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与闰土

鲁迅对于故乡农民是颇有情分的,如小说《故乡》里写“闰土”时可见。“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

鲁迅与闰土相识,并不是偶然的。鲁迅是破落大家出身,因为原是大家,旧称读书的“士大夫”,即是知识分子,在地位上与农工大众有若干距离,但是又因为是破落了,这又使得他们有接近的可能。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乡下许多村庄,都是聚族而居的,有如李家庄,全村都是姓李的本家,鲁迅的外婆家所在名叫“安桥头”,可是居民大都是姓鲁的。地主仍然要作威福,但一面于贫富之外还保存着辈分尊卑的区分,尽管身分是雇工,主人方面可是仍要叫他“太公”或是“公公”。鲁迅在外婆家习见这种情形,自己家里又有一种传统的习惯,女人小孩对于雇工在称呼上表示客气,例如“闰土”的父亲名叫章福庆,照例叫他作“庆叔”。这一件是由于祖母蒋老太太的示范,别一方面祖父介孚公虽是翰林出身,做过知县,平时爱骂人,直从昏太后(西太后)呆皇帝(光绪)骂起,绝不留情,可是对做工的人却是相当客气。鲁迅在这样空气中长大,这就使得他可以和做工亲属相处,何况“闰土”本来又是小时候的朋友呢。

到一九一九年冬末,鲁迅因为搬家北上,回到绍兴去,又会见了“闰土”,他发见了这二十几年的光阴带来了多少的变化!天灾,人祸,剥削,欺凌,使得当年教鲁迅捕鸟,讲海边故事的少年,一变而为衰老,阴沉,麻木,卑屈的人,虽然质朴诚实还是仍旧,这怎能使得《故乡》的作者不感到悲哀呢?那时候我不曾在场,但这情形细细写在那篇小说上,使我也一同感到他的悲哀。《故乡》作于一九二一年,发表在五月号的《新青年》上。不过三十年,中国解放终于成功了。鲁迅与“闰土”未及亲见解放成功,虽是遗憾,但是现在“闰土”的孙子已经长成,在绍兴的鲁迅纪念馆服务,我觉得这事很有意思,这里值得报告一下的。

“闰土”的父亲章福庆是杜浦村的人,那地方是海边沙地,平常只种杂粮,夏天则种西瓜等物。他本身是个竹工,一面种着地,分一份时间给人家帮忙,在鲁迅家里已经很久了。被鲁迅当作模特儿的“闰土”是他的独子,小名阿水,学名加了一个“运”字上去。浙东运闰二字读音相同,鲁迅小说中便借用了,水则改为同是五行中的一个土字,这便成了“闰土”。这个叫阿水的“闰土”大约比鲁迅要大两三岁,他们初次相见是在前清癸巳(一八九三)年正月,因为曾祖母去世,家中叫“闰土”来帮忙,看守祭器,那时他大概是十五六岁,是一个质朴老实的少年。那时候他给鲁迅讲捕鸟的法子,讲沙地里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什么角麂,跳鱼,种种奇异的景物,这在城里人听去,觉得沙地真是异境,非常的美丽。他这时给予鲁迅的第一个印象一直没有磨灭,比别的印象都深。这以后他们见面,至少有记录可考的,乃是庚子(一九〇〇)年的正月,查我的旧日记上记有这样两项:

“初六日,晴。下午同大哥及章水登应天塔,至第四级,罡风拂面,凛乎其不可留,遂回。”

“初七日,晴。下午至江桥,章水往陶二峰处测字,予同大哥往观之,皆谰语可发噱。”所谓“谰语”至今还是清楚记得,测字人厉声的说,有什么“混沌乾坤,阴阳搭戤,勿可着鬼介来亨著”。末一句用国语意译或可云“别那么活见鬼”,似很严厉的训斥语。当时觉得测字人对顾客这种口气很是可笑,“闰土”听了却并不生气,只是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事隔多年之后这才知道,那时他正在搞恋爱,虽然他已有了妻子,却同村里的一个寡妇要好,结果似乎终于成功,但是同妻子离婚,花了不少的钱,经济大受影响。这是“庆叔”在晚年才对鲁迅的母亲说出来的。那些谰语,鲁迅一直记着,“着鬼介来亨著”一语还常引用,但是那垂头丧气的印象似已逐渐忘记了。

我希望在不远的期间能够往绍兴去走一趟,不但看看故乡在解放后的变化,还可以看看这位“闰土”的孙子,打听一下他们家里过去的情形,在馆里还可以见到一个老朋友,乃是鲁迅母亲时代就在家帮过多年忙的王鹤招,也是很愉快的事。我所觉得高兴的,不但是可以知道他们的近状,因为追怀往事,或者还能记起些遗忘的事情来,给我作回忆文的资料,这也还不至于是完全自私的愿望吧。

(《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荀伯子·沈约
  凡例·连横
  帝王经世图谱卷二·唐仲友
  卷一百六·杨士奇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八·李衷纯
  一百零八 曹寅奏陈江宁扬州雨水情形摺·佚名
  通志卷一百四·郑樵
  北上日记 光绪八年壬午·恽毓鼎
  耶律图鲁窘传·脱脱
  弁言·查继佐
  卷三十九·佚名
  卷四十三·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261_1 【寄李白】任华   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班张所作琐细不入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庐山,   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

  • 卷第二十二·陈与义

    ○舟抵华容县篙舟入华容,白水绕城堞。夹津列茂树,倒影青相接。远色分村坞,微凉动芦叶。天地困腐儒,江湖托孤楫。○夜赋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阿瞒狼

  • 卷二百八十九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夏四月乙巳,詔翰林醫官院選醫學二人,馳驛給券,往修閉決河所。以上批「塞河役眾,闕醫治疾」故也。   知諫院蔡確既被旨同御史臺按潘開獄,遂收大理寺詳斷官竇苹、周孝恭等,枷縛暴於日

  • 卷一百十八 景祐三年(丙子,1036)·李焘

      起仁宗景祐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丙戌,詔刑部,自今臣僚雪罪經它司覆視而不當者,其元奏斷及檢書官毋得以赦原。   戊子,命知樞密院事李諮、參知政事蔡齊、三司使程琳、御史中丞杜衍、知制誥丁度同議茶法。諮

  • ●卷十。恩叙五·梁章钜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九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自道光十六年九月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行走勤慎者数员,公同酌拟。刑部笔帖式崇祥,请作为候补主事,遇有本部题选咨留主事缺出,即行奏补。理藩院笔帖式崇泰,请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癸卯朔○乙巳宁夏卫地震东北城垣崩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戊申岁星犯键闭○己酉享太庙○阇婆国王磨那陀喃遣其臣淡罔巴从等奉表贡苾布油红布檀香豆蔻等物○以礼部侍郎朱梦炎为本部尚书梦炎字仲雅南

  • ◎教员之困觉取缔·吴虞公

    又某校学生宿舍中有舍监某,素以严格主义绳律学生。于宿室中粘三不许条。一不许谈话,二不许点灯,三不许同宿。学生于暗中摸索而睡,口不出一声,甚苦之。偶或失规,则记大过,或罚令夜坐。可谓严矣密矣。然学生依然犯规,舍监亦无如

  • 第十五卷 军饷奏疏·缪荃孙

    江苏巡抚李鸿章奏报苏沪军需第一案收支款目折同治四年二月奏为苏、沪军需第一案收支款目总数开列清单,恭折奏祈圣鉴事。窃准部咨: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奉上谕: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各处办理军务未经报销之案,准将收支款目总数分

  • 四二○ 闽浙总督钟音奏遵旨查办应留应还书籍折·佚名

    四二○ 闽浙总督钟音奏遵旨查办应留应还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臣钟音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一日,臣于闱中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据巴延三奏晋省所进书籍云

  • 卷四十四·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四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一汉锺离意锺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隂人也少为部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政化由近及远宜先清府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卷第五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六因辩随眠不善无记傍论已了。今应思择何等随眠于何事系。何名为事。事虽非一而于此中辩所系事。此复有二。其二者何。谓就依缘及部类辩。就依

  • 卷第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降香到提纲 圆悟勤禅师。秦鲁国大长公主。降香请升座。天高无极。无极有尊。地厚无垠。无垠有主。镜万象方寸。怀六合胸中。发大机显大用。是故乃祖乃佛。或拈华

  • 王常宗集·王彝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

  • 羽庭集·刘仁本

    元代诗文别集。6卷。刘仁本撰。刘仁本诗文集久已散佚,仅《永乐大典》各卷收入了刘仁本《亦玄集》、《羽庭诗集》之中的作品。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重辑出刘仁本诗文若干篇,编为6卷,统名为《羽

  • 明史·张廷玉

    纪传体史书。清代明史馆纂修。署名张廷玉撰,三百三十二卷。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再修于康熙四年(1665),无进展;重修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及万斯同等人编撰,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用力

  • 澄斋日记·恽毓鼎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本书具有

  •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佛在祇园,愍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