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五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小儒避贼南征日,皇帝行天第一春。走到邓州无脚力,桃花初动雨留人。

其二

千里空携一影来,白头更着乱蝉催。书生身世今如此,倚遍周家十二槐。

其三

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字书。

其四

莫嫌啖蔗佳境远,橄榄甜苦亦相并。都将壮节供辛苦,准拟残年看太平。

其五

皇家卜年过周历,变故未必非天仁。东南鬼火成何事,终待胡锋作争臣。

其六

杨刘相倾建中乱,不待白首今同归。只今将相须廉蔺,五月并门未解围。

其七

不须夜夜看太白,天地景气今如斯。始行夷狄相攻策,可惜中原见事迟。

其八

诏书忧民十六事,父老祝君一万年。白发书生喜无寐,从今不仕可归田。

其九

范公深忧天下日,仁祖爱民全盛年。遗庙只今香火冷,时时风叶一骚然。

其十

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晚步顺阳门外

六尺枯藜了此生,顺阳门外看新晴。树连翠筱围春昼,水泛青天入古城。梦里偶来那计日,人间多事更闻兵。只应千载溪桥路,欠我媻姗勃窣行。

○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

池光修竹里,筇杖季春头。客子愁无奈,桃花笑不休。百年今日胜,万里此生浮。莽莽樽前事,题诗记独游。

其二

槐树层层新緑生,客怀依旧不能平。自移一榻西窗下,要近丛篁听雨声。

其二

客子今年驼褐宽,邓州三月始春寒。帘钩挂尽蒲团稳,十丈虚庭借雨看。

○海棠

春雨夜有声,连林杏花落。海棠已复动,寒食岂寂寞。人间有此丽,赴我来年约。花叶两分明,春阴耿帘幙。东风吹不断,日暮臙脂薄。何可无我吟,三叫恨诗恶。

○雨中观秉仲家月桂

月桂花上雨,春归一凭栏。东西南北客,更得几回看。红衿映肉色,薄暮无乃寒。园中如许树,独觉赋诗难。

○香林四首

绝爱公家花气新,一林清露百般春。是中宴坐应容我,只恐微风唤起人。

其二

丈人延客非俗物,百和香中进一杯。乞取齐奴锦步障,与春遮断晓风来。

其三

谁见繁香度牖时,碧天残月映花枝。固应撩我题新句,压倒韦郎宴寝诗。

其四

简斋居士不饮酒,一入香林更不醒。驱使小诗酬晓露,绝胜辛苦广骚经。

○题简斋

我窗三尺余,可以阅晦明。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不着散花女,而况使鬼兄。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

○印老索钝庵诗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春雨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难老堂周元翁家

城南乌声和且都,我识丈人屋上乌。难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须。樊侯种梓用葛竭,丈人向来亦种德。挽回万事入绳床,花竹相看有佳色。人生知足一饱多,当时恨我弃渔蓑。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登城楼

去年梦陈留,今年梦邓州。几梦卽了我,一笑城西楼。新晴草木丽,落日淡欲收。远川如动摇,景气明田畴。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丈夫贵快意,少住宽千忧。归嫌简斋陋,局促生白头。

○雨

忽忽忘年老,悠悠负日长。小诗妨学道,微雨好烧香。檐鹊移时立,庭梧满意凉。此身南复北,彷佛是它乡。

○游董园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东北方用武,六月事戈矛。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夏雨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倾。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夏夜

闲弄玉如意,天河白练横。时无李供奉,谁识谢宣城。两鹊翻明月,孤松立快晴。南阳半年客,此夜满怀清。

○又两绝

虚庭散策晚凉生,斟酌星河亦喜晴。不记墙西有修竹,夜风还作雨来声。

其二

待到天公放月时,东家乔柏两虬枝。悬知满地疎阴处,不及遥看突兀奇。

○积雨喜霁

积雨得一晴,开窗送吾目。迭云带余愤,远树增新绿。天公信难料,变化杂神速。夕霞尽意红,诘朝固难卜。西轩一杯酒,未负将军腹。竹林怀微风,余韵久回复。热官岂辨此,可必思烂熟。曳杖出门行,栖鸦息枯木。

○邓州城楼

邓州城楼高百尺,楚岫秦云不相隔。傍城积水晚更明,照见纶巾倚楼客。李白上天不可呼,阴晴变化还须臾。独扶栏干咏奇句,满楼风月不枝梧。

猜你喜欢
  ●卷一·翁方纲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孙仁孺
  第一折·佚名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臧懋循
  第一折·关汉卿
  卷十七·黄希
  提要·刘秉忠
  《词综》(卷十三)·朱彝尊
  元日祝福·戴望舒
  卷四十二·唐圭璋
  五集卷三十·乾隆
  五集卷七·乾隆
  古诗镜卷二十·陆时雍
  卷一百二·吴之振
  卷六十二·陈邦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四·曾国藩

      苏东坡七古中一百三十四首  听贤师琴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瞋。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赠写真何充秀才  君不见

  • 第四折·郑光祖

    (冲末扮殿头官引卒子上,云)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小宫乃殿头官是也。今日早朝,飞报军情来,奏说俺唐元帅为观看北邙山,教魏王李密所获,圣人差刘文静为使,赍敕与李密讲和去。不想李密

  • 卷187 ·佚名

    刘克庄 恭和御制闻喜宴诗 □□□□□□冠,圣世君师自铸颜。 海运而南六月息,辰居于北众星环。 宴开镐邑升平际,乐奏钧天缥缈间。 惭愧微臣蒙特起,羡他先辈夺标还。 刘克庄 恭上人求偈戏赠二首

  • 卷七十一·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一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诚斋诗钞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进士为零陵丞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自名其室曰诚斋光宗亲书二字赐之历官国学太常知漳州常州提举广

  •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历象志中·脱脱

        ◎历象志中   ○闰考   月度不足,是生朔虚;天行有余,是为气盈。盈虚相悬,岁月乃牉,积牉而差,寒暑互易,百谷不成,庶政不明。圣人验以斗柄,准以岁星,爰立闰法,信治百官。是故闰正而月正,月正而岁正。岁月即正,颁

  • 卷二百四十八·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夏四月丁亥朔享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敕皇太子凡官军以罪系法司者悉宥之送军前立功○戊子 命武安侯郑亨以卒万人修龙门道路○己丑赐将士钞公五十锭侯四十锭伯三十锭官一品二品二十锭三品四品十锭五品九锭六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七十七 曹寅李煦奏陈织造事宜六款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 管理江宁织造臣曹寅、管理苏州织造臣李煦谨奏,为敬陈管见,仰祈睿裁事。 窃臣寅于康熙四十六年冬盐差任满复命,十二月十八日陛见。蒙皇上垂问,随具摺条陈织造事宜六款。于四十七年二月初三日面奉圣谕:除修

  • 一二四四 文源阁办理全书处为移送供事史晋事致内阁移付·佚名

    一二四四 文源阁办理全书处为移送供事史晋事致内阁移付乾隆五十二年九月十四日文源阁办理四库全书处为移付事。前奉移送供事史晋到园办事,今书业已告竣。该供事数月以来,勤慎小心,毫无遗悞。理合给文,令其仍回贵处当差。

  • 史记集解卷一百四·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劎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嵗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狶反代【徐

  • 朱仲远传·李延寿

    仲远,是..朱彦伯的兄弟。孝明帝末年,..朱荣的兵威渐盛,他的许多建议,..朱荣大多采纳。他模仿..朱荣的字体,又仿刻..朱荣的大印,与尚书令史一同作弊行奸。仿造..朱荣的奏章,请求朝廷给人官职,他从中捞取许多财货,以供饮酒狎妓之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六户部关税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辐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爰系之税以便詗几以佐国家经费凡直省关税以乾隆十八年奏销册计之税入四百三十二万四千有五两有奇京

  • 卷一百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大夫士庙祭仪礼特牲馈食礼【郑园録云谓诸侯之士祭祖祢于五礼属吉礼 疏曲礼云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彼天子大夫士此仪礼特牲少牢故知是诸

  •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延寿

    夫约世谛门中。凡圣夭绝。凡夫心外立法。妄执见闻。圣人既了一心。云何同凡知见。答。圣虽知见。常了物虚。如同幻生。无有执着。如大涅槃经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烦恼之想生于倒想。一切圣人实有倒想。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一之上·李通玄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夫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是一乘圆教佛果之门。佛果者体无成坏。以化众生故。示现自成正觉。佛果之样。举自五位因果。及摄化境界。报得庄严。示与后人。令其发志。依法仿学。令修行者所归不疑。若不晓解

  • 艳异编·王世贞

    短篇故事集。杂采古今说部中各种故事,分类编次而成。正编40卷,续编19卷。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编。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等职,为官

  • 巢氏诸病源候论·巢元方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

  • 儒林宗派·万斯同

    十六卷。清万斯同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出后,《宋史》遂以道学儒林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