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诞传

王诞字茂世,琅王牙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堂兄。祖父王恬,官至中军将军,父亲王混官至太常。

王诞年轻时很有才华。晋朝孝武帝逝世,堂叔尚书令王王旬写哀悼文,好久都未写成功,便告诉王诞:“犹少序节物一句。”于是拿出文章给王诞看。王诞提笔加了一句,接王王旬文中的“秋冬代变”后写道:“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王王旬叹赏这句非常清丽秀拔,于是用了它。王诞继承雉乡侯,拜任秘书郎、琅王牙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400),会稽王的世子司马元显设置后军府,又用王诞补任功曹。不久又拜任尚书吏部郎,同时还当后军长史,兼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任龙骧将军、琅王牙内史,长史还照旧。王诞结交司马元显的宠人张法顺,所以也被司马元显所宠爱。司马元显娶小老婆,王诞为他迎亲。又随同本府转任骠骑长史,将军、内史还照旧。元显讨伐桓玄,想杀掉所有姓桓的人。王诞反复地陈说桓修和桓玄志趣不同,因此桓修等免除灾难,桓修是王诞的外甥。到桓玄得势时,王诞将被杀,桓修又为王诞求情,陈说自己之所以活下来的原因。于是把王诞迁到广州。卢循据有广州,用王诞当他的平南府长史,很重视他。王诞久客异乡,想回到内地,于是游说卢循说:“下官流落在这里,承蒙你的特别看待。义士感激知已之人,我确实想报答于你。我本来不知军事,在此地没有什么用处。一向被刘裕所熟知,情谊不浅。如果我能回到北方,必定会得到他的信任。公私之际,我一定想法报答你的厚恩,总比把我留在这里徒然浪费岁月强得多。”卢循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当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也被卢循强迫留在身边。王诞又说:“将军今日留下吴公,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孙伯符难道不想留下华子鱼吗?只因一土不容二王罢了。”于是王诞和吴隐之都得以回到北方。

他回来便被任为员外散骑常侍,还未拜任,高祖便请他当太尉谘议参军,转任长史。王诞忠心侍奉刘裕,日夜不松懈。高祖很信任依仗他,北伐广固的时候,王诞兼任齐郡太守。卢循从蔡州南逃,刘毅坚决请求追击,高祖犹豫不决。王诞私下对高祖说:“主公已经平定广固,再灭卢循可说是功高盖世,勋业无比。如此大权威怎么能让别人分享呢?刘毅和主公同时以布衣崛起,只不过一时相互推让而已。如今他既然已失败过一次,不应该再叫他立功勋。”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义熙七年(411),以王诞为吴国内史,母亲去世,他辞了职。高祖征讨刘毅,起任他为辅国将军。王诞坚决辞让将军称号,穿着丧服随从征讨。当时诸葛长民代管太尉留府事务,心中不安,高祖也很担心诸葛长民。刘毅平定后,王诞请求率先东下。高祖说:“诸葛长民似乎有猜疑的心思,你怎么能轻易东下。”王诞说:“诸葛长民知道我很得主公的垂青,今日我独身先到,必定以为没有什么事,正可以稍稍安定他的心绪。”高祖笑着说:“你真比贲和育还胆大啊!”于是王诞先回。

九年(413),王诞去世,当年三十九岁。因为南北两次随军征讨,被追封为作唐县五等侯。他的儿子王诩,当宋国的世子舍人,早死。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李延寿
  浙东纪略 全文·徐芳烈
  卷之五十三·佚名
  提要·黄震
  卷四十三·郝经
  第十一册 天聪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佚名
  一○九二 福建巡抚雅德奏覆遵旨办理《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四十·马骕
  七十一、女学校教书·包天笑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张积中传·胡朴安
  董绶金·佚名
  倪锡纯·周诒春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董颖·唐圭璋

      颖字仲达,德兴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从汪藻、徐俯游。有霜杰集。   薄媚   西子词   排遍第八   怒潮卷雪,巍岫布云,越襟吴带如斯。有客经游,月伴风随。值盛世。观此江山美。合放怀、何事却兴悲。不为

  • 卷三十五·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五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五【律诗凡七十五首】 寄献北都留守裵令公【并序 从英华增今本遗此一行误以序为题】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实在歌诗况辱知音敢

  • 卷520 ·佚名

    赵蕃 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 时论归台阁,交情异笠车。 不甘腰为折,宁使鬓成华。 莽莽湖之北,悠悠海一涯。 铜鱼偶逢使,书寄阿戎家。 赵蕃 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 一纸日边

  • 钱起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

  • 卷六 神宗·王夫之

      〖一〗  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明主知之,知其拓落而以是相震,则一闻其说,而屏退之唯恐不速。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   王安石之入对,

  • 卷六十七·杨士奇

    五月甲寅朔敕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曰近闻回回多买中国人妻妾子女出境律买卖者皆处死宜严加禁约之世因循也○乙卯升东胜右卫指挥使陈景先为大宁都指挥佥事 丙辰遣使赐谷王橞纱布各八十疋 命户部徒山山西之平阳驲潞山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三十二册 天命七年正月·佚名

    第三十二册 天命七年正月壬戌年正月初一日。汗率八旗诸贝勒大臣等,出城叩谒堂庙。然后,回衙门升座,八旗诸贝勒率群臣,叩祝汗长寿。次蒙古恩格德尔额驸、莽古勒额驸、古尔布什台吉率众蒙古人叩祝。次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

  • 六五 往日本去·周作人

    这回的启行也同癸卯(一九〇三)年秋天那一回差不多,有伴侣偕行,而且从绍兴直到日本,所以路上很是不寂寞。这同行的是什么人呢?这人乃是邵明之,名文镕,绍兴人留学日本北海道札幌地方,学造铁路,北海道是日本少数民族多须的虾夷聚居

  • 该不该有所畏?·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2)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①大人:指地位高的人或德行高的入,这里两方面的意思部有。(2)狎(xia):态度不庄重的亲呢。 【译文】 孔子说:“君

  • 卷三十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五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五系辞下传一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干兑离震之象未説到天地雷风处否曰是然八卦是一项看象在其中又是逐个看又问成列是自一奇一耦画到三画处其中逐一分便有干兑

  • 卷二十四·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四宋 吕本中 撰昭公十年春王正月夏齐【公作晋】栾施来奔左氏传齐恵栾高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而恶之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逞遂见文子

  • 卷八·王引之

    雖、唯、惟《玉篇》曰:「雖,詞兩設也。」常語也。字或作「唯」。《春秋》桓十四年:「秋八月,壬申,禦廩災。乙亥,嘗。」《穀梁傳》曰:「禦廩之災不誌,此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誌不敬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嘗也?曰

  • 叙·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阅藏知津叙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士所以阐即心之法。并传佛命,觉彼迷情。断未有欲弘佛语,而可不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妙达佛语者也。今之文字阿师,拍盲禅侣,竟何如哉。呜呼

  • 名人传·罗兰

    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作品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坎坷一生,赞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真实地描写了他们的外貌以及性格中的缺陷,这样不仅不会损害他们的光辉形象,反而使人们觉得更亲切,更崇

  • 筠轩集·唐元

    元代诗文别集。13卷。唐元撰。《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大德八年(1304)方回序,至正六年(1346)唐元自序。据方回序文,可知序为唐元《艺圃小集》作,《艺圃小集》收入诗仅54篇,集名亦由方回所

  • 花间四友东坡梦·吴昌龄

    元杂剧剧本。简名《东坡梦》。吴昌龄撰。末本。宋苏轼,号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被王安石谪为黄州团练。路过浔阳,得歌妓白牡丹。苏有好友谢瑞卿,15年前在庐山东林寺出家为僧,法号佛印。苏欲使此人还俗,共登仕路,对付王安

  •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

    蒙文名《额尔德尼脱卜赤》,汉文译名或题《珍宝史纲》、《宝史纲》等。记述元明两代蒙古族历史的著作。彻辰萨囊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转译成汉文刊印,收入《四库全书》。后有沈曾植笺证、张尔田增补并校的孱守斋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