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严挺之传

严挺之,名浚,以字通行,是华州华阴人。年少时就好学,姿质轩昂儒秀。

举进士及第,制科也得中,调任义兴尉,时人称之为材吏,赞誉他很能干。那时,姚崇为州刺史,很赏识他。后来,姚崇任相位执政,引荐严挺之为右拾遗。

睿宗爱好音律,每次听乐都能忘记疲劳。玄宗又长于音律。先天二年(713)的元宵节,由胡僧婆聗建议,点燃万千灯火,打开宫门,再补赐“元年..”

(皇帝即位大宴臣民),玄宗与太上皇到延喜门、安福门观灯。其灯昼夜不息,一个月还未罢息。严挺之上疏劝谏“:元年..是让大家在一起聚饮,庆祝皇上登基创业,但不可有失礼仪,放松戒备。如今舞姬乐伎,郑、卫之音不绝。为筹办此宴以致有司偏倚,下人疲惫,百姓增加赋税,甚至有变卖家产的。如此耗损万人之力而为百戏之资,且扰乱了春季的工作,恐怕会形成原想臣民同乐却反遗留祸患。”接着陈述了延长大..的“五不可”。意诚词切,皇帝接纳。

那时,侍御史任正名恃其上官的威仪,在廷中责骂缙绅,严挺之责备他不敬,反遭台司检举,贬为万州员外参军事。开元年间,任考功员外郎,后升任给事中,主持贡举事,当时称之为公允。那时,黄门侍郎杜暹、中书侍郎李元..为相,两个人不和。杜暹平时与严挺之友善,而李元..与宋遥友好,引荐宋遥任中书舍人。宋遥考核吏部所判等第、取舍与严挺之有不同意见,宋遥去对李元..说了,李元..多次去责问严挺之,严挺之说“:明公位于国相,而竟然听任小人之言而生爱憎?”说时声色俱厉。李元..问“:谁是小人?”严挺之说“:就是宋遥。”

为此,严挺之出京任登州刺史,改为太原少尹。

起先,殿中监王毛仲持节出使太原、朔方。统计登记兵马。事隔几年后,发文件到太原索取兵仗。严挺之以不见皇帝的敕书而不肯给,且认为王毛仲恃宠已久,恐生变故,于是向皇帝密奏。不久,改任他为濮、汴二州刺史。严挺之治州严整有威仪,吏不敢有越轨行为。后来王毛仲出事败死,皇帝因严挺之以前的奏言忠君为国,招他为刑部侍郎,升任太府卿。

宰相张九龄很赏识他,任他为尚书左丞,要他主管吏部的人才选拔。李林甫与张九龄同时为相,因为张九龄那时正被皇帝看重,就表面讨好他,内心却颇忌恨。户部侍郎萧炅,是李林甫引荐的,是个不读书的人。曾与严挺之同行去庆吊,将《礼记》中的“蒸尝伏腊”(田家辛苦,夏伏与冬腊日,要做点好吃的。)读成“蒸尝伏猎”。严挺之回来对张九龄说:“省中岂能有伏猎侍郎!”于是将萧炅贬为岐州刺史,李林甫恨得要死。张九龄曾有意引荐严挺之共同辅政,要他去见李林甫。严挺之一向自负严正,鄙薄李林甫的为人。三年中,不是公事从来不登他家门,因此更遭李林甫嫉恨。其时,蔚州刺史王元琰犯法,严挺之为他辩解了几句,李林甫让人在廷中责问严挺之,于是降官为氵名州刺史,后来调为绛州刺史。

天宝初年,皇帝曾对李林甫说:“现在严挺之在哪里?这是个可用的人才。”

李林甫乃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招到家里叙旧,且许他美官,对他说“:天子对你哥哥很好,你可以用你哥哥的名义,去见天子,将会得到重用的。”于是要严挺之假称有病,希望到京师来就医。李林甫拿到了严挺之的这一“请求”,就对皇帝说严挺之年纪大了,有病,可以给他一个闲官,让他就医养病。皇帝听说后,叹息惋惜了好久,于是任他员外詹事,令他回东都。严挺之郁郁不得志,终于成疾,自己写好墓志,遗令薄葬,大殓时就用平日穿的衣服。

严挺之看重朋友交往,且生死不变。

曾为旧友的孤女几十人安排出嫁,为当时人称道。但后来沉溺于佛,与僧人惠义友善,惠义死,严挺之竟着孝服为他送葬。后来遗嘱将自己葬在惠义塔之左侧。此举,君子以为有偏。

儿子严武,广德年间任黄门侍郎、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猜你喜欢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晔
  卷三百九十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六(阙)·杨仲良
  卷八史四·何良俊
  卷一百三十三·杨士奇
  十二 巡抚安徽陈汝器奏销江宁织造支过俸饷文册·佚名
  第三七八谕同治七年四月九日一二二○九--一九·佚名
  ●碑传选集(二)·钱仪吉
  封禅书第六·司马迁
  十国春秋卷五十三·吴任臣
  杜慧度传·沈约
  何妥传·李延寿
  章得象传·脱脱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3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385_1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张籍   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衔恩暂遣分龙节,   署敕还同在凤池。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傍辞。   明年塞北清蕃落,应建生祠请立碑。   卷385_2 【寄元员外

  • ●第四十八出 双逝·孟称舜

    【破齐阵】〔生愁容上〕数叶芭蕉萧瘦,房空帐冷魂孤。哀雁天边,寒蛩草际,几阵暗风吹雨。黯黯残灯浑无焰,垂死萧萧鬓影疏,梦中人到无?三十三天离恨高,我今更上一层霄。悠悠魂去无寻处,怕见残灯助寂寥。我自与小姐相别回来,枕旁滴

  • 卷四十二·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二    元 方回 编寄赠类 远而有寄面而有赠有寄赠则有酬答不专取谀取诗律之精而已 五言【二十八首】 答李司户         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 卷六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六十六性道性习相近逺赋【以君子之所  唐慎焉为韵】郑 俞酌人心之善败惟性习之所分习者物之迁以动为主性者生之质以静为君运情有同于镕铸通志亦比夫耕耘或定心以纯一或逐境而纠纷故定心

  • ●卷四·王世贞

    ○大臣更名宋公冯胜,初名国胜,次更为宗异,最后名胜。西平侯沭英,初名文英。豫章侯胡美,初名廷瑞。卫国公邓愈,初名友德。东胜侯汪兴祖,初名同。魏国公徐辉祖,初名允恭。至孙国公显宗,初名长子。翰林待制王,初名伟,又名炜。御史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六·乾隆

      明  宪宗皇帝  【甲午】成化十年春正月命王越总制三边  刑部主事张鼎【河南信阳人】言延绥甘肃宁夏三边镇抚不相统一宜推文武重臣一人总制诏从其请因设制府于固原即以越为之巡抚总兵而下并听节制三边设总制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正德十一年五月辛巳朔○壬午礼部尚书毛纪以灾异求去位 上曰卿职掌邦礼学行素著宜用心供职以副委任母再辞○户部覆科道官周金钱如京等论奏织造太监史宣崔通及差往乌思藏太监刘允皆宜停止允所乞盐课宜革罢其织造盐斤止

  • ●跋·陈惟彦

    今歲春夏之交以事至滬上讀仲兄宦遊偶記而慨然曰人但知吾兄為明敏果斷之才而孰知兄固慈祥愷惻之人也今觀是書所記爭報災免票差以恤民隱脫田其嘴陳春元以重民生整釐金剔鹽弊以蘇商困所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此固彰

  • 第三五六同立合约道光二十三年十月一二二○三--一七·佚名

    竹南三保吞霄街庄合约同立合约(注一)竹南三保吞霄街庄总理、各庄正副、铺民人等,为遵奉宪谕,清庄联络,防拿盗匪,备御■〈口英〉逆(注二),肃靖地方事。兹蒙分宪谕,饬该保内清庄联络,团练壮勇,防御盗匪■〈口英

  •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佚名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臣纪昀、臣彭元瑞谨奏:本月初八日报到发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一部,臣等公同阅看,书内钱谦益、李清诸条,未经抽削,实属疎漏。臣

  • 五·钱穆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户部十五俸给二事例洪武十八年令天下有司官俸米折钞每二贯五百文准米一石 永乐元年令各都司并河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五布政司按察司及王府官俸旧全支米者米钞中半兼支湖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北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七[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二世潭州兴化禅院慈明禅师法嗣洪州黄龙山崇恩惠南禅师姓章氏。信州玉山县人也。生而神异。童稚不群。道蕴夙机。发言骇众。长依怀玉寺出家受具。遍历丛

  • 我自成佛不读经·佚名

    官王常侍临,义玄会之。问:堂僧可颂经否?曰:否又问:习禅否?曰:否奇之:不经不禅,什么究竟?曰:教皆作佛去。

  • 卷第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是时太子既登位已。告诸群臣曰。汝等杀却达摩。时宰牛大臣白大王言。不作观察。无事何故即杀达摩。身现怀妊。未审生男或是生女。若生男时方可杀却。时王

  • 卷第十一(盈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一(盈字号) 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起)丙寅(元王元年)癸酉(贞定王元年)辛丑(考王元年)丙辰(威烈王元年)癸亥(周威烈王八年止) (己亥)十祖胁尊者传法富那夜奢 胁尊者。中印度人。本名难生。处胎六十年。将

  • 霍小玉传·蒋防

    传奇小说。唐蒋防撰。一卷。防字子徵,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宪宗时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敬宗时贬为汀州刺史,寻改连州刺史。诗文俱佳,收入《全唐诗》、《全唐文》各一卷。是篇写出身名门又考取为进士的李益,与“出自贱庶”

  • 后汉书·范晔

    文集。南朝宋范晔(398—445)撰。一百二十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累官太子詹事。后因谋立刘义康为帝一案牵涉被杀。全书分帝纪九卷,后纪一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范晔所撰纪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