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马芳传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少数民族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左右侍候。马芳明里为他所用,而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马芳从敌方逃回感到惊奇,安排他任队长。马芳多次防御敌寇有功,应该被封官,因他的父亲贫穷,都改为受赏来供养他父亲。

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官。敌寇曾经进入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知敌人有诈,用百骑迫近埋伏的地方,将作战部队分成三部分,依次轮番攻击敌人。马芳军奋勇跳跃,敌人骑兵惊退十里,马芳军共斩敌人首级九十多。其后,又在新平抵御敌人。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紧急追逐他们,斩敌更多。部队正在庆贺,马芳急忙策马说:“贼寇来了。”命人赶快守住险要,而自己断后。过了不一会儿,敌寇果然成群到达。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才退去。不久,在泥河进行战斗,又大破敌寇。马芳逐渐升迁为指挥佥事。因功,马芳晋为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又因功,破格升迁为都督佥事,隶属总督为参将。在镇山墩作战失利,马芳被夺去俸禄。之后,袭击敌寇有功,他又被加俸二级,任右都督。不久因功晋为左都督,赐给蟒袍。偏将被加封左都督,是从马芳开始的。

三十六年(1557)马芳迁为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去掉头盔给敌寇知道,敌寇大惊说“:是马太师!”于是敌寇退去。捷报传到朝廷,朝廷赐荫庇马芳后代为总旗官。不久,辛爱把都儿大举侵入,蹂躏遵化、玉田。马芳追到金山寺作战有功,但州县破残得不少,总督王忄予以下都获罪,马芳也被贬为都督佥事。

不久移调马芳镇守宣府。敌寇大举入侵山西,马芳一昼夜急驰五百里追上敌人,七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稍后,他又迁为左都督,就地被提升为总兵官,因功进二级俸禄。敌寇迫近通州、马芳入卫,下令专护京师。敌寇退去,马芳再晋俸一级。不久马芳与故总兵刘汉出北沙滩,捣毁敌巢。不久,坐寇入侵之罪,令马芳戴罪立功。

四十五年(1566)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坍塌,军众人请求将这个地方堵塞起来,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开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等到日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马芳卧睡,太阳当中还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者不断,不知马芳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一跳而起,登城,指示军众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离去。”他勒兵追击,大破敌人。隆庆初年,有人为辛爱出谋,用五万骑兵侵犯蔚州,引诱马芳出来,再用五万骑兵袭击宣府城,可以获得成功。马芳预先伐木护城,敌寇到达后不能登上城,于是解散退去。不大一会儿,马芳率参将刘潭等人出独石塞外二百里,袭击敌人军帐于长水海。马芳回到塞,敌人追赶的人到达鞍子山。马芳迎战,又大败敌军。马芳又被荫子千户。

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或者亲自督战,或者派遣裨将督战。马芳得家蓄健儿的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四百里,歼俘敌人甚多,敌寇大震。马芳于是率师到大松林,驻扎在兴和卫,登高四望,耀兵而还。

当时大同遭敌寇侵略,较宣府更加厉害。总督陈其学恐敌寇侵扰畿辅,下令总兵官赵岢扼守紫荆关。敌寇于是纵掠怀仁、山阴等地,赵岢坐罪被贬俸三级,于是调马芳与赵岢易换镇守。俺答,转而侵犯威远,几乎攻破,正巧陈其学率领胡镇等来救援,而马芳军也到达了,相拒十多日,敌寇才退走。马芳对诸将说:“大同不比宣府,大同敌我之间只有一墙之隔。敌寇不时到来,非大受创伤不可。”于是将兵出右卫,战威宁海子,并攻破他们。这一年,明朝招抚了俺答,塞上于是相安无事。

万历元年(1573),阅视侍郎吴百朋揭发马芳行贿之事,马芳被勒令闲住。之后,马芳被起用为佥书前军都督府。顺义王要赏,声言要背弃盟约,又用马芳镇守宣府。七年马芳因病请求回到家乡。又过了两年马芳死去。

马芳出身行伍,十多年后成为大帅。在膳房堡、朔州、登鹰巢、鸽子堂、龙门、万金右卫、东岭、孤山、土木、乾庄、岔道、张家堡、得胜堡、大沙滩等地作战,身经大小战斗百十次,受伤数十次,他以少击多,未尝不获大胜。他擒获敌人部长数十人,斩敌首级无数,威名震边陲,是一时将帅之冠。石州城被敌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宣被判论死罪,马芳乞求放弃自己的荫子之赏赐,来赎二将之罪,被御史所参劾,皇帝下敕诫谕他。后来田世威又作将,对待马芳很刻薄,马芳不与他计较,有识之士以此赞赏马芳。

马芳有两个儿子,马栋、马林。马栋官到都督,没有什么突出事迹。马林,由父荫累官大同参将。万历二十年(1592),顺义王扌奢力克絷拘献史、车二部长,马林因制敌有功,晋为副总兵。二十七年马林升为署都督佥事,任辽东总兵官。马林素来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的人多是名士,当时名声很大,他自视也很高。他曾经上陈边关事务十策,语词之中对文官多有抵触,被搁置而不能实行。税使高淮骄横恣肆,马林极力与他抗争。高淮参劾上奏马林,马林被夺职。给事中侯先春上书论救马林,改判马林守戍烟瘴,侯先春也被降官二级。过了很久,马林遇赦免。

辽东用兵,诏令马林以原官的身份从征。杨镐兵分四路而出,令马林带领一军从开原出三岔口,而以游击窦水澄监北关军与马林并进。马林军到尚间崖结营疏通沟壕,严防哨所敌台自卫。等到听说杜松军被打败,才移换军营,但是大清的兵已经逼近。马林于是还兵,别立营,挖战壕三周,在战壕外面布列火器,再在火器外面布置骑兵,其他的士卒都下马,在战壕内结成方阵。另有一军在飞芬山扎营。杜松军覆没之后,大清兵乘其锐气逼近马林军。见马林的军队在壕内和壕外已经结合成方阵,于是大清军纵精锐骑兵直往前冲击它。马林军不能支持,于是大败。副将麻岩战死,马林只带数骑逃脱。死的人遍满山谷,血流到尚间崖下,水被血染红了。大清于是调兵攻击飞芬山。佥事潘宗颜等一军也全军覆没。北关的兵听说后,于是不敢前进。马林丧失军队后,被谪贬充任军官,让他镇守开原。当时蒙古宰赛、暖兔许诺援助马林兵,马林和他结成盟约,依靠这而没有设立防备。这一年六月,大清兵突然来到城下。马林列众在城外,分出少部分兵登城上的矮墙。大清兵设..梯进攻,而另用精锐骑兵击破马林军营的东门外设防。马林军的兵士争门入城,大清兵于是乘势夺门,攻城的大清兵也越墙入城。马林军城外的兵士望见后全都逃奔。大清兵据城拦截攻击,马林军的这部分兵士被战壕阻隔不能渡过,全部被歼灭。马林和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守备何懋官等人,都战死了。不久赠给马林都督同知,进世荫二级。马林虽然更历边镇,但是没有经遇强敌,无大将才。当事以虚名用之,所以失败。

马林有五个儿子:马燃、马熠、马炯、马火广、马飚。马燃、马熠战死在尚间崖。马炯在天启年代中任湖广总兵官。马炯协助讨伐贵州叛贼,跟从王三善到大方,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之后,大败,王三善自杀,马炯军溃败而归。马炯患病而死。

马火广幼习兵略,天启年间任辽东游击。督师阁部大臣孙承宗因他的父亲死于王事,奖励性地任用他,让马火广代替王木盈镇守中右所。等到巡抚袁崇焕更改营制后,马火广以原官的身份掌管前锋右营。他多次有功,以致迁升为副总兵,镇守徐州。崇祯八年(1635)正月,敌贼攻陷凤阳,大肆抢掠而去。马火广和守备骆举率兵入城,以恢复报告,于是马火广留守这个地方。八月,敌贼侵扰河南。总督朱大典命令他移驻颍、亳。事情定下来之后,马火广返回徐州。十年,敌贼侵犯桐城,马火广奔赴救援,在罗唱河攻破敌人。不久马火广因护陵有功,增俸一级。归德、徐州之间有个地方叫朱家厂,土寇占据这个地方,不时出来抢掠。马火广剿灭他们。敌贼侵犯固始,朱大典檄令马火广和游击张士仪等人分别戍守霍丘西南,扼住贼寇东下之路,敌寇于是逃到六安。朱大典又调马火广等人驻扎寿州东,兼护二陵。就在这个时候,长江淮河南北,专以陵寝为重。马火广驰驱数年,幸而没有失事。

十二年(1639)六月,马火广被提升为总兵官,镇守天津。过了很久,被调到甘肃镇守。十五年他督三协副将王世宠、王加春、鲁胤昌等人讨伐攻破叛番,斩敌人七百多首级,抚慰安定三十八族才回来。这一年冬天,督师孙传庭檄召他不去,遭弹劾。皇帝诏令因为马火广能够剿贼,允许戴罪立功,否则即以军法从事。等到马火广到达军中,孙传庭宽恕他的罪过。不久,马火广又因逗留淫掠而被弹劾,皇帝仍让他戴罪效命。第二年秋天,孙传庭准备出关。有传闻说敌贼从内乡窥探商、洛的,孙传庭檄令马火广到商州扼住敌人的北犯。这以后孙传庭的军队覆没,马火广于是回到原地镇守。不久,敌贼攻陷延绥、宁夏,终于攻陷兰州,渡过黄河抵达甘州进行围攻。马火广和巡抚林日瑞竭尽全力进行固守。敌贼乘雪夜因坎登城。马、林军士卒十分寒冷,不能作战,城池终于被攻陷。马火广、林日瑞和中军哈维新、姚世儒都战死疆场。马火广的弟弟马飚任沔阳州同知,沔阳城陷落,也死去。马火广父子兄弟一并死于国难。

猜你喜欢
  ●郑成功传·黄宗羲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佚名
  今献备遗卷七·项笃寿
  一百十七 曹寅奏报江南雨水粮价情形摺·佚名
  第一四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纪昀
  四六五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孙仰曾等人请翻刻聚珍版书籍折·佚名
  卷十·傅恒
  卷十三·高士奇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梁启超
  锡金团练始末记·华翼纶
  陈纪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557)·司马光
  十五年·佚名
  二十二年·佚名
  三十八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574_1 【送饶州张使君】贾岛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   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卷574_2 【观冬设上东川

  • 卷148 ·佚名

    寇准 赠隐士 夫子才名重,贫居志未劳。 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 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 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 寇准 纸鸢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寇准 中

  • 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八·方技·脱脱

        ◎方技   ○直鲁古 王白 魏璘 耶律敌鲁 耶律乙不哥   孔子称“小道必有可观”,医卜是已。医以济夭札,卜以决犹豫,皆有补于国,有惠于民。前史录而不遗,故传。   直鲁古,吐谷浑人。初,太祖破吐谷浑,一骑士

  •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张廷玉

        董伦 仪智 邹济周述 陈济 王英 钱习礼周叙 柯潜 孔公恂   董伦,字安常,恩人。洪武十五年以张以宁荐,授赞善大夫,侍懿文太子,陈说剀切。太祖嘉之,进左春坊大学士。太子薨,出为河南左参议。肇州吏目兰溪诸葛

  • 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柯劭忞

      ○礼一   △郊祀上   礼之别,有五。虽三代以后,因时损益,然其纲要莫之能易焉。蒙古之礼,多从国之旧俗,春秋所谓狄道者也。世祖中统四年,始建太庙。至元元年,有事于太庙。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定元正受朝仪,自是册立皇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十二·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十二   宋 陈均 撰仁宗皇帝【起癸未庆厯三年止甲申庆厯四年】癸未庆厯三年春正月置徳顺军建渭州笼竿城为之从王尧臣之议也尧臣再安抚

  • 通志卷十五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魏纪第十五上圣武帝 神元帝 思帝 昭帝【桓帝穆帝】平文帝惠帝 炀帝 烈帝 昭成帝 道武帝 明元帝 大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

  •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佚名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查四库全书排架,系依照编目体例,每部以类为次,史部内《御批通鉴辑览》一书,不但各卷评语均出圣制,其中纲目大书分注,亦一本睿裁,是以敬谨列入史部编年第

  • 卷三十三·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三十一月乙卯班禅库图克图上疏谢恩理藩院奏曰班禅库图克图疏言奉到勅书银壶银瓶银碗巾币之赐不胜懽忭先是使人内齐传

  • 张镐传·刘昫

    张镐,博州人。风度仪表伟岸,豁达胸怀大志,涉猎经史,喜爱谈论王霸大略。年少时侍奉吴兢,兢非常器重他。后来游历京师,身居一室,不与外人交往。嗜酒,喜欢弹琴,常放在座位右边。公卿中有人邀请他,镐拿起拐杖径直前往,一醉方休。天宝

  • 难三第三十八·韩非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米间) 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米间) 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

  • 卷六十九 易五·黎靖德

      ◎乾下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来只是协韵说将去。"潜龙勿用,何谓也"以下,大概各就他要说处便说,不必言专说人事、天道。伊川说"乾之用"、"乾之时"、"乾之义",也难分别。到了,时似用,用似义。〔渊〕   问:"程易'乾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摄大乘论二卷 慧琳  摄大乘论本三卷 慧琳  摄大乘论释十五卷(真谛) 玄应  摄大乘释论十卷(笈多) 慧琳  摄大乘论释十卷(玄奘世亲) 慧琳  摄大乘论释十卷(玄奘无性) 慧琳 

  • 序·知玄

    御制水忏序夫三昧水忏者。因唐悟达国师知玄。遇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为濯积世怨仇。知玄遂演大觉之旨。述为忏文。普利将来甚盛心也。其为福德莫可涯涘。所谓三昧者。正受之名也。不受诸受乃为正受。真空寂定此心不动

  • 蓝田女侠·赵绂章

    章回小说。近代赵绂章著。十八回。叙清康熙年间,福建乡绅蓝翁倾资修堤,反遭暗算。其女沅华矢志复仇,投师学艺;其子投军平定三藩之乱,随军统一台湾。沅华学成后剪除仇敌,并助其弟建立大功,封官晋爵,荣归故乡,沅华则飘

  • 平定准噶尔方略·傅恒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谋划策,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

  • 终南家业·守一

    宋守一述、行枝编,共三卷。上卷有《教观撮要》、《三观尘露》、《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中卷有《重受戒文》、《戒体正义直言》、《四诤要论》、《衣制格言》、《论分部》、《论僧体》、《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