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古史卷四十六      宋 苏辙 撰平原君列传第二十三

平原君赵胜者赵武灵王子而恵文王弟也诸子中胜最贤喜賔客賔客葢至数千人相恵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胜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盘行汲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眀日躄者至门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逺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胜应曰诺躄者去胜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嵗余賔客门下舎人稍稍引去者过半胜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之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胜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秦之围邯郸赵使胜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胜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防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胜曰先生处胜之门下防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胜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嚢中耳使遂蚤得处嚢中乃頴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胜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胜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劔歴阶而上谓胜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曰客何为者也胜曰是胜之舎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劔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歩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壌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椘地方五千里持防百万此覇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狗马鸡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防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防此血于堂下公等録録所谓因人成事者也胜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胜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徃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邯郸传舎吏子李同谓胜曰君不忧赵亾耶胜曰赵亾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胜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胜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胜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胜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勲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地而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劵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胜遂不听虞卿胜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胜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辨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苏子曰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耳至于为国计虑胜不知也赵欲距燕有廉颇赵奢不能用而割地与齐以借田单知单之贤而不知其不为赵用也及韩冯亭以上党嫁祸于赵赵豹眀其不可而胜贪取之长平之祸成于胜一言此皆贵公子不知务之祸也乃欲使之相危国拒强秦难矣哉

古史卷四十六

猜你喜欢
  载记第一 刘元海(子和 刘宣)·房玄龄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刘昫
  ●卷一·王世贞
  第七十二回 曾国荃力却援军 李鸿章借用洋将·蔡东藩
  序·刘吉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二五九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六·阿桂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 第五十三·班固
  一诏书 律令 司法文书 政治类·佚名
  卷七十·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卷二百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八·吴景旭

      辛集中之上  宋诗  明允  石林诗话曰苏明允至和间来京师既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献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献置酒私第惟文忠与一二执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都人以为异礼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

  • ●波外乐章卷三·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霜叶飞 和清真暮烟秋草。沙场外,征鞍催去江表。就人磷火自然青,向夜阑更悄。渐落落、参辰耿晓。清淮东注彭城小。伴雁绳飞过,又路人、衡阳旧戍,一带斜照。蕉萃故宅江山,荒台云雨,宋玉何意重到。绣余雄

  • 石田诗选巻八·沈周

    (明)沈周 撰○图像屈原像逐迹遑遑楚水长重华虽逺未能忘鲁无君子斯当取殷有仁人莫救亡鱼腹何胜载忧怨鳯笯终不蔽文章忠贞那得消磨尽兰芷千年只自芳题严子陵像闻道先生裹足时曽无一语荅相知后来亦有同衾者再四能歌抱蔓诗

  • ●卷一百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   起建炎元年六月五日癸亥,尽七日乙丑。   又同何志同等差人押李恭佐状曰:责到翰林书艺局著缘艺学李恭佐於二月初五日大金军前取出青城见说初六日册立张邦昌右子崧等世受国恩叨冒从列闻上件称说痛

  • 张文襄公事略·佚名

    ●第一节绪言噫,是书也,胡为乎而作哉?曰张公之洞也。夫张公之洞之得名,以其先人而新,后人而旧。十年前之谈新政者,孰不曰张公之洞,张公之洞哉?近年来之守旧见,又孰不曰张公之洞,张公之洞哉?以一人而得新旧之名,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

  • 卷十四·佚名

    四月十三日(庚戌),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富勒浑、雅德曰:沿海盗贼,最为商民之害。今闽省蚶江一带,劫案甚多,并未将首伙即时拿获;而屿仔尾地方,仅距厦门十余里,盗贼竟敢行劫兵船,可见该省政务废弛,已非一日。地方官怠玩讳饰,遇有劫案,仅以

  • 西汉年纪卷十·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武帝孝武皇帝讳彻景帝中子也立为皇太子后三年正月甲子景帝崩即日【两字据史记田蚡传】太子即皇帝位【本纪 考异曰史记大事记书正月甲子孝景崩二月丙子太子立汉书景纪书甲子帝崩于武纪又书甲子太子即皇

  •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中,作者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子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昭关受窘,中途乞讨,未曾片刻忘掉郢都仇恨的心志,忍辱负重、艰苦卓绝,终于复仇雪耻,名留后世。一篇大传,以吴国、楚国为主,兼涉鲁、

  • 石显传·脱脱

    石显,孩懒水乌林答部人。金昭祖用条教约束各部落,石显嚣张不受制约。当昭祖在逼刺纪村去世,部人送昭祖灵柩回归,到孩懒水的时候,石显与完颜部的窝忽窝相邀拦路,突然攻击护灵人而夺去了昭祖灵柩,并扬言说:“汝辈认为石鲁是能人

  • 杨慎传·张廷玉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时考中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名,授职翰林修撰。后母去世,曾回家守丧,除下丧服后又出任修撰。十二年八月,武宗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抗言上书,极力劝阻。不久,他称病

  • 卷十九·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九     宋 史浩 撰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案此条讲义永乐大典原阙】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

  • 卷一百二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三贤臣祀典蕙田案祭法曰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烖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所以崇

  • 卷十四·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四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大射仪第七之二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注曰司马师正之佐也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以旌居乏待获析羽为旌敖氏曰负侯获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四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四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五◎此四无量几所造色非有对色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诸无量所摄身语业。是所造色非有对色。余皆非所造色非有对色。几难见故甚深等者。一

  • 六十颂如理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寂默主  宣说缘生正法语  若了诸法离缘生  所作法行如是离   离有无二边  智者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  

  • 卷第五·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五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middot;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传(上下)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传不如蜜多尊

  •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目连所问经同本。

  • 善恶因果经·佚名

    亦称《菩萨发愿修行经》、《因果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宣扬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认为人之所以有寿夭、穷通、美丑、智愚,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造业不同,并详细叙述了各种报应的前因及各种行为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