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孔子之卒与葬

《左传》哀公十六年:

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是年,孔子年七十三。

疑辨二十五

《戴记 檀弓》篇:“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闻之,趋而入。子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段。”今按《论语》载孔子言,皆谦逊无自圣意,此歌以泰山梁木哲人自谓,又预决其死于梦兆,亦与孔子平日不言怪力乱神不类,恐无此事。因后人多传述此歌,故仍附载于此。

《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卒,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所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

鲁之君臣虽不能用孔子,而心亦知敬,故死犹诔之。然曰余一人,此乃天子自称之辞,子贡亦知纠其愆。此见孔子讲学精神不随孔子之没而俱亡。然孔子亦以此终不能见用于当世。

《檀弓》: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父而无服。”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孟子》:

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史记 孔子世家》: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史记 儒林传》:

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观此,知孔子身后受世尊敬,实远超于此下百家之上而无可伦比,固不自汉武帝表章六经后始然也。

二、孔子之后世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傅,长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

自伯鱼下迄安国共十一代。孔子开私家讲学之先声,战国百家竟起。然至汉室,不少皆仅存姓氏。其平生之详多不可考。独孔子一人,不仅其年数行历较诸家为特著,而其子孙世系四百年绵延,曾无中断。此下直迄于今,自孔子以来已两千年七十余代,有一嫡系相传,此惟孔子一家为然。又若自孔子上溯,自叔梁纥而至孔父嘉,又自孔父嘉上溯至宋微子,更自微子上溯至商汤,自汤上溯至契,盖孔子之先世代代相传,可考可稽者又可得两千年。是孔子一家自上至下乃有四千年之谱谍,历代递禅而不辍,实可为世界人类独特仅有之一例。

三、孔门七十子儒学之流衍

《史记 儒林传》: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盖自孔子身后,儒者之际遇,儒学之流衍,皆非孔子生前可比,而战国百家言遂亦以之竞起,其精神气运则皆自孔子启之也。

猜你喜欢
  第三回 攻霍邑阵斩宋老生 入长安拥立代王侑·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一·王祎
  卷二十四·朱熹
  通鉴续编卷二十·陈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绎史摭遗卷十六·温睿临
  提要·孔传
  三二 路上的吃食·周作人
  庐江王李瑗传·欧阳修
  孟知祥传·薛居正
  李茂贞传·薛居正
  盖苗传·宋濂
  卷三十六·乾隆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宫天挺

    (第五伦领祗从上,云)小官第五伦。自从范巨卿与张元伯奔丧去了,我随着人打听,果有此事。他如今观在坟院中栽松种柏,筑垒坟墙,早已百日有余也。老夫在圣人前奏过,言巨卿至仁至德,古今无比,就着老夫将头踏伞盖,皇宣丹诏,直至汝阳元

  • 金渊集卷六·仇远

    (元)仇逺 撰○五言絶句小斋四花艾纳护春香横枝偃霜月絶怜玉妃面化作铁汉骨右梅翠翘玉搔头湘妃赴蓬岛如何谱骚人不收此香草右水仙晶晶雪前黄矫矫霜下杰秋香宁可衰相与全晚节右菊别作一家春故畹已禾黍黄香从何来谁为东风

  •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六王翰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羣类召为袐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集十卷今存诗一卷赠唐祖

  • 御选元诗卷二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十三五言古诗十一倪瓒春日云林斋居池泉春涨深径苔夕隂满讽咏紫霞篇驰情华阳馆晴岚拂书幌飞花浮茗盌堦下松粉黄窗间云气暖石梁萝茑垂翳翳行踪断非与世相违冥栖久忘返雨中寄孟集英英西山云翳翳

  •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赵尔巽

      ◎礼一吉礼一   自虞廷修五礼,兵休刑措。天秩虽简,鸿仪实容。沿及汉、唐,讫乎有明,救敝兴雅,咸依为的。煌煌乎,上下隆杀以节之,吉凶哀乐以文之,庄恭诚敬以赞之。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故

  • 第六十一回 议和议战朝局纷争 误国误家京城失守·蔡东藩

      却说金将粘没喝围攻太原,姚古、种师中两军,奉命往援。古复隆德府威胜军,师中亦迭复寿阳榆次等县,进屯真定。朝议以两军得胜,屡促进兵。师中老成持重,不欲急进,有诏责他逗挠。师中叹道:“逗挠系兵家大戮,我自结发从军,从未

  • 卷之七·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正月。丁酉。谕内阁、前因御史谢远涵奏倢■<?曰融>■<?石木>陈璧虚糜国帑。徇私纳贿各款。当经派令大学士孙家鼐、那桐秉公查办。兹据查明覆奏。陈璧于订借洋款。秘密分润。开设粮行。公行贿赂各节。虽

  • 卷之五十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五 传第三十九 扎萨克多罗郡王纳木扎勒列传【今袭和硕亲王】纳木扎勒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车臣汗乌默客叔父初号额尔德尼台吉康熙二十七年倡议偕乌默客来归授济农

  • ·请筹议备贮书·丁曰健

    自古官有余俸,而后可以讲吏治,即无余而非不足,尚可责备也;民有恒产,而后可以讲风俗,即无产而得以谋生,尚可措理也。惟日不足,而万无足之时,其台湾之官乎?不能谋生,而万无生之理;其台湾之民乎?其不足也,皆自至足来也;其

  • 柳裘传·魏徵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是齐朝司空柳世隆的曾孙。 祖父柳琰是梁朝的尚书左仆射。 父亲柳明,太子舍人、义兴太守。 柳裘年少时就很聪明,一二十岁就有美名,在梁朝时曾先后做过尚书郎、驸马都尉。 梁元帝被北魏军队包围时,派遣柳

  • 卷八十九·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九歌颂【九】万夀恭纪演连珠一百首【谨序】户部尚书【臣】曹文埴乾隆五十五年岁在上章律中南吕日躔夀星之次恭逢皇上八旬万夀庆辰中外臣庶懽忻蹈舞

  • 卷之十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敕賜滁陽王廟碑)(明)不著輯者·邓士龙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 (欽定滁陽王廟碑歲祀冊,一卷,不著輯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建廟滁洲,命有司歲時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諭一通,其載祀典規條及寺廟人戶。後為太常寺丞張羽所撰滁陽王廟碑文。張羽,字來儀,

  • 贫富都作等闲看·孔子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贵却不骄傲,这倒比较容易。”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幽梦影跋·张潮

    一抱异疾者多奇梦 , 梦所未到之境 , 梦所未见之事 , 以心为君主之官邪干之故如此 , 此则病也 , 非梦也。至若梦木橕天 , 梦河无水 , 则休咎应之 ; 梦牛尾梦蕉鹿 , 则得失应之。此则梦也 , 非病也。心斋之《幽梦影》 , 非病也 , 非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五·周祖谟

    鍑,(釜属也,音富。)北燕朝鲜洌水间或谓之錪,(音腆。)或谓之鉼。(音饼。)江淮陈楚之间谓之锜,(或曰三脚釜也,音技。)或谓之镂。吴扬之间谓之鬲。(音历。)釜,自关而西或谓之釜,或谓之鍑。(鍑亦釜之总名。)甑,自关而东谓之甗,(音言。)或谓之鬵,(音

  • 卷十三·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十三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大雅说见小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本韵。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本韵。○赋也。下同。[评]每四句承上语作转韵,委委属属,连成一片

  • 坐禅三昧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闻者喜亦难  大人所乐听  小人所恶闻  众生可愍伤  坠老死险路  野人恩爱奴  处畏痴不惧  世界若大小  法无有常者  一切不久留  暂现如电光  是身属老死

  • 佛说阿难分别经·佚名

    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秦法坚译。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