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与弟兄

前几时有画家拿了所画鲁迅像的底稿来给我看,叫提意见,我对于艺术是外行,但单说像不像,那总是可能的。这像不像也有区别,大概可以分作两点来说,即一是形状,二是精神,假如这说得有点唯心,或者可以说是神气吧。老实说来,我看见有些鲁迅画像连形状都不大像,有些容貌像了,而神气不很对,换句话说是不够全面的。因为鲁迅对人有两种神气,即是分出敌与友来,表示得很明显,其实平常人也是如此,只是表现得要差一点罢了。他对于伪正人君子等敌人,态度很是威猛,如在文章上所看见似的,攻击起来一点不留情,但是遇见友人,特别是青年朋友的时候,他又是特别的和善,他的许多学生大抵都可以作证。平常的鲁迅画像大抵以文章上得来的印象为依据,画出来的是战斗的鲁迅一面,固然也是真相,但总不够全面。这回画家拿来给我看的,我觉得却能含有上边所说的两样神气,那时便把这外行人的赞语献给了画家了。不但是画像,便是在文章上,关于鲁迅也应该说得全面一点,希望和他有过接触的人,无论同僚(现在大概绝无仅有了),学生,做过文学,艺术,革命运动的同志,诚实的根据回忆,写出他少有人知道的这一方面,来作纪念。家属来写这类文章,比较不容易,许多事情中间挑选为难,是其一,写来易涉寒伧,是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且就鲁迅所写的两篇作品来加以引伸,挑选的问题可以没有了,余下的问题是看能不能适当的写下来。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集《野草》里的《风筝》。这篇文章流传得很广,因为我记得曾经选入教科书选本之类,所以知道的人很多,有教师写信来问,这小兄弟是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只能回答说明,这类文章都是歌德的所谓“诗与真实”,整篇读去可以当作诗和文学看,但是要寻求事实,那就要花一点查考分别的工夫了。文中说他不爱放风筝,这大抵是事实,因为我的记忆里只有他在百草园里捉蟋蟀,摘覆盆子等事,记不起有什么风筝。但是他说也不许小兄弟去放,一天发见小兄弟松寿在偷偷的糊蝴蝶风筝,便发了怒,将蝴蝶的一支翅骨折断,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事隔多年之后,了解了游戏是儿童的正当的行为,心里觉得很抱歉,想对小兄弟说明这意思,可是后来谈及的时候,小兄弟却是像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说“有过这样的事么?”什么也不记得了。这里主要的意思是说对于儿童与游戏的不了解,造成幼小者的精神上的虐待(原文云虐杀),自己却也在精神上受到惩罚,心里永远觉得沉重。作者原意重在自己谴责,而这些折毁风筝等事乃属于诗的部分,是创造出来的。事实上他对于儿童与游戏并不是那么不了解,虽然松寿喜爱风筝,而他不爱放风筝也是事实。据我所记忆,松寿不但爱放风筝,而且也的确善于糊制风筝,所糊有蝴蝶形老鹰形的各种,蝴蝶的两眼不必说,在腿的上下两部分也都装上灵活的风轮(术语称曰风盘),还有装“斗线”,即风筝正面的倒三角形的线,总结起来与线索相联接处,也特别巧妙,几乎超过专家,因为自制的风筝大抵可以保险,不会在空中翻筋斗的。我曾经看,也帮助他糊过放过,但是这时期大概在戊戌(一八九八)年以后,那时鲁迅已进南京学堂去了。鲁迅与小兄弟松寿的事情还有一件值得记述一下。大概是乙未(一八九五)年的正月,鲁迅和我和松寿三人(那时四弟椿寿尚在,但年只三岁)各从压岁钱内拿出五十文来,合买了一本《海仙画谱》。原来大概是由于小兄弟动议,愿意加入合作的吧,可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书没有意思,还是不能随意取阅的缘故呢,他感觉不满意,去告诉了父亲伯宜公。伯宜公正躺在小榻上抽鸦片烟,便叫拿书来看,鲁迅当时颇有点儿惶恐,因为那时买书还是瞒着大人们的。可是伯宜公对于小孩却是颇有理解,他拿过去翻阅了一遍,并不说什么话,仍旧还了我们了。鲁迅刚读过《诗经》,小雅里《巷伯》一篇大概给他很深的印象,因此他有一个时候便给小兄弟起了一个绰号,便是“谗人”。但是小兄弟既然还未读书,也不明白它的意义,并不介意,不久也就忘了。此外又给小兄弟起过别的绰号,叫作“眼下痣”,因为他在眼睛底下有一个黑痣,这个别号使用得相当久,比较复杂的含有滑稽与亲爱的意味。

第二篇小说是在《彷徨》里边,题目便叫作“弟兄”。这篇既然是小说,论理当然应该是诗的成分加多了,可是事实却并不如此,因为其中主要关于生病的事情都是实在的,虽然末后一段里梦的分析也带有自己谴责的意义,那却可能又是诗的部分了。文中说张沛君因为他的兄弟靖甫生病,很是着急,先请同寓白问山看,说是“红斑痧”,他更是惊惶,竭力设法请了德国医生来,诊断是“疹子”,这才放了心。沛君与靖甫很是友爱,但在心里沛君也不能没有私心,他怕靖甫死后遗族要他扶养,怕待子侄不能公平,于是造成了自己谴责的恶梦。事实上他也对我曾经说过,在病重的时候“我怕的不是你会得死,乃是将来须得养你妻子的事”。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我们要说的是那中间所有的事实。先在这里来摘录我旧日记的一部分,这是从一九一七年五月八日起头的。

我们根据了前面的日记,再对于本文稍加说明。小说中所称“同兴公寓”,那地方即是绍兴县馆,但是那高吟白帝城的对面的寓客却是没有的,因为那补树书屋是个独院,南边便是供着先贤牌位的仰蕺堂的后墙。其次,普悌思大夫当然即是狄博尔,据说他的专门是妇科,但是成为北京第一名医,一般内科都看,讲到诊金那时还不算顶贵,大概出诊五元是普通,如本文中所说。请中医来看的事,大概也是实有的,但日记上未写,有点记不清了,本文加上一句“要看你们的家运”的话,这与《朝花夕拾》中陈莲河说的“可有什么冤愆”互为表里,作者遇到中医是不肯失掉机会,不以一矢相加遗的。其三,医生说是疹子,以及检查小便,都是事实,虽然后来想起来,有时也怀疑这恐怕还是猩红热吧。其四,本文中说取药来时收到“索士”寄来的一本《胡麻与百合》,实在乃是两册小说集,后来便译了两篇出来,都登在《新青年》上,其中库普林的《皇帝的公园》要算是顶有意思。本文中说沛君转脸去看窗上挂着的日历,只见上面写着两个漆黑的隶书:廿七。这与日记上所记的廿八只是差了一天。

廿八日,晴。下午得丸善十五日寄小包,内梭罗古勃及库普林小说集各一册。

廿一日,晴,风。上午写日记,自十二日起未写,已阅二星期矣。下午以小便请医院检查,云无病,仍服狄博尔药。

十六日,晴。下午请德国医生狄博尔来诊,仍齐君通译。

十二日,晴。上午往首善医院乞诊,云是感冒。

十三日,晴。下午请德国医生格林来诊,云是疹子,齐寿山君来为翻译。

十一日,阴,风。上午服补丸五个令泻,热仍未退,又吐。

八日,晴。上午往北大图书馆,下午二时返。自昨晚起稍觉不适,似发热,又为风吹少头痛,服规那丸四个。

以上是我在“彷徨衍义”中的一节,现在几乎全抄了来,再稍为补充一点儿。当时鲁迅所用的听差即是会馆里的“长班”的儿子,鲁迅送他一个外号曰公子,做事有点麻胡,所以看病的事差不多由他下班后自己来办。现在只举一例,会馆生活很是简单,病中连便器都没有,小便使用大玻璃瓶,大便则将骨牌凳放翻,洋铁簸箕上厚铺粗草纸,姑且代用,有好多天都由鲁迅亲自拿去,倒在院子东南角的茅厕去。这似乎是一件琐屑的事,但是我觉得值得记述,其余的事情不再多说也可以了。

二十日,晴。下午招匠来剪发。

九日,晴,风。上午不出门。

此外还有一点,虽然与小说无关,似可附带的一说,便是鲁迅的肯给人家看稿,修改,抄录。对于一般青年朋友,他也是一样,我现在只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说罢了。过去在东京的时候,我们翻译小说卖钱,如《红星佚史》以至《劲草》,又编刊《域外小说集》,所译原稿都由他修正一过,再为誊清。后来在绍兴县馆,我在北大教书的讲义,给《新青年》翻译的小说,也是如此,他总叫起了草先给他一看,又说你要去上课,晚上我给你抄了吧。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久远了,现在似乎也无须再提,可是事有凑巧,前几时在故纸堆中找着了若干页旧稿,乃是《域外小说集》第三册的一部分稿子,这就令我又想起旧事来了。《域外小说集》第二册的末页登有预告,其中一项是匈牙利密克札特的《神盖记》,那时译出了第一卷,经鲁迅修改过,这篇稿这回找了出来了。我们找到了英文译本,又在德国舍耳的《世界文学史》上见到作者的照相,更是喜欢,发心译它出来,可是《域外小说集》第二册以后不能出版,所以这译稿也只有那第一卷。英译原书前年借给了康嗣群君,由他译成中文,沿用原书名字曰“圣彼得的伞”,在上海出版了。这是很可喜的一件事,如今旧译稿第一卷又于无意中发见,不但是《域外小说集》有关的唯一的资料,而且还可以看出鲁迅亲笔的绵密修改的痕迹,更是可以珍重了。原稿寄给上海的唐弢先生,由他转交鲁迅纪念馆,读者当可以看得到吧。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志第十七·五行二下·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李心传
  东都事略卷二十五·王称
  第二回 起义师入京讨逆 迎御驾报绩增封·蔡东藩
  ●卷第二十四·胡三省
  卷一·戴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四十·佚名
  卷二十七·王当
  何福传·张廷玉
  晋纪三十八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411)·司马光
  三八 同情和厚意·邹韬奋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吕思勉
  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七)·朱彝尊

    宋词六十二首薄倖贺铸淡妆多态,更滴滴,频回盼睐。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待翡翠屏开,芙蓉帐掩,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

  • 卷五十二 蜀下·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二 蜀下李简简,大顺二年为梓州行营都指挥使。后官邛州刺史,卒。 【(《全唐诗》无李简诗,传据《十国春秋》卷四十)】句山遶一城藏古寺,江连二水送孤舟。 【见《锦绣万花谷续集》卷十三「潼川府」引。宋之

  •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三·柯劭忞

      张惠 石天麟 杨湜 张昉 张天佑 高觿 张九思 郝彬 王伯胜   张惠,字廷杰,成都新繁人。大兵入蜀,惠年十四,被俘至杭海。居数年,尽通诸国语,孟速思爱其才而荐之,入侍世祖藩邸。以谨敏称,赐名兀鲁忽讷特。世祖即位,授燕京宣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徐乾学

    宋纪【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彊圉赤奋若十二月凡二年】太祖起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寳九年【十二月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李焘曰司马光资治通鉴例年号皆从后来者为定唐髙祖武徳元年正月便不称隋义宁二年明皇先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二·阿桂

    正月庚戌明亮舒常奏言带石达尔图木克什等处贼畨负嵎固守询屡次投出畨人皆称贼畨屡被勦戮日渐减少不过为移东补西之计近闻贼畨以正地一路官兵业经撤出料不再来现将正地畨众俱调往绰甲斯布严防等语又据革布什咱土都司丹

  • 绎史卷二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列国传世鲁【姬姓侯爵周公子鲁公伯禽封于曲阜传至隐公元年为春秋托始】史记鲁公伯禽防子考公酋立【帝王世纪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防 汉书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故传

  • 第68章 随便乱杀公务员的蒋介石·冯玉祥

    派到前面去接收的不是蒋的心腹,便是蒋的亲戚朋友或老乡。还剩下的文武机关的公务员怎么办呢?那才是出奇到万分呢。能雇民船的雇民船,能坐汽车的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都好。总而言之,抢到什么算什么,抢不到的那只有倒楣,谈起来

  • 伯夷列传第一·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先是拒绝接受

  • 王思同传·欧阳修

    王思同,幽州人。他的父亲敬柔娶刘仁恭女,生思同。思同在刘仁恭部下当银胡革录指挥使,仁恭被他的儿子守光囚禁,思同归附晋,当飞腾指挥使。梁、晋军在莘县对峙,派思同到杨刘筑垒,因功升神武十都指挥使,再升郑州防御使。思同为人

  • 中庸·戴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 卷二十九(襄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襄公(○陆曰:“襄公名午,成公子,母定姒。谥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疏]正义曰:《鲁世家》云:“襄公名午,成公之子,定姒所生,以简王十四年即位。”谥法:“因事有功曰襄。”是岁,岁在寿星。【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 日日月月有进步·孔子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①亡:无。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读解】 “日知其所亡”是

  • 先事后得及其它·孔子

    【原文】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②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①修慝(te):修,整治而加以消除。慝,邪恶,错误。②其:这里代指

  • 卷十九·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九      宋 苏辙 撰 駉         鲁颂 鲁少昊之墟而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之子伯禽十九世至僖公鲁人尊之其没也其大夫季孙行父请於周而史克为之颂然鲁以诸侯而作

  • 忒修斯·纪德

    忒修斯,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等,传说中的雅典国王。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即以其为主人公。故事主要讲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有个非常残暴的国王米诺斯。他下令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里面宫室相连,门户交错,任何外人

  • 全蜀艺文志·周复俊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

  • 五代名画补遗·刘道醇

    绘画品评著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五代名画记》。北宋刘道醇撰。1卷。道醇,开封人,尝著《圣朝名画评》。卷首有嘉祐四年(1059)陈洵直序,谓宋初胡峤曾著《广梁朝名画目》,收录五代画家,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共43人

  • 文王金钱课·佚名

    自古之说,卜灵之为道,通于神明。所以断吉凶,决忧疑,辩阴阳于爻象,查变化之元机。此其义为至精,而其事为至大。圣经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问卜者,不诚不格,占卦者妄断不灵。此二语实定论也。每见世人遇事即卜,而诚之一字。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