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七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一年。丙寅。八月。甲子朔。谕、据将军巴灵阿、题补佐领之防御那尔善。人甚糊涂。且年已老迈。凡题补人员。原欲择年力精壮。心地明白者。方可以管兵办事。乃巴灵阿题补此等衰老糊涂之人。安能管理佐领之事耶。并不详查。率行塞责保题。甚属非是。着饬行  

○乙丑。谕军机大臣等、据贵州总督张广泗奏称、询据吕斋婆女婿张天序供、有个江南人年尚科。向丈母说、你还劝化得人。我到云南对张祖说。叫你去开道。他转来时。带一张委帖。一张授记。与丈母。叫往京城开道等语。又魏王氏供、吕斋婆到江南。遇着黄中清。一齐到京。后来曾瑞芳自京转来。说王志仁在京没有来。那黄中清清还赈目。还他仪徵县去了。又供、黄中清已死在江南等语。年尚科、系引进吕斋婆到京开道者。黄中清、系同吕斋婆到京者。此二犯必知吕斋婆实在下落。既系江南人。尔等可传谕尹继善、陈大受、严缉务获。黄中清是否身故。并令根究明白。具摺奏闻。寻奏、据仪徵县查报、年尚科已于本年七月十四日病故。兴化县查报、黄中清已于乾隆五年身故。复经饬讯同案各犯。咸供并不知吕斋婆下落。报闻。  

○又谕、据贵州总督张广泗奏称、魏王氏供、曾瑞芳自京回来说。王志仁在京没有来。那黄中清还了赈目。回到江南仪徵县去了。曾瑞芳随上云南张保太处报信。就从云南下四川。小妇人于乾隆八年。在川时见过。他在重庆府河坝。做裁缝生理等语。此犯系进京见过吕斋婆。又报信与张保太之人。吕斋婆现在何处。该犯必定知之。且八年尚在重庆地方。为时不久。尔等可传谕纪山、令其严缉务获。跟究吕斋婆下落奏闻。  

○又谕、江苏巡抚陈大受奏报、乾隆七年起至十年止。由闸徵免税银。数目不符。经部驳查。今据覆奏、不但从前题报之数。与各该年经徵底册不符。而此次覆奏所开数目。核之底册。又各短少。由闸税务。系巡抚管理。今两次驳查。而数目多有舛错。则其中不无情弊。而陈大受于此事、并不实心料理可知。尔等可传谕申饬。令将前后数目。务须核实清楚具奏。毋得仍蹈前辙。  

○户部议覆、江苏巡抚陈大受奏称、江苏额赋外、杂办钱粮。编徵年久。恐有缺额无徵。官民交累。遵旨行查。除尚可留徵之款。仍行照额徵收外。惟城租、吏农班、余米碾饷、折谷等、银六百二两零。现经饬司查明。实系有款无徵。恳恩豁免。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奏、广东巡抚准泰奏称、督抚提镇诸臣。凡接到兵部所发内阁寄字。应于递到后、即将接到日期备文咨部等语。固属慎重。但接到者易于查核。如或沿途沉匿。未递到者。在督抚提镇。无从查考。臣部亦难觉察。臣等酌议、嗣后各省督抚提镇诸臣。凡接内廷封发事件到日。即将原递火票。并接到日期。于驿递之便。备文缴部。臣部按各省程途详核。有逾限不缴者。即系沿途沉匿。照原发火票之号簿。挨站行查。至封发事件。有由军机处交发者。亦有由内阁转交者。俱系臣部加封转发。如有沉匿未递到者。查出将该管官参处。得旨、依议速行。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寅。兵部带领革职云南普洱镇总兵官崔善元、引见。得旨、崔元善着交与贵州总督张广泗、以总兵副将。酌量补用。  

○丁卯。祭先师孔子。遣慎郡王允禧行礼。  

○谕曰、巴灵阿、自补授将军以来。诸事推委。并不认真办理。巴灵阿、着来京候旨。所遗员缺。着阿兰泰补授。所有令阿兰泰、那木扎勒等、查审事件。着交阿兰泰办理。那木扎勒、由宁古塔即行来京。  

○谕军机大臣等、据步军统领舒赫德奏称、张广泗所奏。吕斋婆住在白云观之处。臣查询观内道士张本诚等供、乾隆五年冬。有一道姑、四川人。同伊子并伊侄来到观内、王道的祠堂内住下。过了半个多月。就到平郡王府内去了。后从王府回去了等语。朕随降旨询问平郡王。据王奏称、乾隆六年正月内。有一道姑。系四川重庆府人。同行有一子一侄。曾从白云观看过。在京约住一月。即回四川去了。这道姑说、是宋门李氏。晓得些坐功。此时约有六十余岁等语。看此与贵州张天序供、白云观王真人处居住之语相同。惟姓宋姓吕之处互异。但此辈行踪诡秘。或改易姓氏。亦未可定。其现在四川无疑。可传谕纪山、令其遴选干员。密行查拏务获。即速具奏。寻据庆复、纪山、奏覆。据成都县禀报、于省城白衣庵女观内。拏获道姑宋李氏。讯供夫家母家。都不姓吕。不过自己做些坐功。原不与人来往。白云观的吕斋婆。实不知道。除讯过供词具奏外。容臣等设法访缉。报闻。  

○又谕、今岁山东兖、沂、曹、泰、等府属。雨水过多。沿河被水州县。一应赈恤诸务。必须大员稽查。方为妥协。现在济东泰武道陀诺、委署布政司印务。而兖沂曹道吴同仁、又前往江南。着巡抚喀尔吉善、添委道府大员。速赴被灾各处。所有应行赈恤诸务。董率州县。妥协办理。毋致灾民失所。该部即遵谕行。  

○吏部议覆、浙江道监察御史曹秀先奏称、本月十二日戌时地震。降诏求言。臣思地体属阴。宜静不宜动。今日之动。度亦卑下不循分义所致。或缘疆宇辽远。人性难齐。文告不修。而教化未广也。夫所谓教化者。非仅城设一学、村设一塾、以课凡民之俊秀也。其在乔野小民。所易晓者、莫若文告之词。今直省布贴劝民告示。多向通都大衢。以饰耳目。城市巧慧之人略识之。穷乡僻壤者且不得一见。臣愚以为守土官吏。各有教民之责。应令各直省督抚。将有关于忠信孝弟、礼义廉耻、扶尊抑卑、正名定分、等事。择其明白浅近者。刊刷告示。每年分发所属府州县卫。于大小乡村遍贴。朔望宣读圣谕后。以方言谚语。为愚民讲说。行之日久。则感发天良。戾气消而和气聚矣。应如所请。从之。  

○定边副将军策凌奏、驻防宣化大同军营官兵等、业经五年。一切差务。勤劳出力。俱无贻误。仰恳将库贮备赏缎布内赏给。报可。  

○赈贷直隶青县、南皮、庆云、衡水、冀州、五州县。并严镇、海丰、二场。旱灾灶户。  

○戊辰。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山东省今夏被水各州县。据巡抚喀尔吉善、先后题报。查勘分别办理。除勘实成灾各属。已加恩蠲赈外。其勘不成灾州县。虽被淹稍轻。晚禾收成。究属歉薄。朕心轸念。着喀尔吉善、查明各州县。实在无力贫民。按户酌借口粮。按亩酌借麦本。俾得及时播种秋麦。所有借给麦本银两。于来岁麦熟后徵还。出借口粮。于来岁秋收后免息徵还。此等被淹地亩。本年应徵钱粮。着缓至来岁启徵。以纾民力。该部即遵谕行。  

○谕军机大臣等、据阿兰泰奏称、去年奉天将军达勒当阿、前往吉林。会同将军巴灵阿等。提集领催佛斯泰等九人审讯后。仍将伊等释回本地等语。此等情节。从前达勒当阿等、并未奏闻。将佛斯泰等如何审讯。伊等所供招词如何。其后因何释放。令其各回本地之处。着寄信阿兰泰、查明具奏。寻据奏覆、访得领催佛斯泰等九人。缘每年将米面布靴等物。贩运南海。与偷参人交易。去年奉天将军达勒当阿至吉林。与将军巴灵阿审过后。即应严加约束。不令出境。乃仍令回归。致案悬莫结。容臣将佛斯泰等九人。再行提讯。并将通易南海、及偷参逃避之奸匪。查缉审拟具奏。得旨、甚是。今即放尔为吉林乌拉将军。凡事悉心办理。  

○又谕、据四川巡抚纪山奏称、铁船教之伙犯胡恒、供出铁船掌教之朱牛八。在贵州罗贡生家。招为女壻。罗贡生家佃户甚多。都是苖子等语。朱牛八、明系铁船掌教之首逆。罗贡生招伊为婿。以主呼之。且佃户俱系苗子。甚有关系。尔等可传谕张广泗、严缉务获。一一究出伙党。速奏以闻。并将胡恒供词。钞录寄去。寻据张广泗奏覆、铁船教主朱牛八。臣叠次差弁、会同川省委员。于仁怀黔西一带。细访无踪。至仁怀县安罗里、虽有罗姓。并非贡生。原系衣食充裕之家。佃户计有六七十户。多系苖人。该处归化数百年。风俗安静。并无一人入教。报闻。  

○己巳。谕曰、署四川提督李质粹、统兵进剿瞻对。并不勇往向前。但知观望。且始终欺饰。难胜通省提督之任。着解任来京候旨。其四川提督员缺。着广东潮州镇总兵武绳谟补授。其潮州镇总兵员缺。着史载贤补授。  

○又谕、上年朕曾降旨。轮流蠲免天下一年地丁钱粮。今岁系奉天应免之年。但彼处旗人所种地亩。应纳粮草。原不在地丁钱粮之数。仍系照例徵收。今广宁、义州、辽阳、等处。俱被水灾。若仍照旧交纳。伊等未免竭蹶。着交奉天将军。盛京户部。查勘被灾处所。免其徵收。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学政考试卷价。自雍正十一年。经部议定。每本价值三分。令提调官自行置办。不许卷户仍前增价重戥等弊。自应遵照定例办理。今崔纪奏、江苏等属卷价浮多。有贵至一钱及二三钱不等者。寒士未免拮据。此皆由书役舞弊巧取。该管官不行查察之所致。着该督抚学政等。通行各属。嗣后童生、府州县以及院试卷价。令依部定之例。毋得违例多取。如有仍蹈前辙者。着该督抚查出。分别究治。该部遵谕行。  

○杭州将军萨勒哈岱、乍浦副都统额勒登等奏、乍浦左右两营。满蒙闲散余丁。自雍正十一年。前任将军阿里衮奏准。均匀分隶各佐领后。迄今十有四年。十六佐领内。共增出二百四十余名。其中丁多旗分。有十名至三十余名者。丁少旗分。有止一二名至十名以内者。各旗兵额皆同。而余丁人数不齐。挑取披甲拜唐阿时。丁少者易得挑充。丁多者每致壅滞。请仍照阿里衮奏准之例。将余丁二百四十余名。均匀分隶十六佐领内各十五六名。庶不碍将来挑取。得旨允行。下部知之。  

○庚午。谕军机大臣等、湖广衡州府属之安仁县、刁民聚众鬨堂一事。从前未据杨锡绂奏报。今该抚将该县知县、具本题参。朕已照该抚所请。将易源革职。但此等挟众鬨堂之事。即将地方官参处。恐转启刁民目无官长。聚众生事之风。于地方深为未便。可传谕杨锡绂何未虑及耶。嗣后留心办理。寻据奏覆、臣以愚民聚众鬨堂。刁风固不可长。而州县办理不善。每致激成事端。是以饬拏首犯重处外。并将该县办理不善缘由。查明题参。今蒙恩旨优容训饬。臣嗣后遵谕详慎妥办。得旨、事事皆俟朕训。不知汝等所司何事也。  

○太常寺少卿邹一桂奏、丁祭后殿四配位前。虽有陈设而无进献。于礼殊为阙失。应令国子监堂官。于助教内增派分献官二员。臣寺亦酌派赞引官二员行礼。至四配前陈设四案。帛祗两端。亦应添补。得旨、着交该衙门。  

○辛未。谕、朕览御史周礼奏请、将户部侍郎李元亮、开缺守制一摺。所奏似是而非。且有意以行其私。国家用人。其权断不可下移。或仿照定例。或偶尔变通。朕心自有权衡。总期得人任事耳。岂臣下所可意为进退者。如果所用之人。或有不当。所行之政。或有缺失。言官自当陈奏。以尽绳愆纠缪之责。岂可于用人大事。怀挟私心。借守礼之名。以阻挠国政乎。且守礼之议。明朝为甚。竟成门户。操戈相向。试问于彼时政务。曾有何益乎。是以雍正年间。间有令诸臣在任守制者。而亦绝无守礼之议。此正政治清明。下无浮议之善验也。祗以外任官员。多有钻营督抚保题之弊。几至习为故常。朕是以降旨停止。其必不可少之人。无能相代者。仍准保题核夺。即外任大员有丁忧者。亦令回京守制。或在内用为卿贰。或外缺又复需人。仍令前往署理。其在外必需之有司官员。断难更易者。经督抚题请、不令回籍。间亦从允。此皆因地因人。于礼制之中。稍为权宜。并未于满汉而有所区别也。乃周礼奏称、李元亮虽属旗员。究不可与满洲并论。不知汉军百年以来。与满洲无异。即有事故。亦皆遵百日成服之例。过期即照旧任事。李元亮现为都统。例不开缺。岂伊可为都统。而侍郎反不可乎。周礼之意。不过以为复占汉人一缺耳。又奏称何必与前旨相违。以致圣谟洋洋。顿成反汗等语。朕前旨内、原有无人相代。仍准保题之例。今春令大学士尚书侍郎内保举能胜侍郎之员。而所举率多不能胜任。经朕召见。一一指出。面加申饬。周礼独不闻知。而为此奏。亦何愦愦至于此极。目前应补侍郎之人。朕再三筹度。或曾经擢用。知其不能胜任者。或新进未久。难以遽加升迁者。是以仍留李元亮。与旗例相符。即从前韩光基亦系如此。盖因得人之难。周礼如何轻言天下事。而遽以不患代职无人。喋喋陈奏乎。此必有师生亲旧。觊觎此缺。授意为之者。且借朕所颁谕旨。以博敢言之名。而行其假公济私之实。朕何如主。岂伊狡狯伎俩。所能摇夺乎。前明言官。各立门户。互相排击。矢口讥讪。以致混淆国是。酿成尾大不掉之患。近来御史。各逞胸臆。非借以沽誉。即意在徇私。如此等非所应言之事。而亦肆其簧鼓。大有关于政务。此风断不可长。周礼着严饬行。并晓谕科道等官共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常安奏太湖情形、摺内称六桅大船。往往为藏垢纳污之地。恐将来匪类。聚集渐多。宜分别查禁等语。江南应行办理之处。尔等可抄录寄与尹继善、陈大受、令其悉心查办。具奏以闻。  

○户部议覆、陕西道监察御史汤聘奏称、查定例贫难军民。将私盐挑负、易米度日者。不必禁捕。又贫难小民。年六十以上十五以下。并孤独废疾等。于本州县报明验实注册。许其挑盐易米。近闻外省城乡集镇商人。俱设有店口。官役私捕。若遇大伙私盐。人众势强。每多畏缩。一遇担负贫民。辄借私盐名色。阻掯索诈。稍不如意。即将盐觔倾撒。或夺归入已。应请严饬地方官。凡官商盐店。毋许擅用私役巡盐。其在官兵捕。亦毋许混拏贫民。又奏称、滨水之民。养鱼为业。居山之民。种树营生。近闻日久法弛。胥役怂恿长吏。或称堤岸有妨。或称行舟有碍。希图吓诈。致贫民失业。并请严饬究治。均应如所请。从之。  

○赈湖南益阳、道州、江华、平江、四州县。被水灾民。  

○壬申。秋分。夕月于西郊。遣慎郡王允禧行礼。  

○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谕、镶蓝旗蒙古都统事务。着尚书纳延泰兼理。  

○建山西阳曲、阳城、二县巡检衙署。从巡抚阿里衮请也。  

○修理江苏总漕衙署。从巡抚陈大受请也。  

○癸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关帝庙。  

○谕、今年下江之淮、徐、海、上江之凤、颍、泗、所属州县。多被水灾。朕心轸念。已命督抚等设法加意赈恤。其居民房舍、被水冲塌之处。向例给资修葺。七年被灾最重。朕于定例之外。曾加赏银两。今当积歉之余。百姓生计。已属艰窘。今又遭值水患。民力自多拮据。着将上下江被水之地。于定例外、照七年之例加赏。俾坍塌房屋。及时缮葺。早得宁居。该部即遵谕行。  

○甲戌。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谕曰、户部侍郎李元亮员缺。目下暂令蒋溥署理。户部事务繁多。吕炽现出学差。其侍郎事务。即着蒋溥兼理。  

○乙亥。遣官祭昭忠祠。  

○丙子。万寿节。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诣皇太后宫行礼。  

○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行庆贺礼  

○戊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卷之二百七十二

猜你喜欢
  世宗纪三·薛居正
  卷一百三·志第七十·柯劭忞
  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李焘
  卷二十八 五代上·王夫之
  读礼通考卷八十四·徐乾学
  第三十六回 识薄姬许负善相 虏魏豹韩信立功·黄士衡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二·纪昀
  七七五 广东巡抚李湖奏覆查缴《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阿桂
  李晟传·刘昫
  秦观传·脱脱
  吴成传·张廷玉
  卷一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司马迁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琦·唐圭璋

      琦字稚圭,安阳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天圣五年(1027)进士。明道元年(1032),官太子中允,召试,授太常丞、直集贤院。嘉祐初,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卒,年六十八。赠尚书令,谥忠献。徽宗

  •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臧懋循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杂剧(元)孟汉卿撰●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李文道毒药摆哥哥萧令史暗里得钱多 正名 高老儿屈下河南府张平

  • 卷十一·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一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大邦安静治小院得间游赣水雨已涨廉泉春未流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茆秋秋思生蓴鱠寒衣待橘洲【任三国志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後

  • 卷七十·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 宋 陆游 撰 立春後作 春不遗竆僻天如念寂寥鸟鸣知节换池溜觉氷消冷??新荠轻裘换故貂丰年无疾苦邻曲递相招 舟中 江天云断漏斜晖靡迤羣山翠作围帆影似经吴赤壁橹声如下蜀青衣卧闻裂水

  • 卷八百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三毛文锡【字平珪登进士第後事蜀为翰林学士迁内枢密使历文思殿大学士司徒词三十一首】西溪子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金尊满听弦管娇妓舞衫香暖不觉到斜晖马驮归何满子【何一

  • 张元幹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元幹(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日福州。绍兴

  • 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师 立新皇百官入贺·蔡东藩

      却说李继捧还镇夏州,不到数月,即上言继迁悔过,情愿投诚,太宗遂任继迁为银州刺史。其实继迁并无降意,不过借此休息,为集众计。过了一年,即招继捧叛宋,约同寇边。继捧不从,继迁反进攻继捧,亏得继捧有备,将他击败,流矢中继迁身

  • 目录·杨陆荣

    1 自序2 凡例3 三藩纪事本末目录4 三藩纪事本末卷一5 三藩僭号6 四镇7 两案8 马、阮之奸9 三藩纪事本末卷二10 王师平南浙11 王师平闽12 金、王收江西13 李成栋平

  • ◎三小姐与西犬·吴虞公

    三小姐圆姿替月,长黛含春,小蛮腰支,莹娘妩媚,望之仿佛画中人。嗜花如命,服白色衣见者讶其服饰不伦。每多评论,或谓美人爱洁大多类是殊不知此中别有幽恨也。初,湘南张生有大志,才貌双绝,不甘蠖屈,只身走燕赵。数奇不遇,落拓都门。

  •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

  • 卷一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歌颂五十【生监诸臣一】万寿无疆普天大庆赋监         生【臣】董 伸圣天子御极五十有二年岁次癸巳月纪丙辰卿云昼烂景星夜明醴泉

  • 心术上第三十六·管仲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獘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

  • 理学类编卷三·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天文【下】易豫卦象曰雷出地奋 程子曰雷者阳气奋发隂阳相薄而成声也阳始潜闭地中及其动则出地奋震也易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程子曰云隂阳之气二气交而和则相畜固

  • 卷四·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四宋 朱子 撰家礼四内治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似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

  • 卷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七    宋 时澜 撰汤誓第一       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誓观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见孟子所谓五就汤五就桀之事甚明汤累进伊尹于夏欲以开

  • 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啰钵多国星左大城虞弥曩精舍。过是夏已至九月二十日。有一苾刍名嚩野佉曩。时彼苾刍出星左大城。往支那城相去四由旬。于其路中见一大人。身

  • 卷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三住铜仁府东山门人昌泰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住瓮安县圣恩禅院语录山门以杖指云见么一道牢扃则针劄不入八字虚豁则挨身莫前乃画一画云新长老抴转两头去也还有

  • 卷之十·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赞达磨大师竖起擎天铁脊梁谩将皮髓强分张九春果满菩提树五叶花敷遍界香昔年少室冷坐刚被神光觑破今日万里东来多少衲僧蹉过分皮与分髓特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