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三十

书籍九

志乘

大清一统志一部

圣祖仁皇帝命纂

大清一统志以

京师各省外藩蒙古蒙古属国朝贡诸国为经分类二十有六为纬曰图曰表曰疆域曰分野曰建置沿革曰形势曰风俗曰城池曰学校曰户口曰田赋曰职官曰山川曰古蹟曰关隘曰津梁曰堤堰曰陵墓曰祠庙曰寺观曰名宦曰人物曰流寓曰列女曰仙释曰土产凡三百五十六卷乾隆九年告成校刋

皇上御制序 惟

上天眷顾我大清全付所覆海隅日出罔不率俾列祖

列宗德丰泽溥威铄惠滂禹迹所奄蕃息殷阜瀛壖炎岛大漠蛮陬咸隶版图置郡筑邑声教风驰藩服星拱禀朔内附六合一家远至开辟之所未宾梯航重译历岁而始达者慕义献琛图於王会幅袤广古未有过焉

圣祖仁皇帝特命纂辑全书以昭大一统之盛卷帙繁

重久而未成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初重加编纂閲今十有余载次第告竣自京畿达於四裔为省十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外藩属国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十有一星野所占坤舆所载方策所纪宪古证今眉列掌示图以胪之表以识之书成凡三百五十余卷夫肇十有二州见於虞典禹贡一篇备列九州疆域山川土田贡赋物产实为方志之权舆周礼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邱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土训道地图诵训道方志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汉郡国地志与计书俱上太史厥後寰宇志记列於正史者代数十家盖将以观民设教体国经野表皇威之有截明王道之无外匪徒备掌故徵博洽已也抚疆宇则念肇造之艰稽制置则念经画之要采謡俗则念化导之方考循良人物而知治理之效念所以振兴而长育之核户口田赋而察登耗之故念所以怀保而蕃殖之书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後迷民用怿先王受命我

祖宗克明峻德以有九有之师传绪在予敢不惟德之

勤笃

前人成烈其在我内外百执事慎固封守阜成兆民懋相予修和有夏亦越我後嗣子孙咸敬厥德以昭受丕基万年惟无斁览斯编也其善体诸

皇舆表一部

康熙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命撰皇舆表以直省府州县为经以历代

因革建置为纬四十三年复

命增辑朝贡属国凡十六卷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粤稽古皇统一海宇画疆经野建立万国以作民极故周礼土地之图掌於司徒隶於小宰而左传称左史倚相能诵八索九丘孔安国曰九丘者九州之志也史记载萧何入关收秦图籍高帝以故具知天下厄塞是可见有国家者封域之广狭郡邑之兴废固不可不务远稽而近考也朕尝博观羣史上溯源流高辛创立九州虞帝分为十二周初职方以统九服保章以辨分星胙土列爵天下井如秦兼并六国罢封建置郡县先王之制至秦而一变矣自是一统之盛汉隋唐宋元明制度递有更革汉曰十三部唐曰十五道宋曰十五路隋则改州为郡元则以路隶省明则革省置司其都邑变迁纷纭郁翳或地存而名亡或名同而地异或地析而民散莫可纪极他若三国六朝五代幅既隘升改寄置尤为烦冗矣朕因是简命儒臣仿史家年表法以本朝府州县之名为经弁於其首自唐虞以迄有明之地与郡国州县为纬分列其下朕复亲加裁订以详以核古今舆制灿若星辰之罗於天历历可数也爰命曰皇舆表若夫土宇之广北越沙漠南踰沧溟开辟以来未列版图者咸归籍内附以古无其名故斯表亦不能悉载焉虽然是宁独讨论之助云尔哉传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诗曰圣敬日跻昭格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则抚斯表也朕敢不益博大厥德以膺兹孔厚之版章与是为序

圣祖仁皇帝御制增修序 皇舆表一编肇成於康熙巳未制序卷端时置几案历有年所顾原编纪载沿革於郡县特详其地列舆图而未设有郡县者槩未编入朕惟国家统御方夏覆载之内视均一体外藩蒙古诸属国自

祖宗朝後先收服次第归诚迨朕临御以来蕃王君长岁时贡琛悉比内地绣壤相错不啻万有余里迩者喀尔喀青海部衆称臣向附土宇益廓计其山川封域斥堠之所届分野之所属皆按地而可考也至於山陬海澨新隶职方者二十余年间建州树邑往往而有又若朝鲜交址诸国之奉职惟?边徼土目之革心效顺亦从来志方舆者所宜备载爰命儒臣更加增辑共十有六卷书成特令刋梓用示来兹於戏幅延袤亦云广矣而蕃生息厚风俗之道则实资於庙堂之经理朕开编循览深念高卑险易形势不齐燥湿刚柔风气各异然而秉彛恒性遐迩皆同朕以一身为中外元元主惟是张官置吏以牧民生禁暴设防以御民患既鞠养之务徧尤教化之宜周早夜孳孳无日不心通乎四海九州之隐书不云乎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凡我後人覩是编者知剏造之维艰思怀柔之不易则千百禩无疆之历服其庶克永荷天庥也夫

八旗通志初集一部

雍正五年

世宗宪皇帝命纂八旗志书首为八志曰旗分曰土田曰营建曰兵制曰职官曰学校曰典礼曰艺文次以八表曰封爵曰世职曰宗人曰八旗大臣曰内阁大臣曰部院大臣曰直省大臣曰选举次以列传曰宗室王公曰名宦曰勲臣曰忠烈曰循吏曰儒曰孝义曰烈女凡二百五十卷乾隆四年校刋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部

皇上以八旗氏族日繁

特命开馆纂辑通谱以姓氏为纲以地名人名为目勲旧戚畹庶姓支????事实皆具凡八十卷乾隆九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我

宗诞膺

天命勃兴东土德绥威讋奄甸万姓维时龙从凤附之衆云合响应辐辏鳞集强者率属归诚弱者举族内附我

祖宗建师设长以莅之分旗隶属以别之厥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効命疆场建谋帷幄亲以肺腑重以婚婣酬以爵命迨入关定鼎或聚居辽左或散处燕畿锡之土田爰及苖裔至於今百五六十年生聚蕃衍时万时亿

累朝休养煦植鞠保胥勤越我嘉师咸能永世以滋大

朕惟

祖宗德泽之深不可不继修令绪益绵延惇固於无疆重虑物阜且博代序日远族姓日繁不为之明章统系俾知世德所自将罔克念先人之勤无以光昭前烈爰发金匮石室之藏徵载籍稽图谱考其入我朝来得姓所始表之以地系之以名官阶勲绩缀为小传勲旧戚畹以及庶姓厘然备具秩然有条与国史相为表里昔周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左氏内外传言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而司商吹律以定姓名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根而枝附焉水有源而流出焉谱牒者所以联人情之涣而维旧俗之漓不可忽也相昔先民遗风敦朴不徒以俗望相高是书之作非如魏晋隋唐谱牒之学炫博闻而广附会以膏粱阀閲为尚也书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又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缵乃旧服无沗祖考前之人既以忠实勤劳覆帱其後嗣凡兹食旧德而服先畴者其何以无隳厥绪书亦曰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是则朕所厚望也夫

钦定盛京通志一部

乾隆九年

皇上驾幸

盛京敬瞻

列祖开创之绩陪京宏盛之规而旧纂通志一书未为

精核

特命重修厘为三十五门曰

圣制曰

御制曰京城曰

坛庙曰宫殿曰

山陵曰星土曰建置沿革曰疆域形胜曰山川曰城池曰关邮曰户口曰田赋曰职官曰学校曰公署曰选举曰兵防曰名宦曰人物曰忠节曰孝义曰文学曰隐逸曰流寓曰方伎曰仙释曰列女曰祠祀曰古蹟曰风俗曰物产曰杂志曰艺文凡三十二卷乾隆十二年校刋

皇舆西域图志一部

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天山迤北西海之滨咸隶版图

皇上特命纂西域图志

亲定成书厘为十八门曰

天章曰图考曰列表曰分野曰疆域曰山曰水曰官制曰兵防曰屯田曰贡赋曰语言曰字书曰音乐曰服物曰风俗曰土产曰外藩凡四十六卷

皇上御制序 语云耕当问仆织当问婢志广舆者不稽之历代建置沿革将无从数典而志西域则有不能尽稽之历代者实以幅员所限言语不通虽汉唐盛时亦颇能威行天山迤南建官设都而天山迤北本不能至也即有一二覊縻之国然叛服不常征调弗应又安能履其地而疆索之哉且汉唐之程督异域者仍汉唐人而已其与准噶尔囘部人语奚啻粤问而燕答则其所记鲁鱼亥豕之纷不待言而可知兹者叨

天佑藉羣力凑时会幸成是役准噶尔囘部之人皆在廷执事而国语切音译外蕃语又甚便且易我诸臣驰驱往来其间目覩身历非若耳闻口传者比俾司校勘而正其讹传其真较仆婢耕织之问为尤详且厄鲁特语及囘语朕亦因暇而习焉时御丹椠为之改正是西域志之书必应及是时成之用开历代之羣疑垂千秋之信録间亦涉及诸史以存述古总计分部一十有八分卷四十有六绘图系说荟为完书若夫辟地藏功文臣或有过颂朕所不取惟是筹耕牧计久长所以永

乾贶奠丕基思日孜孜持盈益凛予安得有功成无事

之说哉

清凉山新志一部

圣祖仁皇帝屡驻跸清凉山

命纂山志厘为十门曰化宇曰原圣曰灵蹟曰伽蓝曰崇建曰显应曰外护曰高僧曰缘感曰题咏凡十卷康熙四十年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惟清凉山古称文殊大士演教之区也兹山耸峙於雁门云中之表接恒岳而俯滹沱横临朔塞藩屏京畿其地风劲而高寒层氷结於阴岩积雪留於炎夏故名清凉然地虽寒而嘉木芳草蒙茸山谷称灵异焉五峯竦立上矗霄汉日月之所回环烟霞之所亏蔽苍然深秀其为神臯奥区盖自昔而已然矣是以自汉迄今历代皆有崇建古刹精蓝遍满岩岫宇内称灵山佛土最着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台为尤盛焉我

世祖章皇帝上为

慈闱祝厘下为苍生锡福赐金遣使屡沛

恩施朕数经驻跸兹山为

两宫祈康宁福祉因而登五峯陟台怀各为文勒石以纪之琪树灵葩形於篇咏盖尝念佛教以清浄慈惠为本以戒定智慧为宗亦有裨於劝善远慝兹山又密尔塞垣远离尘俗当为清修者之所栖泊故於此每惓惓焉山之有志所以纪形胜述建置载艺文俾後之人有所稽考往蹟旧闻不致湮没兹编详简适中不芜不支清凉胜境可抚卷而得其梗概也因叙於简端

盘山志一部

乾隆七年建

静寄山庄於盘山之阳十九年

皇上命纂山志分为十门曰

巡典曰

天章曰图考曰名胜曰寺宇曰流寓曰方外曰艺文曰物产曰杂缀凡十六卷乾隆二十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向於雍正年间奉

命敬谒

景陵往来蓟野田盘山色宜人盖蓄於目且沃於心矣而以程期惟谨讫未登临因索智朴志书读之嗤其意求博而辞失冗夫耕问仆织问婢山经地志文士之事彼方外流拘名象而滥碔砆者何为哉践阼以後勅几勤政日不暇给閲七年而後一往游焉及一游则峯之秀泉之清松之苍石之诡日往来於吾怀是犹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亦既见止我心则夷矣嗣是规地建园施金葺寺蹟之废者日以举境之幽者日以出上

陵回銮每憩止焉夫山川显晦时有定数而必待人以彰不数年之间使田盘改观者余也而顾兹寰宇风未臻乎唐虞岁未余乎三九恧焉抱愧者亦余也志盘山而请序者其亦同余此心也耶

国朝宫史卷三十

猜你喜欢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范晔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脱脱
  卷二十七 志二·赵尔巽
  卷三百三十四 元豐六年(癸亥,1038)·李焘
  卷五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刘腾传·李延寿
  李绛传·刘昫
  王绩传·欧阳修
  吴师道传·宋濂
  卷六十二·杨士奇
  再论中国社会演变·钱穆
  卷三十六 职官八·龙文彬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吕思勉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巧体第二十九·王骥德

      古诗有离合、建除、人名、药名、州名、数目、集句等体。元人以数目入曲,作者甚多,句首自一至十,有顺去逆回者。《辍耕录》载【折桂令】起句“博山铜细袅香风”,一句两韵,名曰“短柱”,为极难作;虞邵庵作“銮舆三顾茅庐”

  • 第二十七出 圆成·叶宪祖

    〔净扮掌礼人上〕屛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自家掌礼人便是。今日温老爷与鱼玄机成亲。奉杜爷呼唤。只得在此伺候。〔生旦冠带上〕 【于飞乐】扫华堂供帐具。今日裏幸逢佳丽。 〔生〕夫人。今日温飞卿与鱼家妹子成亲。分

  • 卷473 ·佚名

    袁燮 桂花上侯使君 秋雨洗残暑,秋空渺寥廓。 秋清入花骨,风致殊洒落。 何人剪瑠璃,被以宝璎络。 英英妙点缀,细细疑纷错。 谁知一粟中,十里香喷礴。 自便金气爽,不赴东皇约。 黄裳得中正,无

  • 提要·蒲积中

    【臣】等谨案嵗时杂咏四十六巻宋眉山蒲积中编初宋绶有嵗时杂咏二十巻见郡斋读书志晁公武谓宣献昔在中书第三阁手编古诗及魏晋迄唐人嵗时章什厘为十八巻今益为二十巻而此书前有绍兴丁卯积中自序称宣献所集允称广博然本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九·朱隗

    七绝上叶向高二首利瓦伊祯六首顾起元二首曹学佺一首邢 侗二首邹廸光四首陈继儒二十六首董其昌五首葛一龙二首沈德符十九首李流芳二首尹 伸五首吴鼎芳一首程嘉燧十六首钱谦益十首娄 坚五首唐时升四首宋登春一首钟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

  • 卷四百四十二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丙寅,詔:「陝西、河東地界近已定議,以知潁昌府【一】、觀文殿學士范純仁知延安府,知延安府、樞密直學士、中大夫趙卨為端明殿學士,仍遷太中大夫、知太原府,特賜銀絹各一千匹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万历十九年八月癸巳朔时辽东敝坏已极边臣罔欺太甚科臣王德完以李成梁李如松一门兵权太盛乞量加裁抑上以秋防在迩李成梁父子都着策励供职○经略尚书郑雒上疏曰自五月以来虏王迟归群疑复起所哨报卜酋调兵未必有据但边臣

  • 五二六 谕内阁本年选拔贡生已经考试各生准其呈明充当誊录·佚名

    五二六 谕内阁本年选拔贡生已经考试各生准其呈明充当誊录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十八日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本年选拔贡生,除引见分别录用外;其余已经考试各生,如有情愿自备资斧在四库全书馆効力者,准其呈明充当誊

  • 林逋传·脱脱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县人。幼年丧失父母,致力求学,不为句读训古之学。性情恬淡好古,不追求荣誉利益,家里贫穷衣食不足,心安理得。起初远出游览长江、淮河流域之间,很长时间才返回杭州。在西湖孤山构屋居住,二十年脚不踏及城市

  • 黄幼蟾·佚名

    黄幼蟾先生小传黄先生名钺字幼蟾别号穆满湖南宁鄕人父万鹏以军功封男爵并袭晋伯爵先生袭爵以道员发湖北是时清政不纲先生知非革命不足以图存上书鄂督张之洞说以日本维新故事张不听庚子联军入京那拉后挟帝西遁先生在燕

  • 三十四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丙申,上在貞陵洞行宮。○四道都體察使李德馨,上倭書二函,賊將平調信、平義智、正成書契也。書意主於講和,而調信書契中,以要時羅不還,語多不遜。〈要時羅,賊使,天將拿去者。〉 ○榮靖大王忌辰。7月2日○丁酉,

  • 卷三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养太子上 易防以养正圣功也 臣若水通曰防卦上艮下坎山下出泉泉之始达如物之初生穉小昧未发故谓之防在人则赤子之心去正未远未发之中也

  • 第九章 19·辜鸿铭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辜讲孔子评价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说:“当我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是唯一能保持聚精会神、不觉倦怠的状态的。”

  • 仲秋纪第八·吕不韦

    仲秋原文: 一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巂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 生,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

  • 卷下(二)·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二)四药受净篇第十八报命支持勿过于药。药各乃通。要分为四。言时药者。从旦至中圣教听服。事顺法应。不生罪累。言非时药者。诸杂桨等对病而设时外开服。限分无违。七日药者。约能就法尽其

  • 卷第二十三·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三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六世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法嗣下 越州乾峰和尚(凡四) 示众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一一透得。始解归家稳坐。须知更有照用同时。向上一窍。 云门出

  • 续纂淮关统志·佚名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曰经费,卷十一文告,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