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四十自叙

我生今年已四十/半似狂生半腐儒/一生矛盾说不尽/心灵解剖迹糊涂/读书最喜在河畔/行文专赖淡巴菰/卸下洋装留革履/洋宅窗前梅二株/生来原喜老百姓/偏憎人家说普罗/人亦要做钱亦爱/踯躅街头说隐居/立志出身扬耶道/识得中奥废半途/尼溪尚难樊笼我/何况西洋马克斯/出入耶孔道缘浅/惟学孟丹我先师/总因勘破因明法/学张学李我皆辞/喜则狂跳怒则嗔/不懂吠犬与鸣驴/掣绦啮笼悲同类/还我林中乐自如/论语办来已两载/笑话一堆当揶揄/胆小只评前年事/才疏偏学说胡卢/近来识得袁宏道/喜从中来乱狂呼/宛似山中遇高士/把其袂兮携其裾/又似吉茨读荷马/五老蜂上见鄱湖/从此境界又一新/行文把笔更自如/时人笑我真瞆瞆/我心爱焉复奚辞/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六岁读书好写作/为文意多笔不符/师批大蛇过田陌/我对蚯蚓渡沙漠/八岁偷作新课本/一页文字一页图/收藏生怕他人见/姐姐告人抢来撕/十岁离乡入新学/别母时哭返狂呼/西溪夜月五篷里/年年此路最堪娱/十八来沪入约翰/心好英文弃经书/线装从此不入目/毛笔提来指腕愚/出洋哈佛攻文学/为说图书三里余/抿嘴坐看白璧德/开棺怒打老卢苏/经济中绝走德国/来比锡城识清儒/始知江戴与段孔/等韵发音界尽除/复知四库有提要/经解借自柏林都/回国中文半瓶醋/乱写了吗与之乎/幽默拉来人始识/音韵踢开学渐疏/而今行年虽四十/尚喜未沦士大夫/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

语堂

二十三年八月下旬自序于长江舟上

《四十自叙》诗是我于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十六日《论语半月刊》发表的。此诗作于一九三四年,实三十九岁时所作,强名四十,乃中国算法。诗中初言"一生矛盾说不尽",亦耶亦孔,半东半西,所谓"卸下洋装留革履,洋宅窗前梅二株",即去其所当去,留其所当留意义,不外自叙对联中"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意思。"尼溪"即尼采,我少时所好,犹不能为所笼络,何况马克斯。"孟丹"即法国MonBtaigne,以小品论文胜。此人似王仲任。《论衡》一书亦非儒亦非老,所言皆个人见地,与孟丹相同。孟丹所以可传不朽者以此。大概文主性灵之作家皆系如此,即"掣绦啮笼"还我自由之意。故乐于提倡袁中郎,《论语半月刊》所作文章,提倡袁中郎的很多。"会心的微笑"亦语出袁中郎。

第二段叙少时在龙溪平和县间,享受西溪之美,山林之乐。家住坂仔(号东湖),环顾高山峻岭,日与云霞为友。此后皆看不起平地之摩天屋。城市居民之"平地感"与我"高山感"格格不入,所以说"为学养性全在兹","兹"指坂仔高山,梦寐不能忘也。次叙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放弃毛笔,以自来水笔代之,与英文结不解缘,心好之甚。此段恋爱,至今不懈。然因此旧学荒废,少时自看袁了凡《纲鉴易知录》,看到秦汉之交,一入约翰,截然中止。羞耻,羞耻!以后自己念中文,皆由耻字出发,即所谓知耻近乎勇。以一个教会学校出身之人,英文呱呱叫,一到北平,怎么会不自觉形秽?知耻了有什么办法?只好拼命看中文,看一本最好的白话文学(《红楼梦》),又已做教师,不好意思到处问人,只在硫璃厂书肆中乱攒。什么书是名著,杜诗谁家注最好,常由旧书铺伙计口中听来。这是不是不愤不启,我不知道,但确含有愤意,愤我在教会学校给我那种不重中文的教育。耶教《圣经》中约书亚的喇叭吹倒耶利哥城墙我知道了,而孟姜女的泪哭倒长城我反不大清楚。怎么不羞?怎么不愤?所以这一气把中文赶上。自然学问无穷,到了留学德国,才看到《皇清经解》,就在音韵学钻。但又不能固守一门一科的学问,故又"踢开"音韵专门之学,而专文学著作。白璧德即哈佛教授(IrvingBabbit),我与吴宓(雨僧)、娄光来共坐一条板凳听白教授将近代欧洲文明归罪于卢梭之浪漫主义。吴、娄后在南京办《学衡》,就是传布白教授之思想及文学批评,梅光迪也是白氏的门下。但我仍不能受白氏之笼络,而偏向于意大利之克罗遮(Groce),这也是主性灵一贯所致。①

①《四十自叙》发表于《论语》半月刊第49期。《无所不谈合集》重刊此诗时,作者加了这一段序言。

猜你喜欢
  卷一七二 陳紀六·司马光
  第一卷·王方庆
  ●卷一百九十八·徐梦莘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一·佚名
  卷二十八画一·何良俊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七·佚名
  第二二六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五·佚名
  卷三十二·宇文懋昭
  通志卷七十九下·郑樵
  一六九 寄谕署步军统领英廉密缉偷窃《永乐大典》正贼并覆奏访缉情形·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八·佚名
  王安中传·脱脱
  卷七十八·佚名
  22.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台湾诗乘自序·连横

    《台湾通史》既刊之后,乃集古今之诗,刺其有系台湾者编而次之,名曰《诗乘》。子舆有言,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是诗则史也,史则诗也。余撰此编,亦本斯意。夫台湾固无史也,又无诗也。台为海上荒土,我先民入而拓之

  • 第四十一齣~第四十六齣·沈鲸

    第四十一齣 西市认母【玩仙灯】〔老旦旦上〕信杳鸿鱼。姑妇久嫠居。伤至亲倏倾泉世。恨此孤身似风飘絮。望断关河。家园何处。〔长相思〕〔老旦〕经跋涉。伤跋涉。中道分离成永诀。此恨何时灭。〔旦〕将剖说。怕剖说

  • 小孩·周作人

    一我初次看见小孩了。我看见人家的小孩,觉得他可爱,看见了他们的笑和哭,看见了他们的服装与玩具。二有我的小孩的柔弱与狡狯。我真是偏私的人呵。我初次看见小孩了,我为了自己的儿女才爱小孩,因为他们有我的小孩的美,为了自

  • 二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一古今体九十首【壬申一】壬申元旦曙色昕昕杓转寅青阳景运唘元辰祥徵仙木丰为瑞善作心田福自申玉帛万方咸奉朔惕乾一意永勤民守成休息吾初志却愧仁风扇未

  • 卷四百九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二十六 祝允明 前缓声歌 瑶川遵穆晏汾水从轩游玄王启灵会道官亦交酬苍禽唳金支琼鸾翥绦帱灵宾戛韵石子登引空讴圣日丽万舞祥吹振清球川后迎皓蜺

  • 补遗卷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十一旷达攓篷赋          【金】赵秉文释世累而逺游兮聊逍遥以徜徉行乎莽渺之野兮厯榛芜之苍苍攓髑髅以睨视兮嗟游魂之何方贵贱荣辱杳莫讥兮奚氏族之能详岂结缨齿剑以身殉

  • 卷七·孙一元

    钦定四库全书 太白山人漫藁卷七 明 孙一元 撰 五言絶句 江上 沙砾喧寒雨枫根挽钓楂菰蒲起烟火隔水是渔家 解衣 解衣坐渔梁水风来许许月明不见人幽篁自相语 靖江道中 落日精灵语空山旅客惊沙寒留鹭影风急走江声 鈎

  • 第二卷·王方庆

      ○諫聘鄭仁基女為充華  隋通事舍人鄭仁基女,年十五六,有容色。文德皇后請備嬪御,太宗乃聘為充華,詔已施行,冊使將行,公聞已許嫁陸氏,遽進諫曰:「陛下為人父母,子愛萬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心為心,故君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八·徐乾学

    宋纪九十八【起重光单阏正月尽闗逢敦牂十二月凡四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 辛未诏诸路州军学生不及八十人处不置教授若熈丰曾置教授者虽人少自合存留 壬申

  • 彭庭坚传·宋濂

    彭庭坚字允诚,温州端安人。至正四年(1344)进士及第,授承事郎、沂州同知。任职期间,曾捣毁牛皇神祠、赶走邻郡马贼、免除对民众的横征暴敛,百姓甚以为便。不久,因为狱囚平反而得罪了上司,便弃官归里。至正十年,朝廷诏选地方官

  • 洋务续记·佚名

    (清)李凤翎撰呜呼!天下治乱之故,虽曰天数,岂非人事哉!以广东富庶甲天下,民心素知大义,事起而为之备,患至而为之防,亦可自守。奈何哉,夷氛扰攘年余,尚不设备,并不准百姓设备,推其心,岂真以佳兵为不祥乎?殆以为事尚可以粉饰,夷尚可以羁縻

  • 阳货篇·孔子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ldquo;来,予与尔言。&rdquo;曰:&ldquo;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rdquo;曰:&ldquo;不可。&rdquo;&ldquo;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rdquo;曰:&ldquo;不

  • 孝经集传卷四·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君子之立行非以为名也然而行立则名从之矣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此三者修于实而无其名事君

  • 提要·任启运

    【臣】等谨按肆献裸馈食礼三卷国朝任启运撰是编以仪礼特牲少牢馈食礼皆士礼因据三礼及他传记之有关于王礼者推之不得于经或求诸注疏以补之凡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吉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其名则取周礼以肆献祼享先生

  • (七)·钱穆

    朱子曰:“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万变,都只是随其分限应去,都不关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为其所动。其所以系于物者有三,或是事未来,自家先有个期待底心。或事已应过去了,又却长留在胸中,不能忘。或正应事之时,意有偏重,便只见那

  •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太虚

    ──二十三年四月在四明延庆寺讲──    一 释名    甲 列众名    乙 定今名    丙 析名义     1 大乘     2 妙法     3 莲华     4 经    丁 综名义   二 

  • 第七則&nbsp;&nbsp;法眼問慧超·胡兰成

    第七則法眼問慧超垂示云:聲前一句,千聖莫傳。古印度外道有聲論,佛破之曰:聲是無常之物,妄識所作。中國的禪僧卻不如此否定聲,卻是要追究到聲前一句。其實古人提出了聲的問題,是非常偉大的,譬如聖經裏便亦有云:「太初有言。」外

  • 菩萨地持经 第九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九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次法方便处净心品第三菩萨于诸众生有七种怜愍。名第一真实。一者无畏。二者巧便。三者不厌。四者不求。五者不贪。六者广大。七者平等。菩萨不以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