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五十三

諡略【六】

庶官諡

【臣】等谨按定例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諡请

旨定夺予諡者交内阁撰拟諡号工部给碑价翰林院撰拟碑文二品以下无諡其有予諡者系奉

特旨或効职勤劳或没身行阵或以文学或以武功均

得邀逾格

茂典仰见我

国家奬励臣工之至意谨列叙于左

护军统领管佐领三等男迩塔喇諡忠壮【顺治十三年二月諡】

护军统领费雅思哈諡僖恪【康熙十一年闰七月諡】

致仕太子少傅护军统领孙达礼巴图鲁諡果壮【康熙十四年四月諡】

参赞大臣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哈克山諡武毅【康熙十九年六月諡】

前锋参领云骑尉赠前锋统领吴木笃諡襄壮【康熙十九年八月諡】

【臣】等谨按吴木笃以随征福建创发病故照阵亡例予恤故得赠諡

步军统领开音布諡肃敏【康熙四十一年闰六月諡】

前锋统领鄂实諡果壮【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諡 以上统领】户部右侍郎梁云构諡康僖【顺治十一年四月諡】

兵部侍郎骑都尉超哈尔諡果壮【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理藩院侍郎一等男尼堪諡勤慤【顺治十三年正月諡】户部侍郎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库礼諡僖恪【顺治十三年闰五月諡】

理藩院侍郎席达礼諡僖敬【康熙三年三月諡】

詹事府詹事加礼部侍郎沈荃諡文恪【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諡】

太子少保刑部左侍郎宋文运諡端慤【康熙二十四年二月諡】

钦天监治理加工部右侍郎南怀仁諡勤敏【康熙二十七年二月諡】

湖广粮道赠工部右侍郎叶暎榴諡忠节【康熙二十八年二月追諡】

康熙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二月戊午

谕扈从部院诸臣曰楚省兵譁时湖广粮道叶暎榴尽节捐躯朕心深加悯悼特诏所司优赠亚卿兼予恤廕今巡行江南见其子叶旉迎伏道左弥增轸恻忠节之臣应特予諡以彰异数尔等其会议以闻诸臣拟諡忠节

上即亲洒宸翰赐之

福建巡海道赠工部侍郎陈啓泰諡忠毅【康熙三十三年七月追諡】

刑部右侍郎励杜讷諡文恪【康熙四十四年二月諡】康熙四十四年二月辛巳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等曰原任刑部侍郎励杜讷向在南书房効力二十余年为人敬慎积有勤劳并无过谴其品级虽不及予諡之例曩者原任侍郎沈荃曾经予諡今励杜讷亦着赐諡尔等会同礼部议奏寻大学士

等会同礼部拟諡请

旨得

旨励杜讷着諡文恪壬午

上御书文恪二字遣乾清门一等侍卫副都统马武等赐於其家

礼部侍郎高士奇諡文恪【康熙四十四年三月諡】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壬戌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等曰原任礼部侍郎高士奇在内廷供奉有年其品级不应予諡朕轸念旧臣原任刑部侍郎励杜讷已照侍郎沈荃例今高士奇亦应予諡以示特恩尔等会同礼部议奏寻大学士等会同礼部拟

上得

旨高士奇着諡文恪【以上侍郎諡】

副都统三等轻车都尉纳尔察諡端壮【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

副都统赠一等男穆克谭諡忠勇【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副都统管佐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陈逢泰諡康僖【顺治十三年正月諡】

副都统兼管佐领一等轻车都尉卜舟諡毅勤【顺治十三年正月諡】

副都统二等轻车都尉韦徵諡忠慤【顺治十三年二月諡】副都统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董俄諡勤僖【顺治十六年七月諡】

副都统一等轻车都尉珲津諡壮勤【顺治十七年五月諡】副都统三等男苏禄迈巴图鲁諡勤勇【康熙三年二月諡】副都统一等男额默克图巴图鲁諡襄壮【康熙十二年五月諡】

盛京副都统三等轻车都尉额默克图諡勤壮【康熙十三年九月諡】

蒙古副都统一等轻车都尉楚库巴图鲁諡襄壮【康熙十四年五月諡】

副都统王府长史佐领雅赖諡襄壮【康熙十七年九月諡】副都统兼佐领阿尔瑚諡敏壮【康熙十七年九月諡】署副都统三等男达礼善巴图鲁諡武毅【康熙十七年十二月諡】

副都统额泰諡襄壮【康熙十七年十二月諡】

一等侍卫副都统管理武备院事禅布諡勇恪【康熙十九年九月諡】

副都统布舒库諡刚壮【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諡】

蒙古副都统巴图諡恪敏【康熙二十五年三月諡】

副都统迈图諡忠毅【康熙二十九年十一月諡】

御一等侍卫授副都统品级海清諡果毅【康熙五十一年四月諡】

副都统阿南达諡恪敏【雍正三年三月追諡】

副都统三格諡刚勇【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諡 以上副都统】

赠三等轻车都尉照男爵品级立碑敦达礼諡忠毅【顺治十一年五月諡】

三等男达珠呼諡襄敏【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

扎尔固齐三等男阿兰珠諡顺毅【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三等男舒赛諡壮敏【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

二等男荆古尔达諡忠直【顺治十三年正月諡】

三等男管佐领苏班带諡顺僖【顺治十三年正月諡】

一等轻车都尉照男爵品级管佐领兼一云骑尉阿济拜諡勤僖【顺治十三年二月諡】

三等男一等侍卫加一级刘麟图諡僖顺【顺治十六年七月諡】

三等男胡亮諡忠敏【康熙七年六月諡】

二等男卓布泰諡武襄【康熙十七年五月諡 以上男爵】

监察御史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陆陇其諡清献【乾隆元年六 追諡以上内阁学士】

散秩大臣默尔根侍卫阿淑諡勤僖【康熙二十四年正月諡以上散秩大臣】

学士额尔德尼巴实格諡文成【顺治十一年四月諡】

学士骑都尉加一云骑尉玛鲁諡忠勤【顺治十四年二月諡以上学士】

浙江温处道赠通政使司通政使陈丹赤諡忠毅【康熙三十三年七月追諡 以上通政使】

江西建昌府知府赠太仆寺卿高天爵諡忠烈【康熙四十六年五月追諡以上太仆寺卿】

二等轻车都尉乳公哈喇諡恭襄【顺治十一年八月諡】八门总管三等轻车都尉卫齐諡端勤【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

扎尔固齐一等轻车都尉雅希禅諡敏果【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

三等轻车都尉西喇巴諡顺壮【顺治十二年十月追諡】一等轻车都尉侍卫傅达理諡忠烈【顺治十八年四月諡】一等轻车都尉乳公迈堪諡勤僖【康熙十四年四月諡】二等轻车都尉乳公满达理諡良僖【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諡以上轻车都尉】

护军参领照副都统例予恤阿尔赛諡壮愍【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諡】

参领照副都统例予恤博尔和代諡襄慤【康熙三十年二月諡 以上参领】

山西巡抚赠兵部侍郎祝世昌諡僖靖【顺治十三年五月諡】陕西巡抚博清额諡清献【康熙九年七月諡】

广东巡抚刘秉权諡端勤【康熙十四年三月諡】

江西巡抚白色纯諡勤僖【康熙十五年二月諡】

江宁巡抚马祜諡清恪【康熙十五年十一月諡】

河南巡抚佟凤彩諡勤僖【康熙十六年十一月諡】

四川巡抚杭爱諡勤襄【康熙二十三年二月諡】

直隶巡抚格尔古德諡文清【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諡】

浙江巡抚王维珍諡敏慤【康熙三十五年三月諡】

湖北巡抚纳齐喀諡勤恪【雍正三年七月諡】

福建巡抚潘思榘諡敏惠【乾隆十七年二月諡 以上巡抚】陕西延绥总兵官赠太子少保许占魁諡恪敏【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諡】

浙江平阳总兵官赠太子少保朱天贵諡忠壮【康熙二十二年九月諡】

浙江温州总兵官赠太子少保蒋懋勲諡襄僖【康熙三十五年九月諡】

陕西凉州总兵官师帝宾諡恪僖【康熙五十二年四月追諡】甘肃西宁镇总兵官高天喜諡果义【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諡】云南临沅镇总兵官王玉廷諡勤义【乾隆三十三年四月諡以上总兵】

广西富川县知县刘钦邻諡忠节【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追諡以上知县】

外藩諡

朝鲜国王李倧諡庄穆【顺治六年八月諡】

朝鲜国王李淏諡忠宣【顺治十六年九月諡】

朝鲜国王李棩諡庄恪【康熙十四年正月諡】

朝鲜国王李昀諡恪恭【雍正三年正月諡】

朝鲜国王李昑諡庄顺【乾隆四十一年七月諡】

朝鲜国王世子追封王爵李涬諡恪愍【乾隆四十一年七月諡】

一品大臣奉

特旨追諡

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福善諡恭懿【乾隆元年正月追諡】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魏裔介諡文毅【乾隆元年正月追諡】

西安振武将军佛尼勒諡恭靖【乾隆元年正月追諡】

镇海将军莽依图諡襄壮【乾隆元年正月追諡】

正蓝旗汉军都统冯国相諡桓僖【乾隆元年正月追諡】工部尚书管詹事府事汤斌諡文正【乾隆元年正月追諡】吏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潮諡文敬【乾隆元年正月追諡】

吏部尚书赠太子太傅玛尔罕諡恭勤【乾隆元年正月追諡】乾隆元年正月丁巳总理事务王大臣奉

谕旨易名之典古昔所重我朝赐諡尤为谨严亦有当时未蒙锡予而追諡于数十年之後者盖以事久论定协乎懿好之公也

皇考世宗宪皇帝风励臣工肇举贤良祠祀诚旷古钜典其列祠者如一等公福善大学士魏裔介将军佛尼勒莽依图都统冯国相尚书汤斌徐潮玛尔罕等其殁时皆有恤而无諡朕思诸臣既与贤良之祀似宜邀易名之典其应否追諡之处着九卿会议具奏九卿等议应请追諡

钦定诸臣諡如右

礼部尚书韩菼諡文懿【乾隆十七年二月追諡】

乾隆十七年二月奉

谕旨故礼部尚书韩菼种学绩文湛深经术其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实开风气之先足为艺林楷则从前未邀易名之典着加恩追諡用示褒荣大学士具拟以闻拟上

钦定諡曰文懿

刑部尚书王士正諡文简【乾隆三十年四月追諡】

乾隆三十年四月奉

谕旨原任刑部尚书王士正绩学工诗在本朝诗人中流派颇正从前未邀易名之典宜示褒荣以为稽古者劝着大学士察例议諡具奏拟上

钦定諡曰文简

子孙请諡

刑部尚书正红旗都统三等男济世哈諡勇壮【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諡】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丁酉西安副都统阿鲁疏奏臣父济世哈因军前効力擢用至都统尚书於康熙元年八月内病故未蒙諡典伏乞

皇上加恩赐諡

上允之

赐諡勇壮

王府长史额尔德黑諡果毅【雍正四年八月追諡】

雍正四年六月兵部议駮奉天将军噶尔弼奏请伊父原任长史额尔德黑曾在军前立功今因伊进藏请停其本身议叙追赐伊父额尔德黑諡号

上曰噶尔弼为伊父额尔德黑奏请赐諡着照所请给与

夺諡

【臣】等谨按易名之典自古重之我

朝劝忠励绩于予諡尤为谨严其有功不掩罪及备官窃禄身後获幸邀饰终殊礼者或日久论定或生前罪蹟因他案而败露既追裭其爵则必削夺其諡书诸简册所以着炯戒也谨列叙如左

和硕端重亲王博洛諡定【顺治九年三月諡十六年十月追降贝勒夺諡】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赠太子太师沈德潜諡文慤【乾隆三十四年十 諡四十三年十一月夺】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奉

谕旨本日大学士九卿具奏定拟逆犯徐述夔等一案已将各犯应得之罪分别降旨矣至据称查出徐述夔之传系沈德潜所作请将沈德潜从前所有官衔諡典尽行革去其乡贤祠内牌位一并撤出及赐祭葬碑文查明仆毁等语实属罪所应得逆犯徐述夔身系举人且自其高曾以来均在本朝食毛践土厚泽涵濡乃於所作一柱楼诗各种敢於妄肆诋讥狂诞悖逆实为覆载所不容至其诗内怀想胜朝之语无非藉以为名不可信以为实即以前明政事而论并无可以动民系恋者如洪武开基严刑峻罚永乐簒逆瓜蔓抄诛士民无不含寃又如洪武因苏松嘉湖各府为张士诚固守迁怒及民浮粮加重寖至末季徵敛日增累及天下民多愁苦嗟怨此皆见於史册者有何可以系感之处而追念不忘乎至我本朝

列圣相承爱养百姓赈灾蠲缓

厚泽频施而江浙浮粮之额节经裁减以除民害朕践阼至今四十三年普免天下钱粮三次普免漕粮二次其他灾赈之需动辄数百万穷檐疾苦叠沛恩膏小民各具天良岂有不知感戴转属念於前朝全无恩德及民者之理此不过抑郁无聊之人自揣毫无进路遁而为此与匹夫匹妇之自经沟壑无异而读书失志之徒遂托言怀想前朝以为万一败露犹可藉以立名其肺腑真可洞鉴此等鬼蜮伎俩岂能匿於光天化日之下若无知者以此辈为真有追怀故国之思转是为若辈所愚矣至伊子徐怀祖敢将伊父逆词公然刋刻均实罪大恶极乃沈德潜所作传内称其一柱楼编年诗已付梓并云品行文章皆可法是沈德潜於徐述夔所作悖逆不法诗句皆曾閲看

并不切齿痛恨转欲为之纪述流传尚得谓稍有人心者乎又伊传内称徐述夔之从弟徐赓武妄罹大辟阅十七月而寃雪之语因命萨载等查阅原案则系乾隆元年有泰州民缪照乘与缪又南之妻蒋氏通奸商同勒死亲夫蒋氏因曾被徐赓武刁奸怀恨是以到案供指徐赓武同谋後经审出实情业已枷杖完结徐赓武刁奸妇女本属有罪之人沈德潜为之论叙称寃身为大臣不应颠倒是非若此沈德潜自中式进士及选入翰林时朕因闻其平日学问尚好格外施恩又念其留心诗学且怜其晚成是以不数年间即擢为卿贰又令在尚书房行走而伊自服官以来不过旅进旅退毫无建白并未为国家丝毫出力衆所共知及乞休後复赏给尚书衔晋阶太子太傅并予在籍食俸恩施至为优渥沈德潜理宜饬躬安分谨慎自持乃竟敢视悖逆为泛常为之揄扬颂美实属昧良负恩且伊为徐述夔作传自系贪图润笔为囊槖计其卑汚无耻尤为玷辱搢绅使其身尚在虽不至与徐述夔同科亦当重治其罪今伊业已身故不加深究然竟置而不论俾其身後仍得永受恩荣则凡在籍朝绅又将何以警愓乎着照所请将沈德潜所有官爵及官衔諡典尽行革去其乡贤祠牌位亦一并撤出至所赐祭葬碑文现派阿弥达前往会同杨魁查明仆毁以昭炯戒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云贵总督卞三元諡恪敏【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諡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夺】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奉

谕旨朕恭阅

皇祖实録内载云贵总督卞三元与张国柱李本深等合词奏留吴三桂总管云贵事务一节因检阅卞三元列传载其与张国柱等俱倾附吴逆即当日共疏乞留三元疏词尤为廹切可见三元实为吴逆用人当日

皇祖洞烛几先未允所请而吴逆事权遂以解退三元後见吴逆反迹渐露遂托言母病乞休迨削平吴逆张国柱李本深俱已伏诛三元竟脱然事外且自乞养归旗阅三十年及伊殁後又复邀

恩得赐祭葬并諡以恪敏夫三元本一进退无据首鼠两

端之人在

皇祖当日或念三元

开国之初由牧郡洊历封疆曾有带兵转饷微劳且当三桂倡乱之时伊先已告休在家因为曲予包容保全终始今事阅百年详加论定不得不明白宣示以昭彰瘅朕於臣工功罪论断一秉至公即如前代诸臣之怀二心以事君者犹且另为立传不稍寛假况卞三元逮事

两朝宠承

恩遇乃始则攀援党逆力疏保留继则抽身远引以图避害其居心行事殊不可问幸而老死牖下未被显戮已邀国家寛大之恩若复以饰终令典永荷殊荣将何以肃纲纪而示惩劝乎所有卞三元生前官秩及死後諡法并所得诰勅俱着追夺其祭葬碑文并着该旗查明一并仆毁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皇朝通志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邵博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李心传
  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阳大兴土木·蔡东藩
  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骄戮 鸿罹鱼网族姓株连·蔡东藩
  明宫史卷五·吕毖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四·佚名
  ◎篆书墓砖·李定夷
  第一三二供词光绪十年四月十二日一一三一四—七·佚名
  一三九四 谕内阁《扬子法言》一书缮写讹错纪昀等着再行交部议处·佚名
  卷六十六·司马迁
   二、大旅行的开始·林语堂
  垂光集·明周玺
  卷三十一·雍正
  蕃夷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二·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国风邶泛彼柏舟【十八尤】亦泛其流【十八尤】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十八尤】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十八尤 此章之酒緑衣首章之衣燕燕三章之及通其四声则皆入韵恐学者以为繁碎故不注而发其例于此后之善歌者自能

  • 楔子·李寿卿

    (外扮楚昭公引卒子上,云)某乃楚昭公是也。自从秦穆公临潼斗宝之后,有伍员立下十大功劳,俺父平公,加他为十三太保大将军,樊城太守。有少傅费无忌,暗用谗言,将其父伍奢并兄伍尚三百口家属,都杀坏了,又着他儿子费得雄赚那伍员

  • 讽谕一 古调诗五言 凡六十四首·白居易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

  • 七言巻三十五·洪迈

      七言  呉苑思         陈 陶  今人地藏古人骨古人花为今人发江南何处葬西施谢豹空闻采香月  古意  麻姑井邉一株杏花开不如古时红西邻蔡家十岁女年年二月真东风  朝元引四首  帝烛荧煌下九

  • 卷五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李羣玉新荷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隂巳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疎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初月二首灧灩流光浅娟娟泛露【一作雾】轻云间龙爪落帘上玉钩明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

  •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刘昫

    ○萧遘 孔纬 韦昭度 崔昭纬 张濬 硃朴 郑綮 刘崇望 兄崇龟 弟崇鲁崇谟 徐彦若 陆扆 柳璨 萧遘,兰陵人。开元朝宰相太师徐国公嵩之四代孙。嵩生衡。衡生复,德宗朝宰相。复生湛。湛生寘,咸通中宰相。寘生遘,以咸通

  • 卷一百十二 明道二年(癸酉,1033)·李焘

      起仁宗明道二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壬申,契丹遣右金吾衛上將軍耶律霸、昭德軍節度使韓橁來賀長寧節。   戊寅,直集賢院李淑上耕籍類事五卷,又王后儀範三卷。   己卯,詔:「淮南、江、浙、荊湖發運司比留上供

  • 卷二·钱俨

      ○武肃王下  (丁卯)四年春三月,敕升衣锦城为安国衣锦军。王命文穆王伐温州。夏四月戊午,克温州,斩卢佶而还。王命都监使吴璋为温州制置使。文穆王复讨处州。是月,梁太祖受唐禅,大赦改元开平,奉唐帝为济阴王,敕遣上金吾卫

  • 第二十回 射围·德龄

    太后这次东幸的目的,原是偏重于游览天城内外各处与历史有关的胜地,实在毫无丝毫政治作用;故此伊在游览过狐仙塔后,又决议要上先清朝廷还不曾入关时的历代统治者常在那里练习弓马的射围中去走走。这射围的地位是大约

  • ◎欢喜禅·李定夷

    湘人迷信神权,毫无宗旨。不论何种教旨,但以祈禳为唯一之目的。就中皈依佛法之妇女,尤为不伦不类。盖妇女之崇奉佛教者,多由僧徒之诱引,僧徒则以募化为竹杠。故凡祀佛者,必先拜一僧,名曰拜皈依。僧徒之待拜皈依者,视之为干女。

  • 卷二十·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       宋 苏辙 撰赵世家第十三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其一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其二曰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臯狼臯狼生衡

  • 符瑞第十六·苏舆

      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西狩獲麟,受命之符是也。然後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間,而明改製之義。一統乎天子,而加憂於天下之憂也,天下所患。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極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隨天之終始,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為,極理以

  • 卷六·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六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八佾孔子谓季氏章 袁了凡曰不曰可诛而曰可忍全要发季氏一防良心 按忍包敢忍容忍二义春秋传所谓忍人此敢忍之义所谓君其忍之此容

  • 管子轻重六·马非百

    国蓄元材案:本书凡十九篇,亡三篇,实存十六篇。十六篇中有十四篇皆为问答体,独本篇及《轻重己篇》不用问答体。此可注意者一也。又其他各篇皆用具体写法,本篇及《轻重己篇》独用抽象写法。即前者多以具体故事(虽是假託之词)为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一]靜慮品第十三   云何菩薩靜慮波羅蜜多。[二]嗢柁南曰.   自性.一切.難. 一切門.善士. 一切種.遂求. 二世樂.清淨.   如是

  • 箴 新 僧·太虚

    ──十四年四月作──予朝五台过京赴甬,沿途若南京、常州、无锡等,稍事游行,与各地缁素佛子相谈,纷纷议及新僧。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忧虑者。赞成者浅薄,反对者顽陋,而忧虑者之意颇可感,引为箴:一、予之整理僧伽制度论,最重者即

  • 御选语录卷十九·雍正

      卷十九御制序朕自去腊。阅宗乘之书。因遇辑从上古德语录。听政余闲。尝与在内廷之王大臣等言之。自春入夏。未及半载。而王大臣之能彻底洞明者。遂得八人。夫古今禅侣。或息影云林。栖迟泉石。或诸方行脚。到处参

  •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佚名

    经中奏表称玉皇宋徽宗时封号,该经当撰于南宋。述三元、六丁、六甲、九星、干支、月将、八门、太一诸符及奇门遁甲、六壬明鉴诸法,以强兵战胜,厌胜占卜,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