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叔同年谱(2)

九月,考入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特班,改名李广平。该校总教习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倡导民主、提倡新学,开设英语、国际法等诸多新学课程。同学中有黄炎培、邵力子等后来的著名人士。叔同与师生们相互切磋,获益颇多。

是年秋,叔同曾赴河南开封参加乡试,未取。

一九零二年继续在南洋公学特班学习。

秋季,与袁希濂同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赴杭州参加乡试,因在文章中大倡维新,再次落第。

八月,在上海访名妓谢秋云,作《七月七日在谢秋云妆阁诗以谢之》诗以留念。

在南洋公学与同学合演新剧《六君子》等。

年底,因南洋公学校方禁止学生阅读《民报》一类进步书报,压制学生的言论自由,特班学生在蔡元培的带领下掀起我国近代史上首次学潮,随即愤而退学。十一月,二十几名退学学生全部加入由蔡元培任总理、吴稚晖任学监的“爱国学社”继续学习。叔同在课余还参加《苏报》的编辑工作。

一九零三年与黄炎培、许幻园等青年进步分子创建“沪学会”,以“兴学”和“演说”为主要活动内容,向贫苦大众开办补习学校。叔同在夜校里特设“乐歌课”,开中国音乐教育之先。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翻译《法学门径书》、《国际私法》,交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零四年三子李端出生。

与沪上名妓朱慧百、李苹香等有诗词应和。

经常参加票友演出,曾饰黄天霸等武生角色。

李叔同手书之横披

一九零五年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叔同写作剧本,并作诗《沪学会〈文野婚姻〉新戏册撰成感赋》以资纪念。

二月,选曲并作词写成《祖国歌》,此曲抒发了叔同满腔的爱国热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迅速风靡全国。

四月,生母王氏病故,终年四十五岁。叔同偕妻儿护送母亲灵柩回津,破除旧习,举行新式追悼会,亲写悼词并唱《挽歌》。

治丧之后,叔同改名李哀,字哀公,以示对母亲的追念。将妻儿安置在天津,叔同独自返沪。

六月,叔同取得南洋公学文凭,决定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前作《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叔同到东京后,入上野美术专科学校专攻西洋画,改名李岸。同时关注歌曲创作,编辑《国学唱歌集》,收歌二十余首,交上海中新书局出版。

一九零六年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去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并向著名导演藤泽浅二郎学习西洋戏剧。

二月,集写、编于一身,独力编辑《音乐小杂志》,系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其内容包括音乐、绘画、杂感等几大部分。创刊号发表有《〈音乐小杂志〉序》、《乐圣比独芬(贝多芬)传》、《近世乐曲大意》,及教育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别体唱歌《隋堤柳》,杂感《呜呼!词章!》、《论音乐之感动力》等十几篇稿件,山东京三光堂印刷,寄回国内交上海尤惜阴发行。

八月,因患肺结核,返天津省亲养病,旅途中作有《醉时》、《昨夜》、《初梦》等多首诗词,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国、忧时愤世之情。

九月,叔同返回日本继续学习西洋绘画。

是年冬,叔同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原第192页图放241页李叔同在日本留影

一九零七年在东京与曾延年(即曾孝谷,字存吴)等共同发起成立“春柳社”,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开中国新剧表演艺术之先。日本著名戏剧艺术家藤泽浅二郎为剧社顾问。

七月,排演新居《茶花女遗事》(即小仲马名著《茶花女》之第三幕最后两场),叔同亲饰茶花女玛格丽特,曾延年饰亚芒父,唐肯饰亚芒。该剧在神田区青年会剧场公演取得巨大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春柳社的发展,春柳社迅速发展至八十多人。不久在东京演出新剧《黑奴吁天录》,该剧由曾延年自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藤泽浅二郎亲任导演。李叔同饰演爱米丽夫人及跛醉汉两个角色,并兼任舞美等职。此剧的公演又大获成功,获得日本戏剧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此后,春柳社又排演过《生相怜》、《画家与其妹》等剧,李叔同均扮演重要角色。

后来,因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发出布告,禁止留学生上台演戏,并以取消“留学费用”相威胁,春柳社被迫逐渐停止了活动。

是年,李叔同与自己的绘画模特、一位日本姑娘逐渐相爱,并娶其为妻。

一九一零年因清政府将盐业改为“官盐”,李家投资于盐业的银号损失近百万元。李叔同遂在修完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学业后,中止在音乐学校的学习,偕日籍夫人回家,将其安顿在上海,只身返津与家人团聚。

是年秋,开始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任教。

一九一一年转至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美术教员。

一九一二年二月,应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之邀,赴沪于城东女校“艺科”任教。

四月,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受陈英士之聘,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负责广告版及副刊“太平洋文艺”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五·刘昫
  卷七十七·列传第七·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六·汪楫
  第二回 遇异僧幸示迷途 扫强敌连擒渠帅·蔡东藩
  ◎民政一·徐天麟
  ●辑佚·司马光
  卷之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第三六五谕咸丰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五--一·佚名
  钟嵘传·姚思廉
  李迪传·脱脱
  刘元振、刘元礼传·宋濂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梁启超
  卷一百三十三·杨士奇
  三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处士公绍(在轩集)·顾嗣立

    公绍字直翁,邵武人,咸淳进士。尝读胡文定公语「心要在腔子里」,自觉有警,因作小轩,名之曰「在」,友人吴升梅边为之记。宋亡后,隐居樵溪,长斋奉佛。尝谓少时读康节诗,有「车书万里旧山川」之句,尝恨此生不见斯事。今四海一家,而余

  • 讽谕二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八首·白居易

    续古诗十首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伶俜独居妾,迢递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拆。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掩泪别乡里,飘

  • 卷之四十二·佚名

    洪武二年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更英陵曰皇陵立皇陵卫以守之○遣使持诏谕吐蕃诏曰昔我帝王之治中国以至德要道民用和睦推及四夷莫不安靖向者胡人窃据华夏百有余年冠履倒置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比岁以来胡君失政四方云扰群雄

  • 第六回 造镜槛艳夺乌铜屏 缠莲钩春在红芸院·陈蝶仙

    却说小厮报说雪岩来了,众人迎出假山洞来。见他用两个小厮扶着,轻裘缓带的款步到来,果然是好个从容模样。一面走着一面看。那座石桥是盖在水面的,两边却不用扶栏,曲曲折折的通入洞去。上面那假山石子都做得奇形怪状的直扑下

  • 五三七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严行搜查徐述夔诗文并将徐食田等卽速解京·佚名

    五三七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严行搜查徐述夔诗文并将徐食田等卽速解京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奉上谕:据萨载奏查办逆犯殷宝山、徐述夔悖

  • 吴海传·张廷玉

    吴海,字朝宗,福建闽县人。元代末期以学问德行称著于世。当时反元的烈火燃遍各地,海因而决心不去做官。洪武初,当地官员要将他举荐于朝廷,他极力推辞。其后又召他入朝任史局修纂,他又坚决辞谢。曾说:“杨子、墨子、佛子、老子

  • 卷六·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六明 马文升 撰灾异事准本部咨该准礼部咨前事该廵抚湖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恪题据湖广布政司呈据长沙府申据善化二县申切照本县地方自弘治八年二月以来天雨不降高阜去处未曾翻耕即今苦竹开花

  • ●皇朝通典卷九十四·佚名

    州郡五 ○州郡五 陝西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陝西省 【 東西距九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千四百二十六里東至河南陝州閿鄉縣界三百五里西至甘肅秦州清水縣界六百三十里南至四川達州太平縣界一千三十里北至榆林府邊牆一千三百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三人物志三宗室王公传一之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多罗显荣贝勒喀尔楚珲 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子罗洛浑 孙罗科铎 五世

  • 职官四二"·徐松

    劝农使【宋会要】劝农使,掌劝课农桑之事。 太宗至道二年七月,太常博士、直史馆陈靖上言天下多(广)[旷]土,流移之民众。谓置使招集,给以田种,条上兴创功利。太宗谓宰臣曰:「秦灭井田,置阡陌,经界废而兼并作,遂使普天之下蚩蚩甿

  •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民国十五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这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大分水界。前此我们虽有革命志士,但没有健全的,有纪律的,笃信主义的政党;前此我们虽有军队参加革命,但没有革命军。此后就大不同了。我们如要了解民国十五年北

  • 卷二十 二十之三·孔颖达

    商颂谱商者,契所封之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者,吞鳦卵而生契。尧之末年,舜举为司徒,有五教之功,乃赐姓而封之。○正义曰:《殷本纪》云:“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也,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鸟墯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

  • 劝学第六十四·戴德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则为冰,而寒于水;木直而中绳,輮而为轮,其曲中规,枯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是故不升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道,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戎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

  •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晏婴

    仲尼曰:“灵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晏子闻之,见仲尼曰:“婴闻君子有讥于婴,是以来见。如婴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婴之宗族待婴而祝其先人者数百家

  •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下)·智升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middot;差摩婆帝受记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middot;不增不减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middot;造塔功德经一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middot;绕佛塔功德经一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

  • 卷二十四·佚名

    第二十二篇五三八 哑躄本生谭[菩萨=哑躄之王子]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其大出离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在法堂共坐,彼此相谈世尊绝佳之大出离。佛来此处问曰:&ldquo;汝等比丘!汝等相互为何语耶?&rdquo;&ldquo;如是!

  • 春潮·屠格涅夫

    《春潮》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写于1871年。小说以作者的一段真实经历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俄国的“多余人”的看法。《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其

  •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从义

    凡六卷。又称纂要、止观义例纂要。宋代从义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乃荆溪大师之止观义例之注释书。本书首述止观义例之大意及撰述之由来,次释本文,复引书中之主要文句以成立自说,引用诸多内典、外典,对止观义例作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