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我办《论语》①

①原题为《方巾气之研究》。

在我创办《论语》之时,我就认定方巾气道学气是幽默之魔敌。倒不是因为道学文章能抵制幽默文学,乃因道学环境及对幽默之不了解,必影响于幽默家之写作,使执笔时,似有人在背后怒目偷觑,这样是不宜于幽默写作的。惟有保持得住一点天真,有点傲慢,不顾此种阴森冷猪肉气者,才写得出一点幽默。这种方巾气的影响,在《论语》之投稿及批评者,都看得出来。在批评方面,近来新旧卫道派颇一致,方巾气越来越重。凡非哼哼唧唧文学,或杭哟杭哟文学,皆在鄙视之列。今天有人虽写白话,实则在潜意识上中道学之毒甚深,动辄任何小事,必以"救国"、"亡国"挂在头上,于是用国货牙刷也是救国,卖香水也是救国,弄得人家一举一动打一个嚏也不得安闲。有人留学,学习化学工程,明明是学制香水,炼牛皮,却非说是实业救国不可。其实都是自幼作文说惯了"今夫天下"、"世道人心"这些名词还在潜意识中作祟吧。所以这班人,名词虽新,态度却旧,实非西方文化产儿,与政客官僚一样。他们是不配批评要人"今夫天下"的通电的。西洋人讨论女子服装,亦只认为审美上问题,到中国便成了伦理世道什么夷夏问题。西人看见日蚀,也只当作历象研究,一到中国,也变成有关天下治乱的灾异了。西方也有人像李格,身为大学教授,却因天性所近,好写一些幽默小品,挖苦照相家替人排头扭颈,作家读者也没想到"文学正宗""国家兴亡"上面去。然而幽默文学,却因此发达。假如中国人如作一篇《吃莲花的》,便有人责问,你写这些有何关于世道人心,有何益于中国文化?这不是桐城妖孽还在作祟是什么?因此一着,写作的人,也无意中受此辈之压迫,拿起笔来,必以讽世自命,于是纯粹的幽默乃为热烈甚至酸腐的讽刺所笼罩下去。

办幽默刊物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办一幽默刊物而已,何必大惊小怪?原来在国外各种正经大刊物之内,仍容得下几种幽默刊物。但一到中国,便不然了。一家幽默,家家幽默,必须"风行一时",人人效颦。由于誉幽默者以世道誉之,毁幽默者,亦以世道毁之。这正如一个乳臭未干专攻文学三年的洋博士回到中国被人捧为文学专家一样的有苦难言,哭笑不得。其实我林语堂并无野心,只因生性所近,素恶《东方杂志》长篇阔论,又好杂沓乱谈,此种文章既无处发表,只好自办一个。幸而有人出版,有人购读,就一直胡闹下去。充其量,也不过在国中已有各种严肃大杂志之外,加一种不甚严肃之小刊物,调剂调剂空气而已。原未尝存心打倒严肃杂志,亦未尝强普天下人皆写幽默文。现在批评起来,又是什么我在教中国或亡中国了。

《人间世》出版与《论语》出版一样。因为没人做,所以我来做。我不好落人窠臼,如已有人做了,我便万不肯做。以前研究汉字索引,编英文教科书,近来研究打字机,也都是看别人不做,或做不好,故自出机杼兴趣勃然去做而已。此外还有什么理由?现在明明提倡小品文,又无端被人加以夺取"文学正宗"罪名。夫文学之中,品类多矣。吾提倡小品,他人尽可提倡大品;我办刊物来登如在《自由谈》天天刊登而不便收存之随感,他人尽管办一刊物专登短篇小说,我能禁止他吗?倘使明日我看见国中没有专登侦探小说刊物,来办一个,又必有人以为我有以奉侦探小说为文学"正宗"之野心了。这才是真正国货的笼统思想。此种批评,谓之方巾气的批评。以前名流学者,没人敢办幽默刊物,就是方巾气作祟,脱不下名流学者架子,所以逼得我来办了。

今日"大野"君在《自由谈》(《申报》副刊)劝我"欲行大道,勿由小径,勿以大海内于牛迹,勿以日光等于萤火"。应先提倡西洋文化后提倡小品。提倡西洋文化,我是赞成的。但是西洋文化极复杂,方面极多,"五四"的新文化运动,有点笼统,我们应该随性所近分工合作去介绍提倡吧。幽默是西方文化之一部,西洋近代散文之技巧,亦系西方文学之一部。文学之外,尚有哲学、经济、社会,我没有办法,你们去提倡吧。现代文化生活是极丰富的。倘使我提倡幽默,提倡小品,而竟出意外,提倡有效,又竟出意外,在中国哼哼唧唧派及杭哟杭哟派之文学外,又加一幽默派、小品派,而间接增加中国文学内容体裁或格调上之丰富,甚至增加中国人心灵生活上之丰富,使接近西方文化,虽然自身不免诧异,如洋博士被人认为西洋文学专家一样,也可听天由命去吧。近有感想,因见上海弄堂屋宇比接,隔帘花影,每每动人,想起美国有自动油布窗幔,一拉即下,一拉即上,至此无人"提倡""介绍",也颇思"提倡"一下。倘得方巾气的批评家不加我以"提倡油布窗幔救国"罪名,则幸甚矣。

在反对方巾气文中,我偏要说一句方巾气的话。倘是我能减少一点国中的方巾气,而叫国人取一种比较自然活泼的人生观,也就在介绍西洋文化工作中,尽一点点国民义务。这句话也是我自幼念惯"今夫天下"之遗迹。我生活之严肃人家才会诧异哩。

因为西方现代文化是有自然活泼的人生观,是经过十九世纪浪漫潮流解放过,所以现代西洋文化是比较容忍比较近情的。我倒认为这是西方民族精神健全之征象。在中国新文化虽经提倡,却未经过几十年浪漫潮流之陶炼,人之心灵仍是苦闷,人之思想仍是干燥。一有危艰,大家轰轰然一阵花炮,五分钟后就如昙花一现而消灭。因为人之心灵根本不健全,乐与苦之间失了调剂。叫苦固然看来比嬉笑或闲适认真爱国,无奈叫苦了喉干舌燥。这一股气既然接不上去,叫苦之后就是沈寂,宛如小孩哭后,想睡眠。虽然偶然在沈寂中哼唧一两声也是病榻呻吟,酸腐颓丧,疲靡之音。现在文学中好像就没听见声音宏亮的喊声,只有躲在黑地放几根冷箭罢了。但人之心理,总是自以为是,所以有吮痈之癖。自己萎弱,恶人健全;自己恶动,忌人活泼;自己饮水,嫉人喝茶;自己呻吟,恨人笑声,总是心地欠宽大所致。二千年来方巾气仍旧把二十世纪的白话文人压得不能喘气,结果文学上也只听见嗡嗡而已。

所谓西洋自然活泼的人生观,可举新例说明。譬如游玩是自然的,以前儒塾就禁止小孩游玩,近来教育观念解放了,近乎自然了,于是不但不禁止游玩,并且在幼稚园、小学、中学利用游玩养儿童的德性。西洋夫妇卿卿我我,携手同游,也不过承认男女之乐为人类所应有,不必矫饰,于是慨然携手同行于街上,忝不为怪,由中国人看来,也只能暗羡洋鬼子会享艳福。一旦中国人也男女解放起来,却认为不可,说是伤风败俗。看见西人男女裸身海浴水戏,虽然也会羡慕,但是看见中国男女裸身海浴,必登时骂其为世风不古。西洋女子服装尽管妖艳,西洋现代的批评,却没见有人说她们是有伤风化,因为他们已有浪漫派容忍观点。然在中国看见西洋女子之妖装艳服,虽然佩服,看见中国女子一样服装,便要骂其为摩登。西洋舞台跳舞,如草裙舞,妖邪比中国何只百倍,但是未闻西方思想家抨击,而实际上西人也并未因看草裙舞而遂忘了爱国。中国人却不能容忍草裙舞,板起道学面孔,詈为人心大变天下大乱之征。然而中国人并不因生活之严肃而道德高尚,国家富强起来。全国布满了一种阴森发霉虚伪迂腐之气而已。所以这种方巾气的批评家虽自己受压迫而哼几声,唾骂"文化统一",哀怨"新闻检查",自己一旦做起新闻检查员来,才会压迫人家得利害。我看见女儿见两只臭虫在床板上争辩,甲骂乙"你是臭虫"!乙也回骂甲"你是臭虫"!我却躲在旁边胡卢大笑。

因为心灵根本不健全,生活上少了向上的勇气,所以方巾气的批评,也只善摧残。对提倡西方自然活泼的人生观,也只能诋毁,不能建树。对《论语》批评曰"中国无幽默"。中国若早有幽默,何必办《论语》来提倡?在旁边喊"中国无幽默"并不会使幽默的根芽逐渐发扬光大。况且《论语》即使没有幽默的成功作品,却至少改过国人对于幽默的态度,除非初出茅庐小子,还在注意宇宙及救国"大道",都对于幽默加一层的认识,只有一些一知半解似通非通的人,还未能接受西方文化对幽默的态度。这种消极摧残的批评,名为提倡西方文化实是障碍西方文化,而且自身就不会有结实的成绩。《人间世》出版,动起杭哟杭哟派的方巾气,七手八脚,乱吹乱擂,却丝毫没有打动了《人间世》。连一篇像样的对《人间世》的内容及编法的批评,足供我虚心采择的也没有。例如我自己认为第一期谈花树春光游记文字太多不满之处,就没有人指出。总而言之,没有一篇我认为够得上批评《人间世》的文字。只有胡鲁一篇攻击周作人诗,是批评内容,但也就浅薄得可笑,只攻击私人而已。《人间世》之错何在,吾知之矣。用仿宋字太古雅。这在方巾气的批评家,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罪案。

猜你喜欢
  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脱脱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张廷玉
  卷三百六十二 列传一百四十九·赵尔巽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七·荀悦
  ●卷五·邵博
  ●卷三·邵博
  春秋战国异辞卷一·陈厚耀
  蜀记·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三十六·苏辙
  崔廓传·李延寿
  贾饣束传·欧阳修
  汉纪五十九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司马光
  蔡德高·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兆梦·姚茂良

    【高阳台】老旦上时念儿夫。统兵讨虏。交锋令鎭边庭。昨夜三更。缘何梦寐不宁。〔小旦〕家尊去后常念想。每日裏两泪盈盈。向堂前深深再拜。问取缘因。〔老旦〕孩儿。你父亲与哥哥进征之后。杳无音信。昨夜三

  • 山居杂诗·周作人

    一一丛繁茂的藤萝,绿沉沉的压在弯曲的老树枯株上,阿,我真做了怎样残酷的事呵!六月二十二日七长出许多新绿的大叶来了。二错看他作梅子,这却也便是他的迫切的死之歌了。六月十七日晚五见他一天一天的肥大起来,花还是火焰似的

  • 中州乐府跋·元好问

    声音之道与政通固矣然以三百篇考之成周治矣而夫子不无删焉郑卫乱矣而夫子或有取焉何哉则亦以天理之在人心不可变而人之贤不肖不可必故圣贤之所去取惟其人不惟其时惟其言不惟其人惟其意不惟其言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

  • 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三·赵尔巽

      郭嵩焘弟昆焘 崇厚 曾纪泽 薛福成 黎庶昌马建忠 李凤苞洪钧 刘瑞芬 徐寿朋 杨儒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遭忧归。会粤寇犯长沙,曾国藩奉诏治军,嵩焘力赞之出。赣事亟,江忠源乞师国藩,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继续搜捕毛仪及其两子的经过·雍正

      编者按:由于张熙供出陕西人毛仪,曾在吕留良家购买过书籍。尽管张熙说此人已故去五六年,仍要派人前往搜捕。由此可见,清代文字狱,确实有“瓜蔓抄”的气味。  【原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奏明事。窃查逆犯曾静

  • 两汉刊误补遗卷一·吴仁杰

    沛丰邑中高纪沛丰邑中刊误曰沛丰郡县名史家用汉事纪録耳仁杰按史记世家列传所载邑里大抵书某县某乡或略之则曰某县鲜有列郡县名者如萧何沛丰人陈平阳武户牖人项羽下相人陈渉阳城人此类是也至汉书文景以来诸臣传始兼列

  • 献书秦王·佚名

    【提要】 魏国在当时的地缘上处于中间地带,它的地缘特点决定了它必受到各国的保卫。充分考虑地缘因素是每一个国家施展外交活动的首要前提。 【原文】 (阙文)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

  • 强国篇第十六·荀况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 卷十四·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敬天下 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诏曰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天之动变傥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徳 臣若水通曰

  • 第五章 5·辜鸿铭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辜讲有一次孔子想让一位学生(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又字子若。身有残疾,在孔门中以有德行著称)去做官。“不行。”这位学生回答,“我自己也没有信心呀。”于是孔子就举荐了

  • 第二十一章 考验功过·佚名

    功过格曰。女人私奔。守正不染。三百功。完一婢女节。百功。 妓女可染不染。一事为十功。 不二色。十功。 配一子女及时。十功。 配一婢仆及时。三十功。 嫁娶一亲戚故人子女。百功。 毁一部淫书板。三百功。 

  • 为武昌难民呼吁·太虚

    ──十五年秋在星洲作──吾此次回国,将本我佛慈悲之宗旨于国内之息战和平,对于各方之首领,力为劝请。而于战地杀伤逃亡之灾难,尤当联合佛教徒以为积极之救济。更须向海外内外呼吁者,即武昌被围之十数万难民,应如何救脱于危

  • 卷第十九·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感通篇 五代 二萧师传 萧公祖师。蜀人。生於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久之。得悟而发通。於闽服。大着神异。闽人莫知其名。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

  • 几何论约·杜知耕

    七卷。清杜知耕撰。自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前六卷 《几何原本》刊行以来,因其图、解、论、系条文众多,阅读甚有不便,杜知耕为推广此书,弘扬欧氏方法,使其简而能明,约而能该,故 “摘其谬,删其繁,补其遗漏”(杜知

  • 对山余墨·毛祥麟

    蜀郡石生名每,弱冠游痒,丰神秀逸,以父母早世,自幼随大母,依伯父履吉。吉尝贩楚,富有金而艰于嗣,以故夫妇爱每胜己出,寻常不令出庭户。时届清明,随一仆至坟园拜扫。焚帛既毕,散步村郊,去墓二三里,得一溪。溪西有小庵,桃花出短墙,色艳

  • 衍极·郑杓

    五卷。书学论著。元郑杓撰,刘有定注。卷各一篇,凡五篇,俱取篇首二字为篇名,一为《至朴篇》,略述书学原始及古来能书人名;二为《书要篇》,述各种书体及辩碑帖真伪;推本六书,崇尚篆隶;三为《造书篇》,论书法之邪正,兼及

  • 邕州小集·陶弼

    一卷。宋陶弼撰。陶弼字商翁,永州(今湖南零陵)人。庆历中,随杨畋讨湖南猺,因功授阳朔县主簿,历官知邕州。四迁为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弼善作诗墓志铭谓其:“聚晚学弟子讲授六经,平生不治细故,独以文章自喜,尤号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佚名

    九卷,元魏菩提流支译。释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