、军旅供给之费,则免之;逃亡复业者,则免之;军民站户困弊,则免之。以恩赈者:曰鳏寡孤独,曰诸王部众之贫乏。其余则恩免所及

  • 卷三百七十六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四月戊申盡其月   四月戊申,三省、樞密院言:鄧綰近責降滁州,其宋用臣可別移一監當差遣,欲添差監太平州茶鹽礬酒稅務,候滿更不差人。從之。   詔守太師文彥博特許用宰臣、使相出使到闕例書判。   

  • 七·况周颐

    吴县董绮琴十岁时,塾中以&ldquo;阑中兰&rdquo;属对,即应声曰:&ldquo;帘外莲。&rdquo;顷之,又曰:&ldquo;篱外梨。&rdquo;钱塘汪允庄著有《自然好学斋诗》,其卷首十六章,皆十岁已前作。七岁《赋春雪》云:寒意迟初燕,春声静早鸦。

  • 卷之一千二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七·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一月。丁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申皆如之。外记注  ○外务部奏、代呈四川知县恒芳、辽盐加价条陈。下户部议。摺包  ○盛京将军增祺奏、派员

  • 两汉笔记卷八·钱时

    宋 钱时 撰光武淮阳王更始二年秋萧王击铜马于鄡铜马食尽夜遁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受降未尽而髙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诸将未能信贼降者亦不自安王知其意敇令降者各归

  • 王诞传·沈约

    王诞字茂世,琅王牙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堂兄。祖父王恬,官至中军将军,父亲王混官至太常。王诞年轻时很有才华。晋朝孝武帝逝世,堂叔尚书令王王旬写哀悼文,好久都未写成功,便告诉王诞:“犹少序节物一句。”于是拿出文章给王诞

  • 陈禾传·脱脱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历任升辟雍博士。当时时尚以传注记问为学,陈禾开始崇尚义理,黜却浮华。入宫对答时符合皇上心意,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蔡京派酷吏李孝寿穷追章纟延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

  • 或谓韩王曰·佚名

    【提要】 下面的说客预言了六国的灭亡,真是具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方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行为。论辩者如能做到远见卓识,便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

  • 卷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三諡略【六】庶官諡【臣】等谨按定例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諡请旨定夺予諡者交内阁撰拟諡号工部给碑价翰林院撰拟碑文二品以下无諡其有予諡者系奉特旨或効职勤劳或没身行阵或以文学或以武功均得

  • 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注襄十一年始立中军【音义】【舍音舍传同】楚杀其大夫

  • 卷十三·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十三宋 吕祖谦 撰邾败鲁于升陉【僖二十二年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

  • 省斋集·廖行之

    10卷。附录2卷。(宋)廖行之撰。廖行之(1137—1189),字天民。衡州(今衡阳)人。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官岳州巴陵县尉,以亲老辞归。改宁乡主簿,未赴任。生平内行修饬,留心经济,入仕多循绩。《宋史·艺文志》载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