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正义卷十九

季氏第十六

集解

凡十四章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注〕孔曰:「颛臾,伏羲之后,风姓之国,本鲁之附庸。当时臣属鲁,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冉有与季路为季氏臣,来告孔子。」】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注〕孔曰:「冉求为季氏宰,相其室,为之聚敛,故孔子独疑求,教之。」】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注〕孔曰:「使主祭蒙山。」】 且在邦域之中矣,【〔注〕孔曰:「鲁七百里之封,颛臾为附庸,在其域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注〕孔曰:「已属鲁,为社稷之臣,何用灭之为?」】

正义曰:季氏,谓康子。《说文》云:「伐,击也。从人持戈。」《左·庄二十九年传》:「凡师有钟鼓曰伐。」季氏欲伐颛臾,二子知其谋,因见孔子告之。皇疏引蔡谟曰:「冉有、季路并以王佐之姿,处彼相之任,岂有不谏季孙以成其恶?所以同其谋者,将有以也。量己揆势,不能制其悖心于外,顺其意以告夫子,实欲致大圣之言以救斯弊。是以夫子发明大义,以酬来感,宏举治体,自救时难,斯乃圣贤同符,相为表里者也。」《集注》引洪氏曰:「二子仕于季氏。」凡季氏所欲为,必以告于夫子,则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颛臾之事,不见于经传,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与?「无乃尔是过与」,是犹寔也。 说见王氏《经传释词》。「邦域」者,《周礼·大宰注》:「邦,疆国之境。」《释名·释州国》:「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释文》云:「邦或作封。」盖二字音义同。《汉书·王莽传》「封域之中」,即邦域也。惠氏栋谓依孔注「邦」当作「封」,然孔云「七百里之封」,乃释「邦」为封,非孔本作「封」,惠氏误也。陈氏鳣又谓下文「邦内」,郑作「封内」,明此「邦域」亦当为「封域」。然《释文》于此但云「或作封」,邦、域义通,不必舍正本用或本矣。《说文》云:「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汉书·贾谊传注》:「域,界局也。」是域即所封之界也。「何以伐为」,与「何以文为」同一句法。皇本作「何以为伐也」。

〇注「颛臾」至「取之」。 〇正义曰:《左·僖二十一年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皥与有济之祀。」杜注:「大皥,伏羲。四国,伏羲之后,故主其祀。」「附庸」者,郑注《王制》云:「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案:「庸」与「墉」同。《诗》「以作尔庸」,谓以作尔城也。颛臾为鲁附庸,故得称臣。《诗·閟宫笺》云:「附庸,则不得专臣也。」是谓附庸得自立国,继世虽称臣,不得专之矣。赵氏佑《温故录》:「《诗》云『锡之山川,土田附庸』。鲁属国之在邦域者多矣,自向为莒入,宿被宋迁,邾与鲁世相仇杀,鲁又灭项,取须句,取邿[shī],取

猜你喜欢
  周书·多方·佚名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卷四十三·郑玉
  四十五  备蛾傅·墨子
  卷首上·盛世佐
  卷十·王志长
  卷之四十三·邵经邦
  卷九·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第三·道宣
  答王远孝问·太虚
  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注一)·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如来生品第四·佚名
  卷一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李渔

    生人之大患有三:一曰淫,一曰妒,一曰诈。淫者不顾身而遑顾名;妒者不容己而遑容人;诈者不恤死而遑恤生?吾友笠道人深忧之,以为此非庄语所能入,法拂所能争也,必也以竹肉为针砭,以俳优为直谅,则机圆而用捷矣,其惟传奇乎?于是《凰求凤》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四富嘉谟富嘉谟雍州武功人举进士长安中累官晋阳尉预修三教珠英中兴初历左台御史与吴少微友善属词竝以经典为本文体一变?为富吴体张说称其文如孤峯絶岸壁立万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

  • 东汉会要卷十九·徐天麟

    职官一总叙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昔周公作

  • 西南纪事卷十二·邵廷采

    孙可望孙可望,字□□,陕西延长人。从张献忠为盗,以骁忍助虐。献忠僭号成都,为伪平东将军。顺治二年乙酉,献忠思乘李自成之败,北取陕西,听伪大学士汪兆龄谋,尽杀蜀人而行。令可望及伪安西将军李定国、抚南将军刘文秀、定北将军

  • 卷六十一·杨士奇

    永乐四年十一月丁巳朔钦天监进永乐五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册贵州都指挥使程暹孙女为通城王孟灿妃○己未○冬至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赐宴 夜有星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丁卯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 是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命司礼监官捧入 免宴赐节钱钞 建启箓迎恩典于大高玄殿至二十五日止停常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正统六年十一月甲午朔 上御奉天殿颁诏大赦天下诏曰朕以菲德祗膺 天命嗣 祖宗大统主宰天下夙夜思念开创惟艰继承匪易诚以疆宇之广亿兆之众一人失所过实自子肆临御以来志存安利寝食弗忘比者敬循 祖宗之旧建奉天华盖谨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四五月戊辰朔庚午覃恩以河道总督曹时聘河南巡抚沈季文凤阳巡抚李三才南京通政张鸣冈南京太仆寺卿林烃应天府府尹徐申各一子入监读书○调浙江宁绍道副使邹希贤为海道副使○辛未 仁宗昭皇帝忌辰遣官祭 献陵○

  • 张全义传·薛居正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原名叫居言,赐名叫全义,梁太祖改为宗..,庄宗平定河南,回复张全义名。祖父张琏,父亲张诚,世代为种田人。张全义做县啬夫时,曾受县令侮辱。乾符末年,黄巢在冤句起义,张全义逃亡进了黄巢军。黄巢入长安,任

  • 焦竑传·张廷玉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生员时就颇有名气。先是从督学御史耿定向为师,后又向罗汝芳求教。嘉靖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但后来会试落第。定向遴选十四郡名士入崇正书院读书, 竑为第一人。定向告老还乡,竑追随于他。万历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

  • 卷二十·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二十     元 李亷 撰昭公【名禂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在位二十五年孙于齐在外八年共三十三年】左氏【注昭公襄公子母齐归襄公薨子野卒昭公立】【周景王四年】元年

  • 第十四章 28·辜鸿铭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聪明人绝不应当满脑子装着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东西。”

  •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六世▲嘉兴府报恩法常首座于首楞严经。深入义海。谒雪巢机契。命掌笺翰。首众报恩。室中惟有矮榻。余无长物。宣和庚子九月中。语寺僧曰。一月后不复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谒饭。将晓。书渔父词于室门。

  • 卷第十九·佚名

    祖堂集 祖堂集卷十九 祖堂卷十九 香严 香严和尚嗣沩山,在登州。师讳智闲。未睹实录。时云青州人也。 身方七尺,博闻利辩,才学无当。在沩山众中时,击论玄猷,时称&ldquo;禅匠&rdquo;。前后数数扣击沩山,问难对答如流。沩山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赞三昧相品第九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无劝汝者。乃能如是为诸众生请问三昧。欲以解脱利众生故。欲令众生具不思议净善根故。欲令众生获得三界最胜利故。为令众

  • 太上洞真安灶经·佚名

    太上洞真安灶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炊母神母向太上元始至尊请示安灶之法。至尊宣称灶君主镇中堂,唯好清净,若犯忌讳,则令家宅不安,人口暴病。应于每月祭灶吉日良夜,以锅安净水

  • 禅学指归·胡适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