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

朱子曰:“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万变,都只是随其分限应去,都不关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为其所动。其所以系于物者有三,或是事未来,自家先有个期待底心。或事已应过去了,又却长留在胸中,不能忘。或正应事之时,意有偏重,便只见那边重。都是为物所系缚。到别事来到面前,应之便差了。圣人之心,莹然虚明,无纤毫形迹,一看事物之来,若小若大,四方八面,莫不随事顺应。此心元不曾有个事。”今按:此条论忿懥好乐忧患恐惧诸情绪诸事,均不可留于心中。心空无物,才能应物得当。又说:“孔子畏匡,文王囚羑里,死生在前,圣人元不动心,处之怡然。”今按: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孟子言四十不动心。此心仍须学来。

朱子又说:“有心于好名,遇着近名底事,便愈好之。有心于为利,遇着近利底事,便贪欲。”今按:这便要看此心之志。故曰志于学,曰志于道。若只要心中无一事无一物,又差了。朱子又说:“此等处须是存养体验,自做得些工夫,当自见之。难以浅识悬断。”今按:中国学问,主要便在自做工夫上,却不宜专在文字上去求。西方科学家脱离不了一间实验室,中国人文之学则以人间世为其实验室,主要实验者,即是吾此心。

又说:“圣人之心周流应变而不穷,只为在内,而外物入不得。及其出而应事接物,又不陷于彼。”今按:孔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富只是外面事变,只在物一边。遇贫当求心能乐,遇富当求心能好礼,所求都在自己心上。若贫必求富,则求在外面物上,不在自已心上,自己又如何作得主。却先把己心丢了。

又说:“忿懥之类,在心上理会。如亲爱之类,又在事上理会。心上理会者是见于念虑之偏,事上理会者是见于事为之失。”今按:西方人多用心在事上理会,却忽于心上理会。念虑偏了,事为自多失。故西方人亦多忿懥。不于心上理会,故少亲爱。中国人则多知忿懥在心上有差了,但更知亲爱在事上亦有差,此处更当学。

朱子曰:“彼之不可教,即我之不能教。可与能,彼此之辞也。”今按:人孰不亲爱其子女,但为父母者不能教,非子女之不可教。人又孰不亲爱其国,但非在下者之不可治,乃为之上者之不能治。明于此,彼此之间则无不可亲之家,无不可爱之国矣。今日国人不亲家,不爱国,而徒生忿懥,是皆不明于彼此之辨耳。孟子只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未说人皆能为尧舜,此亦彼此之辞。

朱子又曰:“能使人兴起者,圣人之心也。能遂其人之兴起者,圣人之政事也。”今按:此惟中国人有此观念。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只论下一项,再不及上一项。朱子又曰:“只我能然,而人不能然,则不平矣。”今按:西方人则只在法律前求平等,不在人与人间求平等,此又是双方文化大相差异处。

猜你喜欢
  心术下第三十七·管仲
  正言第三十四(缺)·管仲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晏婴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四·袁燮
  浮邱子卷一·汤鹏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上·王顼龄
  卷八·叶梦得
  卷八·赵汸
  卷三十六·盛世佐
  卷十一·李光坡
  卷十七·朱熹
  異部宗輪論〈不分品〉·欧阳竟无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指月录卷之二十四·瞿汝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鲁斋郎引张龙上,诗云)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活观音!小官鲁斋郎,因赏玩春景,到于郊野外张珪坟前,看见树上歇着黄莺儿,我拽满弹弓,谁想落下弹子来,打着张珪家小的,将我千般毁骂。我要杀坏了他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七·徐乾学

    二氏礼僧道制服唐制宗开元二年勅道士女冠僧尼不拜二亲是为子而忘其生傲亲而徇于末自今以后并听拜父母其有丧纪轻重及尊属礼数一准常仪【见金史】干学案二氏之徒自以出家离俗竟不为亲属制服彼其本教固然也今乃使之行

  • 卷五户政·郑观应

    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试为援古证今:如太公之“九府法”,管子之“府海官山”,周官设市师以教商贾,龙门传货殖以示后世。当时讲求商法与今西制略同。子贡结驷连骑以货殖营生,百里

  •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十三·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四月。甲申。两广总督张鸣岐奏、粤省禁赌。遵示期限。并酌拟惩治赌博专章。请分别饬交馆院核议遵行。得旨、修订法律大臣议奏。摺包  ○开缺新疆巡抚联魁奏、前准民政部咨行查照宪政编查馆覆核地

  • ●宰惠紀略序·柳堂

    余宰惠民五年於茲矣凡有裨於地方者但使力之所能為無不勉為之此事未竟彼事又續草草勞人終歲幾無暇晷如黃沔窩鋪改為調夫局挑徒駭河淤塞籌修城費栽護城柳以及舉行賓興整頓義學諸大端皆已略著成效其他或籌畫巳具而未即奉

  • 江总传·李延寿

    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住在他的外公家。幼年聪明敏捷,具有淳厚的性情。大舅吴平侯萧劢在当时名气很大,对他特别钟爱,对他说:“你神采英拔,以后出名,当会在我以上。”长大后,刻苦学习,富有文采。在梁朝做官担任尚书殿中郎。

  • 卷九十三铁路·冯煦

    皖省铁路始于光绪三十一年皖绅吕佩芬等呈请商部,后改农工商部。奏派四品京堂李经方,总办招股、勘路、购地、兴工各事宜。原奏路线以芜湖接至江宁为首先应办之著。此外,分大江南北为两线。江北路线由芜湖对江之裕溪口起,经

  • 卷01·陈邦瞻

    宋太祖建隆元年,周恭帝宗训元年也。先是,周显德六年十一月,镇、定二州上言,北汉会契丹兵入寇。至是年正月辛丑朔,遣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御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时主少国疑,中外密有推

  • 上篇上·唐甄

    辨儒  佛者大瓠(沈麟生)过唐子之门而入问焉,唐子喜,炊麦食之,而与之言终日。大瓠曰:子天下之明辨之士也,然而未学道也。唐子曰:学道何如?曰:儒者世之宗也,身者人之表也,心者事之本也。君子欲易世,必立其宗。欲正人,必端其表。欲善

  • 卷六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二净饭王诣佛品第二尔时世尊,饭食澡手洗钵器已,现其瑞相。即时毗沙门天王,以无量那由他百千亿众夜叉围绕。譬如壮士屈申臂顷。一念之中从天宫没。佛前而现。头面礼足住立北方。於虚空中。夜叉大众前

  • 释迦谱目录·僧祐

    第一卷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缘谱第一。释迦始祖劫初姓瞿昙缘谱第二。释迦六世祖始姓释迦氏缘谱第三。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第二卷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二。第三卷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三。第四卷

  •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多罗那他

    沙罗旃陀罗崛多王即月密王出现,他权势很大,所以计入十旃陀罗之中。因为善事恶事都作,而且不皈依佛陀的缘故,所以不归入七旃陀罗之内。这个国王的时代,吉祥那烂陀有阿梨耶提婆阿阇梨和那伽诃洼即龙召阿阇梨大力护持佛教。提

  • 珍妮姑娘·德莱塞

    长篇小说。美国德莱塞著。叙述一贫穷姑娘为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悲剧故事。女主人公珍妮生长在一个破产的手艺人家庭。在当洗衣工时,她被50多岁的参议员白兰德看中。后来哥哥被关进监狱,得到白兰德的营救。她为了感谢而

  • 夷白斋诗话·顾元庆

    诗话。明顾元庆撰。一卷。元庆有《顾氏文房小说》已著录。此编以其斋名名书,总四十则。杂记元、明诗坛轶诗轶事。诸多无名诗人之作,赖此以存。间有论及唐人诗集、诗句、亦可备一说。其中介绍明人几本诗集,鲜为人知,有

  • 古潭的声音·田汉

    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载《南国周刊》1卷1期(1928年9月)。1929年修改,增加一个人物,再发表于《南国月刊》1卷2期(1929年6月1日),这个剧,从剧名看一种诗意(甚至是禅意)的象征,其主题是作者由读日本诗人芭蕉翁的诗句“古

  • 菩萨修行四法经·佚名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四法经义同而文稍异。

  •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佚名

    凡七卷。西藏译名作试一切如来身语意大密密聚大王本续。略称七卷教王经、金刚三业经、秘密大教王经。北宋施护译。系阐述瑜伽行者(梵 yogin )到达瑜伽怛特罗(梵yoga -tantra )解脱之最短过程。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