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八

典礼志

谨案古者大经大法皆谓之礼故周官六职传於礼家而左传载韩起之言称易象春秋为周礼家语记孔子之言亦以小正为夏礼坤乾为殷礼不止仪礼为古经也史家所记则典章文物为多矣礼书始见於史记泛论其理焉耳未及乎制度也汉书礼乐志序述始详沈约宋书以後遂为史例【案晋书礼志在宋书前然实唐人所作三国志又无志则正史专名礼志当始于宋书】後来图经舆记亦间立典礼一门然所载皆天下之通制不应偏属於一方故撰地志者多删此一门以省冗复盖着书之体例应如是也惟八旗通志事事皆关

国典凡八旗之制度即

圣朝一代之制度非郡志邑志所可比并非省志所可比旧志立此一门於义至当故今亦采掇新令以补葺旧文盖我

朝朱果?祥

帝出乎震实唐虞以来肃慎氏之故地相沿旧俗古礼多存即以燕飨一事而论列茵而坐即古礼之布席割牲而燕即古礼之折俎殽烝此由质文渐变中土日趋於浮华而三代遗规转以风俗淳朴而未改也暨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受

天明命

圣相承修举典章益为明备

郊社

宗庙之仪

诰勅

册封之典载内三院之简牍者班班可考

世祖章皇帝抚有广轮监殷监夏因革损益持其大中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以及我

皇上更稽古之义因时之宜递参详而润色之彬彬然

百度咸熙与三五而比盛凡

大清会典

大清通礼与礼部则例之所载莫不州分部居纲举目张足垂万世之法守今恭录其关於八旗者条分件系而参以近数十年之案牍排比考证务使端委厘然至

钦定满洲祭天祭神典礼溯

开创之初规定继承之永式至诚至敬尤见昭事之本原谨仿杜佑通典全载开元礼之例具着於篇作典礼志

典礼志一

王公仪制【王公册封 诸王册封 公主册封王公俸禄 王府庆贺】王公

册封

凡封爵崇德元年定

显祖子孙考论功德列爵九等一等为和硕亲王二等为多罗郡王三等为多罗贝勒四等为固山具子五等为镇国公六等为辅国公七等为镇国将军八等为辅国将军九等为奉国将军其余俱为宗室又定

皇子系庶妃所生者封镇国将军亲王侧室妾媵所生子封辅国将军郡王侧室妾媵所生子封奉国将军有功绩者量加封授出自

钦定

又定

中宫所生女为固伦公主

妃所生女为和硕公主亲王女为和硕格格郡王女为多罗格格贝勒女为贝勒多罗格格贝子女为固山格格公女为公格格若

中宫抚养下嫁者亦称为和硕公主

顺治十年题准宗室分爵十等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子封贝子贝子子封镇国公镇国公子封辅国公辅国公子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子授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子授三等奉国将军【以上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初封俱三等後遇加封至二等一等】奉国将军子授奉恩将军奉恩将军子孙世授奉恩将军

又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辅国公一子授辅国公余如前例

十七年定亲王女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世子郡王女多罗格格称县主贝勒女多罗格格称郡君贝子女固山格格称县君入八分镇国辅国公女称乡君未入八分公以下女俱称宗女不授封又定亲王世子郡王正室汉文称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正室称夫人奉国将军正室称淑人奉恩将军正室称恭人十八年定贝勒贝子庶夫人子授奉恩将军康熙六年定

皇子满十五岁宗人府具题请封其爵级出自

钦定

康熙二十三年八月宗人府议奏诸王之子减等

册封应将亲王一子

册封为世子候袭亲王其余诸子皆授为贝子将郡王

一子

册封长子候袭郡王其余诸子皆授为镇国公贝勒以下皆有减等授封之例仍应照现行例行得

旨亲王诸子着授为贝勒郡王诸子着授为贝子余如所议

凡授封崇德元年定王以下将军以上俱由内院

官具奏引至

崇政殿前行授封礼公主王妃等遣官授封

顺治十三年十月礼部奏准会典开载亲王嫡妃不存妾子已袭封亲王者其妾准封继妃给与封

册其诸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大福晋嫡妻病故者其侧福晋及妾准立为嫡将姓名送部照例给与封

诰命

顺治十四年题准亲王郡王嗣封者传至宗人府礼部堂官宣授

册宝该嗣王跪受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传至宗人

府宗人府官颁给

诰命俱行跪受若年幼者送至其府宣赐

康熙十二年题准凡封亲王世子郡王及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内外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遗内大臣散秩大臣为正使内阁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为副使礼部列名奏请

钦点差宣读官同往宣读

制册宝印文封贝勒贝子及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郡主县主郡君遣内阁侍读学士侍读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为正使礼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副使内阁中书翰林院礼部有品笔帖式同往宣读

制册文封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镇国公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县君乡君由宗人府礼部给授

诰命

三十六年

谕恩诏加封凡宗室官员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及闲散宗室用为大臣侍卫者照文武官员例依品级加封

四十五年题准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侧室所生女与嫡出一体封授实为过优嗣後亲王侧妃所生女降二等视贝勒嫡女授为郡君品级郡王侧妃所生女降二等视贝子嫡女授为县君品级贝勒侧夫人所生女降二等视镇国公嫡女授为乡君品级其壻俱照所降品级封为额驸至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所生并无应降品级将贝子侧夫人所生女食五品俸壻授为六品镇国公辅国公侧夫人所生女食六品俸壻授为七品五十二年

诏宗室官员照四十二年例准给封赠自入八分公以下至闲散宗室授官者该都统查明品级大小有遇前次恩诏已加封赠後陞任换顶带者准照新任加封其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品九品止封本身俱照例咨送内阁撰写诰命自奉国将军至旗员侍卫等照三十六年例俱准各加一级未入八分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及宗室一品二品

官员俱照例送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凡封号顺治九年题准我

朝封王以本王素行为号与前代以地名为号者不同以後嗣王袭封换给新册暂用旧宝印

赐封号後另铸宝印换给

十二年题准嗣王袭封者准称伊父原有封号其父另给諡号

康熙九年题准已给封号诸王袭封时照现在之号封给停其改给祖父原号其未给封号应袭亲王郡王等议加封号

凡袭爵嗣封者俱由宗人府具题请

旨咨送礼部铸宝印行

册封礼

顺治九年题准应袭王爵者必以嫡妃子承袭若嫡妃无子方准次妃子承袭

十年题准军功封授郡王已经子孙承袭者如无亲生子孙准亲兄弟及亲兄弟之子袭封至亲王之子岁满照例封郡王者有亲生子孙准与承袭如絶嗣不准承袭

十八年题准岁满所封郡王原系世袭王爵如有絶嗣者应否袭封奏请

钦定

又题准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有嫡室所生子照例袭封如嫡室无子准以庶出之子袭封康熙三十四年

谕宗室应得承袭之诰命嗣後不必另奏即同袭职本一并奏闻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

谕诸王袭爵由军功晋封者世袭罔替其余恩封诸王袭爵时皆应以次递降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着世袭罔替

又题准贝勒缺出降一等承袭贝子再出缺时袭镇国公再出缺时袭未入八分镇国公贝子缺出降一等承袭镇国公再出缺时袭辅国公再出缺时袭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缺出降一等承袭辅国公再出缺时袭未入八分辅国公再出缺时袭头等镇国将军辅国公缺出降一等承袭未入八分辅国公再出缺时袭头等镇国将军再出缺时袭头等辅国将军自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头等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头等辅国将军即令世袭罔替毋庸再降【以上承袭阶级】

凡岁满崇德九年定和硕亲王之子以下奉国将军之子以上男至二十岁女至十五岁列名具题请

旨授封

又定亲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有薨故者其子弟即准承袭不必俟其岁满

顺治九年正月吏部题

太宗时凡宗室王贝勒贝子公俱视其才德锡封燕京定鼎後定例郡王以上准袭封贝勒以下不准袭封其子年至十五者始照所定品爵封授後於顺治八年有年未满岁授为公将军者已注封册应否授爵至於

太宗时所定之例与後所定之例作何遵行得

旨凡封王贝勒贝子公俱着照得北京後定例行此等年未满岁授爵者着於未满岁以前食俸不必给诰命封册亦不必除名满岁以後照定例除授其所设仪仗官着裁革

又题准贝勒以下薨故者应袭一子不俟岁满即封余子仍俟岁满授封若父在得封之子未分居之先薨故者其子岁未满不准即封

十八年题准亲王之子以下奉恩将军之子以上年至十五岁准照应得爵秩具题授封至十八岁具题令其上朝各照爵级职掌随班行走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宗人府遵

谕议覆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年十五?予封爵恐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嗣後应停止此例俟年至二十辨其文艺骑射之优者列名引

见请

旨授封惟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有薨逝者即准一子

袭爵不俟岁满得

旨依议如人材超卓者不拘年岁特予封授

雍正三年考试宗室请

旨奉

旨今年系朕初次考试其降级封授处暂行停止照各应得品级封授【以上承袭年岁】

【谨案此系世宗宪皇帝特恩後不为例】

册诰崇德元年定诸王贝勒及王贝勒妃夫人公主俱

给纸

制册授封

顺治十一年题准封亲王世子及亲王妃世子妃固伦公主和硕公主给金

册封郡王及郡王妃给镀金银

制册封贝勒及贝勒夫人郡主以下俱给授

诰命

十二年正月礼部奏准向封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多罗贝勒夫人俱给

诰命今应改给纸

十七年题准凡封贝勒及贝勒夫人郡主县主俱给纸

制册

十八年九月礼部题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正室及女封

诰册文内请用满洲蒙古汉文字様

诏从所请

康熙十二年题准封贝子及贝子夫人郡君俱给纸

制册

又定

册诰文俱由翰林院撰拟中书科缮写金

册由工部镌造

乾隆二十四年

谕吏部进呈授封诰勅属意措词与本人事蹟迥不相类内阁承用向来定本故套相沿非辞尚体要之义嗣後各按事实简明撰拟

乾隆四十七年

谕册封清语原系通称并无上下之别嗣後朕亲用呈上者俱繙写册表外其册封皇后妃嫔及王贝勒以至外藩王等仍用册封字様【以上承袭册诰】

凡陞降崇德元年定宗室内有因功陞授者自奉国将军陞辅国将军次第论功加封至和硕亲王亲王有功酌给赏赐其有罪降封者自和硕亲王递降一等至奉国将军得罪降为闲散宗室其或因大功越陞或因重谴黜革者不论等级二年定亲王郡王贝勒女不论已嫁未嫁者父陞随陞父降随降

康熙元年八月

谕礼部宗女封为格格应有定例今见格格封号从其生父父陞则陞父降则降又有从养父封者竟无定例或应从生父或应从养父尔部同宗人府会议画一定例具奏宗人府礼部遵

谕议王贝勒贝子等有愿抚养女者奏准抚养随养父陞

降如未奉

旨私自抚养者仍照生父陞降得

旨格格不便照养父品级俱着照生父品级其从前照养父给过品级者仍着存留

三十六年题准定例王以下品级子不随父陞降女随父陞降嗣後得品级之女亦照子例俱不随父陞降【以上承袭陞降之制】

诸王

册封仪

崇德元年定是日诸王贝勒及文武各官俱於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内院官捧

制册印置

殿内黄案上请

旨授封内院官引诸王贝勒依次进跪

殿前宣

制册官及捧

制册官於黄案东西向立次第宣

制册毕捧

制册印授诸王贝勒王等捧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王

等次第各复原位立

册封礼毕捧

制册印官前行王等随後分翼进至

清宁宫前捧

制册印官分翼东西侍立鸣赞官赞排班赞进赞跪叩

头王等於

皇帝前行三跪九叩头礼

皇后前行二跪六叩头礼毕捧

制册印官前行王等随後由

大清门次第出即於门前诸王贝勒相贺照封号爵位对行二跪六叩头礼毕各回府第诸王妃贝勒夫人等各於王贝勒前行庆贺礼毕王府属员各於王前庆贺行二跪六叩头礼贝勒府属员各於贝勒前庆贺行一跪三叩头礼

康熙十二年题准礼部准宗人府咨具题请

旨册封将正副使官列名奏请

钦点前期一日礼部设节案於王殿之正中设香案於

节案之南设

制册宝【郡王为印下同】案於节案之东王府仪仗乐器设於殿

前是日礼部设彩亭於

太和门外设

制册宝节案於

太和殿前礼部官引正副使自

太和殿捧

制册宝节由

太和门出置彩亭内正副使等随後俱由中路出至王府王率本府属员作乐迎至府门外跪候彩亭过兴随亭入殿正副使捧

制册宝节置各案上於节案之东西向立王於节案之西东向立往封官引王至拜位向节案行三跪九叩头礼乐作礼毕乐止王进至香案前跪宣

制册官於

制册案之东西向立宣毕正使捧

制册授王王祗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副使官捧宝授王王祗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王兴复位行三跪九叩头礼乐作礼毕乐止正副使持

节复

命王率本府属员作乐跪送

节於府门外

凡封贝勒贝子等有

制册无印亲王为宝郡王为印其行礼同不复载

公主

册封仪

崇德元年定是日内院官捧

制册置彩亭内陈设於

崇政殿请

旨授封持节官前导次

制册亭次封使亭至公主府门公主率侍从妇女迎出仪门之东向西立设黄案一於府门前封使自亭内捧

制册置黄案上由仪门入设於堂前幄内设节案於制册案之南封使於节案之东向西立公主随入於节案之西向东立封使导公主进至节案之南向北立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毕跪宣制册官展

制册於节案之东西向立次第宣满洲蒙古汉字三体制册文毕仍置案上公主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宣制

册官乃自案上捧

制册授右旁侍女侍女跪接授公主公主祗受转授左旁侍女侍女跪接公主复行二拜一跪一叩头礼毕封使持

节复

命公主送

节至仪门外是日诸王贝勒文武各官俱於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

皇帝陞殿乐作

陞座乐止诸公主由右门至

崇政殿於

皇帝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次进

清宁宫於

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次诣

诸妃前各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毕

皇帝还宫公主各回府第各府属员於本府公主前行

庆贺礼

顺治十一年定封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同辈者封长公主长一辈者封大长公主】均给

金册又定封郡主县主郡君均与公主同惟封郡主以

下均授

诰命

公主册四页每页五成金十五两由工部成造文由翰林院撰拟

乾隆四十年

诏额驸等向俱照公主封号授为固伦额驸和硕额驸惟公主所生之子未经定例赏给品级此内如下嫁蒙古王公之公主等所生之子本各有应得品级无庸另为办理嗣後在京公主所生之子至十三岁时如系固伦公主所生即给与伊父固伦额驸品级和硕公主所生即给与伊父和硕额驸品级

册封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贝勒夫人贝子夫人一应

行礼迎送谢

恩仪注俱与

册封公主礼同受封王妃等各於王等前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属员妻各於妃等前庆贺行四拜二跪二叩头礼

凡谢

恩顺治九年题准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受封谢

恩礼部具题於每月三朝日进

殿前行礼

王公俸禄【公主额驸等俸禄附】

【谨案王公以下俸禄历年增减不一案牍不能悉载谨以有增减年月可稽者胪列於前以备参考其增减细数旧志未述今亦并无册籍惟以现行事例载入以省烦琐】

凡支给

国初各照爵秩拨给田园不支俸禄

顺治元年题准岁给俸银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二百五十两公六百二十两

七年议准岁给俸禄亲王银一万两米六千石郡王银四千两米二千石贝勒银二千两米一千四百石贝子银一千两米八百石公银五百两米六百石将军银八十两公主米一千石郡主米五百石县主米三百石郡君米二百石

八年议准岁给俸银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三千两贝子二千两公一千两以上每俸银二两给俸米三斛

九年议准给亲王世子俸银六千两

十年议准岁给俸银亲王郡王仍照旧例余俱酌量增减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填国公七百两辅国公四百两一等镇国将军三百两二等镇国将军二百七十五两三等镇国将军二百五十两一等辅国将军二百二十两二等辅国将军二百两三等辅国将军一百七十五两一等奉国将军一百五十两二等奉国将军一百二十五两三等奉国将军一百两奉恩将军七十五两以上每银一两支米一斛

十一年题准岁给公主俸银二百五十两

十二年题准岁给郡主俸银二百两县主一百五十两郡君一百两

十八年题准固伦公主俸银四百两和硕公主三百两郡主二百五十两县主二百二十两郡君一百九十两县君一百六十两乡君一百三十两现行定例亲王岁支银一万两米五千石世子岁支银六千两米三千石多罗郡王岁支银五千两米二千五百石长子岁支银三千两米一千五百石多罗贝勒岁支银二千五百两米一千二百五十石固山贝子岁支银一千三百两米六百五十石镇国公岁支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辅国公岁支银五百两米二百五十石一等镇国将军岁支银四百一十两米二百五石二等镇国将军岁支银三百八十五两米一百九十二石五斗三等镇国将军岁支银三百六十两米一百八十石一等辅国将军岁支银三百十两米一百五十五石二等辅国将军岁支银二百八十五两米一百四十二石五斗三等辅国将军岁支银二百六十两米一百三十石一等奉国将军岁支银二百一十两米一百五石二等奉国将军岁支银一百八十五两米九十二石五斗三等奉国将军岁支银一百六十两米八十石奉恩将军岁支银一百一十两米五十五石固伦公主岁支银四百两米二百石和硕公主岁支银三百两米一百五十石郡主岁支银二百五十两米一百二十五石县主岁支银二百二十两米一百一十石郡君岁支银一百九十两米九十五石县君岁支银一百六十两米八十石乡君岁支银一百三十两米六十五石固伦公主额驸岁支银二百八十两米一百四十石和硕公主额驸岁支银二百五十五两米一百二十七石五斗郡主额驸岁支银二百三十两米一百一十五石县主额驸岁支银一百八十两米九十石郡君额驸岁支银一百五十五两米七十七石五斗县君额驸岁支银一百三十两米六十五石乡君额驸岁支银一百五两米五十二石五斗王府庆贺仪

崇德元年定亲王生辰及元旦日该旗都统以下佐领以上官员齐集称贺行二跪六叩头礼郡王生辰及元旦日本府属员齐集称贺行二跪六叩头礼贝勒生辰及元旦日本府属员齐集称贺行一跪三叩头礼若该属官员无事不至府行庆贺者治罪

顺治九年题准亲王郡王贝勒生辰及元旦日该府属员听鸣赞人员赞唱行礼作乐其鸣赞人员听各府选择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八

猜你喜欢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范晔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卷一百六十三·毕沅
  東觀漢記卷十三·多人
  卷五十·谷应泰
  卷六十一·佚名
  ◎造像石幢·李定夷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金毓黻
  ●续碑传选集(二)·佚名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五。·金富轼
  ●皇朝通典卷九·佚名
  卷六十二·陆宗楷
  习吏幼学指南序·徐元瑞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五·彭定求

        卷605_1 【放歌行】邵谒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卷605_2 【长安寒食】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

  • 吴奕·唐圭璋

      升平乐   水阁层台,短亭深院,依稀万木笼阴。飞暑无涯,行去有势,晚来细雨回晴。庭槐转影,纱厨两两蝉鸣。幽梦断枕,金猊旋热,兰炷微薰。   堪命俊才俦侣,对华筵坐列,朱履红裙。檀板轻敲,金樽满泛,纵交畏日西沉。金丝玉管,间

  • 古意答客问·戴望舒

    孤心逐浮云之炫烨的卷舒,惯看青空的眼喜侵阈的青芜。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头明月枕边书。侵晨看岚踯躅于山巅,入夜听风琐语于花间。

  • 卷七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六岩类五言古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唐】李 白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絶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憇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

  • 卷二十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三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八首 【起常州居住洎赴登州道中作是岁元丰乙丑先生年五十 施注缺今补】 李宪仲哀词【并

  • 卷十·凌雪

    列传十三 万元吉(附杨文荐)、杨廷麟、刘同升、郭维经、彭期生、黎遂球、龚棻、姚奇胤列传十四 傅冠、王应熊(附王锡兖)、蒋德璟、黄景昉、何吾驺、黄士俊、方逢年列传十五 瞿式耜、张同敞、何腾蛟、堵胤锡列传十三万元吉(

  •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五·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九周镳雷演祚周钟右罪案列传第九。◎温氏以镳、钟、演祚三人为南渡一大案也;镳以张孙振而死,演祚以阮大铖而死,钟又害于镳而致死。夫马士英力起大铖,孙振辈乃归其狱于从逆诸臣;诸臣多以贿

  • 第六卷 储书 附新闻事业·缪荃孙

    文汇阁 文宗阁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奉上谕:&ldquo;四库全书现在头分已经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并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供藏庋。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现特发内币银两,雇

  •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总理粮储 提督军务 巡抚江宁等处地方萨载为咨送事。窃照钦奉谕旨,收缴字句违碍不应存留书籍。今据藏书之家及书贾

  • 卷四·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四各地方瓜尔佳氏吴理戡      吴拜苏拜       温都理桂勒赫      拜音达理巴图鲁构色       雅木达噶

  • 二六 脱逃·周作人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一篇《琐记》里,说他的想离开绍兴,乃是“衍太太”所逼成的,因为她最初劝导他偷家里的东西,后来又造他的谣言,使他觉得家里不能再蹲下去。但是我却是衍生所间接促成的。本来衍生和衍太太的不正当的结合

  •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豳七月诂训传第十五○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

  • 梵志阿颰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与五百沙门俱。游於越祇。到鼓车城外树下坐。比聚有豪贤梵志。名费迦沙。明晓经书星宿运度。所问皆答。有五百弟子。弟子中第一者,名阿颰。阿颰问师言:今有佛来。人称其德。名盖天地。不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称扬菩萨品第二十三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即是行甚深义。&rdquo;&ldquo;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即是行甚深义。须菩提!菩萨所为甚难,行甚深义而不证是义,所谓若

  • 戒持·李叔同

    受十善戒法《归敬仪》云:&ldquo;受十善法者,谓身三口四意三善行,此之十业戒善之宗,今多依相,罕有受者。今谓不然!先须愿祈:不造众恶,依愿起行,有可承准。若不预作,辄然起善,内无轨辖,后遇罪缘,便造不止,由先天愿,故造众恶,大圣知机,故

  • 历代甲子考·黄宗羲

    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前有序,即《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说明历代甲子,自鲁隐公元年己未(前722)以下,载籍皆可考据,无有异同;自隐公以上,其说不能归一,《汉志》与《史记》不同。黄道周主《史记》之说,宗羲以其与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述,宋子璿治定。二卷。是《金刚经》各家疏注的辑要。书首序文略述《金刚经》成书缘起及大义。正文分为二:初解经题、后释经文。“释经文”又分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疏解时先举经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