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

  却说秦使阎负梁殊,行至姑臧,赍传秦命,征天锡入朝。天锡召集官属,与商行止道:“今若朝秦,恐必不返;如或不从,秦兵必至,如何是好?”禁中录事席仂道:“先公原有故事,遣质爱子,赂遗重宝,今且照旧施行,缓兵退敌,徐作计较,这也是孙仲谋即吴孙权。屈伸的良法呢!”语才说毕,即由群僚指驳道:“我世事晋朝,忠节著闻海内,今一旦委身贼廷,辱及祖宗,岂不可耻?且河西天险,百年无虞,若悉众出拒,右招西域,北引匈奴,与秦一战,难道定不能胜敌么?”天锡听了,即攘袂大言道:“我计决了,言降即斩!”乃引负殊入语道:“汝两人欲生还呢?还是死返呢?”负殊仍不少屈,朗声辩论。天锡大怒,叱左右拿下负殊,牵缚军门,即命军吏射死二人,且出令道:“射若不中,是不肯与我同心,就当坐罪。”军吏齐声得令,弯弓竞射。忽有天锡母严氏出来,且泣且语道:“秦王起自关中,横制天下,东平鲜卑,南取巴蜀,兵不留行,汝若出降,尚可苟延性命。今欲将蕞尔一隅,抗衡大国,又命射死秦使,激怒敌人,国必亡了!家必灭了!”莫谓妇人无识。天锡不听,仍促军吏急射,两人是血肉身子,怎能禁得起许多箭镞,当然为国捐躯。

  那张天锡即使龙骧将军马建,率兵二万,出拒秦兵。秦将梁彪姚苌王统李辩等,已至清石津,攻凉河会城。凉守将骁烈将军梁济,举城降秦。秦苟池又自石城津济师,与梁熙等会攻缠缩城,又得陷入。凉将马建,途次闻两城失守,不禁惊惶,反令前队变作后队,退屯清塞,且飞报姑臧,再请添兵。天锡复遣征东将军常据,率众三万,戍洪池,自领余众五万,驻金昌。安西将军宋皓,入白天锡道:“臣昼察人事,夜观天文,秦兵不可轻敌,不如请降。”天锡怒道:“汝欲令我为囚奴么?”遂将皓叱出,贬为宣威护军。广武太守辛章,保城固守,与晋兴相彭知正、西平相赵疑商议道:“马建出自行阵,必不肯为国家效死,若秦兵深入,彼若不走,定即迎降,我等须自为定计,且合三郡精卒,断他粮道,与争死命,方可保全陇西。”彭赵二人,恰也赞成,惟欲先通报常据,约为声援,当下由辛章遣报常据,据请诸天锡,天锡搁置不理,于是一条好计,徒付空谈!

  秦兵却连日进行,姚苌为先驱,苟苌等陆续继进。行近清塞,马建只好出兵迎战,一边是奋勇直前,有进无退;一边是未战先怯,有退无进,彼此成了一个反比例,自然秦胜凉败。马建见不可敌,便即弃甲下马,匍匐乞降,余众多半逃散。苟苌既收纳马建,复移兵攻洪池。常据率兵奋斗,与马建却不相同,无如凉兵都不耐战,一经交锋,统是徬徨却顾,不敢直前。秦兵着着进逼,东斫西劈煞是厉害,单靠常据一腔忠忱,究竟不能支住,终落得旗靡辙乱,一败涂地。据马被秦兵刺死,偏将董儒另授他马,劝据奔避,据慨然道:“我三督诸军,再秉节钺,八统禁旅,十总外兵,受国宠荣,无人可比,今在此受困,应该致死,还要走到何处呢?”说着,步行回营,免胄西向,稽首再拜,自刎而死。军司席仂,见据已死节,也慷慨赴敌,格杀秦兵多名,伤重身亡。张轨四世忠贞,总算得此两人。

  秦兵遂入清塞,天锡闻耗,亟遣司兵赵充哲,中卫将军史荣等,领兵五万,往拒苟苌。不意赤岸一战,全军覆没。秦兵长驱至金昌城,天锡不得已,出城自战。兵刃初交,狂风大起,天昏地黑,白日无光,凉兵本无斗志,经此一变,立即骇散。天锡也欲回城,偏是城门紧闭,不纳天锡,眼见得城中已叛,只好带着骑兵数千,奔还姑臧。金昌城内的守吏,即开城迎纳,秦军苟苌等,休息一宵,便向姑臧进发。

  先是张骏为凉州刺史时,已有童谣行:“刘新妇簸米,石新妇炊羖羝,荡涤簸张儿,张儿食之口正披。”这种不伦不类的歌谣,大众视为胡诌,不值研索。谁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到了秦兵攻凉的时候,姑臧城内的童儿,无一不歌此曲。后来有人解释,谓刘曜石虎,先后伐凉,均不得克,及秦兵一至,方才迎降。解释亦不甚确当。

  还有天锡所居西昌门,及平章殿,无故自崩。天锡又尝梦见一绿色狗,形甚长大,从城东南跃入,欲噬天锡,天锡避匿床上,狗尚未舍,惊极乃寤。自知此梦不祥,阴有戒心。及败回姑臧,婴城固守,才阅数日,秦兵已到城下。天锡登城巡阅,俯见敌军统帅,身著绿地锦袍,手执令旗,跨马指挥,督兵攻城,当下顾问军士,秦帅姓甚名谁?军士有几个认识苟苌,便即报告。天锡猛悟道:“绿色狗,绿袍苟,梦兆果不虚了!”遂下城太息,闷坐厅中。

  接连警报数至,或说东门紧急,或说南门孤危,累得天锡心似辘轳,惊惶不定。可巧左长史马芮驰入,喘声说道:“东南门要被攻陷了!”天锡顿足道:“奈何!奈何!”马芮道:“现在已无他法,只有屈节出降,保全一城生灵。”天锡道:“能保我一门生全否?”芮答道:“待芮出投降书,凭着三寸不烂舌,为王请命。”天锡允诺,遂令芮草就降表,遣他出去。未几即得芮返报,许令不死,且保富贵。天锡大喜,因即素车白马,舆榇出城,走降秦营。秦帅苟苌,释缚焚榇,送天锡诣长安,于是凉州郡县,相继降秦。

  秦王坚命梁熙为凉州刺史,留镇姑臧。天水太守史稷,前曾暴殁,五旬复苏,谓见凉州谦光殿中,尽生白瓜,至此梁熙镇凉,小名正是白瓜二字,岂非奇验。熙奉秦王坚命,徙凉州豪右千余户入关,余皆安堵如故。天锡入秦,亦得受封为归义侯,任比部尚书,迁右仆射。凉自张轨牧守凉州,至天锡降秦,共历九主,计七十六年。天锡后事,下文慢表。且说秦既灭凉,复拟攻代。凑巧匈奴部酋刘卫辰,为代所逼,向秦乞援。秦正好借此兴兵,即令幽州刺史行唐公洛,会同镇军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禁等,共出步骑三十万,东向击代。代王什翼犍,本来是有些能力,尝与燕彼此和亲,燕为秦灭,又向秦入贡,不相侵犯。就是刘卫辰亦曾娶什翼犍女为妻,有翁婿谊,惟刘卫辰系刘虎孙,绰有祖风,素好反复,俄而附代,俄而叛代。什翼犍恨他无礼,发兵往讨,卫辰西走降秦。秦王坚送还朔方,遣兵助守。什翼犍拟部署兵马,再击卫辰,适部将长孙斤密图内乱,引兵入帐,将弑什翼犍,亏得什翼犍子实,侍直帐中,奋身格斗,得将长孙斤截住。斤持槊刺入实胁,实尚忍痛与战,帐外卫士,也来助实,遂把斤擒住,乱刀砍死。实受伤已重,越月竟殁,实尝娶东部大人贺野干女,生一遗腹子,取名涉圭,后改名珪。即拓跋珪,为后魏之祖。什翼犍喜得生孙,令赦境内死罪。一面因兵马整齐,复讨卫辰,卫辰南走,仍然向秦乞救。秦遂大发兵众,令卫辰为向导,侵入代境。叙事简净,且得回应前文。

  代王什翼犍,忙使白部独孤部南御秦兵。两部出战数次,统遭败衄,乃改遣南部大人刘库仁抵敌秦军。库仁与卫辰同族,不过库仁为什翼犍甥,所以特遣,婿不可恃,甥可恃耶?且调发十万骑兵,归库仁统带。库仁行至石子岭,正与秦军相值,战了一场,又复败绩,四面逃散。什翼犍又适患病,不能出拒,只得北奔阴山。已而秦兵渐退,乃还次云中。犍弟孤,尝分据部落,比犍先殁。孤子斤,失职怨望,时思构乱。犍子实,本居嫡长,由犍立为世子。实死后,尚未立嗣。犍继妃慕容氏,生有数子,俱尚稚弱,独有贱妾子寔君,年龄最长,秉性悍戾。斤正好乘间煽祸,密语寔君道:“王将立慕容妃子,恐汝不服,先拟杀汝,汝肯束手就毙么?”寔君听了,无名火高起三丈,便浼斤为助,私集兵甲,突攻犍帐,杀死诸弟。犍闻寔君为乱,正思出帐弹压,偏乱众已经杀入,不管尊卑上下,竟持刀乱劈,把犍杀死。慕容妃已早亡故,尚有实妻贺氏,挈子珪走依贺讷。讷就是野干嗣子,与珪有甥舅谊,当然容纳。此外如后庭男妇,都仓皇奔散,有几个反往投秦军,向敌乞援。秦兵虽然渐退,尚在君子津驻扎,既闻代乱,乐得乘机急进,直趋云中,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寔君方拟据位,猝遇秦兵到来,如何抵敌?况部众俱已倒戈,益觉无力支撑,只好迎降秦军。秦将露布告捷。秦王坚召代长史燕凤,问明情状,也勃然怒道:“天下有这等乱贼么?身为臣子,敢弑君父,我当代为问罪,诛除大逆。”你自己思想果能无愧么?当下飞敕尚书李柔等,拘送寔君及斤,到了长安,用五马分尸法,车裂以徇。又引问燕凤,谓什翼犍有无遗嗣,凤以珪对,坚欲遣使征珪母子,凤申请道:“代王新亡,群下叛散,遗孙幼弱,不能统摄,别部刘库仁,骁勇有智,刘卫辰狡猾善变,各难独任,今宜将代众分属两部,就令他两人分辖。两人素有深仇,莫敢先发,俟珪年已长,方为册立。陛下果俯纳臣言,兴灭继绝,再存代祀,人非木石,能不感恩?他时子子孙孙,不侵不叛,永作秦藩,岂不是安边长策么?”坚喜从凤言,乃分代众为二部,河东属库仁,河西属卫辰,划境分管。

  库仁迎珪母子,居养帐中,恩礼备至,未尝以废兴易意,且语诸子道:“此儿志趣不凡,将来必能恢隆祖业,汝等须善加待遇,慎勿忘怀!”为拓跋珪兴魏张本。随即招抚离散,厚意怀柔,凡代郡流亡人民,多半趋附,恩信聿著。秦王坚加库仁为广武将军,赏给幢麾鼓盖,隐示劝功的意思。卫辰无从得赏,向隅抱怨,攻杀秦五原守吏。秦令库仁往讨,库仁遂率众往击卫辰。卫辰屡战屡败,北奔阴山,经库仁追逐至千余里外,虏得卫辰妻子,方才还兵。卫辰自知穷蹙,不得已向秦谢罪,秦乃命卫辰为西单于,督辖河西杂胡,屯代来城。但从此僻处偏隅,无复从前威焰了。

  秦王坚荡平西北,威声大振,凡东夷西羌诸国,联翩入贡,外使盈廷。坚大喜过望,免不得骄侈起来。是前秦兴亡之枢纽。故赵将作功曹熊邈,屡次白坚,谓石氏宫室器玩,多用金银,非常华丽。坚乃命邈为将作长史,领尚方丞,大修舟舰兵器,就将石氏金银移用,作为饰品,备极精巧。慕容垂从子绍,为秦阳平国常侍,私与兄楷相语道:“秦王自恃强大,转战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民不堪命,今复筑舟铸兵,穷极奢侈,眼见是盛极必衰了!冠军叔父,智识英伟,必能恢复燕祚,我等但当爱身待时,不患无成。”还有垂子慕容农,亦密语垂道:“自从王猛死后,秦法日颓,今乃加以汰侈,祸必不远,父王宜结纳豪杰,仰承天意,兴复燕宗,机不可失了!”垂笑道:“天下事非尔等所及知,我自有区处呢!”意在言中。

  会秦王坚欲图统一,经略江南,当有细作报知建康。晋廷诏敕内外诸臣,整顿防务。荆州刺史桓豁,表请调兖州刺史朱序,为梁州刺史,驻守襄阳,孝武帝自然依议。已而桓豁病殁,有诏令桓冲代任,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冲以秦人强盛,欲移扼江南,乃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谘议参军杨亮守江夏。孝武帝除准奏外,复诏求文武良将,捍御北方。尚书仆射谢安,即以兄子玄应诏。孝武帝加安侍中,令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即授玄领兖州刺史,监辖江北。又授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领徐州刺史,蕴上表固辞,安劝阻道:“卿为后父,与国家同休戚,不应妄自菲薄,致失上意。”蕴乃受命。

  中书郎郗超,尝以父愔资望,出谢安右,偏安握重权,愔居散地,未免心下不平,屡生讥议。及闻安举兄子玄,却很是赞成,谓安能违众举亲,不失为明,如玄材具,将来必不负所举。或疑超如何变议,超答道:“我尝与玄共在桓公府,早知玄有使才,足任方面,若无端加毁,岂非太诬蔑时贤么?”果然玄出镇广陵,练兵募材,连日不懈。得彭城人刘牢之,使为参军。牢之智勇兼全,常领精锐为前锋,所向披靡,时人号为北府兵。自有北府兵成立,方得与强秦抗衡,保全江左。暗伏下文。郗超且惭且愤,先父病殁,超本擅时誉,交游皆一时俊秀,惟党同桓温,遂为遗玷,父愔虽无甚功业,但心却忠晋,与子异趋。超平生与桓温计议,多不使愔知,临殁时,自出一箧,付与门生道:“我死以后,倘我父为我悲悼,致损眠食,汝等可将此箧呈父,否则焚毁为要。”后来愔果悲超,寝食俱废,门生依超遗言,呈入一箧,经愔启阅,统与温往返密计,不禁大怒道:“小子死已迟了!”遂不复记忆,病亦渐瘥。及太元九年乃殁,追谥文穆。叙此以别郗超父子之忠奸。这且无庸絮叙。

  且说太元三年二月,秦王坚大举侵晋,遣征南大将军长乐公丕,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同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共步骑七万人,南寇襄阳。又命秦荆州刺史杨安,率樊邓二州兵马为先锋,与征虏将军石越,步骑万人,出鲁阳关,冠军将军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众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众四万,出武当,统在襄阳城下会齐,限期攻克。襄阳守将朱序,闻秦兵大至,不以为虞。看官道是何因?他恃汉水为阻,且探得秦兵,不具舟楫,总道他无术飞渡,可以放心;不料秦将石越,竟驱骑兵五千,浮渡汉水,直逼襄阳。序仓皇得报,才不觉脚忙手乱,立即调兵守城,中城已布置妥当,外城尚不及严防,竟被石越攻入,且夺去战船百艘,往渡余军。秦长乐公苻丕等,次第得渡,同来攻城,城中大震。

  序有老母韩氏,颇通兵略,自挈婢仆等登城,亲行察视。至西北隅,便蹙眉道:“此处很不坚固,怎能保守得住呢?”说着,即督同婢仆,在城内增筑斜城,婢仆不足,另募城中妇女为助,即将库中布帛,及室内饰玩,作为犒赏,一日一夜,即将斜城筑就。工役方竣,那西北隅果被攻陷,坍坏数丈,秦兵一齐拥进,亏得城内尚有一道斜城,兀然竖着,仍将秦兵阻住,秦兵但得了一埭濠沟,仍无用处,襄阳人至此,始知序母确有识见,齐呼新城为夫人城。小子有诗咏道:

  寇兵十万下襄阳,守备孤单未易防。

  幸有夫人城不坏,彤编留得姓名香。

  究竟襄阳城能否固守,且至下回续叙。

  --------------------------

  降敌,非良策也。承先人数世之遗业,不能自振,乃伈伈伣伣,屈膝虏廷,宁不可耻?但如张天锡之沈湎酒色,毫无备御,乃欲以一战屈人,谈何容易,况以十三万之秦军,猝然压境,就使凉兵素号精练,亦未必果能却敌,盖强弱之势,固不相同,客主之形,又甚悬绝故也。席仂一谏而不听,严母再诫而又不从,卒致忠臣毕命,陇右为墟,与其舆榇出降,亦何若先机谢罪之为愈乎?秦王坚乘天锡之愚而灭凉,复因寔君之乱而灭代,狃胜而骄,遽忘王景略遗言,下令侵晋,劳师近二十万,不能遽破襄阳;徒顿兵于夫人城下。城传而夫人益传,巾帼中有英雄,固宜特别阐扬也。

猜你喜欢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王隱晉書卷十·汤球
  卷十一 崇祯八年乙亥·计六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二三、两部巨籍·秦翰才
  一百六十一 内务府奏详核乌罗图查算西花园工程用银摺·佚名
  第十卷唐(一)·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纪昀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佚名
  提要·佚名
  卷二十三兵志三陆军·黄遵宪
  盛寅传·张廷玉
  巻四·努尔哈赤
  卷一百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二净上,云)今日是蓝采和哥哥贵降之日。众弟兄送将些礼物来,安排下酒果,与哥哥上寿。哥哥嫂嫂有请。(正末同旦上云)今日是我生辰之日,众火伴又送礼物来添寿。兄弟将寿星挂起,供养摆上,装香来。今日喜庆之日,咱慢慢的吃几杯。

  • 卷九十一 西凉録一·崔鸿

    李暠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也汉前将军广十六世孙广子侍中敢之后曾孙仲翔后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乃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因以家焉遂世为西州着姓髙

  •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五·王称

    文艺传九十八  乌虖文章之难真难其人哉抑亦与时而盛衰乎三代逺矣汉之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相如王褒刘向扬雄皆足以垂世立教后世为不可及已自汉以来文章防六代余习至唐王杨卢骆燕许之流亦可以名家矣而文终以不振独一韩愈

  • ●卷一·邵廷采

    ○唐王聿键弟聿钅粤、聿锷唐王聿键,小字长寿,太祖第二十四子唐定王之后。定王,李贤妃出也,洪武二十四年封于唐,国南阳,永乐六年之国。子靖王,靖王无子,传弟宪王,再传庄王、成王,复无子,传弟恭王之予敬王。敬王继统三十余年,寿七十

  • 附录·陈蝶仙

    户部尚书臣阎敬铭跪奏,为已革道员侵取公私款项,请旨拿交刑部治罪,以正国法,而挽颓风,恭折仰祈圣鉴事。窃从前亏空各案在于官,官所侵者国帑,而不及民财。近来亏空流弊在子商充官,复以官经商,至举国帑民财皆为所侵吞,而风俗乃大坏

  • 卷一百八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二月戊午朔 命韩宪王第二子襄陵王冲炑第四子冲烋晋王长子美埙冠○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车里土官刀暹答孙刀弄等来朝贡马命礼部宴赉之 遣内官乔来喜等赉佛像佛经金银法器彩币等物往乌思藏赐正觉大乘法王昆

  • 李敏传·李延寿

    李敏,字树生,李崇的儿子。隋文帝因他的父亲为国战死,将他收养在宫中。长大后,他继承父爵,被封为广宗公,离家入仕,任左千牛。他姿容俊美,善于骑射、工于歌舞弦管。开皇初年,周宣帝的皇后乐平公主有个女儿叫娥英,正选择女婿,朝廷命

  • 速哥传·宋濂

    速哥,蒙古族人,蒙古军中的一员勇猛战将。宪宗四年(1254)随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征讨四川。五年,万户刘七哥、阿剌鲁阿力与宋军大战于巴州,失利,为宋军围困。速哥纵马杀入敌军,救回被俘的刘七哥等,因功受赏白银五十两、马二匹、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戴圣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

  • 叹定光佛品第二十四·马鸣

    宿世殖百福,千岩峻无极。智慧之川谷,甚深难可测。众口言辞风,不能令倾动。坐定如太山,然无能转移。犹如青黑雲,晃昱震电光。杂宝众花盖,在上空中旋。时阿难见此,未曾为瑞应。怀踊跃喜心,长跪白佛言:种种天花,甚微妙好,如有心意。

  • 如来品第十三·佚名

    尔时三菩萨各从远来。见此变化佛所演法。得未曾有。阿难白佛。此三菩萨。从何所来。世尊告曰:东方去是恒沙等刹有世界。曰身超须弥山。住在本土。闻说斯经。故来到是。时三菩萨来住佛前。皆以香华供养世尊俱白佛言:余等

  • 起信论疏卷下·元晓

    复次以下第三广上立义分中生灭之相。于中有二。先明生灭粗细之相。后显粗细生灭之义。初中亦二。一者正明粗细。二者对人分别。初中亦二。总标。别解。别解中言一者粗与心相应故者。六种染中。前之三染。是心相应。其

  • 卷第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八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定品第八之一已说诸智所成功德。余性功德今次当辩。于中先辩所依止定。且诸定内静虑云何。颂曰。静虑四各二  于中生已说定谓善一境  并伴五蕴性初具

  • 米嘉之恋·蒲宁

    《米嘉之恋》是伊万·蒲宁杰出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正是因为这部小说而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描绘了一个俄罗斯青年米嘉的爱情经历。他对情人卡佳有着高尚的,纯洁的要求,又因为与卡佳的短暂离别而黯然神伤。蒲

  • 巴西集·邓文原

    元文别集。不分卷(或分为上、下两卷)。邓文原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总目著录为1卷,但实分为上、下两卷。卷首无序言,所收碑志记序等各体文章70余篇,未按文体类编。邓文原祖籍四川,随父亲流寓钱塘,

  • 秋声集·黄镇成

    元诗别集。黄镇成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秋声集》传世各本卷数并不一致。有9卷本,现存明洪武十一年(1378)黄钧刻本;有10卷本,现存明嘉靖十二年(1533)王锦刻本,并有附录1卷,顾嗣立编《元诗

  • 帝学·范祖禹

    八卷。宋范祖禹 (1011—1098)撰。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父,成都华阳 (今四川双流)人。嘉祐进士,官至祐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雍熙三年(1070)参修《唐鉴》,费时十五年成书。史志有著录。是书元祐初年祖禹为帝讲经时所进献

  •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卷,失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