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〇 桐生二

桐生住在大书房里不知始于何时,但是这里所说的一件事发生于他住在那里的时候,那总是确实的。他失掉了生活的道路以后的方法大抵是高卧。有一回大概是卖掉了竹篮之后,有好几天不曾出现,仲翔怕他饿下去不行,拿了些馒头之类到大书房去,对他说道:“桐店王(店王本是店主的意思,后来变为一般通称,店伙则称店官,似乎原来封建气很重的样子),起来吃点东西吧。”他却仍高卧不起,只说道:“搁下在那里吧,你怕我会得饿死么?”仲翔出来传述此事,他觉得桐店王的这股硬气倒是很有意思的。可是他有时候也很懂得情理,并非一味胡来。他没有四七五十的谋生的手段,时常要挨饿,等到饥渴难忍的时候,他也只好出来向人借钱,一角两角钱可以过得一天了。但是他的渴比饥还要紧,所以往往借来的钱都喝了酒,肚子还是让他饿着。有一次他向鲁老太太借钱,鲁老太太对他说道:“钱可以借给你两角,但是你要拿去吃饭,不可买酒喝。”他正色道:“宜嫂嫂给我的钱,我决不买酒吃。”他说了果然做到,看他量了一升米,买柴买菜,回去准备煮饭去了。

桐生的智力短缺,照现代的说法大概可以说是属于低能的,但是有时说话也颇中肯,特别是对于他的父亲的。关于自己的不幸的生活他只怨恨父亲,说他养儿子像是生蛆虫似的,生下就不管了。他还有一样好处,便是决不偷窃。他的笑话只有一件,那就是《阿Q正传》第四章“恋爱的悲剧”所记的事,他在义房的厨房里对老妈子跪下道:“你给我做老婆吧,”结果如《正传》所说,“蓬的一声,头上着了很粗的一下,他急忙回转身去,那秀才便拿了一支大竹杠站在他面前。”《正传》里说是被打的是阿Q,实际上却是他的事情,又拿竹杠的实在是伯文,乃是文童而非秀才,小说中说文童便没有什么意思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李百药
  卷四·戴冠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弁言·丁宗洛
  第十一卷 清举人 (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七十四·纪昀
  四二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遵旨分发捐纳教官回籍访查违碍书籍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杜大珪
  张畅传·李延寿
  阿鲁辉帖木儿传·宋濂
  霍韬传·张廷玉
  ●目录·周明泰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司马迁
  173.甘露事件·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后集卷八·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八 宋 罗椅 撰 七言四句 仙鱼铺得仲高书 病酒今朝载卧舆秋云漠漠雨踈踈阆州城北鲜鱼铺忽得山隂万里书 追忆征西幙中事 忆昨王师戌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梦

  • 卷二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九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五名家【上】高适行路难二首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羙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君不见富家翁旧

  • 卷六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六李咸用题陈将军别墅明王猎士犹疎在岩谷安居最有才高虎壮言知鬼伏葛龙闲卧待时来云藏山色晴还媚风约溪声静又回不独春光堪醉客庭除长见好花开湘浦有怀鸿雁哀哀背朔方余霞倒影画潇湘

  • 提要·刘应时

    【臣】等谨案颐庵居士集二巻宋刘应时撰应时字良佐四明人集凡二巻前有陆游杨万里序游序称其诗为范至能所赏又摘其句如颇识造物意长容我辈闲日晏犹便睡犬鸣知有人世事不复问旧书时一看一夜催花雨数家临水村青山空解供望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官场百弊有引 观渡闲人·费行简

    今之人犹古之人也,今之官犹古之官也,然古人为富而仕,今人为贫而仕。为富而仕者欲以官耗其资财,故力图国利民福,为贫而仕者,欲藉官饱其囊橐,故但知殖党营私,是其为官也。虽同,而所以为官之志趣,固已判若天壤矣。或谓今人不逮古人

  • 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陈寿

    (程昱传、郭嘉传、董昭传、刘晔传、蒋济传、刘放传)程昱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身高八尺三寸,胡须长得很美。黄巾兵起时,县丞王度反叛响应,烧了仓库。县令跳墙逃走,官吏百姓纷纷背负老幼向东逃奔到渠丘山。程昱派人侦察王

  • 韦睿传(附韦正等传)·姚思廉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自汉代丞相杜贤之后,世代为三辅地区的显姓。祖父杜云,避吏隐于长安南山。宋武帝入关,以太尉掾征,不就。伯父祖征,宋朝末年为光禄勋。父祖归,宁远长史。韦睿侍奉继母以孝道闻名。韦睿兄长韦纂、韦阐,都

  • 卷九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三明 俞汝楫 编给赐备考赐赉赏有功将士格洪武三年赏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克平湖南宝庆广西靖江等处部下将士之有功者命礼部定其赏格指挥文绮帛各六匹千户

  • 至诚宪皇帝圣训目録·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卷一圣德卷二圣德卷三圣孝卷四圣学卷五圣治卷六圣治卷七圣治卷八敬天卷九法祖卷十文敎卷十一武功

  • 第十四章 刑措·梁启超

      孔子曰:&ldquo;必也使无讼乎!&rdquo;太平之世,治至刑措,乃为至治。伤哉乱世也!人民之生,恶质愚性,触刑犯网,刻削肌骨,断绝躯体,殃被亲族;若其损害廉耻,败坏风俗,浸薰天性,尤其大者矣。夫原人之犯罪致刑,皆有其由。夫人之生而有

  • 佛说鸯崛髻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众多比丘入舍卫城乞食。闻王波斯匿宫门外。有众多人民各携手啼哭唤呼。便作是说。于此国土有大恶贼名鸯崛髻。杀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还迦兰陀林。食时食已结跏趺坐。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百万人俱。欢喜围绕。是诸大众。皆得陀罗尼平等无碍。心悟总持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夫遍知委照浑真俗于心源深慈普洽演半满于言派(云云)所言夫者。发语之端绪也。绪者蚕口总丝曰绪。此总因总而有故。又总者头绪之义。能成疋帛以蔽寒热满人所愿也。言遍知者。谓凡夫迷闇都名不知。二乘虽知知有分齐。起

  • 二心集·鲁迅

    鲁迅著。上海合众书店1932年10月出版。收入1930年至1931年间写作的杂文37篇,另有译文1篇及附记。文集主要揭露、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民党反动派媚外卖国的罪行,同时愤怒声讨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批判了反动文艺派

  • 医学课儿策·高鼎汾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问对》。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进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则,结合作者

  • 长恨歌·白居易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

  • 身毛喜竖经·佚名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等译。三卷,善星舍离佛法,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舍利子闻之,白佛。佛为广说佛法,所谓九次第定,十力,四无畏等。及说树下证果之相,龙护尊者请名奉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