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1章 办中央训练团最糟糕

说到中央训练团,第一期是办在重庆之南的南温泉,第二期是在重庆复兴关的山顶上。

后来在复兴关下边,盖了很大的房子,以后多少期,都在这新房子里。

第一期毕业是一个月的期限,毕业的时候召集了一个谈话会,是丁维汾主席,我也在场。

先是一位安徽省党部的委员站起来问:“我们从安徽来,是从敌人枪林弹雨里跑过来的,我们以为应学些打游击、指挥军队的办法,回去好同日本人作战。哪晓得到这里竟学立正、稍息,只说立正要六十度,把我们弄得腰疼腿酸。你们这些常务委员管什么事?你们是怎么弄的?我们一点都不明白,国家都快完了,你们这些常务委员是不是都睡觉了?”

问得主席没有话答,丁维汾只是笑而不言。又一位山东省党部委员站起来问:“讲新生活的教官一上台就说:‘我向来都不知道新生活是什么东西?偏偏叫我来讲,我讲什么呢?’我们走几千里路到这里来,冒了多少次的危险,费了多久的时间,到这里来受一个月的训练,就受这种训练吗?这样子不是中华民国倒楣了吗?你们若不能办,不办不是好么?”

又一位江苏省党部的委员说:“主席,你们看,到谈话会的人有多少?在那住室里,至少有一半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来吗?因为跟着党里的人来,青年团的就不愿意,若跟着团里的人来,党里的人又不愿意。人家现在公开地说:‘乾脆我们就不去,不论党和团,我们都不参加。’这是实在的情形,你们当主席,当常务委员,你们到底负责任不负责任?你们办事办得这样,什么事情不办坏了!”

又一位江西省党部委员站起来说:“在讲堂上讲功课,一位教官说:‘国民党太腐化了,并且是太无能了,我们要组织青年团,把国民党打倒,我们来代替他们。’主席,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是跟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人,我们是国民党的党员,能怪我们么?我们在讲堂上把教官打了,你们知道吗?你们既然办训练团,应当不应当要个妥当计划呀?你们不是把党弄着玩,把国家弄着玩吗?”

主席旁边坐的三个人,一个是陈立夫,一个是张厉生,一个是朱家骅。丁维汾除了笑以外,什么也不说。还是朱家骅当每一个人骂完了,他站起来说:“别骂了,同志,骂的够瞧的了,下次我们一定改了。”他们三个人脸比红布还红。还有许多省党部委员顿着脚,捶着胸,骂着说,“你们都是饭桶,为什么把事情办得这样坏?”朱家骅又站起来说:“我也知道太坏了,请你们留点脸吧!”

这次的谈话会,就这样闹了两个钟头才算散会。过小河的时候,我同丁维汾坐一条小木船,我问丁维汾:“今天是怎么回事?怎么把我找了来?”丁维汾说:“他们找错了人,他们不愿意你知道这些事,也不愿意我知道这些事。”丁又说:“糟糕我是知道的,可是我不知道糟得这么厉害,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们说了,人家也不听。”丁说完了这话,一连长叹了两声,再也不说了。这就是蒋介石花了几百万万办的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的精神都是这样。

头几期的中央训练团是常常找我去讲话,那时是王世杰负责任。王把蒋介石讲话的本子印好了,告诉请来讲话的人,拿着印好了的本子念给大家听。我对王世杰说:“若是这样,你们念就好了,何必找我来。”王说:“别人讲话都愿意这样办,为的是省事,你如不嫌麻烦,那么你自己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我就把蒋介石的本子翻开,关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我找出蒋指出的是不对的,我就演绎出来给大家听。那里有个负责任的姓段,是一位小法西斯,他玩的一些办法太缺乏常识。如同请的各院部长,讲他们各院部的事情给大家听,有的是浙江口音,有的是湖南口音,一百个中总有五六十位听不懂,甚至还有百分之九十听不懂。又每次听讲的有两千人,讲话的人的声音只有一百人可以听得见,那些人们也就在那里站两个钟头,这些受训的人怎么会满意呢?结果是前面讲,后面就骂。

后来有位姓王的负责训练团的责任,他用种种方法教给学员们一见蒋介石就把帽子抛有二丈高,喊“蒋委员长万岁”,最好把皮带也解下来,和帽子一同抛那么高。当然免不了有些教员和学员不肯那么谄媚,就问姓王的:“这种动作出于哪本书?中国书有吗?”姓王的回答说,“你们自己不读书,还问我,义大利的领袖墨索里尼,德国的领袖希特勒都喜欢他的部下对他这样做。”第二天就把几个问话的开除了,那时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还没倒台。

猜你喜欢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范晔
  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张廷玉
  ●卷一百十·徐梦莘
  第七十二回 髯将军败敌扬威 愚参谋监军遇害·蔡东藩
  东游纪·张瀚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五·项笃寿
  二百五十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谢准允将织造补库分三年带完摺·佚名
  第32章 压迫苗族同胞·冯玉祥
  《志摩日记》序·陆小曼
  姓文的秘书·沈从文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三·允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唐圭璋

    【党怀英:词作5首】○青玉案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红纱绿蒻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与君洗尽,满襟烦暑,

  • 卷三十七·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七乙未驻跸天城拨官修道上谕大学士伊桑阿曰修道之事若责地方官则必太过可遣乡导官法保布达照朕幸穆阑例修一车可行之道山西修道则着按察使巴锡道员王辅前徃集夫督修令侍

  • 世家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二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二。○(己卯)五年春正月王在元。辛亥帝赐王亡宋宝器凤甁玉笛等九十事翼日又赐王及从臣彩帛。乙卯宰枢享公主。校尉李应柱康渭成赍

  • 司马楚之传·魏收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太常司马馗的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政权的梁、益二州刺史,被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当时十七岁,送父丧回丹杨。正逢刘裕诛杀司马氏家族,叔父宣期、兄贞之都被杀害。司马楚之混在众和尚中

  • 耶律官奴传·脱脱

    耶律官奴,字奚隐,林牙斡鲁的孙子。朴实稳重,学问广博,熟悉本朝世系。嗜酒,好游逸。起初,征辟为宿直将军。重熙九年(1040),因病辞官。兴宗因为官奴是近亲位尊,想成就其志向,便准许他自己选择一路节度使。官奴推辞说“:我生性愚钝

  • ●雪交亭正气录卷六·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己丑纪檗庵曰:年来死难之臣,或以一旅屯山中,至是而败者;或变名远引,为人踪迹者;或久系临刑者。予掩卷而叹曰:『孔子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之者谁?天使之也。可、不可者,圣人论理之词也』!盖曰天使人由

  • 卷六十三水师一·冯煦

    长江水师官制长江水师西起湖北荆州,东界江苏江阴,上至湖南岳州,下至江苏崇明,绵亘五省,包络湖浸。凡为营二十有二。省志原作二十八。分立五标。设总兵官四,而统辖于长江提督。副参游以下巡抚节制。计安徽除提标中营外,曰安庆

  • 仁学一·谭嗣同

      一  偏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囗鼻不得而臭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于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

  • 古文尚书冤词卷八·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古文皋陶谟栞木作刋木无傲作无教天叙五典作有典五庸作有庸明威作明畏根食作艰食绘作防薻火黺□作藻火粉米采政忽作在治忽帝曰无若丹朱傲禹曰娶于涂山删帝曰禹曰四字随山栞木此说文也【见前】无傲逸

  • 卷一百七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七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二八佾第三考异古本经天子穆穆下有矣字一本无 女弗能救与女弗作汝不 尔爱其羊尔作汝 曰使民战栗下有也字一本无 焉得俭下有乎字足利本同 

  • 卷一·马骕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一     灵璧知县马骕撰郑叔段之乱【隠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爲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卷十九上·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九上   元 王天与 撰泰誓上第一        周书【蔡氏曰周文王国号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唐陆氏曰凡四十一篇九篇亡】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汉孔氏曰周自

  • 佛教访问团通电·太虚

    各通讯社、各报馆、转全国同胞、海外侨胞、暨全世界佛教徒公鉴:太虚等顷因国中文化界之启发,佛学人士之赞助,及海外各地佛徒之吁请,爰组织成立本团,将赴缅甸、锡兰、印度、暹罗等处,朝拜佛教诸圣地,访问各地佛教领袖,藉以联络

  • 目录·别庵性统

    卷上  临济宗卷中  曹洞宗卷下  沩仰宗  云门宗  法眼宗附  三身四智说  八识拈评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佚名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起自道光元年(1821)﹐迄光绪十年(1884)﹐共收六百零二人奏议。196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内府抄本﹐精装成十二册出版。另一种称《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六十四卷。王延熙﹑王树敏辑﹐分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

  • 周官禄田考·沈彤

    三卷。清沈彤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礼》而《三礼》之中,又精考证《周官》典制,《

  •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秘密法。

  • 甄正论·玄嶷

    唐玄嶷撰。三卷。约成书于天授元年至长安四年(690—704)间。据《开元录》卷九载,玄嶷,俗姓王,名乂,原为道士,后改宗佛教,剃度为僧,并著此书抨击道教。此书无序跋,不分章门,以“滞俗公子”和“甄正先生”的问答形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