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牛弘传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其先人为了避难,改姓辽氏。祖父炽,本郡中正。父元,任魏侍中、工部尚书,爵临泾公,复本姓牛氏。

  弘在襁褓中,有相士见到他,对他的父亲说:“此儿命当大贵,好好地抚养他。”长大后,形貌甚伟,性格宽厚,喜好读书,博闻广识。任职于周朝,历任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纳言上士,专掌文翰,修起居注。后袭封临泾公,转任内史下大夫、仪同三司。

  开皇初年,授散骑常侍、秘书监之职。牛弘因典籍遗落散失,上表请求开献书之路,其表称:

  “昔日周德既已衰微,旧经乱弃。孔子凭大圣人的才能,开创大业,制定法令,制《礼》删《诗》,正五始而修撰《春秋》,阐发《十翼》,弘扬《易》道。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吞并诸侯,先王典籍,焚毁殆尽。这则是书籍的第一次厄难。汉朝建立,制定藏书的政策,设置校书的官职。到了孝成帝,派遣谒者陈农搜求天下的遗书。诏令刘向父子校勘篇籍。汉朝的典籍文献,到这个时候算是最盛。到王莽末年,全部焚烧。这是书籍的第二次厄难。光武继兴,特别重视经籍诰令,未及下车,先求文雅。到了肃宗,亲临讲舍,和帝数次临幸书林,兰台、石室、鸿都、东观等殿堂,满是书籍,更超过从前。及孝献迁都,吏人扰乱,图书缣帛,都被用作帷帐行囊。收拢起来往西京运的,装了七十多车,逢西京大乱,一时间被烧个净光,这是书籍的第三次厄难。魏文帝代汉自立,重新收集经典,都藏在秘书省,占用了内外三座楼阁,遣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有的书籍,论者都称赞其所删优劣有别。晋朝继承魏朝,文章典籍更多。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另著《新簿》。逢刘粲、石勒进犯,书籍又在逃遁中丢失。这是书籍的第四次厄难。永嘉之后,寇贼四起,其建立国家,虽传名号,法令礼乐,却寂灭无闻。刘裕平定姚氏,收其图籍,《五经》子史,总共才有四千卷,皆是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一并归于江南。宋秘书丞王俭依照刘氏《七略》,撰写《七志》。梁人阮孝绪也撰写有《七录》。总计其书数,共三万多卷。及侯景渡江,消灭梁朝,秘书省的经籍虽经过战火,但文德殿内的书籍,依然保存了下来。萧绎占据江陵,派兵将平定侯景之乱,收集文德殿的书籍和公私典籍重本,计有七万余卷,全部送往荆州。及周兵入郢,萧绎把这些书集中在外城焚烧,所剩仅十之一二。这是书籍的第五次厄难。

  “后魏自边远之地,迁居伊洛,时间不长,没有什么经籍。周朝创业于关右,战乱不断。周武帝保定初年,书籍仅有八千卷,后来又经搜集,才达到一万卷。高氏在太行山东建立齐国,开始的时候也采访书籍,和原本相比,残缺的特别多。东夏刚刚平安,获得的经籍史册,四部重杂,计有三万多卷。增加的旧书,只有五千卷。现在挑出的单本,合计一万五千多卷,部帙之间,仍有残缺。和梁朝旧有的书目相比,仅有其半数。至于阴阳、《河》、《洛》之类的书籍,医书图谱著作,更加少了。

  “臣以为,经书自孔子至今,遭到五次厄难,重新兴集的日子,属于我皇圣世。如今秘书省的藏书,亦足够阅览。但一个时代的书籍,一定要大体具备。不可出现王府没有,私人却有的情况,如果广发诏令,兼以购买奖赏,则必可罗致难得的典籍,满积观阁。”

  文帝采纳牛弘的建议,于是颁布诏令,献书一卷,赏缣一匹。一二年的功夫,典籍大体具备。牛弘晋爵为奇章公。

  三年,升任礼部尚书,奉旨修撰《五礼》,刻成百卷,流行于世。牛弘请求依照古制,修立明堂。文帝认为各种事情刚刚开始,没有时间修造明堂,竟放下不去实施。

  六年,牛弘官任太常卿。九年,诏令制定雅乐,又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交议制乐事。牛弘上议说:

  “谨案《礼》书,五声六律,十二管循还奏出宫调。《周礼》奏黄钟,歌大吕,奏太蔟,歌应钟,都是循还相奏为宫调的意思。蔡邕《明堂月令章句》说“:孟春月则太蔟为宫,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钟为羽,大吕为变宫,夷则为变徵。别的月份和这一样。”所以,先王制作音乐,是为了区别天地四方阴阳之声。扬子云说“:声生于律,律生于辰。”所以,律吕配合五行,沟通八风,经历十二时辰,行于十二月份,循环运转,决无停止的时候。譬如立春木王火相,立夏火王土相,季夏之末,土王金相,立秋金王水相,立冬水王木相。依次为宫者,是说当其王月,名之为宫,如今十一月不用黄钟为宫,十二月不用太蔟为宫,就是因为春木不王,夏土不相。这岂不就是阴阳失调、天地不能交通吗?刘歆《钟律书》说:“春宫秋律,百花必定周彡零;秋宫春律,万物必然茂盛;夏宫冬律,必有大雨冰雹;冬宫夏律,必定雷声大震。”据此而论,律吕和阴阳天地的关系确实是不能改变的。况且律有十二,如今仅用黄钟调节,使用的只有七律,其他五律究竟再用于什么地方呢?这恐怕已失去了圣人制作音乐的意思。因此,必须根据《礼》书,重新制作循环为宫之法。”

  皇上说:“不必制作循环为宫之法,只制作黄钟这一种调乐器就可以了。”牛弘又论六十律不可行:

  “谨案《续汉书·律历志》‘:元帝派遣韦玄成在音乐官署问京房。京房回答说“:我师承已故小黄令焦延寿。六十律相生的方法是:用上生下,都是三生二;用下生上,都是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下生阳,至中吕而终,十二律就完了。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至南事而中,六十律就尽了。十二律变为六十律,就像八卦变成六十四卦一样。冬至那天的声音,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始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这是声气的开始,五音的发端。因此各统一日,其余的按次序运行,所当之日自己为宫,商徵因类相从。”京房又说“:竹器之声不能用来测度调值,所以就制作准来确定调值数。准这种乐器形状像瑟,长一丈,十三根弦,距饰物处九尺,用来对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根弦下,刻有分寸,用来作为六十律清浊的节拍。”执始一类律吕名称,都是京房自己制造的。京房说他师承焦延寿,不知焦延寿师承的是谁。到了元和元年(84),待诏侯钟殷肜上书说:“朝廷官员没有人懂得用准这种乐器调节六十律的调值。因此待诏严嵩,请求用准法教授他的儿子严宣,希望召严宣补学官,主持调节乐器。”太史丞弘用十二律考试严宣,二律相符,四律不符,其余六个不知是什么律,严宣于是作罢。自此以后,音乐家再也无人能够调节准这种乐器。熹平六年(177),东观召见主管音乐的太子舍人张光,询问准这种乐器的调制。张光等人不知道,回去翻检旧藏的乐器,找到了准,形状制作和京房记载的一样,还是不能确定其弦的缓急,因此,史官能辨识准音清浊的人就没有了。可以相传的,只有大榷常数和候气。’据此而论,京房的六十律相生之法,汉代已不能流行了。沈约《宋志》说‘:详案,古典和今天的音乐家,已无能把六十律用于音乐的人。’《礼》云‘:十二管循环奏出宫调。’不说六十。《封禅书》说‘:大帝使素女弹五十弦瑟而悲伤,破为二十五弦。’假使六十律能够成乐,也会有些不用,取的就是大乐必然省易,大礼必然简易的意思。”

  又论道:

  “案《周官》说:‘大司乐主管成均之法。’郑众注说:‘均,就是音调。乐师主管调节它的音调。’《三礼义宗》称:‘《周官》奏黄钟,是用黄钟为调,歌大吕,是用大吕为调。奏说的是堂下四处悬挂,歌说的是堂上所唱。只是在同一次祭祀的时候,二调皆用。’因此可知,根据宫来确定调,意思是一样的。阐明六律六吕相互为宫,各自为调。如今流行的音乐,用黄钟为宫,则就用林钟为调,与古制不同。案,晋内书监荀勖根据典籍记载,用五声十二律循环为宫之法,制成十二笛。黄钟之笛,正声与黄钟相应,下徵与林钟相应,把姑洗作为清角。大吕之笛,正声与大吕相应,下徵与夷则相应。其他各种音调,都像这样。然而,如今用的林钟,是荀勖的下徵调式。不用其正,先用其下,于理不通,因此必须改正。”

  皇上认为牛弘的建议很好,诏令牛弘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人订正确立新乐。之后,议论设置明堂,诏令牛弘条陈上代故事,论其得失。皇上非常敬重牛弘。

  当时,杨素恃才矜持骄贵,轻贱侮辱朝中大臣,只有见到牛弘,未曾不改变面容,恭恭敬敬。杨素将去征伐突厥,到太常府与牛弘话别。牛弘送杨素到中门就止步了,杨素对牛弘说:“我身为大将,出征突厥,所以特意来话别,为何送这么近?”牛弘就拜揖而退。杨素笑着说“:奇章公真正可以说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牛弘也不在意。很快,授大将军之职,任吏部尚书。

  当时,文帝又令牛弘与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一同召集众儒生,讨论新礼降杀轻重的问题,牛弘的议论,众人都很佩服。献皇后死,王公以下大臣不能确定用何礼仪制度。杨素对牛弘说:“公学通古今,众贤敬仰。如今这件事情,就取决于您了。”牛弘一点也不推让,不大一会儿,礼仪制度全部确定了,且都有过去的实例。杨素感慨道:“衣冠礼乐都在这里了,不是我所能及的。”牛弘以为服丧三年,祥礻覃之祭的用具应减少,期服十一个月而服练,没有什么依据,就把这种想法上奏文帝。文帝下诏除期练之礼,自牛弘开始。

  牛弘任吏部尚书,选拔人才先德行而后文才,十分审慎。虽然选才有时迟缓,但所选用之人,大都称职。吏部侍郎高孝基,识鉴快捷机敏,清正谨慎,无人可比,然而豪爽有余,显得有点轻薄,当时的宰相们多因此怀疑他是否胜任。只有牛弘真正认识其人,真诚地委之以重任。隋朝的选举,这个时候最好,时论甚为佩服牛弘见识深远。

  炀帝为东宫太子时,多次有诗书赠牛弘,牛弘也有答和。炀帝继位,曾赐牛弘诗说“:晋家山吏部,魏代卢尚书。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余。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纳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一同得到赐诗的人,赞扬的文词,没有人能像牛弘这样,受到如此的赞美。大业二年,晋位上将军。三年,改任右光禄大夫。跟从炀帝拜南岳恒山,拜祭所需的物品,都是牛弘确定的。还下太行山,炀帝曾召牛弘入内帐,当皇后之面赐同席饮食。其亲宠重用如此!牛弘对他的儿子说“:我受到非同寻常的礼遇,承恩深重。你们这些子孙,应该以诚敬自立,报答皇上丰隆的恩遇。”六年,跟随炀帝巡幸江都,死于途中。炀帝伤心痛惜,追赠非常丰厚。归葬安定,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号为宪。

  牛弘一世荣宠,但是车马服饰卑微节俭,事上尽礼,待下宽仁,说的少,做的多。皇上曾令他宣读敕书,牛弘到了台阶下,没有宣读,退回拜谢,说把敕书上的话都忘掉了。皇上说“:宣旨之类的小事,本来就不是宰相们的事。”更加赞扬牛弘诚厚耿直。炀帝的时候,委任恩遇更为丰隆。牛弘性格宽厚,笃志好学,虽公务繁忙驳杂,而书却不离手。隋朝的旧臣,始终受到信任,而又没有悔恨的,只有牛弘一个人。其弟牛弼,好酒而又酗酒,曾经醉酒射死了牛弘的驾车牛。牛弘回到家里,妻子迎上前说:“叔叔射死了牛。”牛弘听到后,没作任何怪问,直接答道“:作牛肉脯。”坐下后,妻子又说:“叔叔忽然射死了牛,真是怪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神色自如,读书不止。牛弘宽厚和气如此。有文集十二卷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八·脱脱
  卷四百六十四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焦竑
  卷二十六·王夫之
  卷十一·舒赫德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七·姚之骃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卷十一·曾巩
  《靖海志》及《海上见闻录》合校记·彭孙贻
  读例存疑卷五十四·薛允升
  原序·楼昉
  ●序·海宁
  卷十 礼五(吉礼 )·龙文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七·彭定求

        卷707_1 【八月十五夜】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   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卷707_2 【省试夜投献座

  • 唐艺孙·唐圭璋

      艺孙字英发。有瑶翠山房集。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螺甲磨星,犀株杵月,蕤英嫩厌拖水。海蜃楼高,仙娥钿小,缈结成心字。麝煤候暖,载一朵、轻云不起。银叶初生薄晕,金猊旋翻纤指。   芳杯恼人渐醉。碾微

  • 御制初集诗小序·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初集诗小序向叙乐善堂集云夙昔典学所心得不忍弃置後虽有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且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故十数年来臣工以编次诗文集为请者概弗许然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

  • 林序·林朝崧

    林序吾岛自斯庵以来而有诗;吾邑诗人,至丘丈仙根而大着。岛系中绝,诸老播迁,当莺喑燕哑之交,有作唳鹤哀猿之逸响者,则叔父痴仙先生是已。尝试论之:先生之诗,当其转徙桐城、歇浦间,胜赏既多,时有『小谢清新、太白俊发』之语。及其

  • 本纪第五 海陵王·萧子显

    海陵恭王昭文,字季尚,文惠太子第二子也。永明四年,封临汝公,邑千五百户。初为辅国将军、济阳太守。十年,转持节、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十一年,进号冠军将军。文惠太子薨,还都。郁林王即位,为中军将军,领兵置佐

  • 卷一百五十二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九月辛酉,田況奏保州平。   壬戌,詔保州官吏死亂兵而無親屬者,官為殯殮;兵官不從賊被害及戰沒,並優賜其家;近城民田遭蹂踐者,蠲其租。   河北都轉運按察使、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史记集解卷七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徐广曰魏公子传曰赵恵文王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葢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恵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徐广曰属清河】平原君家

  • 附录·沈有容

    奠章一何乔远维崇祯二年三月丁巳朔,越望日辛未,通家弟何乔远谨以香帛寄祭于大总兵宁海沈兄之灵曰:呜呼!万历之岁,予谪家居;入视瓶缶,靡斗靡储。兄俯而顾,太息踌躇。时兄守帅,来镇扶胥;先后处分,继廪拓庐;予始晏然,安意读书。及列朝

  • 高丽传·宋濂

    高丽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扶余人的一支曾住在这里。高丽东至新罗,南至百济,都要跨大海。西北渡过辽河与营州相接,北方有....存在。高丽的国都平壤城,是汉朝乐浪郡。有水流经....之白山,名为鸭绿江。平壤在鸭绿江东,因而有险可恃

  • 卷第十七·佚名

    皇太妃尊立尊太妃制元丰八年三月庚子朕蒙休先帝。锡羡我家。钦闻凭几之音。付畀承祧之托。眷言邦媛。久侍宸闱。俾序进于宠名。敢忽忘于大卞。德妃朱氏。发祥庆系。协德后庭。祇顺两宫。不违于盥馈。帅循四德。居念于

  • 乐六·徐松

    郊社 祀乐歌南郊亲祀降神用《景安》:仁宗御制,四曲。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如在,弁冕衮衣。粢盛丰美,惟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奠币用《广安》:千灵启运,三后在天。嘉坛并侑,亿万斯年。 酌献用《彰安》:皇基缔构,帝系灵

  • 卷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八庆祝二【图记六】吏部户部仓塲榜文伏以鸿图永固万方瞻有道之庥凤历绵延亿载衍无为之治钧天与梵天竝奏发育同春化日与慧日齐辉光华复旦祯祥集而得名得寿福禄崇而俾炽俾昌率土欢腾普天

  • 成公·成公十三年·左丘明

    【经】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三月,公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传】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将事不敬

  • 卷五(惟净译)·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是善回外道诸见方便。谓若菩萨於左啰迦波哩没罗惹迦尼乾陀等诸外道处。作诸化事。使其调伏为欲成熟。彼因缘故。菩萨作是思惟。此等外道我慢贡高。我今不应先行师教。要先恭事现为弟子。然後使其调伏。

  • 卷第六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

  •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并序)·飞锡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客有高信,至吾禅居,前礼致问,辞甚清逸。问吾曰:“修心之人成道捷径,法华三昧不轻之行,念佛三昧般舟之宗,佥为无上深妙禅门者,愿闻其致。”对曰:“吾拱默九峰,与世异营,天书曲临,自紫阁山

  • 三齐略记·伏琛

    通志。又作《三齐略》。撰者、卷数不详。文廷式推测为晋人所撰。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皆见著录。《水经注》(《河水注》与《濡水注》)、《续汉郡国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